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學課程標准
A. 上海市中小學的課程標准是什麼時候發布的
上海來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標准
發布日自期:2004
執行日期:2004
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17號]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的要求,根據上海城市發展需要和時代特點,特製
訂《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
《課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指導思想,確立新的課程體系。
《課程方案》旨在依託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和數字化城市的教育環境,構建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完善學習方式為特徵、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關注學生學習經歷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
B. 陳澄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任全國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國家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標准研製組組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基礎教育教材審查組組長、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繼續教育教材審查委員、上海市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高考命題專家組地理學科組組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青年教師課題評審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主編。 1966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
1967年赴黑龍江省伊春市友好林業局工作
1982年在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3年任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講師
1992年任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1996年任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教學副系主任、地理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2002年任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 1.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研究與制訂,2000年~2001年,負責人之一,總經費40萬。
2.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研究與制訂,2001年~2003年,負責人之一,總經費40萬。
3.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項目上海市二期課改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編寫與研究,2001年~2006年,負責人、主編,總經費30萬。
4. 國務院學位辦公室項目在職教育碩士(地理)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研究與制訂,2000年,負責人,經費2萬。
5.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項目上海市高考、會考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樣題研製,2002年~2006年。 《地理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主編。
2.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主編。
3.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編。
4. 《中學地理教育實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編。
5. 《地理教育測量與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主編。
6. 《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改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主編。
7.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主編。
8. 《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主編。
9. 《地理學習論與學習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主編。
10. 《地理典型課示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主編。
11. 上海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系列(課本、地圖冊、練習冊、教學參考、光碟),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華地圖學社,2004年~2006年,主編。
12. 「地理表象、概念、原理及其層級關系」,《地理教學》2000年第二期。
13.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框架結構」,《地理教學》2004年第九期。
14.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地理教學》2004年第十期。
15.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課程目標』簡析」,《地理教學》2004年第十一期。
16. 「多媒體地理教學軟體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8, 與段玉山合撰。
17. 「中國的地理基礎教育問題研究——兼論我國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目標與內容結構」《地理研究》2001年第五期,與樊傑等合撰。
18. 「計算機網路地理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六期,與蘇小兵合撰。
19. 「著眼可持續發展構建高中地理新課程——高中地理新課程解析」,《中國教育報》2005年12月16日第五版,與劉蘭合撰。
