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理念心得體會
❶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習心得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學,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現教學有效的保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親其師"學生才能"信其道"。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對於學習沒有興趣,他就不可能學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平時做事,憑著對事情的強烈興趣,事情就能做好,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興趣時,不待老師教,他也會自己去讀。因此,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它是學生求知的源泉,有了這一"興趣"的源泉,就會聚精會神地學習,許多科學家從小就抱者對科學的強烈興趣,才在科學研究上去得巨大成就。
興趣的激發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為激趣而激趣,利用多媒體來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做到恰當好處,不能讓它喧賓奪主,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大肆渲染,反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這披情以入文,教師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面無表情,或是表情冷談者,進入課堂,怎麼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三、要明確教學目標。
一堂課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讓學生學到什麼,學了後應該達到什麼效果,是每個教師走進課堂之前必須思考的問題。很多教師在課堂漫無目的的講,講到那裡算那裡,課堂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該學什麼。教學秩序雜亂無章,重難點不突出,所有知識點是面面俱到,學生摸不著方向,記得有人說過,學生已經知道的東西你何必再教,教學中是教學生不知道的東西,教學生如何去探究未知的東西。
教學目標的制定中,一定要以學生學什麼為出發點,教學目標的陳述的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教師在課堂要怎麼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目標明確,教學中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教學,教學才顯其效果。
四、吃透教材內容。
吃透教材內容是實施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教師在進入課堂教學前,第一要做的是備課,備課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認真鑽研教材,鑽研文本。在鑽研教材時,首先要拋開一切的教學參考資料,來個直面文本,獲得自己的第一感,第一感往往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師上課之前是看參考書,然後是拿著參考書進教室,課堂上是照搬照抄,沒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也沒有教學的靈動性,更不會創造性使用教材。這樣的教學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強化練習,鞏固新知-課堂總結,梳理新知-布置作業,拓展新知"這是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恰當地把各個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因素。
教學結構或者說教學環節組織得嚴密,環環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由淺而入深,由易而入難,使教師和學生和諧發展,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後,要進行必要的課堂反饋練習,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還要及時納入新鮮的學情、靈活的因素。語文教學中,不要由教師的滿堂講代替學生的學,要有時間給學生,教師不宜多講,要做到少講、精講。切不可一言堂。剝奪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權。
教學環節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善於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創造靈活、富有動感富有生機的課堂。教師要善於捕捉課堂中的靈感,偶發的資源以及錯誤的資源,進行隨機調控。讓課堂緊緊圍繞預設的目標來組織教學。
六、做到及時反饋與評價。
及時的反饋與評價,能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怎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做到當堂訓練,當堂批改,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更正,這樣,學生明白了哪裡沒有掌握好,教師也明白了學生哪裡沒有學好,發現了學習效果後,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有重點的進行查漏補缺,對於學生還沒有完全把握的知識點再進行講解與鞏固,惟其如此,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
綜上所述,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觀念,教學有效性的終極目標是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真正有所學,有所得。
❷ 新課程理念下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感悟
主要表現為: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互動性、學習的實踐性、學習的理解性和學習的反思性。如果實現了這些特性的課堂教學,那麼,這節課就可稱得上是一節有效的好課。那麼,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體現課堂的有效性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感受。 1、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著臉」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比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老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外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銳角,一個是鈍角,」……學生們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參與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麼三角形,而且還要說明理由,這樣的教學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和諧的氛圍
❸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
朱熹的一首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這首詩富於啟發而又歷久彌新。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雲影。要問這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詩的意境深遠,以源頭活水比喻為讀書學習,告誡我們: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人要進步就得看書,我有幸看了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接下來我淺淺地談談我看書後的體會。
書中的第一章節,引用了蘇格拉底的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明確了有效課堂的教學的基本理念。本書分六個單元、28個章節來闡明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若干問題。共闡述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知識點: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理念,第二個知識點是本書的重點部分:新課程有效課堂行動策略,分別從課前、課堂和課後三方面20個行動步驟進行的闡述。第三個知識點是有效課堂的教學評價行動策略。第四個知識點介紹了保障行動效果的策略。
通讀一遍後,對於有效課堂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新課堂有效課堂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行為,也就是一種「行動」。我們在實施過程中,要遵循「愛、全、活、新」四大行動原則。本書中,引起自己感興趣的是關於多維度備課的環節,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自己寫教案,一般就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准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去撰寫,備課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新課程理念認識還不夠深入,面對新教材、新課堂、新學生感到彷徨;教學信息資源有限,備課視野狹窄;課時多,備課時間有限,備課不夠深入,讀後感《《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而細讀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後,卻發現這樣的備課,這樣的設計只是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中的多維度備課的一個方面。多維度備課包括備學生、備課程、備情景、備自己、備設計。其中「備自己」這個片語引起了我的關注。那什麼是備自己呢?說白了就是備課時自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一個過程,說具體點就是備自己的教學策略,升華教學,追求美的境界。備自己的教學風格:弘揚個性,培養機智,塑造特色。備弱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備自己就是認識自我,長善救失。還要備期望:關注差異,全面發展。備自己的形象:有效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觀念,認真對待,在教學意識上高度重視三個問題:穿什麼衣服貼近新課程的意義?理什麼發型更能體現教師的個性?課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師行為規范?當然行動上更要精心准備。更重要的一點是還要備自己的課堂話語,包括語言風格、話語技巧等。
最後,我想用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話語來結束:一個教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這種教法去否定那種教法,不是證明多種教學沒有道理,更不是糊塗地照搬某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我們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