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本土文化課程教學

本土文化課程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2-13 01:11:52

❶ 如何開展小學傳統文化課的教學

【小學的傳統文化課應該教授的內容】在教學內容方面:基礎教育低年級段版建議選取《弟子規》、《權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啟蒙讀物和韻文讀物,同時輔以《中國農歷與節日》、《中國剪紙》、《京劇臉譜》等相關傳統文化內容。
在教育目標方面,明確傳統文化培育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學科教學目標應定位於通過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科要建立的是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

❷ 中國傳統文化講課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是思想政治專業的素質拓展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達到以下目標: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文化內容,擴展知識,理清脈絡,進一步認識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在了解、認識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引發學生思考中國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問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燦爛文化成就有一個宏觀的、明確的把握,從而引發他們關心和思考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問題以及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五、課程的基本要求
在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中華先民創造出的歷史悠久、成就燦爛的文化,以補充學生知識鏈條的缺失,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正確理解和分析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文明的淵源,提高自身文化創新的信心和本領;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大勢,領悟中國文化主體精神。在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認識中國文化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具備從文化角度分析問題和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學生能夠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進行比較,具備全人類文化的眼光來看待各種文化現象的能力。
六、課程教學內容
導言(共2學時)
(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理解文化的涵義和特徵,掌握中國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圍、功能作用,以及學習的目的、意義和方法,充分認識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而端正學習的態度,為以後該課程內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❸ 傳統文化教育如何做到「課程化」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區域層面整體設計和推進傳統文化教育,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發揮區域合力,能更為有效地促進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

項目課題推動引領,總結梳理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模式

目前北京市朝陽區在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群建設方面已涌現出一批特色鮮明、課程實效性明顯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如:日壇實驗學校的國學經典誦讀課
程,通過誦讀活動進行童蒙養正的訓練;勁松四小的「嘉禾四時」課程,以傳統節令作為課程資源,開發了跨學科整合的主題課程;黃胄小學開設剪紙、泥塑、面人
製作、京韻大鼓、書法、風箏製作等校本課程,增強學生傳統文化技藝,豐富學生的過程體驗……朝陽教研中心附屬中學的故宮游學課程、北京中學文化游學等課
程,圍繞傳統文化教育主題,將文學、歷史、政治、藝術、科技等方面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整合融通。學生的課程評價反饋表顯示,傳統文化課程的開設開拓了學生
視野,增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信,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省能力。

把傳統文化寫入教材,多拍這方面的動畫和這方面的電視劇,影響一代人要從娃娃抓起。

❹ 如何把本土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運用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的靈魂,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根深蒂固。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肩負的重任,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加強課內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文化,明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教師應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和快樂,在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節日、風俗等許多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教師查找、搜集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再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傑作。作為中華旅遊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象徵意義,還要學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的文化知識,雖然在新課程標准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拓展、啟迪、陶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二、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文章內涵。使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如:三年級課本中一組教材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副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孔子拜師》和《盤古開天地》是敘事性文章,《趙州橋》和《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是說明性文章。課文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築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使學生在閱讀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中國文化內容豐富,僅有課內閱讀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養。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古典文詩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魯迅先生的話告訴我們,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只有閱讀著作,閱讀面廣一些才能得到收獲,了解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自己得寫作水平,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得良好習慣,還要引導學生從書本中了解各類文化。在閱讀中,了解文化藝術固然重要,但學會思考文章寓意,文化的精髓更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也就是重在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求知願望,在讀中體會,體會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進取。發掘文化內涵,承傳文化精神。三、從古詩詞入手,加強傳統文化熏陶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傳,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我們只有了解了當時「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根據地後,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後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古詩語言精緻凝練,只有反復朗讀、吟誦,才能真切體味出詩情、詩意、詩味和詩美。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吟誦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古詩詞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樣的。李白、蘇軾、辛棄疾的詩詞往往以雄偉、粗獷、奇特等感性形象給人精神力量。王維、李清照的詩詞擅長抒發柔美、優雅等感性形象,讓人精神愉悅。學習古詩詞還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時代背景相結合,融入文化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和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句,豐富的想像,真摯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傳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贊歌。四、開展有意義的傳統文化活動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搜集和積累各種豐富的文化材料,製作工藝品,書畫比賽,詩歌朗誦,演課本劇等等,這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在課堂上學生可搜集、摘抄、閱讀有關祖國傳統文化的文章,在課余時間,教師可指導學生舉行各種文化比賽,通過各種途徑,採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身邊的文化傳統。目的時打通課內學習和課外活躍,引導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總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是整個世界文化的重要標志和遺產,需要我們去弘揚和傳承,但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並非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把它和語文教學相結合,與生活相融合,這樣才能永久地弘揚和傳承。

❺ 如何弘揚本土文化,打造學校教育工作特色


第一,提煉校園文化,內涵更加豐贍
核心理念: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學生精神脊樑、現代科學精神培育學生公民素養
基本理念
校 訓:明德知禮 立己達人
校 風:知行合一 德才交融
教 風:修身敬業 博學愛生
學 風:勤學好問 擇善而行
學校精神:龍興中華 文潤高坪
學校形象:校園精緻 管理精細 教育精品
發展願景:建設民族化、本土化、多元化的農村小學
辦學理念
辦學宗旨:以民族化為根,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辦學特色:經典樹脊 書香沁心 墨韻立人 多元發展
德育理念:尊重 理解 關愛 激勵
教學理念: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民族情懷、仁愛天下的中國公民
治校理念
發展理念:人文治校 文化美校 質量立校 特色強校
管理理念:人文化 規范化 科學化 精細化
工作思路:
一種精神:傳承歷史、立足當下、走向未來
二個支點:傳承、創新
三支隊伍:職工、教師、幹部
四大舉措:關注生命、打磨細節、提升質量、彰顯特色
五種意識:規范意識、生命意識、效率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
八大課程:一是傳統禮儀與文明校園;二是傳統節日與活力校園;三是傳統游戲與健康校園;四是傳統技藝與藝術校園;五是國學經典與書香校園;六是中國書法與墨香校園;七是傳統信義與法制校園;九是天人合一與生態校園。
第二,師生素養提高
師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不斷提高,明大德、鑄牢精神脊樑,守公德、強化文明意識,嚴私德、恪守做人准則,成為學校一道優美的風景。
第三,傳統文化浸染,成績碩果累累
我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教育了學生,影響了家長。廣漢教育第四教研聯合體「特色學校建設」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廣漢市金輪小學、連山小學、什邡市馬祖小學、什邡市湔底隆興小學、什邡市洛水慈濟小學等先後到我校進行特色校園建設交流活動,對我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給與了高度評價。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受到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2013年、2014年我校均被評為「廣漢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5月4日我校傳統文化情景劇《尋覓》應邀參加廣漢市首屆成人禮儀式受到高度評價,2014年我校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問道》作為廣漢市第三十個教師節表彰慶祝大會開場舞,令與會嘉賓贊口不絕。
如今,我校擁有了優美的校園環境,全新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優良的師資隊伍,在高坪小學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總結近幾年的辦學經驗,一定會走出一條以傳統文化教育為特色的辦學之路。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