20. 《新編地理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主編。
21. 《地理新課程教學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主編。
C. 上海的小學語文書是什麼版本的
是根據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改革委員會制定的課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由上海師范大學支持編寫的教材
D. 求"上海市中學物理課程標准"之學習水平要求(ABC等級)
對認知的要求分為「知道」(A)、「理解」(B)、「掌握」(C)、「應用」(D)等四個層次:
「知道」指識別、記憶和回憶學習內容,是對知識的初步認識
「理解」指初步把握學習內容的由來、意義和主要特徵,是對知識的一般認識
「掌握」指以某一學習內容為重點,聯系其他相關內容,去解決新情景下的一般問題,是對知識的較深入認識
「應用」指以某一學習內容為重點,綜合其他內容,去解決較復雜的物理問題,是對知識的較系統認識
對學生實驗的要求分為「初步學會」(A)、「學會」(B)、「設計」(C)等三個層次:
「初步學會」指能根據實驗目的,按照具體的實驗步驟,正確使用給定的器材,完成觀察、測量、驗證和探究等實驗任務
「學會」指能根據實驗目的,參照簡要的實驗步驟,合理選擇實驗器材,獨立完成觀察、測定、驗證和探究等實驗任務
「設計」指根據學習和研究的需要,確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選擇或製作實驗器材,獨立完成比較復雜的觀察、測量、驗證、探究等實驗任務
對科學方法的要求分為「感受」(A)、「認識」(B)、「運用」(C)等三個層次:
「感受」指在知識形成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注意和覺察到相關的科學方法。
「認識」指能結合知識形成和問題解決的過程,說明相關的科學方法。
「運用」指能結合知識形成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分析相關的科學方法。
「知識內容(包含科學方法)」有A、B、C、D等四級學習水平要求
「學生實驗」有A、B、C等三級水平要求
本《標准》將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提出明確的要求
E. 第九次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第九次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優秀論文評比結果(2011-11-30 11:49:43)轉載▼標簽: 雜談 分類: 論文評比
關於我會第九次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優秀論文評比結果的
通 知
各會員單位:
我會於2011年5月5日發出「關於召開第十五屆學術年會暨第九次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優秀論文徵集、評比活動的預備通知」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陝西、寧夏、青海、新疆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27個會員單位認真落實,積極做好論文的徵集工作,並按要求,提交了201篇參評論文;部分一線中學數學教師、中學數學教研人員還提交了自行投稿的參評論文,經我會會刊編輯部初評,提交了52篇參評論文,共計253篇。
由我會學術委員組成的評委會分三個小組對上述253篇論文進行審閱、初評。期間,評委之間進行了情況溝通、交流,並於2011年10月25日舉行評委會全體會議,提出了評審結果的建議名單。經我會理事長會議審議通過,確定了一等獎獲獎論文28篇、二等獎獲獎論文118篇、三等獎獲獎論文96篇(名單附後)。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
2011年 11月29日
報:中國教育學會
發:各團體會員單位,各位理事、咨詢委員
第九次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28篇,排名不分先後)
參評單位 題目 單位 作者
北京 中學數學概念教學研究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 李 梁
北京 樣例呈現方式對數學歸納法學習的影響 北京大峪中學 武春波
天津 促進「學、思、知、行」有機結合的數學課堂教學 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 劉金英
遼寧 小組合作學習改進策略:話語權再分配 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 景 敏
上海 PISA數學素養測試研究對上海數學教學、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黃 華
評價及學業質量監測體系建設的啟示
上海 理想與現實的橋梁:數學教師PCK的發展 上海市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 翟立安
孫 暉
上海 初中數學練習訂正及自我反饋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上海市明珠中學 陳曉娟
浙江 「情知性」教學的特徵與操作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 余功蔚
安徽 為藏生的數學思維插上翅膀 安徽省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劉 麗
——培養內地藏生數學思維的嘗試
福建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探究成效 福建省永春華僑中學 謝雅禮
江西 創設情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江西省上高二中 劉功騷
山東 關於導學案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報告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李知屹
王俊亮
河南 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的實踐研究 河南省商丘市實驗中學 杜志國
湖北 問渠哪得清如許 唯有活水源頭來 湖北省教學研究室等 數學課題組
——湖北省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現狀調查分析報告
湖北對學生解代數證明題困難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 湖北省武漢六中 袁泉潤
湖南導學模式的高效課堂初探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學 徐 進
廣東 對一種全新的選拔性考試量分法的實證研究 深圳外國語學校 袁智斌、郭夢綺、
袁可馨、肖桐桐
廣東 初中數學大規模考試的命題研究與實踐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室 鄭喜中
廣東 構建優效課堂,促進學生發展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實驗中學 蔡映紅
重慶 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簡議 重慶市育才中學 宋飛達
