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觀後感1000字

校本課程觀後感10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11 20:09:58

A. 學生勵志成長成才觀後感1000字

李小媛只有11歲,她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她的爸爸得了重回病去死了,媽媽下答肢癱瘓不能勞動,家裡的擔子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有一天,李小媛放學回家看見一位老爺爺坐著輪椅在馬路上來去自如,她心想:要是媽媽也有一輛輪椅,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可是,輪椅要450元錢,家裡僅靠社會低保金和媽媽做手工活這點錢為生那有錢買輪椅埃於是,她決定撿易拉罐攢錢,好不容易攢到了450元,她高高興興地坐著公共汽車去給媽媽買輪椅,可是到了商場錢丟了,李小媛傷心地哭了,她想給媽媽買輪椅的心願破滅了。
李小媛的成績很好,特別是畫畫,還得過市一等獎。暑假的時候她決定辦一個小蝸牛畫屋,想盡快掙錢給媽媽買輪椅。小蝸牛畫屋一開辦,引來了很多小朋友,她白天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畫畫,下課後撿易拉罐,心裡甜滋滋的,可好景不長,因為年齡太小沒有辦學資職,政府不讓她辦學了,李小媛的心願又一次被破滅了,她傷心、難過,禁不住潸然淚下。但是,李小媛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感人事跡經電視台報道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大家買了一輛嶄新的輪椅, 完成了李小媛的小小心願,她的媽媽坐在輪椅里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B. 醫學視頻的觀後感1000字

按照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2014年又將進入甲午年,而且是有史以來的第34個甲午年。
而在中國歷史上的前33個甲午年中,最讓人刻骨銘心的就是1894年的那個甲午年,中日甲午海戰失利,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偌大的中國
竟然敗給了小小的日本,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反省。曾今,我以為甲午中日海戰當時的中國戰敗,是單純的因為國力不支造成的,看完這集啟示錄後,我才明白事
實的真相。戰爭已過去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部啟示錄又將這次戰爭史詩般的再次展現在國人眼前,好像在訴說著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落後保守就會被動挨
打!」
甲午中日海戰的失敗,清政府開始學會睜眼看世界,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一撥又一撥的留學生被派到日本,去學習日本的先進科技。但是,只學
習其技術,不改革自己本國的政策,不注重本國國民的素質提高,只學其粗淺的部分,不能學到其精髓,依然無濟於事。透過屈辱的歷史,今日的中國要想得到好的
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
從個人來講,一方面,作為中國人,勿忘國恥,盡自己的力量為祖國效力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我們必須學會
「睜眼看世界」切記不要再沉浸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沒夢中,即使現在中國已經崛起,擁有很大的國際影響力,但是我們也要以史為鏡。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變得
越來越重要,在學習中我們要倡導開放學習,要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逐步與國際接軌。歷史就在那裡,我們必須正視它的存在。每個人發展得好,中國才能發展的
更好,所以我們個人發展要同國家、民族的發展相結合。另一方面,作為社會人,我們要想過上輕松舒適的日子,我們也要學會縱觀全局,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切
不可「人雲亦雲」,「鞋子穿著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我們至少要做到這幾點,第一,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要學會與人相處,搞好
與團隊人員的關系,因為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歷史告訴我們,正是因為曾經的我們不懂的團結,才會被他國侵略,落的割地賠款。經營人的一生,某些方面也就像
經營一個國家一樣,道理都是相通的。其次,我們要想在社會這個復雜的環境中有一個立足之地,就必須學會認清自我,找准自己的社會定位;理智的認識事物,辯
證看待,不要盲目的做出決定,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很難挽回了。最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已經是國際趨勢,我們必須要跟上社會發
展的腳步,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從國家來講,屈辱的歷史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所以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發展中
國的各個方面奠定基礎,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其次,中國人在認清自身的同時,要學會向敵人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文化,汲取其精華,做到揚長避短,這樣才能推動
自身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堅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更好的發展本國實力。最後,一個國家要想長久不衰,國家民族的發展就要同世界發展潮流同步,不能逆時代潮流
而行,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就向我們證明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總而言之,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卻仍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前車之
鑒」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就像周總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美麗中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國富而民強,讓東方巨龍早
日騰飛,讓偉大的中華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巔!

