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導航課程設計
A. 現代測試技術和智能儀器原理與應用選哪個課好
學位委員會辦公室99年學科專業簡介—0804儀器科學與技術
儀器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與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的源頭。儀器科學與技術是對客事物提供檢測、計量、監測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是為人類社會法制化提供物質技術保障的一門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綜合性學科。隨著高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各類基礎研究與實驗工作,國民經濟建設中的現代國防、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人類的社會生活,都離不開儀器儀表及其技術,因此,儀器科學與技術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儀器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是和物理學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它以牛頓力學、熱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量為其理論基礎,建立了長度、力學、熱工、電磁、光學、聲學、電子、時間頻率、徽電子、電離輻射等檢測儀器為代表的儀器產業。量子力學與電子學的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如原子能、宇航、微電子、計算機、激光和超導技術的應用,不僅使儀器科學與技術進入量子計量學的階段,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儀器的精度和測量范圍。激光干涉技術、原子頻標、光功率的絕對測量、電單位的復現、溫度的客觀測量以及光電轉換、力電轉換、磁光效應、量子干涉器件等的發展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許多新的檢測方法和儀器的出現。許多新的物理效應,如多普勒效應,超導現象,電子隧道效應和量子化霍爾效應等相繼被人們認識後,即被迅速加以利用,發展成為新的測試計量技術和儀器。微電子、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與需求推動了微位移、精密瞄準,精密定位、精密導航以及微機械技術的發展,使精密儀器及機械提高到新的技術水平。因此儀器科學與技術巳發展成為以精密機械、電子、光電技術、計算機技術為主,逐步形成為與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電工程、電子學、計算機科學、檢測技術及自動化等學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的綜合學科。它包含有許多重要的學科分支,如測控技術及儀器,微型機械與納米技術,智能儀器與虛擬儀器,測試理論與測試技術,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技術,現代感測技術及系統,故障診斷與信號分析和處理,質量工程,慣性測試技術與控制,電磁測量技術與儀器等。 儀器科學與技術包括兩個二級學科;即精密儀器及機械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兩者在培養目標、業務范圍和課程設置等方面,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許多相互聯系和共同之處。例如,它們都需要掌握精密機械、電子學、光學、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應用技能;但是精密儀器及機械側重於精密儀器及機械的設計理論與製造技術,微型機電系統的設計理論和製造技術,慣性技術與導航設備,智能儀器與虛擬儀器,智能結構系統等,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則側重於測試理論與測試技術,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技術,現代感測技術及系統,光電檢測技術及系統、信號分析與處理,動態測試、監控與故障診斷技術,質量控制工程和計算機輔助測控技術等。 本學科的相關學科:物理學、光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
精密儀器及機械
一、學科概況
本學科是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中的二級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本學科作為信息的獲取、存儲、處理、傳輸和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國防、工農業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微機械和微米納米技術的興起,也是本學科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研究內容,將對國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學科是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自動控制和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學科。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 應具有精密機械、光學、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結構,掌握本學科領域的堅實而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深入了解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學術研究前沿;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廣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某一方面取得創造性的研究成果;能勝任本專業及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科技開發或管理工作。
2碩士學位 應在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領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熟練掌握本學科的專門知識,初步具有本學科的科學研究能力,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和掌握一門外國語,可從事專業及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科技開發或管理工作。
三、業務范圍
1。科學研究范圍
(1)測控技術及儀器 精密儀器及機械的設計理論與製造技術,動態測試、信號分析與故障診斷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及系統,無損檢測技術,新型感測器技術及其應用,圖像處理技術等。
(2)微機械與納米技術 微型機電系統的設計與製造,微執行器、微細工程及納米技術等。
(3)智能結構系統與儀器 智能機器人技術,智能結構系統的設計與製造,測量自動化與智能化,虛擬現實技術與虛擬儀器等。 (4)慣性測試技術與控制 慣性系統與微型陀螺系統,導航定位與測控技術等。
(5)儀器總體技術 儀器工程設計方法,儀器精度、優化及可靠性設計,人機工程和計算輔助設計技術等。
2.課程設置
(1)博士學位 基礎理論課 現代數學基礎,非線性分析方法,現代信號處理與分析,測控系統的建模。 專業課 現代測試技術,陀螺儀及慣性導航,振動理論及應用,動態測試技術及應用,數字圖象處理,機器視覺,虛擬現實技術與虛擬儀器,微電子機械繫統。
(2)碩士學位 基礎理論課 工程數學基礎,測試信號處理,高等電子學,控制理論,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專業課 現代感測技術,微機介面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智能儀器與系統設計,機械繫統動態測試與模態分析,微米—納米技術,慣性導航系統與控制,光電檢測技術,儀器CAD技術,人機工程學。
四、主要相關學科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學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一、學科概況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屬儀器科學與技術中的二級學科。在自然科學中;人們是通過測量得到對事物的認識,「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而測試儀器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從資訊理論的觀點看,測試計量技術是獲取信息的源頭,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測試技術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涉及數學、物理學、微電子學、精密機械、感測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學科交叉的新型學科,測試儀器製造業也已逐步形成多學科相互滲透、知識高度密集、技術高度綜合的新型產業。此外,現代測試計量技術正向兩大方向發展,一是測量范圍向兩端延伸。測量精度進一步提高,二是向動態、實時、在線、遙控、多功能、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二、培養目標
1.博士學位 應具有數學、現代光學、微電子學、精密機械、現代感測技術和測試技術、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和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知識結構,掌握本學科領域的堅實而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深入了解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學科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學術研究前沿。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並在某一方面取得創造性的研究成果。能勝任本專業及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科技開發或管理工作。
2。碩士學位 應在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學科領域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本學科系統的專門知識,初步具有本學科的科學研究能力,並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和掌握一門外國語,可從事本專業及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科技開發或管理工作。
三、業務范圍
1.學科研究范圍
(1)測試計量理論及其應用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可靠性理論及其應用,量值標定、傳遞與校準,模擬測試技術等。
(2)現代感測技術及系統 感測器理論及其應用,現代感測技術及儀器,光學與光電檢測技術等。
(3)精密測試與質量工程 現代測試技術及系統,納米測試技術,智能化儀器儀表,測試信號分析與處理,故障診斷技術,動態與瞬時測試技術,計算機測控技術與質量工程等。
(4)電磁測量技術與儀器 電磁測試計量理論,電參數的數字化技術,電測信號的分析與處理,自動測試介面技術與系統等。
2·課程設置
(1)博士學位 基礎理論課:現代信號分析與處理,最優控制理論,線性系統,非線性數字分析,現代測控導論,智能材料與結構引論。 專業課 現代測試技術,智能測試系統設計,動態與振動測試與分析,現代時域測量,智能多媒體技術,動態參量計量與測試進展。
(2)碩士學位 基礎理論課 :工程數學基礎,測試信號處理,高等電子學,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專業課 智能儀器設計,微機介面原理及應用,幾何量測控技術,現代感測器原理及應用,激光及光電測試技術,質量工程。四 主要相關學科 精密儀器及機械,機械電子工程,光學工程,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
B. 你好,我是大二的學生,我們要求做c語言的課設,我在百度裡面搜索,發現你回答的這個題目和我的一摸一樣
你問的是哪個學校的啊?
