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課程設計模式
A. 什麼是「翻轉課堂」,「微課」和「慕課」
1翻轉課堂
受「網路教學」教學信息化改革風潮的影響,甚至高校內普通全日制學生的教學組織形式也開始出現了某些變化:在傳統課堂演講式教學方式基礎之上,各種形式的網路教學開始成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進而導致出現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混合式學習,實際上就是不同學習方式和教學要素的相互結合,它藉助面授與網路這兩種學習模式的優勢來重新組織教學資源、實施學習活動,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學習不是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和教學形式的簡單改變,而是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方式的綜合性變化。
混合式學習可被視為一種利用各種新技術手段來重組和構建教與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和組織策略,它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使用各種各樣的具體教學技術工具提供了一個基本思路。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Converted Classroom),是在混合式學習思想的具體表現形式。概念上,它是指以課堂面授教學為基礎,再利用多種教學技術工具來實現教學流程重組的一種較為獨特的教學組織形式。具體來說,就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教學組織結構和教學分配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並相應引發師生教與學活動順序與方式的變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在課堂有限時間里,學生能夠更專注於主動的基於項目的學習,更多地與教師之間進行提問答疑,討論交流,共同研究和解決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從而獲得對教學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
概括說,翻轉課堂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教師不再佔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實現的主要方式是,在課前通過觀看以某種技術形式製作的教學課件,來了解教師以往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如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電子書等。還能在網路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
這樣的安排,使得在課堂面授教學中,教師不必再把時間花在班級授課上,而是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班級中每個人進行個別化的交流。進一步,在課後,學生還要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採用答疑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
綜上所述,混合式學習和翻轉課堂,本質上說,實際上是從不同側面在談同一個問題——都是在原有傳統課堂面授教學的基礎之上,利用各種基於互聯網的新教學工具來實現教學環節、教學流程或教學步驟的調整和重組,從而實現學與教,師與生,課內與課外,講授與自學等組織形式的轉變。簡言之,混合式學習,實際上就是翻轉課堂的指導思想;而翻轉課堂,則是混合式學習的具體應用策略或實施方案。
2微課
從概念上說,「微課」是基於學科的核心知識點設計而成的,以短小性教學視頻為核心的、具有明確教學環節的結構化和微型化在線教學課件。其基本特點是:視頻化、簡潔化與交互性。
作者提出一個「微課演化四段論」(見圖3),用來描述微課內涵的多樣性與應用形式的動態發展性。該模型的核心內容是:若從概念分析角度來看,當前大家所說的「微課」實際上至少包括以下四種基本術語:「微視頻」(Micro-video)、「微講座」(Micro-lecture)、「微講課」(Micro-lesson)和「微課程」(Micro-course)。它們的含意既相互關聯又有一定區別。更重要的是,這四個微課用的術語,在某種程度上也分別代表著微課概念的變化與演變歷程。
從微視頻到微講座,再從微講課到微課程,微課體現出其演變與發展之路。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微課的概念及其形式並非固定不變的,以後仍然會不斷改善和變化以適應教學的實際需求。因此,我們可以把微課視為一種具有獨特功能的新教學課件設計理念和表現形式,它是以混合式學習為指導思想,以翻轉課堂為基本應用模式的設計方案。利用這種方案所設計出來的課件,其特點包括:內容上短小精悍,重點突出;表現形式上以視頻為主;應用模式上強調學習的即時反饋;在設計技術上則強調網路化和交互性。
簡言之,微課就是翻轉課堂的具體技術設計方案,或者說,微課就是實現翻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常用的課件設計方案。這樣,就形成了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和微課三者之間的基本關系:混合式學習是翻轉課堂的指導思想,翻轉課堂則是混合式學習的具體實施方案;微課就是翻轉課堂的具體技術設計方案。
3慕課
慕課: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於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路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模式。
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於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路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模式。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模的網路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布的、散布於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
