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設計方式

課程設計方式

發布時間: 2020-11-29 07:55:30

Ⅰ 解決課程設計常見的基本策略的思路和策略怎樣表達出來

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格式要求、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總體基本都相似。由於論文範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範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論文範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格式要求、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總體基本都相似。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範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範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範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範文分為理論性論文範文、實驗性論文範文、描述性論文範文和設計性論文範文。
按議論的性質不同:可以把論文範文分為立論文範文和、駁論文範文。立論性的論文範文是指從正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一篇論文側重於以立論為主,就屬於立論性論文範文。立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以理和事實服人。駁論性論文範文是指通過反駁別人的論點來樹立自己的論點和主張。如果論文範文側重於以駁論為主,批駁某些錯誤的觀點、見解、理論,就屬於駁論性論文範文。駁論文範文除按立論文對論點、論據、論證的要求以外,還要求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Ⅱ 求四桿機構課程設計模板或者方法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任務書
題目:四桿機構設計B4-b
姓名:鄭大鵬
班級: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設計參數
轉角關系的期望函數 連架桿轉角范圍 計算間隔 設計計算

手工 編程 確定:a,b,c,d四桿的長度,以及在一個工作循環內每一計算間隔的轉角偏差值

60° 85° 2° 0.5°
y=㏑x(1≦x≦2)

設計要求:
1.用解析法按計算間隔進行設計計算;
2.繪制3號圖紙1張,包括:
(1)機構運動簡圖;
(2)期望函數與機構實現函數在計算點處的對比表;
(3)根據對比表繪制期望函數與機構實現函數的位移對比圖;
3.設計說明書一份;
4.要求設計步驟清楚,計算準確。說明書規范。作圖要符合國家標。按時獨立完成任務。

目錄
第1節 平面四桿機構設計 3
1.1連桿機構設計的基本問題 3
1.2作圖法設計四桿機構 3
1.3 解析法設計四桿機構 3
第2節 設計介紹 5
2.1按預定的兩連架桿對應位置設計原理 5
2.2 按期望函數設計 6
第3節 連桿機構設計 8
3.1連桿機構設計 8
3.2變數和函數與轉角之間的比例尺 8
3.3確定結點值 8
3.4 確定初始角 、 9
3.5 桿長比m,n,l的確定 13
3.6 檢查偏差值 13
3.7 桿長的確定 13
3.8 連架桿在各位置的再現函數和期望函數最小差值 的確定 15
總結 18
參考文獻 19
附錄 20

第1節 平面四桿機構設計
1.1連桿機構設計的基本問題
連桿機構設計的基本問題是根據給定的要求選定機構的型式,確定各構件的尺寸,同時還要滿足結構條件(如要求存在曲柄、桿長比恰當等)、動力條件(如適當的傳動角等)和運動連續條件等。
根據機械的用途和性能要求的不同,對連桿機構設計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設計要求可歸納為以下三類問題:
(1)預定的連桿位置要求;
(2)滿足預定的運動規律要求;
(3)滿足預定的軌跡要求;
連桿設計的方法有:解析法、作圖法和實驗法。
1.2作圖法設計四桿機構
對於四桿機構來說,當其鉸鏈中心位置確定後,各桿的長度
也就確定了。用作圖法進行設計,就是利用各鉸鏈之間相對運動
的幾何關系,通過作圖確定各鉸鏈的位置,從而定出各桿的長度。
根據設計要求的不同分為四種情況 :
(1) 按連桿預定的位置設計四桿機構
(2) 按兩連架桿預定的對應角位移設計四桿機構
(3) 按預定的軌跡設計四桿機構
(4) 按給定的急回要求設計四桿機構
1.3 解析法設計四桿機構
在用解析法設計四桿機構時,首先需建立包含機構各尺度參數和運動變數在內的解析式,然後根據已知的運動變數求機構的尺度參數。現有三種不同的設計要求,分別是:
(1) 按連桿預定的連桿位置設計四桿機構
(2) 按預定的運動軌跡設計四桿機構
(3) 按預定的運動規律設計四桿機構
1) 按預定的兩連架桿對應位置設計
2) 按期望函數設計
本次連桿機構設計採用解析法設計四桿機構中的按期望函數設計。下面在第2節將對期望函數設計四桿機構的原理進行詳細的闡述。

第2節 設計介紹
2.1按預定的兩連架桿對應位置設計原理
如下圖所示:

設要求從動件3與主動件1的轉角之間滿足一系列的對應位置關系,即 = i=1, 2,… ,n其函數的運動變數為 由設計要求知 、 為已知條件。有 為未知。又因為機構按比例放大或縮小,不會改變各機構的相對角度關系,故設計變數應該為各構件的相對長度,如取d/a=1 , b/a=l c/a=m , d/a=n 。故設計變數l、m、n以及 、 的計量起始角 、 共五個。如圖所示建立坐標系Oxy,並把各桿矢量向坐標軸投影,可得

為消去未知角 ,將上式 兩端各自平方後相加,經整理可得
令 =m, =-m/n, = ,則上式可簡化為:
2-2

式 2-2 中包含5個待定參數 、 、 、 、及 ,故四桿機構最多可以按兩連架桿的5個對應位置精度求解。
2.2 按期望函數設計
如上圖所示,設要求設計四桿機構兩連架桿轉角之間實現的函數關系 (成為期望函數),由於連架桿機構的待定參數較少,故一般不能准確實現該期望函數。設實際實現的函數為月 (成為再現函數),再現函數與期望函數一般是不一致的。設計時應該使機構的再現函數盡可能逼近所要求的期望函數。具體作法是:在給定的自變數x的變化區間 到 內的某點上,使再現函數與期望函數的值相等。從幾何意義上 與 兩函數曲線在某些點相交。
這些點稱為插值結點。顯然在結點處:

故在插值結點上,再現函數的函數值為已知。這樣,就可以按上述方法來設計四桿機構。這種設計方法成為插值逼近法。
在結點以外的其他位置, 與 是不相等的,其偏差為

偏差的大小與結點的數目及其分布情況有關,增加插值結點的數目,有利於逼近精度的提高。但結點的數目最多可為5個。至於結點位置分布,根據函數逼近理論有
2-3
試中i=1,2, … ,3,n為插值結點數。
本節介紹了採用期望函數設計四桿機構的原理。那麼在第3節將
具體闡述連桿機構的設計。

第3節 連桿機構設計
3.1連桿機構設計
設計參數表
轉角關系的期望函數 連架桿轉角范圍 計算間隔 設計計算

手工 編程 確定:a,b,c,d四桿的長度,以及在一個工作循環內每一計算間隔的轉角偏差值

60° 85° 2° 0.5°
y=㏑x(1≦x≦2)

註:本次採用編程計算,計算間隔0.5°
3.2變數和函數與轉角之間的比例尺
根據已知條件y=㏑x(1≦x≦2)為鉸鏈四桿機構近似的實現期望函數,
設計步驟如下:
(1)根據已知條件 , ,可求得 , 。
(2)由主、從動件的轉角范圍 =60°、 =85°確定自變數和函數與轉角之間的比例尺分別為:

3.3確定結點值
設取結點總數m=3,由式2-3可得各結點處的有關各值如表(3-1)所示。
表(3-1) 各結點處的有關各值

1 1.067 0.065 4.02° 7.97°
2 1.500 0.405 30.0° 49.68°
3 1.933 0.659 55.98° 80.83°

3.4 確定初始角 、
通常我們用試算的方法來確定初始角 、 ,而在本次連桿設計中將通過編程試算的方法來確定。具體思路如下:
任取 、 ,把 、 取值與上面所得到的三個結點處的 、 的值代入P134式8-17

從而得到三個關於 、 、 的方程組,求解方程組後得出 、 、 ,再令 =m, =-m/n, = 。然
求得後m,n,l的值。由此我們可以在機構確定的初始值條件下找
到任意一位置的期望函數值與再現函數值的偏差值 。當
時,則視為選取的初始、角度 滿足機構的運動要求。
具體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t PI/180
void main()
{
int i;
float p0,p1,p2,a0,b0,m,n,l,a5;
float A,B,C,r,s,f1,f2,k1,k2,j;
float u1=1.0/60,u2=0.93/685,x0=1.0,y0=0.0;
float a[3],b[3],a1[6],b1[3];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exit(0);
}
a[0]=4.02;
a[1]=30;
a[2]=55.98;
b[0]=7.97;
b[1]=49.68;
b[2]=80.83;
printf("please input a0: \n");
scanf("%f",&a0);
printf("please input b0: \n");
scanf("%f",&b0);
for(i=0;i<3;i++)
{
a1[i]=cos((b[i]+b0)*t);
a1[i+3]=cos((b[i]+b0-a[i]-a0)*t);
b1[i]=cos((a[i]+a0)*t);
}
p0=((b1[0]-b1[1])*(a1[4]-a1[5])-(b1[1]-b1[2])*(a1[3]-a1[4]))/
((a1[0]-a1[1])*(a1[4]-a1[5])-(a1[1]-a1[2])*(a1[3]-a1[4]));
p1=(b1[0]-b1[1]-(a1[0]-a1[1])*p0)/(a1[3]-a1[4]);
p2=b1[0]-a1[0]*p0-a1[3]*p1;
m=p0;
n=-m/p1;
l=sqrt(m*m+n*n+1-2*n*p2);
printf("p0=%f,p1=%f,p2=%f,m=%f,n=%f,l=%f\n",p0,p1,p2,m,n,l);
fprintf(p,"p0=%f,p1=%f,p2=%f,m=%f,n=%f,l=%f\n",p0,p1,p2,m,n,l);
printf("\n");
fprintf(p,"\n");
for(i=0;i<5;i++)
{printf("please input one angle of fives(0--60): ");
scanf("%f",&a5);
printf("when the angle is %f\n",a5);
fprintf(p,"when the angle is %f\n",a5);
A=sin((a5+a0)*t);
B=cos((a5+a0)*t)-n;
C=(1+m*m+n*n-l*l)/(2*m)-n*cos((a5+a0)*t)/m;
j=x0+u1*a5;
printf("A=%f,B=%f,C=%f,j=%f\n",A,B,C,j);
s=sqrt(A*A+B*B-C*C);
f1=2*(atan((A+s)/(B+C)))/(t)-b0;
f2=2*(atan((A-s)/(B+C)))/(t)-b0;
r=(log(j)-y0)/u2;
k1=f1-r;
k2=f2-r;
printf("r=%f,s=%f,f1=%f,f2=%f,k1=%f,k2=%f\n",r,s,f1,f2,k1,k2);
fprintf(p,"r=%f,s=%f,f1=%f,f2=%f,k1=%f,k2=%f\n",r,s,f1,f2,k1,k2);
printf("\n\n");
fprintf(p,"\n\n");
}
}
結合課本P135,試取 =86°, =24°時:
程序運行及其結果為:
p0=0.601242,p1=-0.461061,p2=-0.266414,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when the angle is 0.000000
r=0.000000,s=1.409598,f1=-125.595070,f2=-0.296147,k1=-125.595070,k2=-0.296147

when the angle is 4.020000
r=7.954308,s=1.538967,f1=-130.920624,f2=7.970002,k1=-138.874939,k2=0.015694

when the angle is 30.000000
r=49.732372,s=1.924767,f1=-152.252411,f2=49.680004,k1=-201.984787,k2=-0.052368

when the angle is 55.980000
r=80.838707,s=1.864505,f1=-161.643921,f2=80.830002,k1=-242.482635,k2=-0.008705

when the angle is 60.000000
r=85.018051,s=1.836746,f1=-162.288574,f2=84.909149,k1=-247.306625,k2=-0.108902

由程序運行結果可知:當取初始角 =86°、 =24°時 ( =k1(k2))所以所選初始角符合機構的運動要求。
3.5 桿長比m,n,l的確定
由上面的程序結果可得m=0.601242, n=1.304040, l=1.938257。
3.6 檢查偏差值
對於四桿機構,其再現的函數值可由P134式8-16求得
3-2

式中: A=sin( ) ;
B=cos( )-n ;
C= - ncos( )/m
按期望函數所求得的從動件轉角為
3-3

則偏差為

若偏差過大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則應重選計量起始角
、 以及主、從動件的轉角變化范圍 、 等,重新進行設計。同樣由上面的程序運行結果得出每一個取值都符合運動要求,即 :
=k1(k2)) (
3.7 桿長的確定
根據桿件之間的長度比例關系m,n,l和這樣的關系式b/a=l c/a=m d/a=n確定各桿的長度,當選取主動桿的長度後,其餘三桿長的度隨之可以確定;在此我們假設主動連架桿的長度為 a=50 ,則確定其餘三桿的長度由下面的程序確定: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void main()
{
float a=50,b,c,d;
float 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exit(0);
}
b=l*a;
c=m*a;
d=n*a;
printf("a=%f\nb=%f\nc=%f\nd=%f\n",a,b,c,d);
fprintf(p,"a=%f\nb=%f\nc=%f\nd=%f\n",a,b,c,d);
fclose(p);
}
運行結果為:
a=50.000000
b=96.912849
c=30.062099
d=65.201996
3.8 連架桿在各位置的再現函數和期望函數最小差值 的確定
如下面的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t PI/180
void main()
{
float a0=86,b0=24,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float A,B,C,s,j,k1,k2,k;
float x0=1.0,y0=0.0,u1=1.0/60,u2=0.693/85 ;
float x[130],y1[130],y2[130],a1[130],f1[130],f2[130],r[130];
int i;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
exit(0);
}
printf(" i a1[i] f1[i] r[i] k x[i] y1[i] y2[i]\n\n");
fprintf(p," i a1[i] f1[i] r[i] k x[i] y1[i] y2[i]\n\n");
for(i=0; a1[i]<=60;i++)
{
a1[0]=0;
A=sin((a1[i]+a0)*t);
B=cos((a1[i]+a0)*t)-n;
C=(1+m*m+n*n-l*l)/(2*m)-n*cos((a1[i]+a0)*t)/m;
j=x0+u1*a1[i];
s=sqrt(A*A+B*B-C*C);
f1[i]=2*(atan((A+s)/(B+C)))/(t)-b0;
f2[i]=2*(atan((A-s)/(B+C)))/(t)-b0;
r[i]=(pow(j,1.0/3)-y0)/u2;
k1=f1[i]-r[i];
k2=f2[i]-r[i];
x[i]=a1[i]*u1+x0;
y2[i]=log(x[i]);
if(abs(k1)<abs(k2))
{
k=k1;
y1[i]=f1[i]*u2+y0;
printf(" %-4d %-5.1f %-10.4f %-8.4f %-8.4f %-7.4f %-8.4f %0.4f\n",i,a1[i],f1[i],r[i],k,x[i],y1[i],y2[i]);
fprintf(p," %-4d %-5.1f %-10.4f %-8.4f %-8.4 %-7.4f %-8.4f %0.4f\n",i,a1[i],f1[i],r[i],k,x[i],y1[i],y2[i]);
}
else
{
k=k2;
y1[i]=f2[i]*u2+y0;
printf(" %-6d%-7.1f%-12.4f%-10.4f%-10.4f%-9.4f%-10.4f%2.4f\n",i,
a1[i],f2[i],r[i],k,x[i],y1[i],y2[i]);
fprintf(p,"%-6d%-7.1f%-12.4f%-10.4f%-10.4f%-9.4f%-10.4f%2.4f\n",i,
a1[i],f2[i],r[i],k,x[i],y1[i],y2[i]);
}
a1[i+1]=a1[i]+0.5;
}
fclose(p);
}
程序運行結果見附錄。