給你篇文章吧!反正不知道你問的啥啊!
申明:以下並非本人心得,看了下覺得很好,拿來和大家分享,也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人來發表過。
(一)
大家在准備考研時,想沒想過:自己對什麼感興趣?自己以後想干什麼?畢業後如何打算?如果你認真考慮了這幾個問題,相信你的未來研究生生活會是充實的。但大家在本科時也確實很忙,加上了解的也不多,所以對考研的想法就是考上就好。我當時也這么想,我當時對控制的這4個二級學科也不太了解,就報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想著考上就行。當時真的不了解讀自動化研究生具體做什麼,心想就是做實驗做項目吧。我順利通過了初試,面試也可以,但選導師是由不得自己的,我聯系導師晚了,所以就跟了個搞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的導師,那是我也不知道CIMS具體搞什麼。總之,當時的感覺就是:總算考上了,一切OK!
但是我現在極郁悶。一是這個方向(CIMS,有的學校叫生產過程建模)跟你本科學的自動化知識沒任何關系;二是這個方向表面上是搞應用,其實是純理論,很枯燥;三是這個方向實際中很不實用,導師也沒什麼具體項目,所以不容易找工作。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其實是計算機控制與應用,但錄取時有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的。請各位學弟學妹們注意了,復試中最好別選這個方向(計算機集成製造,復雜系統建模或生產過程建模),否則你會郁悶3年的。當然,如果感興趣,也就無所謂了。
我推薦的專業是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這個方向實用,也很熱,也容易產生興趣,就業當然OK了。大家抽時間可以想一下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什麼感興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這樣就可以做到在復試中選擇導師和方向目標明確,不盲目。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成功的關鍵。祝各位學弟學妹考研成功!
大家如有什麼問題,可給我發E-mail: [email protected]
(二)
首先,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研究的是:變流技術(整流,逆變),變頻器,電源技術(UPS,開關電源),諧波抑制與無功功率補償,先進控制技術在電力電子設備中的應用。該專業所需要的基礎是:電路,模電與數電,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信號與系統。你也許沒學過其中一些課程,但讀碩時可以彌補。還有,該專業動手較多。這個專業是熱門專業之一,很有前途,就業時可去西門子,GE,山特等頂尖企業,該專業畢業生很受歡迎。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的研究內容是:計算機硬體應用,感測器應用,嵌入式等。總之是天天和電路板打交道。該專業容易激發興趣,當然動手能力要求很高。就業也很容易,很有錢途的。需要的基礎是:模電與數電,單片機原理,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就業方向是中興,華為等IT行業,一般是硬體工程師。
我的YAHOO郵箱出了問題。如有問題,發信到:[email protected]
現場匯流排技術(FCS)屬於計算機控制的范疇,通俗的說:就是用網路把各具有智能化功能(通信,計算功能)的儀表連接起來共同執行一個功能,並且便於集中管理。這是個很不錯的方向。不過你以後的方向隨導師而定,現在不好說。新型電力電子系統與裝置方向大概是:現在電力電子器件發展很快,例如用新的元件組成的多電平逆變電路。
系統工程專業是以運籌學為基礎的,與計算機硬體的應用沒有關系,也很少用到控制理論。
控制科學的4個二級學科中只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是完全偏硬體的。模式識別也會用到硬體,如DSP,但不是太多。雙控專業是基本不用硬體的,具體隨導師而定。系統工程完全與硬體沒關系。
(三)
讀研選擇學校時還是要把學校的名氣放第一位,但是這個學校的該專業也不要太差,起碼要有博士點。例如,北大的自動化就不要報,實在太差了。機器人方面,哈工大和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應該是最強的。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模式識別都有機器人的方向。如果想進行機器人控制理論的研究,就報雙控;如果想從事目標識別和人工智慧方向,就報模式識別。
(四)
興趣並不是自然產生,也是需要自己去發現和培養。側重應用的就是模式識別和智能系統,檢測技術和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具體這些專業研究什麼,我前面已經說過。還有,總是要有適量的理論研究,否則搞的應用的技術含量就不高。你可以先對這些專業具體了解一下,然後找些書看看,慢慢地就會產生興趣了。在產生興趣的過程中,當然還要有毅力,要堅持。
最重要的途徑是你現在把專業課學好,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會發現興趣的,那樣目標就明確了,能有的放矢。專業課:電路 信號與系統 電機與拖動基礎 模擬電子電路 數字邏輯電路 微機原理 自動控制原理 數字信號處理 現代控制理論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概論 這些課是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一定要努力學好。如果學扎實了,以後會比較輕松的。當然,其他的專業課:單片機 MATLAB 電力電子技術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計算機控制 電氣控制與PLC 智能控制等也要盡力學好。所以,你現在只管學好這些課程就行了。只要認真學,你肯定可以發現你的興趣。
電力電子和雙控區別大了。電力電子研究的是功率開關變換技術,先進控制技術在電力電子電路中的應用,諧波抑制技術。而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主要研究的是控制理論,如非線性控制、神經網路等。具體研究方向要隨導師而定,並非嚴格按專業來界定。就業時主要取決於「你會什麼,擅長什麼」,例如擅長軟體,而與做的論文關系不是很大。只要是電類的專業,就業都是不錯的。
四個專業中,從就業和實用角度說,檢測技術和模式識別是最好的。我對這兩個學校不了解,但知道華南理工的自控遠強於華東理工,並且分數線也不算高,04年的時候還要調劑生。上海的高校對自動化專業的來說,也就是交大,其他的都不好。我覺得選擇學校以以下幾個原則來衡量比較好:(1)是工科較強的211重點大學 (2)所處地理位置還不錯,不要太偏(3)專業的實力不是太重要,只要有博士點,具備一定的規模即可。浙大的電氣工程遠比上海交大強,尤其是電力電子和電力系統自動化.
