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科學課程標准
①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地球與宇宙"部分的知識框架圖.
是;鄰居們來看望就看望農家3看你離開;我
② 新課標《科學》六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做簡單機械.
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它有三個點,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3、杠桿尺平衡時,左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
4、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
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
5、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
7、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8、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9、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大.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旋進去就越省力.
11、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使自行車運動的作用.
12、各種簡單機械的比較:
簡單機械 舉例
杠桿 省力杠桿 羊角錘、剪刀、開瓶器、切刀、核桃夾、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夾子、釣魚桿
輪軸 水龍頭、門把手、方向盤、扳手擰螺帽、螺絲刀擰螺絲
斜面 盤山公路、大橋引橋、螺絲釘
13、寫出各類型滑輪的作用.
滑輪類型 作 用
滑輪 定滑輪 改用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 省力
滑輪組 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
14、自行車上的各部分應用了哪種簡單機械?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剎車 杠桿 腳蹬子 輪軸
車鈴的按鈕 杠桿 大齒輪和小齒輪 輪軸
後架上的彈簧夾 杠桿 車輪和車軸 輪軸
車把手 輪軸 車上的螺絲釘 斜面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做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子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簡單機械.
2、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3、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4、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5、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版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
6、我們認識的常用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和斜面等.
7、滑輪可以根據能否隨重物移動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其中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不能隨著重物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能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技能改變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8、輪軸由一個較大「輪」和一個較小的「軸」組成,在「輪」上用力時省力.
9、自行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一種比較方便的交通工具.
10、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不費力也不省力;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費力.
11、運用杠桿原理:鑷子、釘錘拔釘、老虎鉗、筷子、蹺蹺板、火鉗、剪刀
運用輪軸原理:汽車方向盤、扳手、水龍頭、螺絲刀刀桿和刀柄、門把手
運用斜面原理:斧子、盤山公路、螺絲釘螺紋、滑滑梯、菜刀、剪刀
運用滑輪原理:起重機吊重物、旗桿頂部裝置
12、會標出杠桿三個點的位置,會用線連接動滑輪、定滑輪和滑輪組.
第二單元
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住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築上很重要的問題.
2、增加橫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橫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要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寬度更有效. 3、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改變薄板形材料的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雖然減少材料的寬度降低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5、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受到壓力時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能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6、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7、生物體中的拱形:人的頭骨、拱形的肋骨、貝殼、烏龜的殼、雞蛋、接近圓形的水果.
8、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 9、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
10、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好.11、框架結構鐵塔的特點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空氣阻力小.
12、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13、鋼纜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們用它建造鋼索橋,大大增加了橋的跨越能力.
1、紙包裝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紙. 2、像埃菲爾鐵塔這種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
3、平放的橫梁比立放的橫梁抗彎曲能力差.
4、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圓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有拱形承受壓力大的特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
5、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6、要想提高紙的抗彎曲能力,可以增加紙的寬度,可以增加紙的厚度,也可以改變紙的形狀.
7、三角形和四邊形框架是最基本的框架,在這些最基本的框架中,經實驗比較發現三角形框架穩定性比四邊形框架好,所以建築物的框架結構以三角形框架為基本構造.
8、拱形抵抗彎曲的能力和抵住拱足的力的大小有關.
9、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壓力大的優點,又沒有了拱形受壓時向外推的力.
10、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
11、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減少了橋墩的負擔.橋面也比較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第三單元
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通電導線可以產生磁性,為人類大規模利用電能打開了大門. 2、用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測電池中有沒有電.
3、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
4、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
5、做電磁鐵實驗時,因為用的導線較短,這個電磁鐵是很耗電的,不要把它長時間接在電池上.
6、改變電池正負極接法或改變線圈繞線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7、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8、電動機由外殼(磁鐵)、轉子(鐵芯、線圈、換向器)、後蓋(電刷)組成.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
9、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用途各異,但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轉動.
10、電能使各種用電器做各種運動、發光、發聲、發熱……我們把電具有的這種能量,叫電能.
11、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機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儲存的能量叫做化學能.
12、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形式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燈 電能 光、(熱)
電視機 光、聲、(熱)
電冰箱 熱、(光、聲)
電吹風 風、熱、(聲)
空調 熱、(光、聲)
洗衣機 機械能、(光、聲)
取暖器 熱、(光)
電風扇 機械能、(聲)
13、電池是把化學能或光能轉化成了電能. 14、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來的.
15、發明了發電機後,人們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太陽能
蓄電池 化學能
水力發電站 水能
風力發電站 風能
火力發電站 化學能
16、煤是幾億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與空氣隔絕,在長期的的壓力、高溫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17、石油和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18、煤、石油、天然氣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19、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
20、現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核能等.
1、奧斯特在依次實驗中,偶爾發現了通電的導線周圍有磁場.