四川 加強數學閱讀 提升數學素養 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 段小龍
——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閱讀教學 四川省成都七中 何毅章
雲南 加拿大數學課程標准研究與對比 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黃邦傑
新疆 怎樣建立和利用初中數學糾錯本 烏魯木齊市第十三中學 王 茸
新疆兵團高中數學新舊教材對比研究 新疆兵團第二中學 徐 波
編輯部 數學課堂教學的「准」、「實」、「活」 浙江省義烏中學 朱恆元
編輯部 數學課堂生成資源中的技術因素 浙江省黃岩中學 金克勤
編輯部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出聲思考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 張娟萍
編輯部 新技術背景下數學教學的新視角、新啟示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 林 風
——例談圖形計算器的應用
二等獎(共118篇,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
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 許雲堯 北師大二附中 高雪松
北京密雲二中 張德廣 北京十二中 蔡春暉
天津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學 李桂英 天津市紅橋區教師進修學校 哈 欣
天津市西青區教育教學研究室 嚴 安 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第三中學 張宗玲
天津市靜海縣中旺鎮大莊子中學 王德權
河北
河北邯鄲市邱縣第一中學 杜 建 河北省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劉 璐
河北省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張立山/盧艷華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車往鎮中 張海英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木井鄉中學 劉 朋
山西
山西省大同一中 董 凱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學校 梁 婕
內蒙古
內蒙古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 萬文俊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 魏 莉
內蒙古包頭市共青中學 黃麗蘭
遼寧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 賈 萍 沈陽市教育研究院 周善富
遼寧省大連二中 馬志華 遼寧省大連教育學院初中教師教育中心王冰
黑龍江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二二中學 劉志剛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 戈冉舟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三十四中學 馬靜微 黑龍江省大慶一中初中部 林曉穎
上海
上海市行知中學 趙傳義 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 劉 達/徐煒蓉
上海市崇明縣教師進修學校 朱偉達/茅曉明
浙江
浙江省嵊州市第二中學 周繼明 浙江省義烏中學 方 治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高洪武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 李春梅
浙江省杭州普通教育研究室 李學軍
安徽
安徽省青陽中學 章義華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教研室 汪春傑
安徽省馬鞍山市成功中學 汪宗興 安徽省六安市教研室 賈兵/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學 王銳
福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陳德燕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洪麗敏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二中 曾峰濤
江西
江西省崇仁一中 陳永華 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 肖淑如
山東
山東省壽光世紀學校 孫友方 山東煙台第二中學 孫雪鈺
山東省平度市麻蘭鎮中學 王同義 山東省實驗中學 潘洪艷
河南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周召峰 河南省平頂山市教研室 許曉慧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教體局教研室 趙群峰 薛振明/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西陽中學劉紅霞
河南省商丘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 王素珍 河南省許昌高中 趙小強
湖北
湖北省孝感高中 幸 芹 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陳作民/湖北省宜昌市八中 史艷華
湖北省天門市教研室 劉兵華
湖南
湖南師大附中 謝美麗/彭榮宏 湖南師大附中 曾 輝
湖南省長沙市明德中學 龔 玲
廣東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黃岐初級中學 鍾婷文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郝保國
廣東省韶關市教育局教研室 羅開初
廣西
廣西師大附中 劉曉榮 廣西南寧三中 陳華曲/黃河清
廣西南寧三中 黎承忠/黃河清 廣西南寧三中 李春陽/黃河清
廣西南寧三中 陳康/黃河清 廣西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張小雄/廣西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歐慧謀
海南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附屬中學 謝學方 海南省瓊海市龍江華僑中學 盧燕
海南省保亭思源實驗中學 陳祖艷
重慶
重慶市銅梁縣巴川中學 官正偉 重慶市育才中學 余彪
重慶市巴南區大江中學 葉國民
四川
四川省宜賓市教科所 郭青初 四川省樂山市實驗中學 左 謙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中小學教研室 趙緒昌
貴州
貴州省盤縣第六中學 郭炫伶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一實驗中學 王蘭
雲南
雲南省曲靖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王吉標 雲南省昆明第八中學 王學先
青海
青海湟川中學 解占壽
寧夏
