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❶ 誰有美國,英國,台灣的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1、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內容:元首是國王,世襲終身制,議會掌握立法權、司內法權、軍事權、財容政權等,權力中心在議會。意義:標志著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確立。2、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元首是間接選舉產生的總統,任期四年連任兩屆,掌握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權力中心在總統。意義:標志著美國總統制共和制確立。3、法國: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元首是參眾兩院聯席議會選舉產生的總統,任期7年連選連任;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掌握立法權;權力中心在議會。意義:標志著法國議會制共和制確立。4、德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內容:元首是皇帝世襲終身制;議會由帝國議會和聯邦議會組成,權力中心在皇帝。意義:標志著德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確立。
❷ 誰有美國,英國,台灣的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政體確立標志國家元首元首許可權政府首腦政府產生方式權力中心英:君主立憲制;1689年《權利法案》;國王;國家象徵(部分外交);首相;議會選舉;議會(內閣)德:君主立憲制;《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皇帝;軍國大事;宰相;皇帝任命;皇帝美國:民主共和制;《1787年憲法》(建國就是);總統;行政大權、軍隊統帥;總統;總統任命各部長;總統法國:民主共和制;《1875年憲法》;總統;行政大權、軍隊統帥;總統;總理;總統
❸ 求台灣初中、高中歷史教科書電子版。十分感謝~~!!
沒有人那麼無聊去掃瞄成電子版。
❹ 台灣地區中學生歷史書都學些什麼內容呀
七年級上學期學習台灣史前至清領,七下學習日治至當今。
八上解決黃帝至專滿清,八下是中國近代屬。
九上是世界史前至法國大革命,九下是一戰至當今。
課本有很多,快畢業了准備丟了,但是不知道怎麼給你就是,反正大概就是這樣。
❺ 哪位大俠有台灣最新高中歷史教科書電子版的啊,比較新的也行啊,或者告訴網址在哪可以下也行,急用!!!
好像是沒有,需要到書局購買書籍
❻ 台灣高中中國歷史教材各年級講述的內容
歷史課本都是妥協的產物,嚴重的是審查過程,「根本是思想箝制」,審查者怎回可用自己的政治立場審教科書!
答另一位同樣不具名的台大歷史教授說,關鍵核心有兩大問題,一是不該讓政治力介入,要求教科書編寫者該如何編書,其次是此舉對教學的干擾,讓台灣史和中國史都是一冊教完,是令人吃驚的失衡。
這位教授說,台灣史只有四分之一談西、荷、清,也就是古代台灣,四分之一談戰前日治台灣,二分之一談戰後台灣,「淡化淵源部分」。中國史部分則有高中教師強烈反彈,「根本教不完嘛!」
第三位也不願具名的台大歷史系教授表示,很多史書都結合編寫者自身的政治態度,然而有些將史實和作者的史觀做區隔,有些是有大量強烈的個人史觀,掩蓋史實本身。他不能認同歷史課本以政治立場編寫。
❼ 如何看待台灣實行高中歷史新課綱
這是推行隱性台獨的手段之一
❽ 全日制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什麼
第一部分
前言一、課程性質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課程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一、知識與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一、必修課程
歷史(Ⅰ)
歷史(Ⅱ)
歷史(Ⅲ)
二、選修課程
(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五)探索歷史的奧秘
(六)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第四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科書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稿)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一、中國古代史
二、中國近代史
三、中國現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現代史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開始於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於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
中國境內至少在17O萬年前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經過漫長的歲月,原始人類完成了從氏族、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初步鞏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長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大量湧入中原,逐步實現了與漢族的融合。隨著北方人口的南遷,江南地區得到初步開發。
隋唐時期,出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政治開明的局面,國內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進一步發展。
宋元時期,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南下,民族關系出現了新變化。
明清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展和鞏固,經濟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時專制統治不斷強化,對外閉關鎖國,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
通過學習,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識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歷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了解學習歷史知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
【內容標准】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教學活動建議】
(1)利用板報建立「歷史學習園地」。
(2)根據教學用圖,想像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內容標准】
(1)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4)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
(5)通過商鞅變法等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教學活動建議】
(1)識讀春秋戰國形勢圖,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變法的失敗與成功」為題,組織討論會。
(三)統一國家的建立
【內容標准】
(1)了解秦兼並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2)知道陳勝吳廣起義。
(3)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4)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活動建議】
(1)了解中國古代紀年的主要方法,學習識讀歷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2)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四)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內容標准】
(1)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2)說出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開發的史實。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學活動建議】
(1)觀察圖片和閱讀資料,解釋「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的現象。
(2)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歷史小故事,編寫一期板報。
(五)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內容標准】
(1)了解隋唐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
(2)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
(3)知道武則天和「開元盛世」的基本史實。
(4)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教學活動建議】
(1)設計表格,列出秦始皇、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過。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為題材,編演歷史短劇。
(六)經濟區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內容標准】
(1)列舉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會生活。
(3)知道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並立。
(4)簡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說明民族關系的發展。
【教學活動建議】
(1)觀察《清明上河圖》,圍繞宋代城市社會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等,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比較古今異同。
(2)舉辦故事會,講述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等歷史故事。
(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內容標准】
(1)了解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3)講述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