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於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多家專門提供慕課平台的供應商紛起競爭,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前兩個均進入中國。
B. 什麼是「翻轉課堂」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實現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於主動的基於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佔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後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路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後,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採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不必一定要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是對基於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要在自己的課堂內做到「翻轉課堂",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不論是薩爾曼·汗的數學輔導視頻,還是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所做的化學學科教學視頻,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鍾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鍾。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通過網路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第二,教學信息清晰明確
薩爾曼·汗的教學視頻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視頻中唯一能夠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斷地書寫一些數學的符號,並緩慢地填滿整個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書寫進行講解的畫外音。用薩爾曼·汗自己的話語來說:"這種方式。它似乎並不像我站在講台上為你講課,它讓人感到貼心,就像我們同坐在一張桌子面前,一起學習,並把內容寫在一張紙上。"這是"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與傳統的教學錄像作為不同之處。視頻中的出現的教師的頭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種物品擺設,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
第三,重新建構學習流程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在課後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由於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的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第四,復習檢測要方便快捷
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後,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後面緊跟著的四到五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的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學生的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雲平台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視頻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便於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後的復習和鞏固。評價技術的跟進,使得學生學習的相關環節能夠得到實證性的資料,有利於教師真正了解學生。
C. 基於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翻轉課堂的理念最早由Alison King於1993年提出,後由哈佛教授Eric Mazur於1997年進行升級改進。它顛覆了傳統的「以講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換。
翻轉課堂目的
一般來說,學生吸收並且真正掌握知識,需要兩個步驟,接收信息和吸收內化。
在傳統課堂中,講師運用課堂45分鍾時間進行知識講解,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是在低頭筆記和抬頭聽講之中度過。課堂基本屬於講師一個人的舞台。吸收內化主要是學生通過課後復習筆記,完成作業等方式完成。這種方式學生及講師已經沿用多年,它最大的優點在於講師的教學進度容易把握,而學生因為有持續的知識輸入,也會感覺到課堂的充實感。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吸收內化工作完全依賴學生自己完成。一旦學生自主能力弱,或者遇到較難的知識點和題目,內化工作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對於知識的掌握和後續教學的開展會產生較大阻力。