總結
通過本次課程設計,讓我學會了用解析法中的按期望函數設計連桿機構,理解了這一設計原理,知道怎樣實現連桿機構兩連架桿的轉角之間的期望函數與再現函數之間的關系。
在本次設計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確定初始角 、 的值。這一環節我採用了C程序的方法來求解。雖然沒有用筆算那樣繁瑣,但是在編寫程序時,由於公式多,公式中設計的三角函數比較麻煩,因而在設計中我遇到了很多大小不同的問題,但是最終憑借對公式的理解和對C程序的進一步掌握完成了這一解析問題。只有確定了初始角 、 ,才能正確檢查偏差值 ,得到一對最理想的初始角使得偏差值 。通過C程序的求解,得出的結果說明能較好的滿足連桿機構的設計要求。
本次課程設計,從不知道如何下手到完成。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掌握了課程設計書的書寫格式,為以後的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恆,陳作模,葛文傑 . 機械原理[M] . 7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孫恆,陳作模 . 機械原理[M] . 6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附錄:i為序列號 a1[i]= f1[i]= r[i] = k =
x[i]為自變數 y1[i]為再現函數值 y2[i]為望函數值

Ⅲ 數字鍾課程設計原理圖以及製作方法

數字中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報告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報告
題 目: 數字鍾的設計與製作
學 年
學 期:
專 業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及職稱:講師
時 間:
地點:
設計目的
熟悉集成電路的引腳安排.
掌握各晶元的邏輯功能及使用方法.
了解麵包板結構及其接線方法.
了解數字鍾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數字鍾的設計與製作.
設計要求
1.設計指標
時間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
顯示時,分,秒;
有校時功能,可以分別對時及分進行單獨校時,使其校正到標准時間;
計時過程具有報時功能,當時間到達整點前5秒進行蜂鳴報時;
為了保證計時的穩定及准確須由晶體振盪器提供表針時間基準信號.
2.設計要求
畫出電路原理圖(或模擬電路圖);
元器件及參數選擇;
電路模擬與調試;
PCB文件生成與列印輸出.
3.製作要求 自行裝配和調試,並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4.編寫設計報告 寫出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附上有關資料和圖紙,

Ⅳ 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方法和內容

一、 如何撰寫課題綜述

課題綜述是選題涉及到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專題搜集和必要的市場調研綜合分析而寫成的。

通過寫作過程,了解相關信息,擴大知識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瀝青設計思路為作品的設計打下基礎。

課題綜述只有800字左右,要求表述准確、觀點明確、文字精煉。要把握「綜」和「述」的特點。「綜」式要求對所查閱的問小資料和市場調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煉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及iushiyaoqiu對課題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課題綜述是作者對選題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發展前景、目的意義、創新性、實用價值諸方面的高度概括。

在撰寫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搜集的文獻應盡量全、盡量新。掌握全面、最新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引用要忠實文獻原文。

3、參考文獻不能省略,一般要求十篇以上,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

二、 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和設計內容

1、設計思路的撰寫

總體上來說就是設計者以一個什麼樣的大體思路來完成自己的課題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規劃選題的設計計劃、設計步驟的主要組成部分、計劃選題在什麼地方有一些創新突破點、達到什麼樣的設計效果,最後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展現設計成果等方面。

2、設計方法的撰寫

設計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實例分析法、十字坐標法、調查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希望點例舉法、仿生學法、類比法、逆向思維法,縮小擴大法、缺點列舉法,圖表列舉法,但所選擇的課題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不可能只用到一種設計方法。可以說明在設計的某一階段主要採用什麼設計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進行市場調查時,應明確制定調查表,明確如何進行分析包括綜合分析和設計分析。

3、設計內容的撰寫

簡單介紹自己為何進行這項設計(說明現有設計的缺點),重點介紹自己課題設計的主要內容,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重點的設計,並希望有所突破等方面。

如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填寫課題申報表

1、關於課題申報表

未按要求填寫的,應按要求填寫到位。

封面上的"課題名稱"如果研究方案里作了調整,這里封面上也需作相應調整;"課題負責人",只填寫1個即可;"完成時間",課題研究期限一般為一年,或1-2年,"完成時間"應填某年某月底,課題研究的正式開始時間早於申報填表時間;"成果形式"寫一種即可,一般為"報告",有"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結題報告"等,而"論文",為報告的高級形式;"單位及職務、職稱",一般填3個內容,實在沒有職務的,填單位、職稱2個內容;"郵編、地址"應填寫清楚、完整"聯系電話"一般填寫單位(自己辦公室)電話和本人手機電話號碼,便於我們之間的聯系。

第二面"課題組其他面員的有關情況"中的"課題內分工",應填寫明確,尤其是誰負責課題的總體設計,誰承擔課題結題報告的執筆撰寫任務應予明確;"課題負責人所有單位意見",單位公章和單位分管領導的簽字,都不能少。如果課題已批准立題,而簽字蓋章都應該補上,否則你的研究得不到單位及領導的支持。

2、關於課題的題目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題要求符合需要性、新穎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則。題目,是對研究的高度概括,文字要簡明扼要,一目瞭然,特色鮮明,字數一般不超過21個,如果太多時可使用副標題的形式。

對照上述要求,象申報2005年度省、市規劃課題有的方面我們認為不太適宜,如"幼兒園英語"(目前爭議較大,開設條件不夠)、"圖式理論在初三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圖式理論"不太適宜進行)、"在低段數學中培養學生'互評學習方式'的實踐與研究"(低年級還不太適宜)、"新課程標准下學生英語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以提教學方式轉變為宜)、"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融入"(一般在高中研究);

有的內容(題目)我們市裡已有比較多的研究,如果再去研究,我們認為必要性不大,如"古典詩詞的閱讀與欣賞"、"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初探"、"多媒體技術在教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實踐與研究"、"構建小學數學情境課堂的實踐與研究"、"新理念下的學生活作文的實踐與研究"等;

有的題目提法欠妥,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後進生的研究"和"農村後進生自主學習心理素質優化的研究"中的"後進生"、"外來民工子女融入當地初中的實踐與研究"(不明確)、"用新理念激活初中英語課堂的實踐與研究"(一般用"新課標");

