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信息安全課程研究生教學大綱

信息安全課程研究生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 2021-02-12 04:10:27

㈠ 研究生藝術理論課教學大綱中課外自學要求怎麼寫

的確,研究生畢業後不一定會從事科學研究、更不一定會從事相同領域的研究,他們也許專會從政、從商或成屬為企業家。但你如果能學會如何做研究、並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習,你一定能為今後的成功奠定基礎、並積累豐富的營養。原因很簡單,無論你做哪方面的學問或研究,其過程不外乎是從千頭萬緒中找出最應該做或最值得做的課題,然後設計與實施解決有關課題的方案,最後從實驗或理論研究結果中分析總結出相關變化規律,分析出相關物理圖象,或進一步建立其相關數學模型。

㈡ [急用]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

你可以考四六級呀?這個研究生的學位申請應該夠用的吧。笨

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及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
劉勇;劉明
探討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從事英語學習的主要特點:基礎扎實,英語各項技能發展失衡;英語學習的實用性目標非常明確。對此,作者提出了英語教學改革的設想,即修改大綱,突出課程的實用性,課堂教學採用靈活的任務教學法等。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學院外國語學院 重慶南岸400065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大綱;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
【分類號】:H319.3
【DOI】:cnki:ISSN:1009-0533.0.2005-04-033
【正文快照】:
1問題與壓力目前,專家學者對於研究生階段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費時低效」現象給予了廣泛關注。學生當中有一部分在本科兩年英語學習之後處於斷檔階段;兩年之後,又進入另一次循環,而後又是兩年的斷檔,而後他們中一部分又進入博士階段的更短的循環,在低效水平上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復耗費[1]。對於這樣的現狀,我們教學力量的投入卻十分的慷慨,學生用在英語上的時間甚至超過了用在專業上的時間。同時,我們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也存在著偏差。作為我們授課對象的研究生,其英語閱讀技能在完成本科學習階段後基本達到了從事一般科學研究時閱讀一般英語文…

㈢ 求湘潭大學《信息資源管理》課程課件或者教學大綱 有的朋友速度啊 有分送上

領賞來咯、、
第一章 信息與信息資源
1、信息資源的定義:信息資源,就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信息技術、設備、設施、信息 生產者等)的集合。
2、信息資源與物質資源和能源資源一起,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3、信息資源的測算方法:一是從信息產業的角度展開。二是從社會的信息和信息能力角度來測算社會經濟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指數法)。
4、信息化指數包含一套指標體系,由信息量(Q)、信息裝備率(E)、通信主體水平(P)、信息系數(U)4個主要因素構成,具體又分解為11個小的變數。
Q:Q1人均年使用函件數 Q2人均年通電話次數 Q3每百人每天報紙發行數 Q4萬人書籍銷售點數 Q5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E:E1每百人電話機數 E2每百人電視機數 E3每萬人電子計算機數
P:P1第三產業人數的百分比 P2每百人中在校大學生人數
U:個人消費中(除衣食住外)雜費的比例
5、信息資源進行管理的角度出從四方面分:(1)記錄型信息資源 (2)實物型信息資源 (3)智力型信息資源 (4)零次信息資源
6、信息資源作為經濟資源的一般特徵:(1)作為生產要素的人類需求 (2)稀缺性 (3)使用方向的可選擇性
特殊性包括:(1)共享性(2)時效性 (3)生產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4)不同一性 (5)駕馭性
7、信息資源的功能:(1)經濟功能 (2)管理與協調功能 (3)選擇與決策功能 (4)研究與開發功能
8、加速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注重的問題:(1)要注重觀念的更新 (2)要注重信息資源開發規模性和利用的綜合性 (3)要重視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