由於以上的缺點,翻轉課堂應運而生。講師會在課前結合章節情況錄制視頻,並發布給學生。學生登陸賬戶觀看視頻,完成接收信息這個步驟。這樣回歸課堂後,學生就會帶著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未解的疑惑走進教室。課上的主要工作變為學生基於視頻內容,進行習題練習,分組討論,小組匯報,教師點評等,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融入感。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對教學流程的全方位把控。
翻轉課堂准備
對於翻轉課堂而言,前期准備工作異常重要,它不僅關繫到接收信息的多寡,更關繫到吸收內化的效果。前期准備包括以下4個步驟,師生思路轉換,視頻內容選取,視頻錄制技巧,視頻結束檢測。
師生思路轉換
2016年第一次接觸翻轉課堂到現在整整4年的時間,可以說我對於翻轉課堂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聽到翻轉課堂這個名詞時,內心充滿了疑惑,感覺就是把講授知識的環節由面授變成了視頻,而且很擔心學生是否接受這種新型模式。視頻錄制前的知識分類也很倉促,導致錄制的量很大,連續2周一直在錄影棚工作。周末班開課後,大概有1/4的學生表示對這種方法不適應,主要原因是周末班中很多學員是在職員工,經常會有出差情況,導致翻轉視頻來不及觀看,影響後續學習。在第一學期周末班結束後,我進一步對翻轉課堂進行了思考,並在各大合作院校的方向班進行翻轉課堂的嘗試。由於大學生學習的時間相對固定且充裕,整體的效果會比周末班更好,而且配合度更高。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覺得實現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就是師生必須同時進行思想上的轉換。
講師首先需要對翻轉理念進行了解,充分認識到它存在的意義和實施的必要性,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也許一部分講師會覺得實施翻轉課堂會打亂備課計劃,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精力。但是我想說,在最開始的1-2年,工作量確實比往年會有增加,帶來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課上活動時間的增長,學生內化效果的增強,都值得講師付出更多努力。而且2年之後,我們前期准備的部分材料,是可以重復利用的。同時學生在課上完成內化後,會減輕講師在課下的答疑任務,更好的保證工作生活平衡。當講師轉換思路後,需要將理念對學生進行講解,逐步引導學生適應翻轉的流程,認可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必要性。只有師生在思想上都進行轉變,我們的翻轉課堂才有了施展的舞台。
視頻內容選取
內容的選取需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Learning objective)。以F6第一章個人所得稅為例,教學目標包括英國居民判定方法,免稅及計稅收入判斷和個人所得稅計算,難度依次遞增。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希望在課前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錄制內容不宜過難,過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取了英國居民判定方法及個人所得稅計算框架進行錄制。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稅法內容,並且知識客觀上存在難度,所以需要知識脈絡幫助其理解。思維導圖(iMindmap) 是我個人非常推薦的一個軟體,講義/課本可以配合思維導圖進行細節說明。
不同科目設計
對於ACCA而言,所有的科目可以分為偏計算考察和偏文字書寫的兩大類。F1,F6這兩個科目恰好各屬於其中的一類。在我看來,針對於不同類型的科目,翻轉課堂的設計也是需要區分的。對於F1等偏文字書寫的科目,中國學生的語言水平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經常會有學生抱怨題目看不懂或者寫不出。所以我會在課前發給學生配合讀音的詞彙表,讓他們去進行記憶。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對於考生理解講義有很大幫助,但是對於結合語境的考題理解就會有削弱。所以在短期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能力是翻轉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對於F6等偏計算的科目而言,中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Excel操作不熟練和計算邏輯性較差(Workings)。其中Excel操作可以通過課上吸收內化的機會,讓學生進行現場練習。計算邏輯性較差會導致考官判分出現很大困難,進而影響學生的最終分數,這也是翻轉需要攻破的另一個問題。
視頻錄制把控
對於ACCA課程而言,知識容量較多,並且課時相對有限。可以說每個講師的課堂時間都非常寶貴,所以如果能夠盡可能多的將知識講解部分進行翻轉,對於課上加強吸收內化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有的章節確實內容很多,如果全面翻轉,會給學生造成很大困難,甚至心裡負擔。翻轉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我們實現結果的手段。所以如何把控翻轉的數量,是每位講師需要根據科目性質自行斟酌的。
其他課程借鑒
目前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課程依然是傳統式教學,對於學生而言,同時採用兩種學習方式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所以院校講師也可以考慮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或者尋求其他突破。
總結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應該說已經取得了翻轉課堂的階段性成果。誠然,翻轉課堂的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難題,但這恰恰是各位同仁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我堅信,通過基於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完成從被動變主動,從孤立到共享的跨越!
