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卡片多工位級進摸227課程設計
Ⅰ 誰知道級進模中,90度折彎的R角大小是根據什麼確定的
多工位級進模具(一) 2007-07-31 通過介紹級進模排樣、鑲塊、模板和其它零件的設計過程,指出了級進模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並介紹了模具生產中一些常見故障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多工位級進模;排樣;鑲塊;間隙 1 引言 對沖壓生產而言,單工位模具結構單一,生產效率低,而且鈑金零件不能過於復雜,否則就需要多副單工位模具才能實現。如果採用級進模進行沖壓生產,就可以改變這些缺點。級進模的特點是生產效率高,生產周期短,佔用的操作人員少,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 2 級進模設計要點 2.1 產品的展開計算與排樣 讀懂產品圖後,首先要進行展開計算,產品的展開尺寸一般是通過經驗公式得來的,也有的是通過軟體計算得來的。無論用哪種方法,應該保證計算結果是在允許的范圍內。因為一旦展開尺寸計算錯了,最後的產品一定是不合格的,再改正會很麻煩。所以應該對展開計算的結果進行驗算,以保證展開尺寸准確無誤。 設計排樣圖的過程,就是確定模具結構的過程,如果排樣圖確定了,那麼模具的基本結構也就確定下來了。所以,在進行排樣設計時,要從全局進行詳盡的考慮,不能受限於局部結構,而且還要多注意細節。例如:在分配每一步工位時,不但要考慮哪一工位沖裁,哪一工位折彎,哪一工位成形,還要考慮各個鑲塊應如何排布,排布的空間夠不夠,各個鑲塊之間有沒有相互影響。對於沖裁的工位,應主要考慮沖裁力如何分布均勻合理,沖裁模強度是否能夠保證,復雜的沖裁應適當分解。對於折彎和成形等工位,則應考慮是否能一次成形,如果沒有把握,應增加一步預成形或空步,以方便模具調整。對於平面度要求高或成形中易形成翹曲的產品,應增加校平工位來保證平面度。 在排布工位順序時,應注意前後工位不能有影響,否則應調整工位順序。例如:在進行Z字形彎曲時,如果Z字形彎曲面上有沖孔且沖孔位置有較嚴格的公差要求,那麼就應該先進行Z字形彎曲,然後再沖孔,這樣就保證了沖孔的位置。 級進模的最後工位是很重要的工位,因為它涉及到產品如何從模具中取出。一般的出件方式主要包括吹出和落下,有的特殊產品也需要機械手取件。不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進行切斷,切斷處的大小尺寸和位置要經過仔細考慮,因為它們不但影響到模具的出件,還影響到條料能否穩定、順利地送進。而如果採用落料的出件方式,切斷處的毛刺方向與其它位置是相反的,這要同產品設計人員進行研討後才能確定。 設計排樣時,在保證條料能順利送進和穩定生產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料寬和步距,以降低鈑金零件的成本。 2.2鑲塊設計 (1) 沖裁凸模。 沖裁凸模的形狀是由產品的形狀決定的,它可以採用直身結構也可採用加強型結構。主要的固定方式有:掛台固定、銷釘固定、螺絲固定、壓塊固定、頂絲固定。這其中掛台固定最安全可靠,銷釘固定不常用,其它3種固定方式主要是便於維修時快速更換。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 (2) 凹模鑲塊。 凹模刃口可以直接在凹模板上割出,但對於產量較大或硬度較高的產品,應設計凹模鑲塊,以方便維修。凹模鑲塊的固定方式有:掛台固定、螺絲固定、壓塊固定。 在設計單側沖裁的凹模鑲塊時,為防止產生廢料上浮,應在不沖裁的一側增加擠料尖角,擠住廢料,不讓其上浮,如圖1所示。 (3)折彎鑲塊。 折彎鑲塊既可以用掛台固定,也可以用螺絲固定。折彎凸、凹模之間的間隙應為一個料厚。折彎凸模頭部應設計為圓弧R角,以避免折彎時擦傷產品(如圖2所示)。對於直角彎曲的折彎凹模靠近折彎線處,應設計一條校正筋(如圖3所示),使折彎時在產品根部產生塑性變形,減小回彈,保證90O彎曲角。 2.3模板設計 標準的級進模模板包括: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上模座、下模座。 