只要是檢測專業,能跟老闆做幾個項目,找工作當然容易了。關鍵還在於老闆是否有項目做。即使再好的學校和專業,跟老闆沒事做,找工作還是不好找。檢測這個專業必須得有實際項目做的,不然真學不到真東西。
模式識別主要研究方向是圖像和視頻處理,是理論與軟體密切結合的專業.雖然理論性較強,但是與雙控不同.現在的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情況是:很多導師研究的控制理論都太超前了,給人的感覺是太空洞.因為這些控制理論在實際中根本用不上,即使用上,控制效果可能還不如PID控制.國內自動化界的最高學術期刊<自動化學報>簡直跟數學學報差不多了,上面全是復雜的數學推導.因此,學生一般對雙控很難產生興趣,並且該專業就業不如其他專業.但是,具體研究方向是隨導師而定,雙控專業的學生也可能搞其他專業方向的研究.因此,選好導師是第一重要的!模式識別的優勢是:該專業的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容易實現,並且還能用於實際中,不會給人虛無飄渺的感覺,況且對軟體要求較高,軟體上的優勢是就業時的資本.至於就業,請放心,這個專業是很不錯的.在IBM和微軟亞洲研究院有好多就是學模式識別的,並且現在還是從事該方向的研究.
(五)
最近有不少大三的朋友給我發郵件問一些事情.不少問題都是共性的,我在此說一下我的看法.
(1)首先,不要太看重自動化學科的排名.我認為選擇學校時,要把地理因素和學校的名氣放在第一位,因為這兩個個因素對就業有很關鍵的作用.重點學科對我們學生來說基本用處不大,用人單位也很少看這個問題,用人單位只關心人怎麼樣.學校的名氣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很容易被用人單位第一關就淘汰掉.但是報考院校的自動化實力也不能太差,例如,北大和南大的名氣雖高,但是自動化太差了,最好不要報考.一般工科較強的211重點大學的自動化都是不錯的,在其中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即可.
(2)在網上搜索考研信息時,應以導師信息為主.跟上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才是最關鍵的.現在有好多導師沒項目做,或者研究方向很枯燥,所以他們的學生也很郁悶.
(3)大三的同學目前還是學好專業課程,打好專業基礎,這是很重要的.只有通過學習專業課才會擴大對自動化學科的認識,才能不盲目.
(4)信心是很重要的.想考研的同學一定要有信心,不要顧前怕後,信心是成功的關鍵.我認為考研復習的首要原則是:自信!遇到困難,千萬不要退縮,越是艱難越要前進。數學一的復習內容較多,難度較大,因此復習時要一個個的知識點逐個突破,自己要親自動手做題訓練,善於總結。
(六)
航天系統很多研究所和企業都在偏遠地區或者城市郊區的,這是由航天保密性決定的,不可能在城區。譬如北京的一院在東高地,二院在永定路(這還算近的),三院在雲岡。(97年我去玩的時候,過了晚九點漆黑一片,什麼娛樂都沒有),你願意悶在這種鬼地方做研究?這還是北京的單位,山溝裡面的基地更多了。。。。即便你願意,考慮考慮你以後結婚吧,那個姑娘願意跟你去這種地方?你兒子呢,讓他在山區接受教育?!
再者,航天系統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改革進程比較慢的系統,很多單位都是子女頂班,復雜的人際關系,七姑八大姨的,進去有你受的,將來同樣晉升比別人慢,因為你沒人脈關系。這也是歷史問題,航天單位因為偏遠,誰都不願意去,另一方面也為了安慰老一代科技工作者,所以只好讓他們子女頂班。
(七)
推薦自動化及其相關專業同學報考以下學校與專業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上海交大 中科院自動化所 清華大學 西安交大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浙大 天津大學 清華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浙大 西安交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電力系統自動化:浙大 清華 西安交大 天津大學
電機與電器: 華中科技大學 浙大 清華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清華 浙大 東北大學 上海交大 東南大學
自動化雖然就業上略遜於電子和通信,但還是不錯的。我個人認為我們自動化人應該在熟練硬體和軟體的基礎上,強調「控制」的特點,也就是把先進控制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而不要一味地只做理論研究。不管你對編程是否感興趣,這是必須要掌握的。你既然喜歡實用性的東西,編程是不可避免的。
考研復習固然重要,但是專業課也不能放棄。專業課你不一定全都要學好,可以重點地來學。例如,微機原理、單片機、現代控制理論、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這些課程一定要學好,其他的課程過關即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重點。你給我發郵件:[email protected],還有其他事情,我就是東南的
(八)
我首先聲明:我給出的意見只是我的看法,不代表是完全正確的,但我認為我的看法至少還不會誤導人。我只是學生,不可能對自動化專業全面了解,只能根據同專業同學中的大多數人的意見和往年本校該專業的就業形勢來給出自己的看法。意見就是要批判性地吸取的,我的看法並沒有要求論壇里的朋友一定要照搬著執行,只是個參考。大家認為對的可以吸取,錯的可以提出來。我發這個帖子的目的只有一個:盡量讓後來人少走彎路!我似乎對系統工程這個專業批判得很厲害,但這也只是我的看法,對這個方向感興趣的同學當然可以報考。但是自動化專業的人都不得不承認:系統工程這個專業就是和自動化沒有關系,應該放到管理學院才對。
還有,我換導師了,現在是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對這個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和我討論。
(九)
中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還不規范,大家想學什麼不要看官方的介紹.
如果你想當然的認為我到了自控這個方向,以後就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就錯了.
研究生其實是跟著導師跑,導師叫你干什麼,你就干什麼.
我的經驗是看導師,你想學軟體就去找干軟體的導師,學硬體就去找干硬體的導師,而不是看專業介紹.
你報的是檢測想學硬體,但你導師的項目都是軟體,你一點辦法沒有.
到你報考的院系去打聽一下導師的情況,找個研究方向是你感興趣的導師跟.
跟那個導師相當重要,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跟好導師和差導師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跟個在院系處於強勢地位的導師,項目多,早進實驗室,以後好找工作.
跟個在院系處於弱勢地位的導師,沒項目,進不了實驗室,整天無所事事,學不到東西.
在學校差別不是太大的情況下,大家要把導師放第一位.比如你到南航去跟個好導師,遠比到東南去跟個差導師要劃算.
總之,1研究生要以導師為中心,專業之間的差別沒那麼大.
2研究生干過什麼項目最重要,學校之間的差別沒那麼大.