(4)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
(5)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
【教學活動建議】
(1)通過填圖,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2)舉行演講會,說明新疆、西藏、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3)編制中國古代主要朝代順序表。
(八)科學技術
【內容標准】
(1)以司母戊鼎等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2)知道《九章算術》,講述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3)知道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等名醫名著。
(4)知道《水經注》《齊民要術》《天工開物》等重要著作。
(5)以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等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6)了解「四大發明」,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教學活動建議】
(1)製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過程。
(2)有條件的地區,可組織參觀古代工程和建築。
(九)思想文化
【內容標准】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
(3)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主要史實。
(4)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
(5)說出《史記》《資治通鑒》的作者和體例。
(6)列舉古代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學活動建議】
(1)收集古代成語、典故,舉辦成語故事會或成語知識競賽。
(2)舉行古代名詩名篇朗誦會。
(3)欣賞古代書法、繪畫、音樂。
二、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通過學習,了解中國近代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能夠初步閱讀、理解和歸納一些基本的歷史材料,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釋歷史問題;認識外國列強的侵略、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和綜合國力的衰弱是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認識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知道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信念。
(一)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內容標准】
(1)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2)知道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事跡。
(3)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
(4)了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
(5)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體會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民族氣節和斗爭精神;簡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6)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教學活動建議】
(1)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觀看《林則徐》《鴉片戰爭》《甲午風雲等影片,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並運用所學歷史知識,說明影片的歷史背景,講述歷史故事。(2)製作表格,分類整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有關內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線索。
(3)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組織參觀博物館或近代歷史遺址、遺跡。
(二)近代化的起步
【內容標准】
(1)列舉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評價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3)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4)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活動建議】
(1)採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洋務運動的有關資料,談談自己對洋務運動的看法。
(2)舉辦關於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會。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內容標准】
(1)簡述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五四精神。
(2)簡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3)知道黃埔軍校的創建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4)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
(5)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6)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
【教學活動建議】
(1)召開關於五四精神的主題班會。
(2)觀看《開天闢地》等影片,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
(3)利用有關資料,在地圖上標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
(四)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內容標准】
(1)簡述九一八事變的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2)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3)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4)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凶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5)講述中國軍隊血戰台兒庄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6)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
(7)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教學活動建議】
(1)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考察抗日戰爭的歷史遺址、遺跡,或訪問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采訪日軍侵華罪行的受害者或見證人。
(2)學唱《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太行山上》等歷史歌曲,感受中華民族反侵略的斗爭精神。
(3)舉辦小型故事會,講述八路軍、新四軍堅持敵後抗戰的故事。
(五)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內容標准】
(1)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獨裁內戰的本質。
(2)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陝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進攻。
(3)列舉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說明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教學活動建議】
(1)學慣用圖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戰爭轉折階段的戰略態勢。
(2)觀看《大決戰》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
(六)經濟和社會生活
【內容標准】
(1)講述張謇興辦實業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狀況。
(2)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3)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播媒體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4)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教學活動建議】
訪問家庭和學校附近的老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參觀博物館、觀看歷史影視資料片,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對近代社會生活的感性認識。
(七)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內容標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學技術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嚴復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舉制度的廢除和京師大學堂的開辦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端的主要史實。
