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發布時間: 2021-02-12 12:38:25

A. 學校在深化課程改革方面有哪些困惑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強迫性教育,但我們面向的全體學生是由一個個有很大差異性的個體學生組成。義務教育不僅僅是「合格教育」,也不能理解為「平均教育」。理想的義務教育是全面性和差異性、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統一。以人為本,實施班集體下的個性化教育,是現代義務教育應有的新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讓每個學生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人人成才,這才是教育本源意義上的真正公平。
因此,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迫切要求,也是總結和推廣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經驗、呼應我省高中課程改革、進一步促進我省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
要實施好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准確把握《指導意見》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
第一,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本次深化義務教育課改的指導思想是: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總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改革育人模式,推進因材施教,保護和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和培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特長,讓每一位學生愉快學習、幸福成長。本次深化義務教育課改的總體目標是:在體現義務教育基礎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礎上,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評價,積極推進差異化、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這一目標是我省基礎教育到達一定水準後,義務教育內涵發展的新要求,是今後一段時間指導義務教育各項改革的重要指南。
第二,加強課程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指導意見》把義務教育課程分為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兩類。基礎性課程指國家和地方課程標准規定的統一學習內容;拓展性課程指學校提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各地和學校要認真研究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按規定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各地和中小學要加強課程建設,積極開發開設體現地域和學校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拓展性課程,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科目和活動,了解自己的特點,找到自己的長處,為將來選擇合適的高中和進入高中後的選課學習打基礎。
第三,改進課程實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科目過多、專題教育過多,加上各種形式的「搶跑式」提前教育和過度教育,學生課業負擔較重,主動學習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統籌課程實施,整合課程內容,讓孩子有時間參加自主選擇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根本上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為此,義務教育課程要做到三個「加強」:加強各學段課程的相互銜接;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整合;加強課內外各類課程資源的統籌利用,營造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在課程整合實施過程中,特別要強化兩個領域:一是強化德育課程。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和學習、生活習慣。樹立「大德育」理念,進一步梳理每個學段的德育目標,把品德課、少先隊活動、團活動、各類專題教育等德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教育。把德育目標滲透於各門學科教學,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二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學校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有效途徑,建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機制。不僅綜合實踐活動內部的四大塊內容可以整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也可整合實施,三者的課時由學校根據實際統一安排,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尤其要保障學生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時間,課程計劃內小學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於5天,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每學年不少於10天。
第四,設立課時底線,給學校更多的教學安排自主權。新修訂的2015年版《浙江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給了學校更多的課時安排自主權,學校可根據實際積極探索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多學期等課時安排方式。但各學校課時安排不能突破兩條底線:第一條底線是不得增加周總課時和周教學時間總量,第二條底線是不得「挪用」品德、音體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在此前提下,學校可在國家規定的課時比例范圍內,自主安排其他課程的課時,增加拓展性課程的課時。增加課時安排靈活性有利於豐富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增強學校的課程改革活力,為中小學走特色辦學之路創造條件。今後允許不同學校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學期課程安排表,甚至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出現月課程表、周課程表。
第五,推進教學變革,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學習。《指導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的教學改革要求:一要改進課堂教學。改革傳統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推進體現學科本質、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對話的課堂文化,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二要改革教學組織方式。積極推進小班化教育,創造條件廣泛實施協同教學、個別化教學,在初中階段探索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走班教學。三要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積極推廣基於現代教育技術和網路教育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於個性化學習的開放性學習環境,促進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四要改進作業布置和批改。嚴格控制日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多樣性和有效性。推廣分層作業、個性化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合理使用各種批改形式,及時反饋批改結果,切實加強個別輔導。
這里特別要對初中的「分層走班教學」探索作進一步說明。我們提倡「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走班教學」,目的是通過分層教學,實施因材施教,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效率。實施分層走班教學試驗的學校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遵循「學生自願、教師走教、動態分層」的原則,科學設計分層走班規則和教學方案,切忌以「分層走班」為名,簡單地以文化課成績分「快慢班」。
第六,深化評價改革,給學校、教師和學生「松綁」。教育評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一是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二是建立和實施九年一貫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三是積極推進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四是嚴格控制區域性「統測」;五是規范校內考試評價。上述教育評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變教育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分類、比較功能的狀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保障學校課程實施的自主權,創造有利於教師個性化教學、學生自主化學習的環境氛圍。