有的是老題目,如果要研究,須有新的角度。如"小學科幻畫特色教育的研究",你的"科幻畫",准備從那一個新的角度去研究呢?要在題目中表明這個新的角度、"幼兒園折紙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著眼於哪個新的角度呢?)、"幼我積極生存、安全自護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自護"教育方面的研究已比較多,目前強調加強幼兒園門衛保護、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保護等),可改成"幼兒園安全保護工作研究",或換成深一點的角度--"幼兒生存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有的題目未加一定的限制詞,使題目顯得太大,如《我區社區教育的研究》,若改為《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統合的探索與研究》,研究角度就鮮明一些了。有的題目加了限制詞,但不夠恰當,影響了研究的價值,如"在童裝之鄉的學校美術教學中引入童裝設計的研究與實踐",可改為"在美術教學中引進童裝設計的研究與實踐"。一些規范的課題目,最好點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驗研究》(方法為教育實驗研究)。有的課題題目沒有點明,所以需要在題目中點出來為好,否則象是經驗總結式的題目。

如果誰的申報課題題目存在上述情況的,應作必要的調整。

3、關於課題研究方案

《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申報表》,最後一個欄目為設計課題研究方案要求方面的"說明",即規定研究方案撰寫的內容方面的要求。

"說明"是這樣要求的:

課題申報須附有詳細的研究方案,方案應按規范要求設計,字數為2500-5000(用電腦列印),並包括有以下內容:

(1)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2)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3)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礎,可寫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6)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含已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

可有的研究方案沒有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寫,需要修補。

一如寫"課題的現實背景及",往往本人、本校、本縣(區),甚至本市的背景情況、實際中碰到的、存在的問題情況沒有反映或沒有足夠的反映。

這里介紹闡述的比較好的例子,如《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教育的研究》這一課題對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是這樣陳述的:

"在幼兒班的多年教學中,經常碰到有孩子把積木塞進鼻孔,或手拿剪刀、竹竿在活動室里追逐打鬧;或爬高爬低,亂擠亂撞,造成呼吸障礙、刺傷、摔傷等事故。電視、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中也經常報道幼兒被拐、溺水、發生交通事故等嚴重事件,而且許多事例觸目驚心。我們對幼兒班2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為

分類 孩子出生以來受過傷的 家長對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沒有進行過的 孩子出現問題時才進行 有目的、有計劃進行 希望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全面指導、教育的

人數 98 48 115 37 200

百分比 49% 24% 57.5% 18.5% 100%

由上說明,幼兒期是突發事件發生的頻繁時期。分析原因,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兒自身的弱點。在幼兒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及體力等方面遠不及成人,面對突如其來的以外事故時,很難及時作出正確反應,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同時幼兒家長對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還很不重視。據資料反映,國外對幼兒此方面能力的培養較為重視,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強於國內孩子。另外,家長希望幼兒園對孩子進行較為全面指導人數達100%,這說明家長對幼兒園寄予極高的期望。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幼兒園綱要對此方面要求不夠強調,同時也沒有這方面的完整教材。因此,我們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教育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

二如寫"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一些課題申報者往往把從網上瀏覽到的許多東西洋洋灑灑地寫上,但是不是拿來作為對本課題的指導呢?本課題將要在上面引述基礎上研究什麼呢?我們本縣(區)、本市、本省研究到什麼程度了呢?等等,都沒有說,或沒有很好說,如有必要請予補上。本縣(區)、本市、本省的研究情況,可從近年來公布的立項課題和獲獎課題成果目錄中去作大概了解,還要去購買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

三如寫"研究內容和目標",一些方案在"研究內容和目標"的陳述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要麼缺乏可操作性,要麼缺乏"研究"性,有的是比較含混、羅嗦。

這里介紹陳述得比較好的例子,如《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教育的研究》這一課題:

(一)研究內容:

1、幼兒自我保護教育內容研究:

一是交通安全;二是生活安全;三是活動安全;四是防火安全;五是防止意外傷害,設計一系列教育活動,進行幼兒自我保護教育。

2、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途徑研究:

一是採用集體教育活動進行;二是通過玩角色游戲進行;三是在日常活動中進行;四是利用一些環境進行;五是與家長聯系配合進行。

3、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方法研究;

一是案例、故事分析法;二是游戲模擬法;三是對比法;四是反語激將法;五是家庭作業法。"

上面對"研究內容"的敘述,可以看出課題設計者從"內容安排"、"培養途徑"、"培養方法"三個方面闡述課題的研究內容,是將"操作"與"研究"結合在一起,條理清晰,層次感強。

關於"研究的內容",一般還要對題目中的關鍵詞進行"界定"。如果是搞實驗,還應寫出"自變數"、"因變數"和"控制變數"。而目前許多被立項的課題,需要但沒有作"界定",也沒有考慮"變"量的問題。

(二)研究目標:

1、形成自我保護教育序列,提供一系列的自我保護教育活動設計。

2、通過教育,使幼兒掌握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必要知識和技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從而形成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3、對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形成規律進行揭示和探討。"

上面對"研究目標"的陳述,很有層次感;二是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仿照採用;二是對幼兒有哪些幫助,使得幼兒掌握知識,增強意識,形成能力;三是理論突破,如規律性的揭示和探討。

四如寫"研究基礎",往往是課題申報之前沒作任何研究,開始申報就是縣(區)級,甚至市、省級課題,或者對自己研究室的其他課題,包括本校其他研究的課題沒有加以聯系起來,象是孤零零的一個。實際上,仔細想想,"研究基礎"方面還是有內容可以寫,而且是必須給予反映的。如《中國教育券制度的實踐與探索》這本書,寫的是長興縣教育券這一省級規劃研究課題成果鑒定、省教育廳在長興縣召開教育券研討會等情況。可省廳領導黃新茂卻在研討會上提出:"如明後年,全國課題立項時浙江教育券立進去,作為全國規劃課題"。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有了長興的研究基礎、全省研討會的基礎,才考慮全國課題的立項。所以你們在申報省、市科研課題時應將"研究基礎"寫上,或者說,當你們已有一定研究基礎時再報省、市級課題,才更具有條件,才更有資格。

五如"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要有階段時間和階段任務,不能腳踩西皮,滑到哪裡算哪裡,至少是三個大階段,一是准備階段,二是實施階段,三是結題階段。其中"實施階段",又可以具體分出幾個來。課題組人員分工也要具體、明確,不能全由主持人一人來做。有的課題較大,需要明確立子課題,那麼,由誰,承擔什麼樣的子課題,應該明確。

六如"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包括課題負責人及其課題組成員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所在單位所能提供的人、財、物力的支持程度。有的課題涉及到自己的許可權,須得單位領導同意和支持。所以單位蓋章、領導簽名這一條爭取到,一定得補上。

二、課題實施

1、應按照開題會議最終確立的研究方案(開題報告)認真實施研究。應保證研究方案的嚴肅性,對開題會議最終確定的課題題目、主要內容、預期目標、研究方法及步驟分工等不隨意變動。

2、要根據課題研究(實驗)方案確定的方法、內容、步驟、要求等,並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作適當的調整,切實實施好研究工作。大家可以翻閱我們提供的(湖州市教育科學規化課題優秀研究報告(論文(選)),其中的"課題的實施"部分,不難看出這些課題的承擔者們所進行的扎扎實實的研究(實驗)工作。