(4)知道魯迅、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學活動建議】
(1)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參觀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紀念館或故居。
(2)舉行小型讀書報告會,談談閱讀魯迅等著名文學家作品的體會。
三、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和土地改革運動等,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文化基礎。但是,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現過「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急躁冒進的錯誤,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逐步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成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民主法制、科學技術、國防建設、民族團結、文化教育、對外交往各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家日益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一國兩制」由構想變為現實,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取得歷史性進展。
通過學習,了解中國現代史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能夠閱讀基本的歷史文獻資料,學會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歷史問題;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能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中體會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內容標准】
(1)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3)講述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事跡,體會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4)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教學活動建議】
(1)組織觀看《開國大典》等影片,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名言的深刻內涵。
(2)學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我的祖國》《英雄贊歌》等歌曲;朗誦《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作品。
(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內容標准】
(1)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2)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4)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
(5)講述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6)簡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史實,認識「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
【教學活動建議】
(1)請當地的人民代表介紹人民代表的活動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訪問長輩,記錄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經歷和感受,學習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內容標准】
(1)認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2)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3)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4)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5)說出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
(6)認識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教學活動建議】
(1)收集過去的一些購物票證,如布票、糧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2)在地圖上找出我國5個經濟特區和1984年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
(四)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內容標准】
(1)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2)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3)了解祖國大陸與台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學活動建議】
(1)進行課堂交流,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如節日、服飾、藝術等。
(2)舉辦有關台灣問題的專題講座。
(五)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內容標准】
(1)了解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建立的史實。
(2)以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為例,說明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4)講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
(5)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活動建議】
觀看反映國慶50周年大閱兵的影視片,交流觀後感;或收集反映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圖片資料,舉辦以班級為單位的小型展覽會。
(六)科技、教育與文化
【內容標准】
(1)知道「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推廣等標志性成果,以及「863」計劃的制定。
(2)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為例,說明信息技術在促進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舉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史實,認識教育發展在「科教興國」戰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國文化藝術和體育事業的主要成就。
【教學活動建議】
(1)召開主題班會,介紹當代傑出科學家的事跡和成就,學習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2)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網路收集我國體育運動員獲得奧運會冠軍的有關資料,在班級活動中介紹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成就。
(七)社會生活
【內容標准】
(1)以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為例,說明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
(2)知道就業制度的變化,認識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
(3)以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為例,說明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❾ 誰有台灣現在高中歷史書掃描版的,pdf的,可以看到書上的完整內容,謝謝!
我有
才怪
❿ 台灣學者教師為何反對新修高中歷史課綱
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日前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8月22日,多位台灣史學、教育學專家和教師表示,為捍衛與挽救台灣下一代免受這種違反史學與教育原則的毒害,對新修課綱將堅決反對到底。
他表示,希望回歸到正確的史實,用正確的史實教育下一代。並強調,史學家應該捍衛「史權」,不能昧著良心講不符合史實的東西,也不應該隨著權勢起舞。
台中二中歷史老師伍少俠強調,要把中華文化和中華歷史當做基底,如果沒有基本的文化和歷史脈絡基礎,很多學問容易是片段、主觀或意識形態化的。
他認為,這次新修歷史課綱,內容上是為了摧毀台灣民眾與中國歷史文化間的關聯而設定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用了「多元」「思辨」「價值判斷」等漂亮名詞來包裝,事實上是把歷史知識膚淺化、片面化和意識形態化。
台大校友會副主席張凱鈞博士表示,放任新歷史課綱上路,將使台灣年輕人不知不覺間未來都被政客操持。他希望孩子們能受到正常的歷史文化教育,也呼籲台灣青年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被政客操弄斷送自己的未來。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則指出,這是一份急就章的課綱。因為充滿著政治算計,所以倉促,故而造成其後的教科書必定粗糙不堪。如此惡性循環,如何期待歷史教學現場的老師與學子們,都產生良好的歷史情境?
在持續約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上,台灣師范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張��將、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徐泓、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蘇子敬、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等也表達了對新修高中歷史課綱的反對與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