C. 讀後感1000字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並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斗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D. 百萬師生同上一堂課觀後感1000字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E. 電影觀後感10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當某一天,睜開惺忪睡眼,卻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不屬於自己的公堂對決,面對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員丑惡猙獰的嘴臉。掙扎中,芳華逝去,流年已改,在監獄的鐵欄桿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記錄著匆匆流逝在鬢邊的時光,你會悵然嗎?
銀行家安迪,卻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時光所結成的厚繭中,沖破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天空,從肉蟲橫行的飯菜,到19年來從石灰質高牆破繭而出的新生;從借用一刻閑暇滿足內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濘破爛的半公里下水道終於在管口魚躍而出的身影,無不鐫刻著19年來的彷徨和內心獨白。他沖破了高牆禁地,重獲自由與新生;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陰暗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說:「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曾經,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鏟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狽為奸的第三者,但他沒有。他戰勝了自己,放棄了謀殺的念頭。他明白,是他過分他專注於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親手釀成了這般悲慘的過錯。他把那喪心病狂般的期望,換作對妻子傾注更多的愛。這種內在的渴望喚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觸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讓他學會了理解和信任。然而,卻因一種時間上的巧合背負上19年來的重任和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成為肖申克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所幸的是,在這世界陰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絲光明曙光的召喚。他仍為獄中其他還擁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負著重大使命的青年們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撥款重建圖書館,用闌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陰霾逐漸侵蝕的心靈所搭砌成的一道散發出萬丈光芒的心牆。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同樣,安迪在獄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難之交也朝向著曾經的允諾和自己罪行的贖過而不斷奮斗。他用那在亂世之間不斷磨礪出的成熟而厚實的心窺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誠的話語打動了假釋審核員的內心:「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他看破了世間悲歡離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著一番內心的獨白。終於,在40年的輒返中重獲新生。面對喧囂的塵世間變遷的萬物,卻霎那間無所適從。但他放棄了老布那般輕視生命的想法,朝著昔日許下的願望永不停息的賓士而去。終於,安迪和瑞德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與當一片滿載著希望的羽毛緩緩飄盪的時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無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永遠是最值得回味的。因為擁有願望,擁有夢想,一切都值得永遠珍藏。
畫面在黑色的邊襯下悄然消逝,演員表在黑白間輪回。思緒淡出淡起,回到現實。恰逢考試後的失意與落寞,然而正是這部歐美勵志大片,用那闌珊篝火喚醒了我那塵封在不可饒恕的細小差錯中的心緒,驅散了心中的陰霾與晦暗。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戰性的挑釁下孤注一擲,朝著現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沖刺呢?盡管結局是未知的,或許會不盡人意,但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邊境,與朋友相見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一樣的藍。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奮每一顆擺渡浪子的心。
是的,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但它可以喚醒一顆被晦暗侵蝕的心,用闌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徑,那就是——希望。

F. 《信仰》的觀後感,1000字。。謝謝啦

信仰的力量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大型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1992年,鄧小平曾經回憶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ABC》,正是以《共產黨宣言》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停的追尋,堅守自己的信仰,發揮了他永恆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開天闢地慨而慷。《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共產黨宣言》引導彭湃從一個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從他燒田契開始,已經開始綻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揭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著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方誌敏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說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跡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從蘇維埃到民族解放,從新中國到五星紅旗,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讓人們凝聚起來,為信仰而奮斗,就是為未來而奮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G. 求一篇《大學》觀後感,1000字左右

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昨天我和家人們一起坐在沙發上面專注著看著閱兵,而今天的晚上我卻任然坐在沙發上面看著我期待已久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講了四個主題,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精神為指導,把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傳遞給了小學生,培養了孩子的愛國情操,增強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歌頌了中華大地的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繁榮富強! 選取我們青少年的獨特視角,向我們講述一個個英雄故事。選取與抗戰時期少年兒童有關的故事,增加了我們心理情感的貼近性,呈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
在《開學第一課》中,有幾位來客嘉賓。比如:上至九十多歲的抗戰老兵和老藝術家,下至十幾歲的少年兒童,同時也邀請了00後大家喜歡的偶像,比如馬天宇、鳳凰傳奇、TFboys組合。與70年以前的抗戰老兵帶領廣大中小學生一起去回顧、緬懷這段歷史:
秦老重溫國歌的背後故事
93歲的老藝術家秦怡老師登台講述,不僅用語言重現國歌中描寫的真實戰斗,還了透露自己與國歌之間的「特殊緣分」。
史老還原二小的真實面貌
「王二小」是家喻戶曉的少年英雄形象,人們通過歌曲和故事傳頌著他的英勇事跡。《開學第一課》尋訪並邀請到「王二小」的小夥伴史林山老人,在現場為大家還原這個英雄少年的真實面貌,更細致入微地重現「王二小」選擇英勇犧牲背後的情感脈絡。史林山在現場聲情並茂,幾度落淚;我也是熱淚盈眶。
《開學第一課》通過講述英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強精神。作為這一年齡段的組合TFboys,在現場帶領同學們共同朗誦「少年自強宣言」,帶領現場的青少年共同發出號召,明確新一代年輕人的責任,共同傳承抗戰的精神財富。這一環節令晚會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我也忍不住自發宣誓!
情到深處,全家齊唱「稻花香」 對於我們來說都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更無法體驗那是怎樣的災難和痛苦,但是聽一位位親歷者的講述,我們也能感受到在戰爭年代的人們是有今日無明日,無論男女老少都無法逃脫敵人的殘害,所以戰爭年代的人們不得不勇敢,不得不堅強,不得不與敵人頑強的做斗爭,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是先輩用血肉之軀換來的,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一個有希望的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今天,雖然我們呼喚和平,倡導和平,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忘記了祖輩留下來的光榮傳統,因為一旦我們鬆懈了,就給敵人留下了可乘之機。所以,當我們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想想今天的課程,只有自強才可以不懼怕敵人,當我們面對困難想要逃避的時候,就請想想今天的課程,只有勇敢才能獲得成功,當我們欺負自己同班的小夥伴的時候,就請想想今天的課程,只有團結我們才能贏得革命的勝利,大家記住,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稱為英雄,只有把英雄作為人生的信仰的人才可以不斷靠近他。
通過觀看這期節目讓我明白了,我要把祖國當做自己的家一樣去愛護它,建設它,作為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當遇到困難時不要畏懼,要勇於擔當,要做一個勇敢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團結同學,有團隊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要彼此信任、互相幫助;自己要努力圖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H. 一堂好課觀後感1000字