(十)
我現在雖然是電力電子方向,但大多是在搞DSP應用,只涉及一些電力電子知識。至於就業,我還不清楚,不過我身邊一個同學去了艾默生,還不錯的。現在很多老師不願從事電力電子這個方向,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容易燒壞器件(我已經燒過一個模塊了),絕不是書上那麼簡單。但是,我覺得學習這個方向確實能學到一些真東西,既做硬體又做軟體,最重要的是切實地理論聯系實際。不像雙控某些方向,純粹是理論脫離實際,學著也沒興趣。
(十一)
其實讀研最關鍵的還是跟什麼樣的導師。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是根本不同的,它本身帶有不公平性。如果你跟了一個項目多的導師,那麼你就會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不是,那麼就會比較困難。此外,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項目絕不是僅限於他所屬的專業,是多方面的,例如,雙控的導師也可能做模式識別的方向,也可能做電力系統或化工系統的項目。所以,不要以為上了雙控就一定是搞控制理論。因此,我建議大家最好還是能明確想學什麼,想干什麼,這樣根據自己的愛好去查詢導師的信息,也就是先查一些與自己想學的方向的導師的信息,然後根據導師來選擇專業。對於大三和大二的同學來說,還是要多學專業課,這樣才能增加對專業的了解和興趣。還有,我認為大家不要隨意跨專業考研,本科的專業才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學習專業,讀研並不一定能讓你很好地融入一個新的專業,當然我說的是跨的比較遠的專業,相近專業是沒關系的。和自動化相近的專業是:機械,計算機,電子,通信,電氣工程,熱能工程,儀器科學。例如,數學專業的同學跨到自動化後,其實還是搞控制理論,這和數學一樣,其他的應用方向上不了手,當然也可以做軟體,但這倒不如報考計算機專業了。
(十二)
自動化學的是很雜很亂,所以把我們大部分一些人都迷惑住了,不知道該學什麼,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干什麼!這直接導致了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沒有重點,沒有方向!以我之見,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應該:
第一:熟練掌握一門編程語言,搞硬體的話,C,匯編
第二:會用protel設計一塊自己滿意的電路板
第三:掌握一種電子設計技術,如DSP嵌入式設計 PLD/FPGA可編程邏輯
第四:熟悉一種通訊協議
以上四點學好了,就可以對一個成品的各個環節有個清晰的框架,然後把自己的控制理論融入當中,那時候會體會到什麼叫神奇了!
一家之談,跟學控制學而迷茫的人交流!
上學的時候老師說自動化口徑寬
有電的地方就能用到但是出來後確實感覺到弱電的有電子、通信
強電的有電力系統自動化
我們其實就是在夾縫中生存的
(十三)
所有清華擬錄取考生均必須進行復試。
(1)復試分數線:
總分為374,政治、外語單科成績不低於55,數學、電路不低於85。
(2)嚴格實行差額復試。復試人數為招生規模的150%
(3)復試主要考核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
(4)復試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① 筆試
專業 考試科目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控制理論(經典控制及現代控制)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電子技術(模電,數電)
系統工程 運籌學或控制理論
模式識別與自動化裝置 信號與系統
導航、制導與控制 控制理論(經典控制及現代控制)
企業信息化系統與工程 控制理論(經典控制及現代控制)
生物信息學 信號與系統
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為100分。按招生專業目錄公布的考試范圍命題,由學校統一組織考試。
② 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
聽力測試成績滿分為30分,口語測試成績滿分為20分。由學校統一組織英語聽力和口語測試。
③ 面試
按專業組成面試小組進行面試。考生應攜帶准考證和身份證件以備核查。面試主要採取口試(面試專家組認為必要時可以加試筆試)方式,面試小組成員分別按滿分100分當場給出評分,平均分即為考生的面試成績。
三、錄取
總成績中初試成績佔50%,復試筆試成績佔20%,復試面試成績佔25%,復試外語聽力和口語成績佔5%。
總成績=初試總分+復試筆試成績×2+面試成績×2.5+外語聽力成績+外語口語成績
總成績滿分為1000分
(十四)
其實任何理工類學科都可以從理論探索和工程實踐兩個角度來切入,從而在不同層面上分別研究。所謂控制和模式識別的外在差異也只是一個側重點不同而已。自動控制是古老的學科,可以說蒸汽機時代就有人研究,目前國外的實際應用水平已經很高,所以你很難在西方高校學科設置中找到專門的自動化系。他們現在感興趣的是控制理論,系統工程等純粹的理論研究,散布在與數學相關的系科里。國內工業自動化水平很低,有許多傳統產業還沒有信息化。一方面傳統技術改造的代價太高,另一方面還會增加社會就業壓力,政府也不敢邁開步子。所以真正學控制的在國內應該面向應用實際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注重提高工程實踐和硬體方面的水平。高深的數學只在你立志讀博士,進高校研究所才需要,如泛函分析,最優化,運籌學,隨機過程等等可能要非常熟悉。
模式識別前面我說了不少,相對控制而言更偏重研究性,本科學的自動化方面的專業課基本都用不上了,你應該多看看計算機和電子方面的基礎課尤其是信號處理,數學方面起碼要熟悉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隨機過程,有時間看些最優化,泛函,小波,矩陣分析。當然,數學工具一般可以隨學隨用,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具體專業方向,多讀文獻,積蓄靈感。這個方向的演示成果看起來總是那麼激動人心,不可思議,可真正實現起來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難,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
清華的復試不過分,雖然不一定準確反映人的真實水平,但卻比較公平的。即使被清華刷了也不會去恨它,讓人心服口服。一定要注意麵試,回答問題要謹慎,萬一抽到難的面試題目,不會乾脆就說不會,千萬別不懂裝懂,天一腳地一腳的胡說八道,更不要和老師爭論,切記這些就可以了
(十五)
清華大學電路的一些資料情況!!!
)參考書:《電路原理》江輯光主編,清華出版社出版
一定要把書後的題做一遍,考試時有時候有原題
2),最好能夠借上清華出版的《電路典型題解》向國菊主編,這里的題太多,不要全做,但典型的題要練一練,一定要算出結果,不要知道思路了,不動筆,這樣會眼高手低。
3),加強計算能力培養,這點非常重要!!!!!