2、像這樣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
③ 課標對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的要求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具體達到:
科學知識:獲得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科學探究: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搜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對科學探究的認識,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主要是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STS)和對待自然四個方面。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愛科學 、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並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逐步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事實)、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上述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勾畫出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大致輪廓。《標准》將總目標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但這絕不意味著在教學中能夠分別單獨實現,它們是在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共同達成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以上目標必須相互整合,當作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運用。
④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六年級科學每課作業及答案
14
蝕(shí) 冶(yě) 泊(bó) 著(zhuó) 卓(zhuó) 3、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弧里。 (1)③(2)③ (3)③(廣泛,程度深。 ) 4、按要求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近義詞:莊重(端莊) 反義詞:人工(天然) 堅定(剛毅) 所有(唯一) 疲倦(疲勞) 肅然無聲(人聲鼎沸) 5、照樣子,用帶點的詞寫句子。 (1)並不是……是……——在我們班,小剛並不是成績最好的,但 他是最 樂於助人的。 (2)一如既往——盡管小紅已經連續好幾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但 她還 是一如既往地勤奮學習。 6、摘錄句子。 (1)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 堅定又略 帶淡泊的神情,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 透 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 麗、 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2)這點美麗 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 的信念。瑪麗的性格里 天生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有 遠大、執著的追求。這種可貴 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 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 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3)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 的女學者, 變成科學教 科書里的新名詞 「放射線」 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 計量單位 , 「居里」 , 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 遠的里程碑。 (4)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
15
享受, 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 將那些獎章送給 6 歲的小女兒當玩具。 7 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1) 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卓有成效: 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侵 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2)讀文中畫線的句子。 「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指 的是居里夫人發現 了放射性金屬鐳; 「對人生意義的發現」指的是居里夫 人明白了人生 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 金錢名利, 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 為人 類作出貢獻。(3)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在括弧里天上合適的短語:(科 學教科書里 的新名詞「放射線」(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一 條條 ) ) 科學定律) (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四個「變成」寫 出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及不朽的功績。 8 小練筆。 例 1:在這個簡陋的 實驗室里,架著一口大鍋。鍋旁坐著美麗端莊的 居里夫人,她一直攪拌著鍋 內的工業廢渣,細小的汗珠從她的額頭滑 落下來。鍋的上方飄著白茫茫的煙 氣,居里夫人微笑著看著鍋內的物 質,想像著美麗的鐳,如一位慈愛的母親 看著熟睡的嬰兒。這項工作 已經進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可是居里夫人並 沒有動搖決心,而是 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著。 例 2: 居里夫婦在一個廢棄 的破棚子里夜以繼日, 廢寢忘食的工作著。 夏天, 居里夫人的棚子里被曬 得像一個烤箱, 冬天, 又冷得快凍僵了。 居里夫人用鐵棒在鍋里攪拌著幾 十斤的廢礦渣,工作上幾個小時,甚 至幾十個小時,提取的或許也只是幾百 萬,幾千萬分之一的鐳。她的 臉上,衣裙上,手上,留下了點點燒痕。額頭 上的汗珠不停的流著, 眼裡布滿血絲,皺紋寫滿了她的滄桑與勞苦,但她卻 成就了一個鐳的 母親。 例 3:只見在化驗室的中央,擺放著的鍋里,盛著 難聞的礦渣,空氣 中彌漫著股股濃濃的氣味。 而所謂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
16
破棚子。 居里. 瑪麗拿著勺子雙手握著勺柄,慢慢攪拌著鍋子里的礦渣。她 的臉上. 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傷。她用手臂擦去額頭上的汗 水,繼續工作著。她的臉上顯示出了明顯的疲憊……可就是在這惡劣 的環境 中 ,居里夫人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回顧擴展五
一、捐贈 誕生 領域 分析 頑強 侵蝕 乏力 隱退 里程碑 逆時針 卓有成效 司空見慣 見微知著 二、 劃去: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 二個 第二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一個 三、鴉雀無聲 美譽 流芳百世 慘痛 堅毅 舍棄 四、迎難而上 心裁 實事求是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不恥下問 舉一反三 各抒己見 獨出
五、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舍 善於觀察、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要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六、無論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 愛 迪 生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李 斯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荀 況 一個人做事,在動手之前,當然要詳慎考慮;但是計劃或方針已定之後,就
17
要認定目標前進,不可再有遲疑不決的態度,這就是堅毅的態度。 ----- 鄒 韜 奮 七、 (1)劃去 計算 核算 改正 (2)「明星」指華羅庚寫的《堆疊素數論》 ;「微塵」指書中有一處計算錯 誤。 (3)他說的很對,這位老師真是個人才! (4)華羅庚:善於發現人才陳景潤: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 八、大約在 200 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 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 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 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 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 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 多年來,這個哥 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 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 打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 上的寶石!