第二章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
1、信息資源管理,簡稱IRM,是指管理者為達到預定的目標,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來研究信息資源在經濟活動和其他活動中利用的規律,並依據這些規律對信息資源進行組織、規劃、協調、配置和控制的活動。
2、信息資源管理三個典型的階段,傳統管理階段、信息(技術)管理階段和信息資源管理階段。
3、經濟手段的引入主要基於這樣幾方面的原因:①用於信息活動和信息管理的預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項開支;②信息系統所採用的各種技術設施越來越昂貴,信息服務的耗費越來越大,需要對成本效益進行認真分析;③信息和信息服務中的有償成分增多,這些都需要用經濟手段對信息和信息活動進行研究和管理。
4、信息資源管理的目標的分目標:(1)信息資源開發分目標 (2)信息資源利用分目標 (3)信息資源管理機制分目標
5、信息資源管理的任務:(1)制定信息資源的開發戰略、規劃、方針和政策,使信息資源的開發活動在國家統一的指導和管理下有條不紊地進行,使信息資源的開發成果不僅成本低、價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個「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需求、貼近用戶),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 (2)制定信息資源管理的法律、規章和條例,建立信息資源管理的監督和保障體系,使信息資源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開發出來的信息資源能得到充分、及時、有效的利用 (3)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協調各部門、各地區和各企業之間的關系,明確各級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機構的資、權、利界限,使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機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 (4)加強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管理網路的建設,使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建立在較高的起點和良好的社會基礎上。
6、信息資源管理的意義:(1)信息資源管理開辟了管理新天地 (2)加強信息資源管理是使信息資源真正得以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條件 (3)加強信息資源管理有利於保證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機構的合法權益
信息資源管理效果可以分為宏觀效果、中觀效果和微觀效果。
宏觀管理:一種戰略管理,一般由國家信息資源管理部門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實施,主要是在宏觀層次上通過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管理條例等來組織、協調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使信息資源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在不影響國家的信息主權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開發和最有效的利用。
中觀管理:一般由各地區、各行業的信息資源管理部門通過制定地區或行業性政策法規和管理條例,來組織、協調本地區、本行業內部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以及本地區、本行業與其他地區、其他行業間的信息資源交流關系,使本地區、本行業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在總體上與宏觀層次的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不相沖突的同時,能更好地符合本地區、本行業的客觀實際,並體現本地區、本行業的利益。微觀管理
微觀管理:是最基層的信息資源管理,一般由各級政府部門、信息機構和企業等基層組織負責實施。其主要任務是認清組織內各級各類人員對信息資源的真正需求,合理組織、協調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信息資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術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技術手段:指以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系統和信息網路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內容。
經濟手段:指運用各種經濟杠桿的利益誘導作用,促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機構從經濟利益上關心自己的活動,是一種間接組織和協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手段。
法律手段:指用以協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各種有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手段:指憑借國家政權的權威、採取命令、指示等形式來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資源及其相關活動。