作者:孔令裔,東亞國際金牌,未經允許請勿擅自轉載
D.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培訓課程怎麼設計
傳統的教學過程一般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教師通過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的,知識內化則要求學生在課後通過作業、操作或實踐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這種教學形式受到了顛覆,在各種技術的輔助下,知識傳授在課後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協助和同學的協作而完成,翻轉課堂由此形成。
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秋季首創了「微課程」的概念,也就是運用建構主義形成的、以移動學習或在線學習為目的的實踐教學內容,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輔助與促進作用。
1翻轉課堂意義
翻轉課堂正成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創新話題之一,許多學者開始了翻轉課堂的研究,近日ClassroomWindow發布了一項翻轉課堂應用調查報告:1.88%受訪的教育工作者認為翻轉課堂提高了他們的職業滿意度;2.67%的受訪者聲稱學生的成績有了適當的提高;3.80%的受訪者表示學習態度得到了適當的改善;4.99%的受訪者希望下一年繼續採用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
亞倫·薩姆斯和喬納森·貝格曼在多個演講和Youtube視頻中也提到了翻轉課堂在以下3個方面改變了學生的學習。
1.1「翻轉」課堂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課後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時,不需要像在課堂上一樣集中精力,擔心遺漏重點內容與教學片斷,也不需要擔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節奏的快慢來分配每個視頻片斷的觀看時間,理解的快進跳過,沒明白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做筆記或仔細思考,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工具向老師或同伴尋求幫助。翻轉課堂實施後,學生能夠利用教學視頻,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調整學習步調與節奏,自主學習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2「翻轉」課堂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性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把解決問題和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協作互動主要放在了課堂上,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習的互動性。
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與學生的互動,如解答學生的問題與疑惑,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能夠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實現個別化指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當教師注意到部分學生因為相同的問題而困擾時,便可以將這部分學生組織起來,進行統一輔導,這樣既能充分利用小組之間的協作進行交流,也能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與此同時,學生也逐步成立屬於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同伴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與借鑒,而不是僅僅依靠教師來傳遞知識。
1.3「翻轉」課堂增強了與家長的互動性
家庭環境、家長的態度對於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以往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主要是依託家長會以及現在的「家校通」,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往往是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如:是否認真聽講,是否勇於發言,是否開小差,很難真正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翻轉課堂的實施,讓家長能夠真正參與到孩子平時的學習中,還能起到良好的監督與指導作用;思考如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習者。這些都離不開與教師的交流。
當然,隨著翻轉課堂的逐漸興起,翻轉課堂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在提供教學視頻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如何保證視頻傳遞大量的學習資源,如何讓資源與課程有效的結合,在交互課堂中又如何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附加值」。此時,專題化、片段化的微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同時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2微課程在翻轉課堂中的實踐模式探索
2.1教學設計模式相關概念
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1]。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2]。教學設計模式就是教學設計理論的簡化形式,是組織化和結構化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3]。微課程在翻轉課堂中的實踐模式依託於傳統的教學設計模式,在加入微課程的同時根據翻轉課堂的特徵做了適當的調整與創新。
2.2微課程在翻轉課堂中的實踐模式探索
教學設計涉及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策略、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多個要素之間的組織化問題,以及如何將這些要素整合為一個模型。現有的教學設計模式很多,其中幾種典型的教學設計模式,已在教育技術學領域沿用了很多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顛倒課堂的興起,傳統的教學設計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現今的教學與學習環境。 本文根據之前的教學設計模式,並借鑒微課程開發模式,提出了一個適合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模式。該模式由學習者分析和學習情境分析、學習策略的設計、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學習者先行學習、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學習結果的評價與反饋組成。
E. 下面哪些課堂活動的設計符合翻轉課堂的理念
一、什麼是微課?
關於微課有各種定義,我通過網路搜索後結合我的認識歸納整理如下.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老師對微課的定義是: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路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在培訓會上黎教授展示了大量的國內外微課讓學員觀摩體驗.其中,微課做得最早也最好的是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微課.可汗學院是一個非盈利教育組織,通過在線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師的教學視頻,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該項目由薩爾曼·可汗給親戚的孩子講授的在線視頻課程開始,迅速向周圍蔓延,並從家庭走進了學校,甚至正在「翻轉課堂」,被認為正打開「未來教育」的曙光.現在國內很多微課製做都以可汗學院的微課為範例.國內以李玉平的微課最有影響,李玉平老師是內蒙古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教研中心副主任,國內微課程創始人之一,他製做了大量的微課放到網上交流.在廣東,在微課推廣方面以佛山教育局胡鐵生老師最有影響.
一般人對微課的誤解是易把它理解為課堂實錄片斷,以為微課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學片斷.其實不然,用黎教授的話來說,微課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應當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製做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機錄象,也可以用各種錄屏軟體錄制.微課的生命力在於創意,沒有創新的微課完全失去了微課的意義.微課要突出「微」以「微」見長,其長度一般不要超過5分鍾.