4),復習重點: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動態電路分析的黑盒子問題,
二階電路分析,三相電路,二瓦表測功率法等,拉氏變換
5),非重點:非線性電路,付氏變換,電路矩陣,二埠,回轉器等
<P>推薦教材:清華大學 江輯光《電路原理》》
向國菊《典型電路題解》
傳輸線不考,磁路不考,非線性不考
一定要注意第二本書中的考題,清華的出題范圍,題目與之類似,難度相當,不過題目數量比較多,計算量比較大,這樣的話,如果作不完,一定要把公式寫上去,爭取少扣些分。
2001年考了12道大題,大部分每道大題有2個小題。
狀態變數方程一定會考,所以要注意,同時對於三相電路要有足夠的重視,也會考,計算量比較大
(十六)
自動化的專業與研究方向介紹
注:本文部分內容取自Internet
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動化主要包括控制科學與工程以及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以下分別簡單進行介紹:
控制科學與工程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系統工程(081103)」、「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081104)」、「導航、制導與控制(081105)」五個二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學科。控制科學以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為基礎,研究各應用領域內的共性問題,即為了實現控制目標,應如何建立系統的模型,分析其內部與環境信息,採取何種控制與決策行為;而與各應用領域的密切結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豐富多樣的內容。
主要研究方向有:
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復雜系統的建模、控制、優化、決策與模擬;魯棒控制與非線性控制;工程系統的綜合控制與優化;運動控制系統設計與分析;先進控制理論與方法。
2.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智能控制與智能系統;專家系統與智能決策;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智能信息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生物信息學。
3.導航、制導與控制:慣性定位導航技術;組合導航及智能導航技術;飛行器制導、控制與模擬技術;慣性器件及系統測試技術;火力控制技術。
4.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先進感測與檢測技術;新型執行機構與自動化裝置;智能儀表及控制器;測控系統集成與網路化;測控系統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技術。
5.系統工程:系統工程理論及應用;系統分析、設計與集成;系統預測、決策、模擬與性能評估;網路信息技術;復雜系統信息處理、控制與應用技術。
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設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和信息感測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兩個二級學科,學科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並重,已發展成為一門涉及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信息感測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光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計算機應用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型綜合學科。
1.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本學科是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自動控制、信息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學科。 具體研究方向包括精密光電計量測試技術、先進感測技術及其應用、微納計量技術、精密科學儀器技術等
2.信息感測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是集機械、電子、光學及計算機應用於一體,並與信息工程密切相關的一門多學科滲透的學科。它致力於高精度、多功能和智能化的實現。著重精密儀器及機械設計、製造基礎,又能掌握檢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特種機器人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應用!
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哪個專業最值得讀
將要升學本校的北航四年本科來答~
咱是北航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的,自然是要來推薦儀光學院的。
D. 演算法工程師應該學哪些
一、演算法工程師簡介
(通常是月薪15k以上,年薪18萬以上,只是一個概數,具體薪資可以到招聘網站如拉鉤,獵聘網上看看)
演算法工程師目前是一個高端也是相對緊缺的職位;
演算法工程師包括
音/視頻演算法工程師(通常統稱為語音/視頻/圖形開發工程師)、圖像處理演算法工程師、計算機視覺演算法工程師、通信基帶演算法工程師、信號演算法工程師、射頻/通信演算法工程師、自然語言演算法工程師、數據挖掘演算法工程師、搜索演算法工程師、控制演算法工程師(雲台演算法工程師,飛控演算法工程師,機器人控制演算法)、導航演算法工程師(
@之介
感謝補充)、其他【其他一切需要復雜演算法的行業】
專業要求:計算機、電子、通信、數學等相關專業;
學歷要求:本科及其以上的學歷,大多數是碩士學歷及其以上;
語言要求:英語要求是熟練,基本上能閱讀國外專業書刊,做這一行經常要讀論文;
必須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熟練使用模擬工具MATLAB等,必須會一門編程語言。
演算法工程師的技能樹(不同方向差異較大,此處僅供參考)
1 機器學習
2 大數據處理:熟悉至少一個分布式計算框架Hadoop/Spark/Storm/ map-rece/MPI
3 數據挖掘
4 扎實的數學功底
5 至少熟悉C/C++或者Java,熟悉至少一門編程語言例如java/python/R
加分項:具有較為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不是水論文的哪種)
二、演算法工程師大致分類與技術要求
(一)圖像演算法/計算機視覺工程師類
包括
圖像演算法工程師,圖像處理工程師,音/視頻處理演算法工程師,計算機視覺工程師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數學、統計學相關專業;
l
技術領域:機器學習,模式識別
l
技術要求:
(1) 精通DirectX HLSL和OpenGL GLSL等shader語言,熟悉常見圖像處理演算法GPU實現及優化;
(2) 語言:精通C/C++;
(3) 工具:Matlab數學軟體,CUDA運算平台,VTK圖像圖形開源軟體【醫學領域:ITK,醫學圖像處理軟體包】
(4) 熟悉OpenCV/OpenGL/Caffe等常用開源庫;
(5) 有人臉識別,行人檢測,視頻分析,三維建模,動態跟蹤,車識別,目標檢測跟蹤識別經歷的人優先考慮;
(6) 熟悉基於GPU的演算法設計與優化和並行優化經驗者優先;
(7) 【音/視頻領域】熟悉H.264等視頻編解碼標准和FFMPEG,熟悉rtmp等流媒體傳輸協議,熟悉視頻和音頻解碼演算法,研究各種多媒體文件格式,GPU加速;
應用領域:
(1) 互聯網:如美顏app
(2) 醫學領域:如臨床醫學圖像
(3) 汽車領域
(4) 人工智慧
相關術語:
(1) OCR: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元識別)是指電子設備(例如掃描儀或數碼相機)檢查紙上列印的字元,通過檢測暗、亮的模式確定其形狀,然後用字元識別方法將形狀翻譯成計算機文字的過程
(2) Matlab:商業數學軟體;
(3) CUDA: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是顯卡廠商NVIDIA推出的運算平台(由ISA和GPU構成)。 CUDA™是一種由NVIDIA推出的通用並行計算架構,該架構使GPU能夠解決復雜的計算問題
(4) OpenCL: OpenCL是一個為異構平台編寫程序的框架,此異構平台可由CPU,GPU或其他類型的處理器組成。
(5) OpenCV:開源計算機視覺庫;OpenGL:開源圖形庫;Caffe:是一個清晰,可讀性高,快速的深度學習框架。
(6) CNN:(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主要用來識別位移、縮放及其他形式扭曲不變性的二維圖形。
(7) 開源庫:指的是計算機行業中對所有人開發的代碼庫,所有人均可以使用並改進代碼演算法。
(二)機器學習工程師
包括
機器學習工程師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數學、統計學相關專業;
l
技術領域:人工智慧,機器學習
l
技術要求:
(1) 熟悉Hadoop/Hive以及Map-Rece計算模式,熟悉Spark、Shark等尤佳;
(2) 大數據挖掘;
(3) 高性能、高並發的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方法及架構的研發;
應用領域:
(1)人工智慧,比如各類模擬、擬人應用,如機器人
(2)醫療用於各類擬合預測
(3)金融高頻交易
(4)互聯網數據挖掘、關聯推薦