3、嚴格執行所訂立的課題研究制度,如應按設計的《課題實施記錄本》及時記錄"課題實施的階段性計劃"、"相關理論學習的摘要、心得"、"課題組活動(包括調研、訪問、開課、評課、隨感等)情況";根據階段小結要求將"課題實施的過程與成績"、"課題研究的問題與不足"、"課題研究改進的措施"等情況及時填寫在《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表》中;課題組成員應努力完成階段性研究(實驗)任務,並認真組織(參加)階段性研究的小結交流活動。

4、研究者"資料意識"要強,研究的各個環節都應盡可能地形成資料,包括開題報告、前測資料及分析報告、階段小結、活動材料、交流材料、子課題研究報告(論文)、相關案例、後測資料及分析報告、獲獎資料等、要十分重視資料的整理工作,對收集的資料要採用多種方法予以保存,最好採用資料卡或採用電腦摘要儲存。各類研究資料應建立檔案,分類存檔。

5、各課題承擔者應經常向各縣、區(市屬學校直接向市)教科規劃辦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主動接受管理。

談談教學反思的寫法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二、為何要寫教學反思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意義。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致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1、從懷疑處反思。

從懷疑處尋求問題,至少產生兩個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學。從"是"與"否"兩個角度,還可以延生出怎麼"更科學",怎麼才能避免"不科學"等舉一反三的思考。

2、從轉換立場處反思。

一個教學細節,從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也會不同,細究之,從學生的不同層次來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機地尋求轉換立場,多角度來"包圍"反思主題,才能增強反思的深度與客觀性。

3、從轉換知識系統、學科領域處反思。

綜合實踐、跨學科教學實踐是課程標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時也應從轉換知識系統、學科領域來尋求不同的答案。

4、轉換時空處反思。

環境、時間的變化影響了人們的認知。每個教學細節都有其發生、發展的時空特性,一堂課、一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失敗都有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為成功或失敗就放過或忽略潛藏其中的問題。

5、從假設性問題處反思。

注重思維的設計性是培養創新思維的要點。假設是邏輯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種假設就代表一種新思維、新概念,甚至能產生與已有的問題相悖的結果。反思中提出一個假設,就可能是在發現問題後尋找到的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6、從聯系對比處反思。

對比體現差異,聯系體現銜接,通過橫向、縱向的聯系、對比,我們就可以從中發現許多新的問題。

7、從事物本質處反思。

哲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心理學、教育學是教育科學的基礎。要學會做更深層次的反思,就必須掌握哲學原理,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學、更客觀,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1、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教師們多數處於實踐研究層面,因此要重視發揮自已的優長,找准"反思"的落腳點。首先要做好個人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的自我反思,如課堂教學設計是否過於單一,教學組織是否有序,激勵獎懲是否得法,課堂氛圍是否和諧。通過一番自我"反思",明確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標、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結合實際教育資源意識,如社區環境、學校環境、辦學條件、學生實際等,有了實際的教育資源意識,"反思"才能實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統化"。

一堂課、一個教學細節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並不是僅僅只是為了一堂課或一個教學細節,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我們整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說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學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還必須具備系統化意識。所有的學科都由若乾的子系統組成,都有其內在的規律特徵與傳統經驗積累,只有進行"系統"的反思、實踐,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新課標是一種理念,實踐是在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理念又是在實踐的論證下發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

4、注意反思的"發展性"。

經驗的積累與知識能力的更新,對於新時期的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僅僅只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還應該有對"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後的再學習,學習後的再反思。

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與撰寫

一、什麼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

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是研究人員為了完成研究任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

二、課題研究方案設計的意義

(一) 保證課題研究具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二) 保證課題研究步驟有序化。

(三) 有利於課題論證、評價與管理。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主要內容及其要求。

(一)課題名稱。

要求:簡明、貼切、清晰。

如:學生電子成長記錄的研究和應用

(二)課題界定。

要求回答"什麼是"的問題,說明課題名稱及其關鍵詞的涵義。方案設計的許多內容將由此發出去。

科學的課題界定有利於使研究內容和活動切題,防止研究目標和方向的轉移或使研究范圍任意擴大或縮小。

例: 「電子成長記錄」 課題

利用網路技術(數字化教學平台)開展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反映學生多個方面的努力,進步和成就。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同時在評價方法與技術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學生成長記錄」子課題選題:

1、生成長記錄的項目(認知、情感、技能等)以及對應的評價和記錄方法;

2、學習方式、活動方式、評價方式的設計對實現「電子成長記錄」的影響;

3、網路教學活動設計與評價模型的構建;

4、學科知識單元或活動單元的形成性評價如何設計;

5、如何開展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6、如何發揮學生、教師、家長三方參與評價的積極性;

7、如何通過「電子成長記錄」實施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

8、如何通過「電子成長記錄」實現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9、「電子成長記錄」對學生成長的影響(理論與實驗數據);

(學生、教師、家長的個案研究;實驗班形式的研究;不同素養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背景與意義。

要求回答"為什麼要進行該課題研究"的問題。可說明:

1.研究原因。

具體說明:

(1)時代背景。用以說明研究者選用的新的社會參照標准。

(2)針對問題。說明根據新的社會參照標準的要求,本課題試圖解決的教育中的主要問題。

總課題所列問題要包容子課題旨在解決的問題,防止各說各的互相矛盾。子課題要根據總課題所列的某些問題作具體說明。

旨在解決的問題要與研究目標、指導理論、研究內容及操作變數等相呼應,前後照應,防止相互分離。

(3)學生發展的需要。

(4)學校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師的發展,學校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根據社會發展對學校、教師、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的關鍵是如何使這些新要求變為現實。如果這些要求不能實現,不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不能實現,而且還會影響我國整體教育質量、綜合國力及其在21世紀的競爭力。極大地影響學生的發展,影響我國人才的質量。因此,

新要求必須轉化為教師、學生的行為和素質,變為學校的管理。

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切入點,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開展教育科研,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建立學習、交流和溝通的信息化學習共同體,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共同發展;

2.本課題研究的先進性。說明本課題的研究切合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其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教育評價改革已落後於新課程改革實踐。評價已成為新課程改革急於突破的瓶頸。

評價的多元化、實時化、網路化、過程化、質性化、

3.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建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評價標准、內容、方法。

發揮廣大教師、學生、家長參與新課程改革的積極性。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四) 課題研究的對象。

可說明:

1.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確定對象的代表性

2.根據統計學要求推算研究對象的數量

3.通過前測對實驗對象和對照對象進行等化處理或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研究對象和對照對象。