其中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是關鍵的3塊模板,也是級進模必不可少的。 固定板起著固定凸模的作用;卸料板主要起卸料、導向、壓料3個作用;凹模板既可以充當凹模刃口,也可以在其上鑲拼凹模鑲塊。 3塊模板之間用4個小導柱來導向,把4個小導柱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在卸料板和凹模板上分別鑲4個小導套,精確控制小導柱和小導套間的配合精度,以保證凸模的運動精度。 進行級進模的設計,有一項也很重要,就是設計讓位,一般彎曲或成形等工位的所有後續工位都需要讓位,而且要充分讓位,不但要考慮靜態讓位,還要考慮動態是否需要讓位。 2.4其它零件設計 在級進模中,一些輔助零件對模具的順利工作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導正釘。在級進模中,導正釘對產品的精度有較大的影響,一般在第一工位沖了2個孔,後續工位用這2個孔進行雙導向,這樣能夠較好的保證產品的精度。設計導正釘時要注意控制導正釘的長度,當模具在自由狀態時導正釘的直臂部分伸出卸料板的長度要小於產品的一個料厚,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帶料現象。 (2) 浮動送料釘。條料的送進高度是由浮動送料釘來決定的,在設計送進高度時,應保證條料在這一高度送進時,不會被任何鑲塊或頂桿阻礙。浮動送料釘不僅能將條料抬起,還對條料起導向作用。它的數量和位置要根據條料的寬度和厚度來相應地確定。 (3) 抬料塊和頂桿。當條料進行折彎、切口、拉伸等成形工序時,會產生包緊力使條料成形部位包緊在鑲塊上,不易脫模。為保證條料順利彈起,應在適當位置設計抬料塊或頂桿,依靠彈簧力將條料頂出。而在最後工位,切斷的產品有時會因為沖壓油的作用粘附在模具上,所以最後工位上、下模均應設計頂桿,以防出現疊件現象並損傷模具。 另外,為了防止誤送料和廢料上浮現象損傷模具,可以設計誤送料和廢料上浮感應報警裝置。 追問: 具體是關於90度折彎的R角大小的確定
Ⅱ 多工位級進模的應用現狀
多工位級進模具(一)
2007-07-31
通過介紹級進模排樣、鑲塊、模板和其它零件的設計過程,指出了級進模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並介紹了模具生產中一些常見故障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多工位級進模;排樣;鑲塊;間隙
1 引言
對沖壓生產而言,單工位模具結構單一,生產效率低,而且鈑金零件不能過於復雜,否則就需要多副單工位模具才能實現。如果採用級進模進行沖壓生產,就可以改變這些缺點。級進模的特點是生產效率高,生產周期短,佔用的操作人員少,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
2 級進模設計要點
2.1 產品的展開計算與排樣
讀懂產品圖後,首先要進行展開計算,產品的展開尺寸一般是通過經驗公式得來的,也有的是通過軟體計算得來的。無論用哪種方法,應該保證計算結果是在允許的范圍內。因為一旦展開尺寸計算錯了,最後的產品一定是不合格的,再改正會很麻煩。所以應該對展開計算的結果進行驗算,以保證展開尺寸准確無誤。
設計排樣圖的過程,就是確定模具結構的過程,如果排樣圖確定了,那麼模具的基本結構也就確定下來了。所以,在進行排樣設計時,要從全局進行詳盡的考慮,不能受限於局部結構,而且還要多注意細節。例如:在分配每一步工位時,不但要考慮哪一工位沖裁,哪一工位折彎,哪一工位成形,還要考慮各個鑲塊應如何排布,排布的空間夠不夠,各個鑲塊之間有沒有相互影響。對於沖裁的工位,應主要考慮沖裁力如何分布均勻合理,沖裁模強度是否能夠保證,復雜的沖裁應適當分解。對於折彎和成形等工位,則應考慮是否能一次成形,如果沒有把握,應增加一步預成形或空步,以方便模具調整。對於平面度要求高或成形中易形成翹曲的產品,應增加校平工位來保證平面度。
在排布工位順序時,應注意前後工位不能有影響,否則應調整工位順序。例如:在進行Z字形彎曲時,如果Z字形彎曲面上有沖孔且沖孔位置有較嚴格的公差要求,那麼就應該先進行Z字形彎曲,然後再沖孔,這樣就保證了沖孔的位置。