(5)無人汽車,無人機
相關術語:
(1) Map-Rece:MapRece是一種編程模型,用於大規模數據集(大於1TB)的並行運算。概念"Map(映射)"和"Rece(歸約)",是它們的主要思想,都是從函數式編程語言里借來的,還有從矢量編程語言里借來的特性。
(三)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
包括
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相關專業;
l
技術領域:文本資料庫
l
技術要求:
(1) 熟悉中文分詞標注、文本分類、語言模型、實體識別、知識圖譜抽取和推理、問答系統設計、深度問答等NLP 相關演算法;
(2) 應用NLP、機器學習等技術解決海量UGC的文本相關性;
(3) 分詞、詞性分析、實體識別、新詞發現、語義關聯等NLP基礎性研究與開發;
(4) 人工智慧,分布式處理Hadoop;
(5) 數據結構和演算法;
應用領域:
口語輸入、書面語輸入
、語言分析和理解、語言生成、口語輸出技術、話語分析與對話、文獻自動處理、多語問題的計算機處理、多模態的計算機處理、信息傳輸與信息存儲 、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數學方法、語言資源、自然語言處理系統的評測。
相關術語:
(2) NLP:人工智慧的自然語言處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是人工智慧(AI)的一個子領域。NLP涉及領域很多,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中文自動分詞」(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結婚的和尚未結婚的【計算機中卻有可能理解為結婚的「和尚「】
(四)射頻/通信/信號演算法工程師類
包括
3G/4G無線通信演算法工程師, 通信基帶演算法工程師,DSP開發工程師(數字信號處理),射頻通信工程師,信號演算法工程師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通信相關專業;
l
技術領域:2G、3G、4G,BlueTooth(藍牙),WLAN,無線移動通信, 網路通信基帶信號處理
l
技術要求:
(1) 了解2G,3G,4G,BlueTooth,WLAN等無線通信相關知識,熟悉現有的通信系統和標准協議,熟悉常用的無線測試設備;
(2) 信號處理技術,通信演算法;
(3) 熟悉同步、均衡、信道解碼等演算法的基本原理;
(4) 【射頻部分】熟悉射頻前端晶元,扎實的射頻微波理論和測試經驗,熟練使用射頻電路模擬工具(如ADS或MW或Ansoft);熟練使用cadence、altium designer PCB電路設計軟體;
(5) 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如復變函數、隨機過程、數值計算、矩陣論、離散數學
應用領域:
通信
VR【用於快速傳輸視頻圖像,例如樂客靈境VR公司招募的通信工程師(數據編碼、流數據)】
物聯網,車聯網
導航,軍事,衛星,雷達
相關術語:
(1) 基帶信號:指的是沒有經過調制(進行頻譜搬移和變換)的原始電信號。
(2) 基帶通信(又稱基帶傳輸):指傳輸基帶信號。進行基帶傳輸的系統稱為基帶傳輸系統。傳輸介質的整個信道被一個基帶信號佔用.基帶傳輸不需要數據機,設備化費小,具有速率高和誤碼率低等優點,.適合短距離的數據傳輸,傳輸距離在100米內,在音頻市話、計算機網路通信中被廣泛採用。如從計算機到監視器、列印機等外設的信號就是基帶傳輸的。大多數的區域網使用基帶傳輸,如乙太網、令牌環網。
(3) 射頻:射頻(RF)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電磁波),頻率范圍從300KHz~300GHz之間(因為其較高的頻率使其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高頻(大於10K);射頻(300K-300G)是高頻的較高頻段;微波頻段(300M-300G)又是射頻的較高頻段。【有線電視就是用射頻傳輸方式】
(4) DSP:數字信號處理,也指數字信號處理晶元
(五)數據挖掘演算法工程師類
包括
推薦演算法工程師,數據挖掘演算法工程師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通信、應用數學、金融數學、模式識別、人工智慧;
l
技術領域:機器學習,數據挖掘
l
技術要求:
(1) 熟悉常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演算法,包括但不限於決策樹、Kmeans、SVM、線性回歸、邏輯回歸以及神經網路等演算法;
(2) 熟練使用SQL、Matlab、Python等工具優先;
(3) 對Hadoop、Spark、Storm等大規模數據存儲與運算平台有實踐經驗【均為分布式計算框架】
(4) 數學基礎要好,如高數,統計學,數據結構
l
加分項:數據挖掘建模大賽;
應用領域
(1) 個性化推薦
(2) 廣告投放
(3) 大數據分析
相關術語
Map-Rece:MapRece是一種編程模型,用於大規模數據集(大於1TB)的並行運算。概念"Map(映射)"和"Rece(歸約)",是它們的主要思想,都是從函數式編程語言里借來的,還有從矢量編程語言里借來的特性。
(六)搜索演算法工程師
要求
l
技術領域:自然語言
l
技術要求:
(1) 數據結構,海量數據處理、高性能計算、大規模分布式系統開發
(2) hadoop、lucene
(3) 精通Lucene/Solr/Elastic Search等技術,並有二次開發經驗
(4) 精通Lucene/Solr/Elastic Search等技術,並有二次開發經驗;
(5) 精通倒排索引、全文檢索、分詞、排序等相關技術;
(6) 熟悉Java,熟悉Spring、MyBatis、Netty等主流框架;
(7) 優秀的資料庫設計和優化能力,精通MySQL資料庫應用 ;
(8) 了解推薦引擎和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理論知識,有大型搜索應用的開發經驗者優先。
(七)控制演算法工程師類
包括了雲台控制演算法,飛控控制演算法,機器人控制演算法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航天航空,自動化
l
技術要求:
(1) 精通自動控制原理(如PID)、現代控制理論,精通組合導航原理,姿態融合演算法,電機驅動,電機驅動
(2) 卡爾曼濾波,熟悉狀態空間分析法對控制系統進行數學模型建模、分析調試;
l
加分項:有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比賽,robocon等比賽經驗,有硬體設計的基礎;
應用領域
(1)醫療/工業機械設備
(2)工業機器人
(3)機器人
(4)無人機飛控、雲台控制等
(八)導航演算法工程師
要求
l 專業: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航天航空,自動化
l 技術要求(以公司職位JD為例)
公司一(1)精通慣性導航、激光導航、雷達導航等工作原理;
(2)精通組合導航演算法設計、精通卡爾曼濾波演算法、精通路徑規劃演算法;
(3)具備導航方案設計和實現的工程經驗;
(4)熟悉C/C++語言、熟悉至少一種嵌入式系統開發、熟悉Matlab工具;
公司二(1)熟悉基於視覺信息的SLAM、定位、導航演算法,有1年以上相關的科研或項目經歷;
(2)熟悉慣性導航演算法,熟悉IMU與視覺信息的融合;
應用領域
無人機、機器人等。
E.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學的是什麼主要的專業課程是什麼
主要的專業課抄程含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系統模擬技術研究中心、慣導測試設備研究中心、控制理論與制導技術研究中心和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研究所等教學科研部門。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就是對各類飛行器在發射升空的一剎那,調動雷達等多種測控技術手段,將雷達捕捉到的信息經過計算機處理,計算出對方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和軌道,然後發射導彈等飛行物,在對方飛行器(包括導彈、衛星等各類航空航天器)實施攻擊或到達預定軌道前准確將其擊落。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屬於涉及很多學科的最前沿的尖端技術,廣泛運用於高精度制導系統、直接命中概率很高的導彈和制導炮彈以及制導炸彈等精確制導武器的研製中,在捍衛國家領空和幫助獲取制空權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5)慣性導航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各大院校與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側重點。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為例,該專業研究方向有:
01現代艦船綜合導航技術
02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
03新型慣性器件與高精度導航系統
04水下導航技術
05衛星無線電導航技術
06飛行器制導與控制
F. 學習了這門航空電子儀表這么課的收獲與體會