對象可以是: 自然班、學科組、活動組、學生個體、教師、家長等

幼兒園課程設計包括哪些要素

一般地,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都需要考慮教什麼,、為什麼教和怎樣教等等這樣一些問題,這就涉及到課程的要素:
一、課程目標
通過教育活動所要達到什麼樣的發展目的,這是應當首先加以確立的。目標的確立通常要依據兒童——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其發展的需要與可能性,包括兒童一般年齡特點及具體教育對象的實際,考慮社會的要求和社會生活的需要,同時結合活動內容確定課程目標。
二、課程的內容
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豐富兒童哪些方面的經驗,如何加以編排組織。在選擇確定課程內容時,一方面要依據教育目標,同時考慮幼兒年齡與發展特點、能力水平及其已有經驗,還應適當注意知識的系統性,考慮其間的(邏輯)關系等,按一定規則合理組織起來。幼兒園課程內容範圍依教育目標應包括兒童發展的多個領域而非單一領域,因此在計劃時應考慮選擇全面多樣性的內容。
三、方法的設計
這一步是課程設計最具體的一環。即採用什麼方法途徑與活動方式,什麼時候和怎樣進行,程序步驟如何?如何組織活動過程等等,從而使幼兒獲得有關的經驗。不同的敦育目標和內』容,適用於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選擇設計還應考慮幼兒實際以及環境材料等條件,加以靈活選用,合理結構。沒有固定不變普遍適用的方法。教師應對整個課程設計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確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對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了解,發揮能動創造性,進行課程設計。應注意選擇既適應於內容又富於吸引力的活動方式,同時認真考慮和設計活動過程開展的每一個環節,使教育活動順利進展。
四、課程評價
課程的設計從擬訂目標選擇內容,到活動的設計,以及計劃的實施,不一定都能產生實際教育效果,達到預期目標。為此,就須對課程作適當的評價。這是完整課程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是使教育過程連續不斷運轉,促進課程不斷創新、完善,教育效果逐步提高的重要環節。

Ⅵ 誰能告訴我一些初中語文課程設計方法

沒事的,物理嗎,興趣很重要,不要背,要活學活用即可,加油,希望你能在物理上有所成就
八類物理學習方法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徵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徵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觀察對象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復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3、理順制約關系: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繫上把握規律、理順關系,尋求解決方法。
4、區分變化條件: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發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由於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一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並非都互為比例關系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系,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系。 2、注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常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於發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法
原型啟發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於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能否實現取決於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對象中發現它們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較小范圍的認識擴展到更普遍性的,較大范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高級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一種是初級形式的、經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徵的概括。
相似特徵概括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舍棄它們不相同的特徵,而對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概括,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結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級的。要轉化為高級形式的概括,必須要在經驗概括的基礎上,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作深入的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舍棄非本質的屬性。
六、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經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論建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是:第一由因導果或執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現象的因果聯系,為認識物理規律作輔墊。第二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比較法返回
比較的方法,是物理學研究中一種常用的思維方法,也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辯析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質屬性。
七、類比法
類比是由一種物理現象,想像到另一種物理現象,並對兩種物理現象進行比較,由已知物理現象的規律去推出另一種物理現象的規律,或解決另一種物理現象中的問題的思維方法,類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識系統內部進行,還可以將許多物理知識與其他知識如數學知識、化學知識、哲學知識、生活常識等進行類比,常能起到點化疑難、開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設推理法
假設推理法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我們針對研究對象,根據物理過程,靈活運用規律,大膽假設,突破思維方法上的局限性,使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主要有下面幾方面內容:
1、物理過程假設
2、物理線路假設
3、推理過程假設
4、臨界狀態假設
5、矢量方向假設。

狀元談物理學習

一、物理的學習是模塊化的,共分四個模塊:
1.對概念的理解,不能單純地去背誦。面對一個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實際解題中作用。
2.概念的應用:理解概念之後,對它的應用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了。解題是,要抓住,每道題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給你條件,只要將條件與物理量相對應,然後代到相應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綜合:物理的各個章節中,除了光學相對獨立之外,其它都是聯系很緊密的,必須注意將他們之間前呼後應起來。
二、如何做習題:
做習題特別是理科習題時,必須把握量與質的關系。主要抓做題的質量。「我」在高中期間從未買過習題,主要是做完書上以及老師給出的題後,總結出每道題的解題思路。解題的過程分為:
1. 分析物理進程:把過程抽象為物理量
2. 利用數學將題解出來
三、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於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別人用起來好的方法。
2)做題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做題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題後,都看看是怎樣得出的,看看對以後有什麼可借鑒的,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後就置之腦後。這樣,「我」考試的時候就快了,不象別人,到了考試的時候又去忙著推導。
3)要即錯即問,多與老師、同學討論問題,不要害羞。
4)復習要一遍一遍地反復復習。
5)對於參考書,成績不是太好的同學,買的時候要找那些有解析、總結歸納比較好的書,而非是那種單純給出答案的書。