二、什麼叫翻轉課堂?
這是從英語「Flipped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理解的翻轉課堂核心理念是課堂由「先教後學」向「先學後教」翻轉.在我國最提出「先學後教,以教定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是江蘇洋思中學.推行新課改,教師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向學生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向動態的研究者、學習者轉變.只有翻轉了課堂才能真正實現教師角色轉變.所以說課堂翻轉與其說是課堂教學方式的反轉,不如說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翻轉.
三、微課與翻轉課堂的關系
傳統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後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真正意義的翻轉課堂需要網路環境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平台的支撐,課前學生通過手機、PC在網路中學習微課.目前,在我國,在非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特別是在全寄宿制學校,學校無法提供網路環境和教學資源,學生無法通過終端進行網路學習,如何利用微課實現課堂的翻轉值得我們思考.權宜之計是,我們可以在把微課學習環節搬到課堂上,根據翻轉課堂理念先讓學生通過微課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自學,再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間的協作學習掌握和內化知識,實現先學後教的課堂反轉.
目前,在我國微課和翻轉課堂方興未艾,但微課的管理卻是全新課題,黎教授提出通過微信和慕課來管理微課程是目前比較成熟的兩種微課管理模式.這讓我對微信這種社交平台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以上是參考解釋 都是概念性的東西 如果想串聯起來的話還是需要專業的如esoho網路課堂這樣的網校系統來落地實施 希望能幫到你
F.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翻轉課堂的理念最早由Alison King於1993年提出,後由哈佛教授Eric Mazur於1997年進行升級改進。它顛覆了傳統的「以講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換。
翻轉課堂目的
一般來說,學生吸收並且真正掌握知識,需要兩個步驟,接收信息和吸收內化。
在傳統課堂中,講師運用課堂45分鍾時間進行知識講解,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是在低頭筆記和抬頭聽講之中度過。課堂基本屬於講師一個人的舞台。吸收內化主要是學生通過課後復習筆記,完成作業等方式完成。這種方式學生及講師已經沿用多年,它最大的優點在於講師的教學進度容易把握,而學生因為有持續的知識輸入,也會感覺到課堂的充實感。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吸收內化工作完全依賴學生自己完成。一旦學生自主能力弱,或者遇到較難的知識點和題目,內化工作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對於知識的掌握和後續教學的開展會產生較大阻力。
由於以上的缺點,翻轉課堂應運而生。講師會在課前結合章節情況錄制視頻,並發布給學生。學生登陸賬戶觀看視頻,完成接收信息這個步驟。這樣回歸課堂後,學生就會帶著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未解的疑惑走進教室。課上的主要工作變為學生基於視頻內容,進行習題練習,分組討論,小組匯報,教師點評等,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融入感。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對教學流程的全方位把控。
翻轉課堂准備
對於翻轉課堂而言,前期准備工作異常重要,它不僅關繫到接收信息的多寡,更關繫到吸收內化的效果。前期准備包括以下4個步驟,師生思路轉換,視頻內容選取,視頻錄制技巧,視頻結束檢測。
師生思路轉換
2016年第一次接觸翻轉課堂到現在整整4年的時間,可以說我對於翻轉課堂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聽到翻轉課堂這個名詞時,內心充滿了疑惑,感覺就是把講授知識的環節由面授變成了視頻,而且很擔心學生是否接受這種新型模式。視頻錄制前的知識分類也很倉促,導致錄制的量很大,連續2周一直在錄影棚工作。周末班開課後,大概有1/4的學生表示對這種方法不適應,主要原因是周末班中很多學員是在職員工,經常會有出差情況,導致翻轉視頻來不及觀看,影響後續學習。在第一學期周末班結束後,我進一步對翻轉課堂進行了思考,並在各大合作院校的方向班進行翻轉課堂的嘗試。由於大學生學習的時間相對固定且充裕,整體的效果會比周末班更好,而且配合度更高。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覺得實現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就是師生必須同時進行思想上的轉換。