飛行器儀表的發展與飛行器的發展密切相關。早期飛機上沒有專門設計的儀表。萊特兄弟首次飛行時,飛機上只有一塊秒錶、一個風速計和一個轉速表。早期裝在飛機上的還有其他一些地面用的簡陋儀表,如指示高度用的真空膜盒式氣壓計、指示航向用的磁羅盤、指示飛機姿態用的氣泡式水平儀。1909年,法國飛行員L.布萊里奧第一次駕機飛越英吉利海峽時,機上仍沒有任何專門的飛機儀表。那時人們主要靠肉眼觀察,在能見度許可的情況下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儀表有了較大的發展。1916年英國皇家空軍的S.E. 5型飛機的儀錶板上已裝有3種較為可靠的飛行儀表及4種發動機儀表。1927年,美國飛行員C.A.林白駕機飛越大西洋,除上述主要儀表外,他的飛機還裝備了羅盤、傾側和俯仰角指示器、轉彎傾斜儀和時鍾。1929年9月,美國飛機駕駛員J.H.杜立特憑借儀表和無線電導航設備安全完成首次盲目飛行,即儀表飛行,開創了儀表發展的新階段。從3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相繼規定飛機上必須配備能完成盲目飛行的一定數量的基本儀表,其中包括空速表、高度表、陀螺地平儀、航向陀螺儀、升降速度表和轉彎傾斜儀。隨著大型、多發動機、高速飛機的機載系統逐漸增多,儀表需求量也日益增長。30~50年代,飛機儀表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遠讀儀表、伺服儀表等新式儀表。這一時期最重大的進展是出現了各種機電型綜合儀表,最有代表性的是指引地平儀、航道羅盤、大氣數據計算機。60~70年代電子技術、尤其是包括微處理機在內的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以及彩色陰極射線管和其他新型電光元件(液晶顯示器、發光二極體等)的相繼問世,為儀表數字化、小型化、綜合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條件。數字式大氣數據計算機、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等帶微型計算機的數字測量系統和以平視顯示器為代表的電子綜合顯示儀的出現,標志著飛行器儀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G. 請哈工大讀研的師哥師姐們,我考取了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麻煩把該專業的相關課程和參考書告訴我謝謝啦
學科專業名稱:控制科學與工程
一、研究方向
1. 控制理論與應用 2. 先進過程式控制制 3. 現代檢測技術
4. 導航控制系統 5. 慣性技術 6. 制導、控制與模擬
7. 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 8. 智能控制
二、課程設置
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課內/實驗 學分 開課
時間 備注
學
位
課
程 公共
學位課
(GXW) S0800000Q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90 3 秋
第一外國語 80 2 秋
S0104001Q 矩陣分析 36 2 秋
S0612039Q 現代數學基礎 54 3 秋
S0612035Q 小波理論與應用 36 2 秋
S0612040Q 數值分析 36/8 2 秋
S0118003Q 高等結構動力學 36 2 秋
S0118004Q 計算力學 36 2 秋
S0200006C 機械動力學 36/4 2 春
學科
基礎課
(XW) S0104002Q 線性系統 42/4 2.5 秋
S0104003C 魯棒控制 36 2 春
S0104004Q 非線性控制 36 2 秋
S0104005Q 數字信號處理 32/4 2 秋
S0104007Q 隨機控制 30/6 2 春
S0104008Q 最優控制 32/4 2 秋
S0104009Q 系統辯識與自適應控制 36 2 春
學科
專業課(XW) S0104011C 飛行器控制 36 2 春
S0104012C 慣性技術 36 2 春
S0104013Q 智能控制理論 32/4 2 秋
S0104014C 系統建模與模擬 32/4 2 春
S0104015C 信號檢測與處理 32/4 2 春
S0104016C 穩定性理論 32/4 2 春
S0104017C 導航原理 36 2 春
選修課程
(X) S0104018C 計算機視覺與導航 36 2 春
S0104019C 控制系統故障診斷技術 30/6 2 春
S0104020C 最優導航與濾波 36 2 春
S0104021C 機器人學 36 2 春
S0104022C 陀螺儀原理及應用 32/4 2 春
S0104023Q 數字控制理論 30/6 2 秋
S0104024C 集散控制系統 28/8 2 春
S0104025C 多感測器數據融合技術 30/6 2 春
S0104026C 變結構控制 32/4 2 春
S0104028C 運動控制 32/4 2 春
S0104029C 復雜系統 28 1.5 春
S0104030C 廣義線性系統 36 2 春
S0104032C 空間飛行器動力學與姿態控制 36 2 春
S0104033C 飛行器制導 32/4 2 春
S0104034C 網路化控制與模擬 30/6 2 春
S0104035C Hinf控制理論 36 2 春
S0104036C 預測控制 36 2 春
S0104037C 人工神經網路理論及應用 28/8 2 春
S0118059C 非線性動力學基礎 36 2 春
專題課程
(ZT) S0104038Q 智能優化演算法及其應用 18 1 秋
S0104054Q 軟計算及其應用 18 1 秋
S0104039C 制導、控制與模擬專題 36 2 春
S0104040Q 控制系統設計的線性矩陣不等式方法 36 2 春
S0104041C 慣導測試設備綜合檢測技術 24/12 2 春
S0104042C 電磁兼容性基礎 18 1 春
補修課
(BX) S0104043Q 計算機網路控制技術 36 秋
S0104044Q 離散正交變換 30/6 秋
S0104045Q 計算機控制介面技術 28/8 秋
公共選修課
(GX) S0104046C C語言在測量和控制中的應用 36/16 2 春
S0104047Q DSP及其在控制中的應用 32/4 2 春
S0104048Q 控制系統設計 36 2 秋
S0104049Q 現代控制理論 32/4 2 秋
S0104050Q 模糊控制、神經控制和智能控制 36 2 秋
學術活動 1
外語學術論文 1
對學術活動的要求:參加學校或學科組織的學術活動不少於5次。
對外語學術論文的要求:閱讀與論文相關的外文文獻不少於6篇。
H. 關於自動化專業:我的專業就叫自動化,聽說這個專業主要是搞控制的,比如儀表,有沒有具體的研究方向我
你的專業這兩個必抄須襲得學,而且是重點課程。將來實際工作哪個都很有用。都是最常見的主流技術。兩個都吃香,工資應該單片機略高,但PLC的工作應該好找些。不過只要你學的好、掌握的扎實、應用嫻熟,都是很有前途的。
I. 軟體工程與十四五的關系 如何寫論文
軟體工程與十四五的關系 如何寫論文?軟體工程可以寫的題目多啊。開始也不怎麼懂,還是學姐給的文方網,寫的《基於Windows平台的HIPS系統設計與實現》,靠譜的說
研究生教育網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WMS-2000A輪機模擬器數據通信系統設計與實現
洗衣機模擬運行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機車信號記錄器數據分析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分布式自動檢測系統RS485通信網路的設計與實現
計劃生育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醫院「一卡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列車三維駕駛模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一種圖書外采查重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C/S模式的網路文件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自動化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四川省衛生統計數據採集與決策支持系統設計與實現
ATM應用系統EMV遷移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B/S模式的葯品信息咨詢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LFAP的網路流量統計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傳真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工業機器人三維模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單位網路設備環境智能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CC1020晶元無線傳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公安派出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WEB的庫存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工作流的AUTOBANK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具有主動功能的連鎖經營企業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JavaEE技術的在線考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學生評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微小型電動無人機動力系統試驗台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F1103 GPRS MODEM的家校通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嵌入式Linux的遠程家庭醫療監護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智能建築物綜合布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NET技術的網上購物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變電檢修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天津地鐵1號線車站乘客向導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B/S結構的電路分析網上答疑係統的設計與實現