寧夏銀川市第三中學 馬惠芳 寧夏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 馬自國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 劉建國 寧夏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 丁永海
新疆
新疆瑪納斯縣教育局教研室 潘慶昕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第四中學 丁志明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教研室 徐健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九中學 張 燕
新疆實驗中學 曹湘江/陳娟
新疆兵團
新疆兵團農一師十二團中學 郭 璽 新疆兵團農五師中學 盧新源
編輯部
上海市松江二中 衛福山 浙江省龍游縣模環初中 徐偉建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學 周禮寅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實驗中學 王萬豐
浙江省紹興柯橋中學 余繼光 湖北省鍾祥市第五中學 楊 輝/孫紅強
湖北省棗陽市第二中學 龔 兵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香市中學 孫樹德
廣西蒙山縣第一中學 謝光亞 浙江省仙居實驗中學 齊秀華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安洲中學 鄭燕紅 江蘇省鹽城中學教育集團 張衛明
廣東省廣州市玉岩中學吳和貴 杭州市江干區教師進修學校 易良斌
安徽省合肥一中 張中發 浙江省衢州高級中學 孫向東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高級中學 劉曉東 湖北省武漢市第十一中學 田祥高
浙江省義烏市大成中學 趙明越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十一高級中學 沈燦江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中學高偉洪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中學 劉榮鋒
北京市第二中學 唐紹友 北師大二附中 王先芳
江蘇省鹽城中學教育集團 王良軍
F. 2015版的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准哪裡有的買
既然是大綱,其內容比較籠統的,只是一個大的范圍,就像是書籍的目錄。應該是一本小冊子。
G. 匯師小學基於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如何落實
我只是轉載,你看看有沒有幫助
(一)過好入學關,切實落實「學習准備期」
按照《古猗小學學習准備期工作實施要求》,做好學習准備期學科課程和綜合活動的合理設置。學科課程以把握學科教學節奏,滲透學科基本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和學習情感培育的要求為主,積極創設促進師生平等、民主、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表現、分享、交流的機會和平台,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感悟學科學習的樂趣,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綜合活動側重於習慣的養成、興趣的激發和情感的培育,幫助學生熟悉新的學習環境,過好入學關。
呈現成果:古猗小學學習准備期工作實施要求,古猗小學學習准備期工作經驗總結,古猗小學學習准備期學科教學經驗(語文、數學、綜合)各一份、教案與課例(視頻)若干。完成時間:10月中旬。
(二)優化教學觀,開展基於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研究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要在教學中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各要素。各年級、各學科都要在研讀課標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細化教學內容,設計如何課程標準的學習活動,使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和結構符合課程標准,方法和手段適合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真正落實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各年級、各學科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知識與能力、智能發展與人格發展之間的關系;要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和網路教育資源,密切學校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嚴格執行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回家作業,控制口頭作業量的要求,加強口頭作業設計的研究,實行每日作業公示制,通過減少題量、提高質量,把好作業關。
呈現成果:古猗小學作業管理有關意見,古猗小學各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推進計劃書,古猗小學家長開放日活動,骨幹教師課堂教學展示,古猗小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經驗階段總結,(教師案例、論文、語文、數學教研組經驗、學校層面經驗)。呈現時間:11月底。
(三)重視評價關,加強「等第制」教學評價研究
《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標准(試行稿)》規定,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依據,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緊密結合,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語言實踐活動的參與、興趣、態度和習慣的養成三個維度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家長及社會參與評價。教學評價工作應嚴格按市教委《關於進一步規范課程教學工作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滬教委基〔2010〕23號)要求執行。明確小學階段不進行期中考試或考查,學生學業評價嚴格實行等第制。小學一、二年級可進行期末考查(一年級不得進行書面考查);三、四、五年級期末考試僅限語文、數學兩門學科,其他學科只進行考查,考查形式可靈活多樣。
要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要設計符合課程特點和校本特點的評價體系,採用多種評價手段,實施多元評價。要充分認識「等第制」評價的作用,做好「等第制」評價的校本實施,創新評價方式和途徑。
呈現成果:古猗小學一、二年級期末考查實施方案,古猗小學家長開放日活動,「等第制」教學評價實施方案與總結(一二三各年級經驗、學校層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