講師首先需要對翻轉理念進行了解,充分認識到它存在的意義和實施的必要性,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也許一部分講師會覺得實施翻轉課堂會打亂備課計劃,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精力。但是我想說,在最開始的1-2年,工作量確實比往年會有增加,帶來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課上活動時間的增長,學生內化效果的增強,都值得講師付出更多努力。而且2年之後,我們前期准備的部分材料,是可以重復利用的。同時學生在課上完成內化後,會減輕講師在課下的答疑任務,更好的保證工作生活平衡。當講師轉換思路後,需要將理念對學生進行講解,逐步引導學生適應翻轉的流程,認可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必要性。只有師生在思想上都進行轉變,我們的翻轉課堂才有了施展的舞台。
視頻內容選取
內容的選取需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Learning objective)。以F6第一章個人所得稅為例,教學目標包括英國居民判定方法,免稅及計稅收入判斷和個人所得稅計算,難度依次遞增。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希望在課前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錄制內容不宜過難,過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取了英國居民判定方法及個人所得稅計算框架進行錄制。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稅法內容,並且知識客觀上存在難度,所以需要知識脈絡幫助其理解。思維導圖(iMindmap) 是我個人非常推薦的一個軟體,講義/課本可以配合思維導圖進行細節說明。
不同科目設計
對於ACCA而言,所有的科目可以分為偏計算考察和偏文字書寫的兩大類。F1,F6這兩個科目恰好各屬於其中的一類。在我看來,針對於不同類型的科目,翻轉課堂的設計也是需要區分的。對於F1等偏文字書寫的科目,中國學生的語言水平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經常會有學生抱怨題目看不懂或者寫不出。所以我會在課前發給學生配合讀音的詞彙表,讓他們去進行記憶。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對於考生理解講義有很大幫助,但是對於結合語境的考題理解就會有削弱。所以在短期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能力是翻轉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對於F6等偏計算的科目而言,中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Excel操作不熟練和計算邏輯性較差(Workings)。其中Excel操作可以通過課上吸收內化的機會,讓學生進行現場練習。計算邏輯性較差會導致考官判分出現很大困難,進而影響學生的最終分數,這也是翻轉需要攻破的另一個問題。
視頻錄制把控
對於ACCA課程而言,知識容量較多,並且課時相對有限。可以說每個講師的課堂時間都非常寶貴,所以如果能夠盡可能多的將知識講解部分進行翻轉,對於課上加強吸收內化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有的章節確實內容很多,如果全面翻轉,會給學生造成很大困難,甚至心裡負擔。翻轉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我們實現結果的手段。所以如何把控翻轉的數量,是每位講師需要根據科目性質自行斟酌的。
其他課程借鑒
目前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課程依然是傳統式教學,對於學生而言,同時採用兩種學習方式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所以院校講師也可以考慮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或者尋求其他突破。
總結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應該說已經取得了翻轉課堂的階段性成果。誠然,翻轉課堂的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難題,但這恰恰是各位同仁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我堅信,通過基於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完成從被動變主動,從孤立到共享的跨越!