B. 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延伸出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將語文教學與合作教學進行整合,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近幾年,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我國教育體系發生變化,各種具有創新性的學習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人們身邊,並逐漸普及到小學教育之中。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在新課改的浪潮之中,小學語文需要順應時代的潮流,需要充分滿足新課改的發展需求,其中將合作學習積極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方式所帶來的不足,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另外,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團結能力、合作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解決所遇到的難題。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現狀目前,為積極響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我國各個地區小學語文課堂中紛紛開設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合作學習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比如,合作學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另外,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得到堙沒,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則會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合作學習下,學生被動地位逐漸發生轉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逐漸提升,並逐漸成為課堂的主角,並且在語文習題的討論中,學生們在合作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織自己的意見,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並且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雖然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廣合作學習仍舊存在諸多不足與缺陷。很多語文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的認識與理解,導致在實際教學之中過分重視合作學習的表面現象,沒有從實際角度出發,還有便是由於受到地域性差異的影響,師資力量與教學設備的影響,導致合作學習開展不夠穩定。由於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會出現諸多不穩定因素,這便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三、創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對策 1.積極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展現,教師之間從主導者演變為指引者,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從新課改要求出發,仍然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展現,尤其在合作學習開展之後,學生的主體地位僅僅展現在部分學生身上,這就導致語文教學無法得到有序發展。所以,需要積極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合作學習的含義以及重要性,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也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在取長補短的同時能夠真正利用優勢進行互補,真正將合作學習的優勢進行發揮。 2.確定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眾所周知,合作學習對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但是從某種角度分析,有很多學習內容並不適合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教學大綱進行明確,將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整理,並且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觀點,讓學生能夠充分明白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不斷尊重學生自身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以及自我知識的實際情況,從實際角度出發,對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合理安排。 3.積極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保證學生對合作學習充滿興趣,才能真正實現合作學習的創新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激發起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分析,並且在整個合作學習中對學生所存在的弊端進行了解與記錄,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出自己的學習能力。

C. 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和做法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主渠道、主陣地。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也主要是靠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完成學段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首要條件,因此強化目標意識,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依據總體目標、一般目標、課程標准中學段目標、教材和學生實際及教學設施等設立的師生在每課時內將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准。它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起著指導的作用,對教學活動過程起著調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在下縣聽課、調研中,發現現實中教學目標從設立到落實卻4「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D. 教學改革的探討還是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好

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滯後,改革步伐不一致
我們都知道:觀念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改革課堂,教師的觀念尤為重要。但是在課堂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的表現及思想有以下三種情況:一部分老教師思想觀念陳舊,知識老化,借口年紀大,改不動了,怕實施教學改革影響教學質量,因而駐足不前,根本就不動。(乾脆不改型);二是大多數教師雖有改革的慾望,但沒有高效易行、得心應手的教學模式作引領,先進的理念無法真正落地,忘而生畏,不敢進行大膽的改革(想改不敢改型);三是部分教師(也就是我們在座的各位)大膽上路,積極改革,奮飛在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在摸索中掙扎,在掙扎中前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愈挫愈勇型)。正是觀念的不一致,我們改革的步伐不整齊,以至於出現了學區、學校間、教師間課堂教學改革水平的參差不齊。(這是我從大的改革狀態來分析的)。
(二)理念認識的膚淺化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課堂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有些是我們期待已久、體現新課程本質的變化的,有些行為卻是出乎意料、背離或誤解新課程理念而產生的變化。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甚至不看課程標准,導致學習目標、教學目標不清,教學僅定在教材的知識點上,很少考慮如何用教材來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很多教學任務囿於習題;大多數教師沒有樹立新的課程觀,缺乏對課程的開發意識和開發能力。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