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傳統文化課程標准
『壹』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准
要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版, 搜「一點通教學網」, 有下載
『貳』 小學五年級學哪幾門課程
小學至五年級學習語文、數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英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
1、語文是語言以及文學、文化的簡稱,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2、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美術: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地包括四大門類: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主個門類里,例如:書法、攝影等。
4、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
5、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英語包含約49萬詞,外加技術名詞約30萬個,是詞彙最多的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2)小學五年級傳統文化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小學到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必學課程如下:
1.語文(一年級—九年級)
2.數學(一年級—九年級)
3.音樂(一年級—九年級)
4.美術(一年級—九年級)
5.信息技術(三年級—九年級)
6.體育與健康(一年級—九年級)
7.英語(一年級/三年級—九年級)
8.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九年級)(《思想品德》)
『叄』 如何在小學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一、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加強積累,形成文化積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具體安排誦讀的內容。對所安排的內容,要求學生熟讀成誦,牢記在心。學生誦讀的過程是進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過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了每個人的社會責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詮釋了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誠信做人的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民族骨氣和浩然正義的典型寫照。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是值得我們自豪的精神資源。我們應該把它輸入到我們的血液中,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中。
二、讓學生感受戲曲藝術豐富的內涵和悠長的韻味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但是當前大多數學生普遍都喜歡流行的影視文化,很少接觸戲曲。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嘗一嘗。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優勢,精心組織活動。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戲曲的發展演變、經典的角色、戲曲的種類及特點等相關知識;也可以有選擇地讓學生觀摩一些著名戲曲藝術家的表演,從唱腔、念白中體味戲曲特有的韻味。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有選擇地收看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以豐富學生的戲曲知識。
三、讓學生領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書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養的一種手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人寫的字上通常可以考察出一個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養。語文教師應把書法教學納入整個小學教學計劃中。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讀帖輔導、教師范寫、個別指導之外,還可介紹一些書法家的生平簡歷、趣事軼聞,相關碑帖的創作背景、經歷過程和風格特色及其在傳統藝術中的地位等。這一方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領悟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和豐富的內涵。
四、開展家校合作
在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採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教育成效的迅速實現,而且還拉近了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距離,便於今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的意義、方法以及目的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家長轉變觀念,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並且以身作則影響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要定期舉辦家長學習班或者家園聯系會等,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家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意見,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提供活力。其次,為了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學校可以嘗試跟家長一起,開展學術沙龍或以某方面文化禮儀為主題的專題活動等,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再者,教師要結合學校的日常教學安排以及家長的時間安排,和家長一起,帶領學生參觀古典建築、拜訪老革命家、欣賞有意義的影片等,以拓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傳統文化教育成為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中融入多媒體,無疑為教育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新鮮的活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之餘,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以掌握更多的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並且盡可能多的搜集學生所感興趣的圖片、音樂、視頻等,為信息化課堂的開展做好充足的准備。比如,教師可以就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為出發點,利用視頻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飾、語言等,與此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觀看之後,模仿其中的相關舞蹈片段,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興致盎然的觀賞中了解到更多關於傳統民俗的知識,也可以在熱情的表演中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匯集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風貌和民族特質的文化,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讓小學生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乃至中華民族的振興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出更多的利於傳統文化教育順利開展的良好策略與方式,從而真正地發揮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肆』 教育部回應發布的傳統文化新課標,這幾點一定要關注
首先要來結合各個學科自的特點,全科滲透,在修訂啟動大會上就部署了這個任務,14 個學科,各科都要結合學科特點,有機地、自然地把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進去。
第二,相對義務教育階段,比重進一步增加。我們經常說要保證打上中國底色,怎麼打底色?得有一定的量。所以高中這次修訂中,量是有增加的。高中語文課標里有一句話,課內必讀書目中,傳統的經典作品必須應占 1/2 以上,因為高中孩子學習古詩文的能力還是增高了。
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簡單的知道,要從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汲取營養,真正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國底色。比如語文,是不是一講背誦就是負擔?這個還不能一概而論,要結合學科特點。古詩文學習,就得背誦名篇佳作,那些詞句就得記下來,因為要用。
『伍』 小學五年級傳統文化對聯一課教案
活動目標:來
1、在參加活動源中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在家庭環境中活動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根據已有經驗,在木偶表演中,發現他人活動的危險,並積極為他們提出安全建議。
活動准備:
1、事先與住在幼兒園附近的幼兒家長聯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陸』 求2019年9月新改版的山東大學出版社五年級傳統文化教案(第一單元為友善之道 ……)謝謝謝謝!!
要尋找有關傳統文化的教案,可以上網路搜索。也可以登陸學科網。
『柒』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哪些內容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1.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專教育,不同的人屬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論。課程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直觀與抽象的關系,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
3.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