高考狀元談物理學習與復習
尹鵬(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系學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
走過一年高三,對物理的學習和復習有不少體會,在這里想談兩點:一是如何讀書,一是如何做題,希望能對高三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有眾多的概念和規律。在高三復習中,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讀書,一定要讀透,不要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對知識死記硬背,生吞活剝。注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領會:明確各個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內涵及外延;對一組相互關連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對一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聯系和前因後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個知識點、知識塊;同時還應站在高處;把握整個物理知識體系,從整體上和相互聯繫上來掌握知識。整個物理體系,就像一座宏偉的大廈,內部有和諧、完美的結構,每個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位置,它們背後有相互聯系。歸納和總結的工作,對於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知識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議高三的同學能有一個總結本,用於知識的歸納和整理,相信這對大家的學習不無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課本,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進一步的提高,為了鍛煉自己的物理思維,也為了提高應試能力,適量的習題是不可缺的。做題,要把握住兩個字:一個「精」,一是「思」。「精」,主要對題目的選擇而言,現在出版的物理習題、復習書數不勝數,這樣多的書,必然是良莠混雜,高下不齊的。如果選了一本不好的習題書,埋頭做下去,如同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灑了許多,收獲卻甚為廖廖,選擇習題時,最好是請教一下老師或往屆的學生,參考他們的意見,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做題要注意「思」,「思」是貫穿解題的全過程的,在這里特別要談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題後思」,每道題都對應著一個或幾個知識點,一種或幾種解題方法,解完題後要想一想,如果這些知識點或解題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麼在這個題上做一個記號,同時把這個知識點或方法總結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如果這道題自己沒能解出來,看過答案之後,自己最好再獨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領會和掌握這種方法。選題要「精」,做題要「思」,若能把握住這兩點,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課本,打牢基礎,又能巧妙做題,穩步提高,那麼你們付出的努力必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蔡明(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
我從中學就對物理很感興趣,高考以物理成績滿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物理的學習方法和體會。其中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老師和同學們批評指正。
要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關鍵在於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我認為,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包括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復習、做題。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個環節。
首先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可以抓住本節的難點,從而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主動地獲取知識, 而且通過預習,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學習物理的目的之一。學物理不僅在於學習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這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預習並不是簡單地看看書就完了,而是應當認真閱讀課本,反復琢磨每一句話,仔細推敲各個物理定律,直到弄懂為止。實在不懂的,應當做好標記,這正是你上課聽講的重點。因此通過有目的地預習,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為牢固掌握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聽課是學習的最關鍵環節。
聽課時,一是要注意教師強調的重點,這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目標;其次要注意預習時標記的不懂之處。當教師講到該處時,一定要仔細聽,積極思考,一般來說是會明白的。如果實在還不懂,則不要思考過多而耽誤聽課,可以等課後再向教師請教。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上課除了認真聽講外,還要記好筆記。因為筆記往往是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下來的重點和難點的條理化、具體化,凝聚著教師的心血。此外,記好筆記,也便於復習時抓住重點。
聽完課後,大腦中的知識點就像一個個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須通過「復習」這根線,把它們連成一串美麗的項鏈。復習時應當對照筆記上的重點,預習時的難點來仔細咀嚼課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應牢記在心。復習時就不能像預習時那樣只局限於本節,因為物理學中有許多規律是相似的,許多概念、定律都有著內在的聯系,例如物體在重力場和電場中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和庫侖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動和振動的聯系與區別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要注意前後聯系與溝通,從而更好地掌握它們的性質。
復習完後,並不是大功告成,你現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體情況下如何運用,運用時有何技巧,還有任何一個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適用范圍。超過這個范圍,該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確的理論來代替它。這些你可能並不知道或不熟悉,這就得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知識,運用物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在做題中積累經驗,熟才能生巧。我並不主張搞題海戰術,而是應當少而精,多做幾種不同類型的題。每次做題前要先認真審題,分清題型,從而找到適合於某類題型的通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除了課本之外,還應當看一些課外參考書,它們對加深對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練運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參考書的選擇上,不應當選擇那些習題集、習題選、題庫之類,因為它們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既沒有思路分析,又沒有定律運用,做對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錯了更是不知道為什麼。因此,要選擇學習輔導,解題指導一類的書,它們往往有詳細的解題思路分析和具體的解題步聚。因為同一道物理題,由於思考問題出發點不同,採用的物理定律不同,運用的數學手段不同,往往會導致解題過程繁簡程度大相徑庭,當你做完題後再看參考書的解法時,往往會發現一種更巧妙的思路、更靈活運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數學手段、更新穎的解題方法。這樣每做一道題就會有很大收獲。而且久而久之,總是接觸新穎變通、靈活的思路,會使你思維開闊、腦筋更靈活。此外,最好把做題時遇到有關定律應用的類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項都補充到筆記上的相應章節,這樣會使你在以後的復習中把它們都系統地納入你的知識網中。
總之,預習是做一個准備,聽課是獲取知識點,復習則是將知識點聯成線,做題是進一步把線復連成網,從而使知識融匯貫通。只有把握好學習的四個環節,才能在學習中得心應手,取得優異的成績。
馬經國(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我們學任何一門課程,既要靠老師「扶著走」,也要主動學會「自己走」。特別對於物理,自學更不可少。我們通常所說的預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學。也許有人認為自己不具備自學能力,這不要緊,只要你有了對學習的興趣,自學自然就有了動力,也就有了良好的開端。
一個人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後天養成的。實際上,我們可以由自學來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自學,可以自己精讀課本,也可以廣泛涉獵課外書籍,擴充知識面。這樣,自學既給我們帶來了知識,又帶來了興趣。興趣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習,學習又為自學提供了基礎,自學與學習可以互為補充,共同前進。
自學除了平時擠一點時間外,寒暑假是自學的好時機。一般來說,對比較集中的時間,要注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時間,主要用於搭配日常課程。自學的方法很多。總的來說,首先得要有一個自學計劃,這是自學起步的關鍵。制定計劃要講究科學性:早期要著重於打好基礎。注重自學課本;中期重於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後期注意教材與參考書的結合,全面發展。一旦制定時間表後,不宜輕易更改,一定要實踐一段時間,才能作出改動決策。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自學計劃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騖遠,妄想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特別注意循序漸進。要有「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的精神。
面對眾多的刊物,一定選幾本內容精彩的加以精讀,如《中學生數理化》等,力爭吃透它,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像那些有關物理學史的書,也可以瀏覽一下,對於培養興趣還是有益的。
自學筆記在自學過程中也特別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筆記集中在一起,製成卡片,便於查閱、記誦。尤其對那些疑難點應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記得一位物理學家說過:「遇到疑難既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棄之不管,而應記錄下來爭取一條條解決。前邊發現的問題,也許到後面就迎刃而解了,當大部分問題被你解決了之後,帶給你的將是無窮的喜悅和信心。」對自學中發現不懂的東西要持樂觀態度,學習上從沒有平坦的大道,必要時可以向別人求助,腳踏實地地去解決每一個遇到的難題。
人生有涯,學海無邊。只有自學才使我們真正懂得了學習的含義。自學與學習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它們是事物聯系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在注重搞好學習的同時,也應看到自學的能動作用。
呂志鵬(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有人曾說,優秀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許多知識是需要嚴謹的數學來推理驗證的。如果讀者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功底,學起物理來一定很容易。
物理的學習依靠記憶和理解,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完全否定記憶是毫無理由的,也是學物理的弊端,當記憶牢固之後,必須要求理解,當對一個問題理解深刻後,今後遇到這類問題就會立即反應過來,不至於茫茫不知所措。
學好物理關鍵之一是畫好示意圖。文字總是比較抽象的,當解題者將對文字的理解轉化為圖表並體現出在整個物理環境中物體之間的關系,這樣就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有人將受力圖稱為題眼實不為過,也無怪乎在高考之中受力圖也有分的。畫受力圖的同時不能孤立圖與的關系,要仔細分析全題,不能以偏概全,要深刻理解整體與個體的關系。
關鍵之二是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有人不提倡題海戰術,我也不提倡,但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對學好物理大有好處。多做習題不是重復上十幾遍地做幾道題,而是從題的本身發掘它的內涵,充分理解題所描述的物理環境是和什麼定理、定律有關,應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解決物理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是運用能量的觀點(包括動量觀點),因為自然界中幾乎全部的物理現象都與能量或動量有關,用能量或動量的觀點來解決物理習題會比其它方法簡捷一些。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動量,能有什麼方法解題就用什麼方法,這樣可能會省很多時間的。
關鍵之三要注重物理與數學的結合點。這一結合點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數等。將這兩個工具巧妙地用於解物理題上,可將一些毫無頭緒的題目解得簡單明了。
最後,學好物理要善於猜想。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其實,說得明確一些,猜想就是「蒙」,但不是瞎「蒙」,而是根據一些信息(能從題中得到,或由邏輯分析得出)來判斷,這種方法主要是用於選擇題的解答上。
胡湛智(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很多同學頭疼物理,這多半是因為給了自己「物理難學」的心理暗示所致。說句實在話,物理在高中階段不能說有多難,甚至可以說有點呆板記憶的味道。總結起來說也是幾個板塊:一是力學板塊,二是電磁學板塊,三是氣體板塊,四是光學、聲學、原子理論初步等板塊。前兩個板塊尤其重要,考題大多數出自這兩塊,第三板塊常出現在把關題中也要充分重視,而第四板塊的題常較容易,可以揀不少分,不應忽視。解物理題比較重要的是程序問題,做題時即使不明確寫出程序,也應遵循「分析、列示、計算」的步驟,切莫亂了方寸。這么做的好處是使解題變得容易明白。復習物理的要點首要的是充分重視課本知識,除了跟上老師的步調外,自己一定要多鑽研課本,課本上的思考題是復習的綱,再找一些考點解析,認真搞清每個概念、每個要求,並相應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其次也要特別重視畫圖的作用,畫圖有直觀、簡捷、明了等特點,常常是解題的好工具。物理圖的直觀性更強,更重要的是有些關系式必須通過圖象來得到。
另外,老師講解的綜合性例題非常重要,要作詳細的筆記並加以揣摩,因為這些題除了經過老師挑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外,常常是綜合運用並考查了許多知識點,能起到一題覆蓋一片的作用。平時可不斷地做一些這類綜合性強的題目,作為對自己一個階段以來復習成果的檢驗。同數學一樣,物理復習做題也要以基礎題為主,難題適量。
伍天宇(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
這一階段,通常是各種練習、試卷紛至沓來,大量的習題令人眼花繚亂。面對「無邊題海」何去何從?通常各人方法各異而效果也相距甚遠。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題量,經常會陷得很深,成效卻很淺,因此做題切不可一味貪多,以免「貪多嚼不爛」。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題海卻無邊,以有限對無邊顯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沒有那個必要,如果做了許多題,有做錯的改過答案就扔到一邊,匆匆趕做其它題,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且不能保證下次見到類似的題能迎刃而解不重犯錯。做好了一些難題,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後又放置一邊,用不了多久自然會忘卻,那些原來得到的巧解妙答也會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單純追求數量,立志閱盡天下題是不可取的。我想,做100道類似的題的效用並不一定強於用100種方法解決同一道題(如果可能的話);做許多意義不大的題並不強於做幾道有價值的題。做題的真正高效率應該是有所篩選,選取有價值有典型意義的題目,反復捉摸,選取不同的角度思考,從中提煉出一些思想方法,舉一反三,有所聯想,熟練掌握一些重要解題思想。
當然,必須補充的一點是理科的學習務必心到手到,放棄題海戰術並不意味著不作適量的練習,因為不做適量的練習就無法提高運算能力和速度,無法鍛煉人的思維的快速應變,如果以為光憑看就可以心領神會,取得好成績,那可真是對理科學習的誤會,那樣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對一個具體的問題感到似曾相識,甚至心下慶幸見過這道題卻算不出准確的答案,缺乏規范的描述,追悔莫及。
既然明確了以上兩點,我想把剛上高三時學校向我們推薦的經驗之一,即建立錯題本,現借花獻佛推薦給大家。做法是將自己每次考試或自測中做錯的題摘出,記錄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以備復習之用。我覺得這條經驗的確不錯,我自己受益匪淺。反復研究自己的錯誤,可以發現自己知識結構的薄弱之處和思維方法的偏執不周全的地方,警鍾長鳴,更能督促人不斷進步。因此值得借鑒。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堅持不懈。另外,我認為要將全部錯題摘錄下來實在費不少精力,在緊張的復習中有時很難做到,因此我建議有選擇的摘抄,只須選出確實有價值、值得日後再看的精品即可。「精」字非常重要。
楚 軍(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物理同化學一樣也是一門實驗學科,但同化學相比,它的理論部分所佔的比例要大出很多。所以學習物理也要從最基礎的概念、理論著手,對物理概念尤其馬虎不得,要仔細摳到每個字的含義,一絲一毫的錯誤都有可能導出完全相反的結果。但物理不同於數學,它畢竟是一門實驗學科,對實際情況的想像有時對解題很有幫助。如果腦子中已有了正確的物理場景,那麼解起題來就會事半功倍。所以明確的草圖有時就成了解題的關鍵。物理是實驗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必每步都要有嚴密的數學分析,有時直接從物理學的角度反而更容易得出正確的解答。中學物理分為力熱光電幾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重點和思維方法,但其根本都是不變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點,物理題其實很好解決。相比之下,我認為幾部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力學部分。因為在中學物理中,我認為力學是其它幾部分的基礎,不論解哪部分題,差不多都離不開力學,一些比較難的綜合題也都是其它部分和力學的綜合題。所以我認為,學好力學是學好中學物理的關鍵。老師總結的解力學題的步驟「先物體、查受力、分析運動、列方程,檢驗」,極其精闢,我用它解題幾乎都是迎刃而解。我的物理成績在各科中算是最好的,也是因為當初在學習力學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以致於以後的學習都感到很輕松。實驗也是很重要的。做物理實驗前應認真預習,實驗時要膽大心細,實驗後獨立完成實驗報告。這一過程可以幫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學既有數學嚴謹的推導,又有實驗學科來自實驗的特點,兩種思維方式在這里融匯貫通,很能開闊眼界,鍛煉人的思維。這也可能是我喜愛物理的最大原因吧!