這個觀後感這兒肯定沒人有了。你去外面找一下,應該有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I. 觀後感1000字,

女人的尊嚴與愛
——《簡愛》讀後感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庄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J. 田夢兒的觀後感1000字

由於現時電視、電影、電腦等可視傳媒的佔位,好多年沒有在現場欣賞過舞台劇的表演了,便有了好想零距離的觀賞一下的念想、原本是個遙遙無期的夢,而這個夢的實現卻又來得太突然,讓我驚喜往外。12月1日下午應江蘇省少年兒童文文化藝術促進會常務秘書長、通州區文聯副主席張鋒先生的邀約,與市硬筆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林潭和編輯部翟志冰副主任一同來到了通州區「童聲里的中國」藝術劇院,帶著幾分渴望和新奇,觀看了大型現代音樂兒童劇《田夢兒》,一起分享了這場飽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濃濃正能量的兒童藝術大餐,終於實現了我的念想。

當落座在這個藝術劇院的前排位置上,我發現,簡潔鮮明的舞台背景和都市高樓萬家燈火的造型,已把《田夢兒》戲目,點綴了三分。

《田夢兒》劇照
《田夢兒》,演譯的是路邊棄兒田夢長到12歲時,跟隨撿破爛的爺爺進城求學的成長歷程。在舞台燈光和主題背景音響推出的一瞬間,我看見了曾經我們擁有過的青春年少、活波開朗的影子。整場戲就在全場座無虛席的觀眾眼前徐徐展開。

我發現《田夢兒》劇情立意平凡而自然,是當下芸芸眾生生活中的一個真實寫照。它以「調換座位、班級捐款、網吧圍堵、爺爺失蹤」等故事情節,通過矛盾、撞擊、轉折等鏡頭、較好的濃縮了中國當代少年的變型記;整場故事讓人有一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糾結」和「感動」之感,最終以孩子們的真、善、美的行動洗滌了迷茫和誤區,聚焦了正能量的星火燎原。

《田夢兒》劇照
我認為這場舞台劇超凡脫俗、如詩如畫。它讓我看到的是一個鮮活的文學體裁,不做作,彷彿就像發生在自己孩子或是自己孫輩的學校、彷彿就發生在昨天、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尤其劇中特寫刻畫的網吧圍堵、爺爺失蹤、田夢和姐姐的身世來歷、田夢姐姐在西藏支教不幸遇難的消息公開、田夢姐姐寫給爺爺和田夢的最後那封信的讀白等情節時,讓我好多次淚水連連,我也發現坐在我身邊前後、左右的大叔和阿姨們不時的為之動容。

《田夢兒》這個再平凡、再簡單不過的故事,為什麼能一次又一次「擠」下了在場不少觀眾的淚水?是因為《田夢兒》這個戲,主題刻骨鮮明,戲的劇本作者、兒童舞台劇的製作者讓該劇核心主題、潤物細無聲的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了身邊的美德少年的榜樣,融入了當代少年的「中國夢」。我覺得夢想,伴隨著每一個人,它是美麗的,它是每一個自然人心底里最美的期望,所以美夢成真也成了人們長久以來的信仰;我也感到夢想是陽光的,它使人們由浮躁走向踏實,由彷徨走向堅定,走向目標和成功;從《田夢兒》兒童劇里,我看到了夢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動力之源,它都可以激發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潛能。人生因夢想而高飛,人性因夢想而偉大,我深切的感到「中國夢」在中國的大地上,正伴隨著中國少年快樂的成長。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