第三章信息資源優化配置
資源優化配置:指為最大限度減少宏觀經濟浪費和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而對現代技術
成果與各種投入要素進行的有機組合。
「帕累托最優」:資源的最大效率配置。資源配置是否達到帕累托最優,這在經濟學
上為帕累托邊際條件:(1)產品在消費者之間的分配達到最優 (2)生產要素在不同產品部門的投入達到最優 (3)產出的組合達到最優
吉尼系數:由絕對平等線和實際洛淪茲曲線圍成的陰影部分面積,與由絕對平等線和
絕對不平等線圍成約三角形OEF的面積的比例。低於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信息資源的橫向配置包括區域配置和行(產)業配置;信息資源的縱向配置是指只有符
合資源增值的投資項目,才能吸引資源的流入。
5、配置機制主要應包括三個部分:(1)市場配置機制,即市場通過價格杠桿自動組織信息的生產和消費;(2)政府配置機制,即政府利用政策、法律、通過直接投資和財政補貼來調整信息產出;(3)產權配置機制,即通過調整和明晰產權,優化信息資源配置。
6、信息資源的市場配置表現:(1)市場可以減少信息生產的不確定性影響 (2)市場能自動地使企業、個人甘冒創新風險,為信息生產提供動力。(3)市場通過價格信號引導信息生產。(4)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企業不斷創新。(5)市場制度有助於培育創新的主體——企業家。
7、市場失靈的表現:(-)市場不能保持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和穩定協調的發展 。 市場調節實現的經濟均衡是一種事後調節並通過分散決策而完成的均衡,它往往具有相當程度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由此產生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和經濟總量的失衡。此外,市場經濟中個人的理性選擇在個別產業、個別市場中可以有效地調節供求關系,但個人的理性選擇的綜合效果卻可能導致集體性的非理性行為,如當經濟發生通貨膨脹時,作為理性的個人自然會作出理性的選擇——增加支出購買商品,而每個人的理性選擇所產生的效果便是集體的非理性選擇——維持乃至加劇通貨膨脹;同樣,經濟蕭條時,則相反。使經濟更蕭條。再者,市場主體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謀求最大的利潤,往往把資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風險小的產業,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
(二)自由放任的市場競爭最終必然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壟斷 。生產成本的水平使市場主體在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不同地位,進而導致某些處於有利形勢的企業逐漸占據壟斷地位。
同時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一些市場主體往往通過聯合、合並、兼並的手段,形成對市場的壟斷,從而導致對市場競爭機制的扭曲,使其不能發揮自發而有效的調控功能,達到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
(三)市場機制無法補償和糾正經濟的外部效應。經濟外部效應意味著有些市場主體可以無償地取得外部經濟性,而有些當事人蒙受外部不經濟性造成的損失卻得不到補償。
(四)市場機制無力於組織與實現公共物品的供給。正是因為公共物品具有消費的非排它性和非競爭性特徵,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的減少,於是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大家都可以消費。這樣一方面公共物品的供給需要成本,這種費用理應由受益者分攤,但 另一方面,「它一旦被生產出來,生產者就無法決策誰來得到它」,即公共產品的供給一經形成,就無法排斥不為其付費的消費者,於是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如前所述的經濟外部效應以及由此而出現的「搭便車者」。更嚴重的是,既然如此,人人都希望別人來提供公共產品,而自己坐享其成,其結果便很可能是大家都不提供公共物品。
(五)市場分配機制會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兩極分化。一般說來,市場能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但不能自動帶來社會分配結構的均衡和公正。此外,市場調節本身不能保障充分就業,而失業現象更加劇了貧富懸殊,這對經濟持續增長是個極大的威協:少數巨富控制經濟命脈;潛在的資金外流;眾多的貧困者導致社會總消費的不足,從而市場難以發育等等更嚴重的是,過度的貧富分化「不僅削弱了社會的內聚力,而且培養了不公正,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壞了維系社會的政治紐帶。
(六)市場不能自發界定市場主體的產權邊界和利益分界,實現經濟秩序。經濟人以謀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主體過程中會產生利益矛盾和沖突,而當事人自己以及市場本身不具備劃分市場主體產權邊界和利益界限的機制,更不具備化解沖突的能力。這就需要以社會公共權力為後盾的政府充當仲裁人,設定體現和保障市場原則的「游戲規則」,即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明晰界定和保護產權關系的不同利益主體的權利,保證市場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再進一步地說,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殘酷性容易誘發人們鋌而走險,產生非法侵犯他人權益的犯罪行為,擾亂社會經濟生活秩序。
8、馬太效應:奉行等價交換、公平競爭原則的市場分配機制由於各地區、各部門(行業)、各單位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人的自然稟賦、教養素質及其所處社會條件的不同,造成其收入水平的差別,產生事實上的不平等,而競爭規律往往具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財富越來越集中。導致收入在貧富之間、發達與落後地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9、信息市場失靈:(1)信息市場本身並不能保證構建一個最有利於信息生產的市場結構;(2)市場不能自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制定與信息活動有關的法律、政策。(3)產權明晰是信息市場有效性的前提,但市場本身不能界定產權。
10、信息市場失靈的原因:(1)信息的外部效應。(2)信息的公共物品的屬性。(3)信息商品的壟斷性。(4)信息市場的信息不對稱。(5)信息活動的非營利性。
11、政府在信息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五個目標:(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公共信息服務。(3)教育。(4)科學研究。(5)制度建設。
12、政府在配置資源上的作用:(1)通過制定法律和規定,保障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2)通過政策工具(主要產業政策)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資源的流向;(3)利用稅收工具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4)維護法律秩序,明晰和保護私人產權;(5)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6)對教育和高新科技研究與開發的投資。
13、政府失靈:政府的適度干預能夠解決一些市場機制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政府調節機制也存在著內在的缺陷。一方面是無效干預,即政府宏觀調控的范圍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選擇失當,不能夠彌補「市場失靈」維持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是過度干預,即政府幹預的范圍和力度,超過了彌補「市場失靈」和維持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預的方向不對路,形式選擇失當。
14、政府失靈根源:(1)有限信息常造成決策失誤。(2)對私人市場反應的控制有限性。(3)時滯。(4)公共決策的局限性。(5)政府幹預的公正性並非必然。(6)政府幹預為尋租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7)政府幹預易引發政府規模的膨脹。
15、信息資源配置效率的層次:企業經濟效率、行業經濟效率、社會經濟效率。
16、信息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從以下方面考察:(1)信息生產的有效性;(2)各種信息商品
的生產比例的有效性;(3)信息市場與交換的有效性
17、信息資源共享的沿革與發展:(一)、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早期的資源共享主要是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如館際互借模式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圖聯推動的「世界書目控制計劃」,以便實現世界編目資源共享;後又推動「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利用計劃」,力圖實現國際性的文獻資源共享。(二)、聯機檢索系統:隨著以電子計算機和遠程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信息交流中的廣泛應用,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聯機檢索系統在全球迅速發展。如:DIALOG系統等。(三)、網路化資源共享。