Ⅶ 問題④小學數學課程設計思路是什麼

按以上思路具體設計如下。

(一) 學段劃分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統籌考慮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

(二) 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數學課程目標包括結果目標和過程目標。結果目標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術語表述,過程目標使用「經歷、體驗、探索」等術語表述(術語解釋見附錄1)。

(三) 課程內容
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Ⅷ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求大神教我怎麼選擇最優方案。用哪些方法選擇方案

你這個參數不全,不好選擇,還要看你的具體方案要求,需要什麼樣的減速比,課程設計說上應該都有很詳細的過程額(⊙o⊙)…

Ⅸ c語言課程設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1.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會令你一生都難忘,但難忘有很多種,你可以學了很多東西而難忘,也會因為什麼都沒學到而難忘!
2.計算機專業是一個很枯燥的專業,但即來之、則安之,只要你努力學,也會發現其中的樂趣的。
3.記住: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很重要,尤其是專業基礎課,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學得更深。
4.C語言是基礎,很重要,如果你不學好C語言,那麼什麼高級語言你都學不好。
5.C語言與C++語言是兩回事。就像大熊貓和小熊貓一樣,只是名字很像。
6.請先學習專業課《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不要剛開始就拿著一本VC在看,你連面向對象都搞不清楚,看VC沒有任何用處。
7.對編程有一定的認識後,就可以學習C++了。(是C++而不是VC,這兩個也是兩碼事。C++是一門語言,而VC教程則是講解如何使用MFC類庫,學習VC應建立在充分了解C++的基礎之上。看VC的書,是學不了C++語言的。)
8.學習編程的秘訣是:編程,編程,再編程;
9.認真學習每一門專業課,那是你今後的飯碗。
10.在學校的實驗室就算你做錯一萬次程序都不會有人罵你,如果在公司你試試看!所以多去實驗室上機,做得多了,畢業後就錯得少了
11.從現在開始,在寫程序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12.不要漏掉書中任何一個練習題——請全部做完並記錄下解題思路。
13.你會買好多參考書,那麼請把書上的程序例子親手輸入到電腦上實踐,即使配套光碟中有源代碼。
14. V C、C #、.NET這些東西都會過時,不會過時的是數據結構和優秀的演算法!
15.記住:書到用時方恨少。不要讓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在學校你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讀書,多讀書,如果有條件多讀原版書,你要知道,當一個翻譯者翻譯一本書時,他會不知不覺把他的理念寫進書中,那本書就會變得像雞肋!
16.我還是強調認真聽專業課,因為有些課像《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等等,這種課老師講一分鍾能讓你明白的內容,你自己看要看好幾個月,有的甚至看了好幾年都看不明白。
17.抓住在學校里的各種實踐的機會,要為自己積累經驗,就業時經驗比什麼都有用。
18.多去圖書館,每個學校的圖書館都有很多好書等你去看!
19.編程不是技術活,而是體力活。
20.如果你決定了要當一個好的程序員,那麼請你放棄游戲,除非你是那種每天只要玩游戲就能寫出好程序的天才!
21.你要有足夠的韌性和毅力!有個高手出一一道題測試你的韌性和毅力:找個10000以內的素數表,把它們全都抄下來,然後再檢查三遍,如果能夠不間斷地完成這一工作,你就可以滿足這一條。
22.找到只屬於你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要盲目的追隨別人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