級進模的最後工位是很重要的工位,因為它涉及到產品如何從模具中取出。一般的出件方式主要包括吹出和落下,有的特殊產品也需要機械手取件。不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進行切斷,切斷處的大小尺寸和位置要經過仔細考慮,因為它們不但影響到模具的出件,還影響到條料能否穩定、順利地送進。而如果採用落料的出件方式,切斷處的毛刺方向與其它位置是相反的,這要同產品設計人員進行研討後才能確定。
設計排樣時,在保證條料能順利送進和穩定生產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料寬和步距,以降低鈑金零件的成本。
2.2鑲塊設計
(1) 沖裁凸模。
沖裁凸模的形狀是由產品的形狀決定的,它可以採用直身結構也可採用加強型結構。主要的固定方式有:掛台固定、銷釘固定、螺絲固定、壓塊固定、頂絲固定。這其中掛台固定最安全可靠,銷釘固定不常用,其它3種固定方式主要是便於維修時快速更換。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
(2) 凹模鑲塊。
凹模刃口可以直接在凹模板上割出,但對於產量較大或硬度較高的產品,應設計凹模鑲塊,以方便維修。凹模鑲塊的固定方式有:掛台固定、螺絲固定、壓塊固定。
在設計單側沖裁的凹模鑲塊時,為防止產生廢料上浮,應在不沖裁的一側增加擠料尖角,擠住廢料,不讓其上浮,如圖1所示。
(3)折彎鑲塊。
折彎鑲塊既可以用掛台固定,也可以用螺絲固定。折彎凸、凹模之間的間隙應為一個料厚。折彎凸模頭部應設計為圓弧R角,以避免折彎時擦傷產品(如圖2所示)。對於直角彎曲的折彎凹模靠近折彎線處,應設計一條校正筋(如圖3所示),使折彎時在產品根部產生塑性變形,減小回彈,保證90O彎曲角。
2.3模板設計
標準的級進模模板包括: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上模座、下模座。
其中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是關鍵的3塊模板,也是級進模必不可少的。
固定板起著固定凸模的作用;卸料板主要起卸料、導向、壓料3個作用;凹模板既可以充當凹模刃口,也可以在其上鑲拼凹模鑲塊。
3塊模板之間用4個小導柱來導向,把4個小導柱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在卸料板和凹模板上分別鑲4個小導套,精確控制小導柱和小導套間的配合精度,以保證凸模的運動精度。
進行級進模的設計,有一項也很重要,就是設計讓位,一般彎曲或成形等工位的所有後續工位都需要讓位,而且要充分讓位,不但要考慮靜態讓位,還要考慮動態是否需要讓位。
2.4其它零件設計
在級進模中,一些輔助零件對模具的順利工作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1) 導正釘。在級進模中,導正釘對產品的精度有較大的影響,一般在第一工位沖了2個孔,後續工位用這2個孔進行雙導向,這樣能夠較好的保證產品的精度。設計導正釘時要注意控制導正釘的長度,當模具在自由狀態時導正釘的直臂部分伸出卸料板的長度要小於產品的一個料厚,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帶料現象。
(2) 浮動送料釘。條料的送進高度是由浮動送料釘來決定的,在設計送進高度時,應保證條料在這一高度送進時,不會被任何鑲塊或頂桿阻礙。浮動送料釘不僅能將條料抬起,還對條料起導向作用。它的數量和位置要根據條料的寬度和厚度來相應地確定。
(3) 抬料塊和頂桿。當條料進行折彎、切口、拉伸等成形工序時,會產生包緊力使條料成形部位包緊在鑲塊上,不易脫模。為保證條料順利彈起,應在適當位置設計抬料塊或頂桿,依靠彈簧力將條料頂出。而在最後工位,切斷的產品有時會因為沖壓油的作用粘附在模具上,所以最後工位上、下模均應設計頂桿,以防出現疊件現象並損傷模具。
另外,為了防止誤送料和廢料上浮現象損傷模具,可以設計誤送料和廢料上浮感應報警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