第四章 信息產權
1、外部效應: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就是一個人的經濟行為可以不通過價格機制而直接地影響(增加或減少)他人的經濟利益。這在經濟學中被稱為「外部效應」或「外部效果「。外部效應既有「正的」,也有「負的」。
2、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夠同時供許多人共同享用的產品和勞務,並且供給它的成本與享用它的效果,並不隨享用它的人數規模的變化而變化,如公共設施、環境保護、文化科學教育、醫葯、衛生,外交、國防等。(1)純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採用免費提供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擁擠就會出現。如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 。
3、交易成本:在進行經濟活動過程中,為達成任何一項自願交易所必須耗費的各項費用的總和。如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對象信息與和交易對象進行信息交換所需的成本。議價成本:針對契約、價格、品質討價還價的成本。決策成本:進行相關決策與簽訂契約所需的內部成本。監督交易進行的成本等 。
4、產權的資源配置功能主要表現:(1)相對於無產權或產權不明晰狀況而言,設置產權就是對資源的一種配置。(2)任何一種穩定的產權格局或結構,都會形成一種資源配置的客觀狀態。(3)產權的變動同時也改變資源配置格局,包括改變資源在不同主體間的配置、資源的流向和流量、資源的分布狀況。
5、范圍經濟:如果一廠商同時生產多種產品的支出小於多個廠商分別生產的支出的現象。
6、規模經濟:指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產品和服務的每一單位的平均成本出現下降的現象。
7、知識產權:法律賦予只是產品所有人對其創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種專有的權利。包括文學產權和工業產權。工業產權:人們在工業領域通過腦力勞動所創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種專有權。主要包括①創造性成果權,如專利權、商業秘密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②識別性標記權,如商標權、商號權、產地標記權等。
8、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因創造、使用智力成果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確認、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的一種法律制度。
9、知識產權的性質: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其具體表現為:(1)不發生有形控制的佔有;(2)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3)不發生消滅智力成果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
10、知識產權具有以下法律特徵:(一)知識產權的客體是創造性的智力活動成果,它必須具有為人所知的客觀形式,所以知識產權由國家機關依法核准或確認而產生,具有法律確認性;(二)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即排他性,是創造人對自己的智力成果享有的專有性、排他性的權利;(三)知識產權具有時間性,即法律保護在有效期限內的知識產權,期限屆滿即喪失效力;(四)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即任何一個國家所確認的知識產權,只在本國領域內有效,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不發生效力。
11、專利:廣義的專利可以指專利技術,也可以指刊載專利技術信息的專利文獻,還可以指獲得獨占使用權的專利證書。其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專利權。
專利權: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
12、著作權(版權):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技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13、商標:商品生產者使用在商品上用來區別他人商品的一種特殊標記。
商標權包括商標所有者對其商標所擁有的獨占權、轉讓權、許可權和繼承權等權利。
14、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15、商業秘密的特徵:①不受專利法的保護。②秘密性。③實用性。④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⑤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

㈣ 南昌航空大學研究生電路專業課大綱。

《電路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代碼:050388

課程名稱:電路基礎

英文名稱:Circuit Analysis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 時:54

學 分:3.0

適用對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科)

考核方式:考試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高等物理 》

二、課程簡介

課程主要包括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電 阻電路的等效變換、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 電路定理、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一 階電路、二階電路、相量法、正弦穩態電路 的分析、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三相電路、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和信號的頻譜、拉普拉 斯變換、網路函數、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 二埠網路、非線性電路簡介、均勻傳輸線 ,另外有磁路和鐵心線圈及PSPICE簡介兩個 附錄。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content as follow: circuit model and circuit law, circu it equivalent, general analysis of circuit, circ uit theorem,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 ts, the first-order circuits, the second-order circuits, the phasor means, sinusoidal stead y-state analysis, the coupling inctance cir cuits, the three-phase circuits, the non-sinus oidal current circuit and its signal frequency spectrum, Laplace transform, network funct ion, matrix expression of the circuit equatio n, two-port circuits, brief introction of non linear circuits, the even transmission line, pl us two appendices that are magnetic circuit and brief introction of PSPICE.