應用PDA組建無線IC卡表抄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程考試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GPRS網路的煤礦瓦斯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慣性組合導航系統介面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人壽保險老業務綜合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FORTRAN語言題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樓宇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倒閘實訓系統無線遙控的設計與實現
C/S模式下的電子郵件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LINQ三層架構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一種寬頻無線移動視頻調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淺談遠程監控機房溫濕度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學術論文共詞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Web的SQLServer遠程備份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Spring框架的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門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XML的研究生網路選課系統設計與實現
J. 山東高考物理學史。全部的
山東高考物理學史集錦
一、力學
1、1638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用科學推理論證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並在比薩斜塔做了兩個不同質量的小球下落的實驗證明了他的觀點是正確的推翻了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質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錯誤的
2、17世紀伽利略通過構思的理想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得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同時代的法國物理學家笛卡兒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以同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3、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即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4、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表明經典力學不適用於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
5、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6、人們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經驗提出「地心說」古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大膽反駁地心說。
7、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開普勒三大定律
8、牛頓於1687年正式發表萬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裝置比較准確地測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國劍橋大學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並觀測到海王星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苞用同樣的計算方法發現冥王星。
10、我國宋朝發明的火箭是現代火箭的鼻祖與現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被稱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級火箭和慣性導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1號」帶著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電磁學
12、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利用扭秤實驗發現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庫侖定律並測出了靜電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紀末英國人吉伯第一個研究了摩擦是物體帶電的現象。 18世紀中葉美國人富蘭克林提出了正、負電荷的概念。 1752年富蘭克林在費城通過風箏實驗驗證閃電是放電的一種形式把天電與地電統一起來並發明避雷針。
14、1913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精確測定了元電荷e電荷量獲得諾貝爾獎。
15、1837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電場概念並提出用電場線表示電場。
16、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歐姆1787-1854通過實驗得出歐姆定律。
17、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納斯發現大多數金屬在溫度降到某一值時都會出現電阻突然降為零的現象——超導現象。
18、19世紀焦耳和楞次先後各自獨立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的規律即焦耳定律。
19、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可以使周圍的小磁針發生偏轉稱為電流磁效應。
20、法國物理學家安培發現兩根通有同向電流的平行導線相吸反向電流的平行導線則相斥並總結出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流與磁場的相互關系和左手定則判斷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方向。
21、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提出運動電荷產生了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洛倫茲力的觀點。
22、湯姆生的學生阿斯頓設計的質譜儀可用來測量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分析同位素。
23、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勞倫茲發明了迴旋加速器能在實驗室中產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動能僅取決於磁場和D形盒直徑帶電粒子圓周運動周期與高頻電源的周期相同
24、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由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電磁感應定律。
25、1834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發表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6、1835年美國科學家亨利發現自感現象因電流變化而在電路本身引起感應電動勢的現象日光燈的工作原理即為其應用之一。
三、熱學
27、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發現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布朗運動。
28、1850年克勞修斯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稱為克勞修斯表述。次年開爾文提出另一種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稱為開爾文表述。
29、1848年 開爾文提出熱力學溫標指出絕對零度是溫度的下限。
30、19世紀中葉由德國醫生邁爾、英國物理學家焦爾、德國學者亥姆霍茲最後確定能量守恆定律。
31、1642年科學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氣會產生壓強並測定了大氣壓強的值。 四年後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1654年為了證實大氣壓的存在德國的馬德堡市做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