作者:孔令裔,東亞國際金牌,未經允許請勿擅自轉載
G. 翻轉課堂的實施模式是怎樣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1.依託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積極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學習的自主性;並通過創建數字化教學環境,提高學生數字化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2.以「微課程」為載體,轉變教師觀念、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H. 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先學後練嗎
首先,關於「翻轉課堂」以前我對這種模式所知甚少。為了這次參加培訓,我專門在網上搜集了相關資料自學。在課堂上通過對培訓導師所傳授的實踐經驗的理解領會,讓自己的的教學理念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沖擊。個人認為所謂翻轉,就是將常規的課前預習、課中講授、課後復習練習翻轉為課前學生預習+學習、課中合作答疑+練習鞏固的模式。其實質是我們此前提倡的江蘇省洋思中學建立的「先學後教,隨堂練」教學模式的升級版。但是在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和多媒體智能終端普遍使用背景下,「翻轉課堂」比「先學後教,隨堂練」更加具有生命力。其具體操作流程為:在學生預習時用移動智能終端從伺服器上下載並學習教師預先錄制的教學精講視頻,回到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面對面交流、討論和完成練習。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預先製作和錄制學習微視頻,課堂上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測試反饋。並將學生在測試中集中表現的出問題進行專門的講授。同時也將在微視頻之外需要補充的知識點及問題進行統一的講授。翻轉課堂的優勢:就是能夠把被動接受式學習和主動建構式學習的優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被動接受式學習的優點是:准確、高效、系統,這個可以通過教學視頻實現。主動建構式學習的優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復雜情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可以通過課堂自主、合作、探究來實現。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外的相互關系如下圖所示:
所有以上的優勢與特點都是建立在擁有大量而系統的微課資源的基礎之上的。而微課的顯著的特點在於:獨立性、短小、精悍;學生在智能終端上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而且看不懂的內容可以重復看,需要思考的時候可以暫停思考一會兒。以實現課程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接下來我再談談微課製作學習中的收獲和體會。
首先,微課也是課:這是各位同事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的一個根本問題。微課不是一個教學片段,而是必須要能夠解決一個實際的教學問題。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設計方式。其次微課的製作基本程序一般為:選題、設計課程、製作腳本、錄制微課、後期製作、反饋修改等步驟。其中設計課程和腳本製作是微課製作的核心步驟。製作者必須認真分析所選課題內容,確定重難點。從而設計出課程的引入、主題、小結、延伸等各個環節的呈現方式。並且製作出錄制微課的腳本。第三、關於微課製作的軟硬體要求:先說硬體配置既可以是「高大上」的電腦加攝像機(頭)加手寫板加麥克風也可以是普普通通智能手機。再說軟體要求常規的的ppt課件課直接用錄屏軟體加麥克風就好,如果想做PPT加視頻就用CS軟體。當然用攝像機配會聲會影軟體那又是「高大上」的選擇了。第四、在微課錄制的過程中的語言和儀態要端莊。目光要親切自然,盡量讓視頻學習者能夠感受到你是對著他在講知識,語言准確到位,同時也要幽默詼諧,讓學習者不產生乏味和疲憊的情緒。在錄制的過程中萬一有一些語言的錯誤或者其他一些問題,不需要停下來重新再錄制,在後期的剪輯處理中可以修正這些小問題。總而言之微課製作是講的設計思路進行正確表達的一個過程。設計是核心,製作是手段。只有思想和技術的完美結合才能製作出高水平的微課。
最後這次培訓的感受和建議。個人認為:「翻轉課堂」是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念高度融合的一種產物。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拘泥於課堂教學。他們的學習也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課堂教學在「翻轉課堂」的背景下也具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從原來傳授知識的主戰場變成了探討、交流、合作、提高的一個沙龍。教師也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知識的准備者和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關於微課沒有好壞之分,凡是適合學生的都是好微課。同一個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設計思路也由不同的知識呈現方式,只要我們對自己的學生有一個正確的預判和認識,同時有針對性的設計製作微課,這樣的微課才是好微課。對學校和各位同事的建議:學校可以從硬體的配備上為全體教師和學生提供助力,第一、完善校園網,建立健全一個系統的微課資源庫;第二:充分有效的立足學校自有資源加大電子閱覽室和機房的開放力度。第三、完善制度,正確引導學生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機作為微課學習的智能終端。對各位同事的建議就是認同並且熟悉「翻轉課堂」的核心思想和運行模式;因地制宜利用各種手段製作和搜集微課資源為學校的微課資源庫的建立添磚加瓦。最後一點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難的一點: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培訓。將他們的學習思想進行大幅度的改造。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把從課堂學、課後練轉化為課前學、課堂練。讓他們認識到手機不僅是一個聊QQ、玩微信的游戲機更是一個可以隨時學習的學習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