三、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

電路基礎課程是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機電 工程系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培養學生掌 握電路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使學生掌 握實驗室常用電工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課 程講授電路模型及電路的基本定律(KCL及K VL);支路電流法、疊加原理和戴維南定理, 單一參數的電壓、電流之間的關系,用相量 法計算簡單的交流電路的方法;有功功率和 功率因數的計算,交流電路的頻率特性。三 相電

㈤ 研究生課程任課教師要滿足什麼基本條件

一、研究生教師基本素質要求
研究生教師是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高級專業人員,應具有下列素質:
1.研究生教師應熱愛研究生教學工作,積極育人,時刻注意自身形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履行教師職責,積極承擔研究生教學任務;
3.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教學態度端正,治學嚴謹,在研究生教學工作中應樹立全面的教育觀和質量觀,能將業務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工作融為一體,通過研究生教學工作提高研究生業務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
5.努力學習和研究本領域前沿科學知識,研究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二、研究生教師的主要職責和權力
我院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行主講教師負責制,主講教師主要職責和權力為:
1.積極參加或主持本門研究生課程的建設(包括根據學院計劃撰寫有關教材講義、收集整理課程教學資料或文獻、研究生實驗課程實驗室建設、CAI課件的研製及使用等);
2.研究生教師需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制訂教學日歷,合理選擇或組織教學內容,提出恰當的教學手段,選擇適宜的考試模式等;
3.負擔該課程的主講,承擔課程輔導、答疑、批改作業、課堂討論等工作,全面負責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4.全面負責該課程各項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行使主導權,維護紀律,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5.積極進行研究生課程考試內容、考試方式的研究與改革,選擇適合課程性質及特點的考試模式,主持其考核工作,及時評定成績並上報;
6.負責與學院分管研究生教學的主管院長、研究生導師交流教學信息,及時處理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問題;
7.研究生教師應虛心聽取學院、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對教學的意見或建議,並及時改正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主動接受廣大同學的監督。

㈥ 所謂的教學大綱在哪能看到教育部發布的嗎

所有的教學考試都有大綱的,但是未必會發到學生手上,任課老師會有,或者是相應考試的官方網站會有,比如四六級考試的大綱http://www.cet.e.cn/上就有四六級考試的大綱

㈦ 我要關於網路安全技術的綱要

《網路安全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主編: 林俊桂 主審: 崔寶才
適用專業:信息安全及相關專業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網路操作系統》等
一、課程教學目標
「網路安全技術」是我院「信息安全專業」(二年制)教學計劃中制定的一門必修專業課。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員掌握網路安全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網路攻擊與檢測及防火牆技術;數據加密及軟體加密的原理。
二、教學內容及要求
(一)理論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1部分網路安全基礎
1、安全服務及安全機制
2、網路安全體系及評估標准
3、網路安全的層次
4、網路加密與密鑰管理
5、安全威脅
第2部分實體安全技術與硬體防護技術
1、安全防護
2、安全管理
3、硬體防護
4、電磁防護
第3部分軟體安全
1、文件加密
2、反跟蹤技術
3、 防止非法復制技術
4、軟體安全體系
第4部分網路安全防護技術
1、 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
2、 安全防護措施
第5部分備份技術
1、 備設計方份案
2、 備份技術和方法
第6部分密碼技術與壓縮技術
1、 加密方法
2、 密鑰與密碼破譯方法
3、 數據壓縮
第7部分資料庫系統安全
1、 資料庫系統安全概述
2、 資料庫的數據保護
3、 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
4、 攻擊資料庫系統的常用方法
第8部分病毒及防治
1、 病毒概述
2、 DOS下的病毒
3、 宏病毒
4、 網路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5、 反病毒技術
6、 防病毒技術
第9部分防火牆技術
1、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2防火牆技術
3、防火牆體系結構及其應用
4、防火牆的類型
5、虛擬專用網
第10部分網路站點及系統平台
1、WINDOWS NT系統的安全性
2、UNIX系統的安全性
3、WEB站點的安全
4、反黑客技術

(二)實驗教學內容及要求
實驗一 使用Sniffer工具進行TCP/IP分析
實驗二 配置Windows 2000文件系統安全性
實驗三 配置linux文件系統安全性
實驗四 Windows的賬號安全性
實驗五 配置linux下的telnet伺服器和ssh伺服器
實驗六 NFS和NIS安全
實驗七 病毒代碼特徵分析
實驗八 防病毒軟體的應用與部署
實驗九 綜合練習
三、教學安排及方式
本課程以講授為主,配合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實驗,使學生掌握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能解決網路中的安全問題。
總學時:54 講課學時:36 實驗學時:18
具體安排見下表:

序號 內容 面授學時 實驗學時 小計
一 網路安全概述 4 2
二 實體安全技術與硬體防護技術 2
三 軟體安全 2 2
四 網路安全防護技術 4 2
五 備份技術 4 2
六 密碼技術與壓縮技術 6 4
七 資料庫系統安全 4 2
八 病毒及防治 4 2
九 防火牆技術 2 2
十 網路站點及系統平台 2
答疑考試 2
總計 36 18

四、考核方式
閉卷、筆試。
五、推薦教材
1、《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蔡立軍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