成長足跡(p44~49)
二(1):五件事:一,蔡老師從不打罵我們,有一次,教鞭快落下時,被石 板擋住了;二:蔡老師教我們跳舞;三:蔡老師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 四:蔡老師教我們讀詩,背詩;五:「我」半夜醒來找蔡老師。 (2)對蔡老師的喜愛以及蔡老師的溫柔 (3)自己寫 三 獻給老師的詩歌:贈老師 我們對蔡老師的尊敬和喜愛。
18
六年時間如一日般短暫,我卻忘不了您的每一個優點。如果我是條小船,您 則是指引方向的風帆,雖不起眼,但卻讓我平安。 一 班級,我的家 例:答:我覺得《忘不了的笑聲》中余曉的笑聲描寫的很生動。有關句子: 「格格格」,這是余曉的笑聲……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二 溫情暖我心 (1)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放下課本, 抬起頭用同情的目光看著我 (畫的句子) (2)自己寫,安慰的話語 三 你,永遠在我心裡:自己寫,寫出特點 一 足印深深 感想是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偶然與必然,但有時候最終走向成功卻離不開小 小的鼓勵與支持。作者也因老師的指引,而開啟了文學的大門獎狀 (1)醒目:形象明顯,容易看清 光彩:光榮。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在等待。 (2) 這里的高大指輕浮與驕傲。 因為「我」獲得了很多榮譽, 同學都誇獎我, 好像自己比別人厲害多了,所以覺得自己高大起來了。 (3)爸爸,我明白了,獎狀只能代表過去,受到表揚,千萬不可以為自己很 了不起,就看不起別人,而是應該用它來激勵自己,以後我不會做那隻兔子 了。 (4)我認為如果一個人能不驕傲,有一顆客觀公正的心的話,那麼獎狀還是 可以貼牆上的,因為在你傷心的時候,看到這代表你過去的成績的獎狀,便 可以從此激勵自己,從而充滿信心。
19
二
成長路上的里程碑: 再一次次的老師的鼓勵與支持,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 記得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半個學期過去了,其中考試要來臨了,我很緊
張!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不用緊張,這張試卷很簡單的,你一定能考好的! 盡管我一次次的安慰自己,可我還是……沈老師來到我身邊,輕輕對我說: 「沒關系,放下心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說實話,我真的很感動,老 師對我這么好! 我開始開考了,我們有剛才這么緊張了,我平靜了下來,開始做我的試卷, 我用我的最快的速度來完成,我自己感覺很好,一定能考一百分,我檢查了 兩三遍就交上去了,可等試卷發到我手中的時候,我大吃一驚,我明明檢查 了,我也每道都在做了一遍了,怎麼就……我憋不住大哭了起來,同學老師 都圍在我什麼,為我問什麼哭,我不用說,老師就明白了,他就對我說:「這 次沒考好, 還有下次呢?不能總是在這一次考試中灰心吶! 你說對不對啊! 」 我擦擦眼淚說:「老師您說的對,我會在下次地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來回 報您!」
請加分並採納!
⑤ 小學六年級體育課程標准包括什麼
體操
⑥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⑦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的教學活動建議有哪幾條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為進一步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根據立德樹人工專作總體部署,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屬小學科學課程標准進行修訂完善印發的實施標准。由教育部於2017年2月15日印發,於2017年秋季開始執行。[1] 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在教育部組織修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前,小學一、二年級要按照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⑧ 如何才能上好小學科學課
《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如何讓他們愛學、學好這門功課?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鼓勵質疑。
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比如在講授火山爆發和地震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但是無論學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老師都要給予必要的肯定,鼓勵學生始終保持一顆質疑的心。然後,經過老師的總結,可以得到許多課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老師引導學生帶著質疑產生的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幅提高。
二是鼓勵合作。
《科學》課的知識傳授大多是通過科學探究和實驗操作來完成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活動,我們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完成。
再如,在講授《拯救野生動物》一課時,我們可以針對課程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小品,即時表演,學生們參與性就很強。學生們在合作中觀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現象,在合作中思考問題,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學生的學習合作意識得到了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鼓勵體驗。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這一宗旨下,《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即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通過探究既讓學生獲得准確的科學知識,又讓他們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既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他們科學的自然觀。」根據這一宗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等體驗活動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
比如在講授《植物的成長與變化》一課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培植幾顆植物種子,進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植物的生長,領略動手試驗的快樂。
四是鼓勵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指出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表揚學生的優點。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加以鼓勵。比如,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荒謬,但是作為老師,我們卻可以鼓勵他敢於質疑的精神;一些學生上課時坐得歪歪扭扭,我們可以表揚那些坐姿好的同學,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每一個表現,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每一個激勵性評價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