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細化

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細化

發布時間: 2021-02-15 08:17:34

㈠ 如何開展校本課程與課題研究

校本課程開發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基於個性化和體現個性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操作型課程,也是一門服務於其他學科的工具型課程。
對於學生來講,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能夠滿足資質不一的學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學生的認知程度有差異,校本課程的難易程度也要做相應的變化,以求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都能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
對於教師來講,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以教師的專業自主意識與專業自主權力為前提條件,這其實就是教師的專業個性化的反映。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其知識與技術每天都在更新,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必須在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基礎上,發揮創新能力,使校本課程開發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
對於學校來講,學生與教師個性化的形成會導致學校個性化的形成,會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課程開發立足於學校的實際,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辦學宗旨均是校本課程開發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動因。學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教育信息化和校園網的建設,這就為信息技術的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在以上三方面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是最根本的。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學主體的角色還給學生,找回他們在大一統的課程體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沒有條框的束縛,擺脫常規教材的影子,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而以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教育理念為基礎,既為課程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規范了整個開發活動,減少開發中的隨意性,增加其科學性。
學生、教師、學校三者相結合,「個性化」與「創新」相聯系,成為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方向。

㈡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哪四個階段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

3、擬定目標

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

5、討論與實施

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

(2)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細化擴展閱讀

意義

1、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2、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新世紀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

3、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4、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㈢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一般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過程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活動,涉及許多復雜的因素。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我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應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的操作環節。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進行校本課程開發,首先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各種資源和辦學歷史,依據自己學校獨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學來確定本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方向,在此之後就要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隊伍以便開展各項活動。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學校內部人員主要包括校長、主管主任、學科教師、學生代表。外部人員包括地方當局行政主管領導、課程或學科專家、家長和社區代表等。只有內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校本課程開發。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除了要考慮到校內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慮校外的情境與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會需求、社區狀況、家庭情況等。從社會需求來看,校本課程要照顧到當代社會對人才的新需要,傳統單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時代要求,而需要全面發展、具備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課程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發展自己專長的機會。從社區需求來看,學校都處在一定的社區環境中,都會受到來自社區的多方面影響,因此,學校課程設計應把握社區的活動實際。從家庭的需求來看,家庭情況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包括獨身子女、婦女就業、家庭受教育程度等,應考慮不同家庭結構、經濟條件下兒童的需求。校內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對校內資源現狀的評估,以及對教師和學生的評估。校內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和財政條件等。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主體,教師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開發的質量。對學生的評估關繫到校本課程的針對性,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身心發展狀況。
3.擬定目標
校本課程開發實質就是依據學校所制定的學校教育目標,建構學校的總體課程,並據以實施、評估、改善的過程。所以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學校教育目標是學校對所要培養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國家的教育目的,考慮到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教育目標制定以後還需進一步細化,最終通過課程和教學來實現。所以學校的教育目標必須轉化為課程的總體目標,並進一步細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目標,通過教學來實現各學習領域的目標,進而最終實現教育目標。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課程編制考慮許多因素,如學校教育目標的要求、社區的實際、學校的實際等。因各學校規模、教師結構等條件不同,學校課程編制的步驟很難有相同的方法,但大體包含確認學校課程編制的基本方針、決定學校課程編制的具體組織與時程、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節數的配置三項。
5.討論與實施
課程方案實施前需要跟教師、家長溝通與說明,聽取他們對實施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這樣才能保證實施的效果。課程實施是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也就是將書面的課程轉化為教室情境的教學實際的教育實踐。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從而更有效地促進課程的發展。校本課程評價一般來說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問題:①評價時間。評價既要包括診斷性評價,也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②評價主體。評價主體應以內部評價為主,外部評價為輔,同時主體應多元化,應來自多方面的領域。③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方面不僅要有結果評價,也要有過程評價;不僅要有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包括對教師的評價。④評價方式。校本課程多是非學術的活動型或體驗型課程,其學習結果不很明顯,難以用簡單的量化來測量,因此採用質性評價更適宜,如檔案袋評價、描述性評價等方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