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gis課程設計為垃圾場選址

gis課程設計為垃圾場選址

發布時間: 2021-02-15 08:59:47

❶ 下圖示意為某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圖層。據此完成8~9題。

第8題,圖示中的圖層信息是解題的關鍵。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說專明耕地屬的分類和評價;而B項工業分布與交通的關系則需要工廠和交通線的圖層,與土壤沒關系;C項商業分布和規劃則需要商業網點的圖層;學校的分布與土壤、水系無關。
第9題,通過分析可知,深埋垃圾場對大氣污染小,故不能選①;造紙廠、印刷廠是市場指向型的企業,與深埋垃圾場沒有直接關聯,故③不合題意;而深埋垃圾場需要考慮地質條件穩定的地勢低窪地或溝谷、遠離城區、對居民區地下水沒有或污染小等條件。
答案:8.A 9.D

❷ 平原地區的垃圾場選址適宜性評價方法

一、垃圾場選址影響分析[6~18]

平原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優良,這里地形平坦、寬闊,第四系沉積物厚度巨大,地下水分布廣泛。該區域的垃圾場選址幾乎不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控制,除在自然地理、社會環境、經濟學因素等方面影響與一般垃圾場的選址保持一致外,因地表填埋垃圾的溢出物質對地質環境的污染主要體現在地下水和土壤植物方面,填埋垃圾是否會污染地下水問題將成為垃圾場選址的最重要考慮因素。因此,該區域垃圾場的選址將更主要受到第四系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和控制。

在平原區里,第四系沉積物結構變化與分布差異較大,黏性土類地層具有一定的截污容量防污性好,而砂性土類地層的防污性偏差。且這種防污性能又與土層厚度有關,它是土質與土厚變化的函數。顯然,包氣帶土層的防污性能可用土層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來表示,對地下水污染防護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這個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不同土質結構分布區地層的這個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差異較大,它們對垃圾污染物的凈化和阻隔能力亦差異較大,可將Hz值作為在平原區開展未來垃圾填埋場規劃選址時,進行地質環境分區的主要依據參數。Hz越大的區域場地,具有較大的截污容量,對地下水的保護作用越強,選址垃圾場的威脅性就越小。

二、垃圾場選址評價原則[6~17]

根據以往研究結果和成功的處置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平原區的特點,我們認為平原區垃圾場選址的總體原則與一般垃圾場選址原則大體接近。但需在以下方面作加強工作。

(一)地質環境條件選擇及分區

1.地質環境分區

地質環境分區參數的確定,應從能防止垃圾場物質對地下水污染起決定性防護作用的包氣帶土層方面來考慮,選擇土層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來作為垃圾處置場地質環境分區的主要參素。該參數的標准,可根據現有國內外對垃圾場滲濾液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學性質、污染物在地層中遷移轉化、黏性土對垃圾污染物的凈化和阻隔能力的研究結果等來確定。相關標准值見表4-3-1。在無法確定包氣帶土層是否具備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的地區,應利用其分布土層進行相關的實驗或進行相近土層資料的對比來獲得[6~9,15~18]

表4-3-1 地質環境條件分區參數標准

2.地質環境條件選擇

平原區的垃圾填埋場址一般宜選在:具備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的包氣帶地層結構區,如地下水位埋深大、包氣帶土層防污能力強,底部黏土層較厚且滲透系數較小(在10-7cm·s-1以下)的地區。

(二)場地可利用性

填埋垃圾場選址應滿足場地容量至少使用10年以上,這樣才能基本保證垃圾填埋處置的成本經濟合算。而且要考慮土地的升值潛力,盡可能不佔用良田和升值潛力大的土地。充分利用廢棄土地、荒地或使用便宜土地等。同時,應避開溢洪道和洪泛區等。

(三)環境保護條件

垃圾填埋場選址應避免選擇在人群密集居住區,垃圾填埋場應遠離居民區500m以外。同時,遠離飛機場10km以外。

三、垃圾場選址評價方法[6~18]

(一)選址評價思路

根據包氣帶土層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差異,對擬規劃的平原區進行地質環境分區。再針對每一分區依據地質環境條件、場地建設條件、與城市的距離、交通運輸條件、環境保護條件、社會經濟發展及城市發展規劃等情況,結合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准》(CJJ17—2004)[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護法》[13]、《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4)[11]及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規劃等,利用系統工程的層次分析法,進行定量評價。最後根據每個分區的分值大小,對它們的適宜性進行排序,選出適宜性較好的未來垃圾填埋場地區。選出的未來適合垃圾填埋處置的規劃區———它不是具體的場地,但在該區域內能選出適合的場地[6~7,15~18]

(二)垃圾場選址評價方法

1.進行目標區的地質環境分區

(1)分區參數確定

平原區垃圾場對地質環境的污染,主要體現在對地下水污染方面。進行平原區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規劃時,應著重考慮垃圾場溢出物質對地下水的污染防護問題。這個污染防護作用將主要由包氣帶土層來承擔,它通過土質和厚度的聯合阻滯效應來防控垃圾溢出物質對地下水的污染。不同土質與土厚地層具有不同的防護效應,地層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較好地表達了這種防護效應的差異。因此,我們可選擇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來作為進行垃圾填埋場優選時,首先需進行的地質環境分區的依據參素[6~9]

(2)分區參數標准值的確定

垃圾滲濾液中的污染成分較為復雜,一般可大體分為有機物、無機物、重金屬及細菌微生物類等。根據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George Tchobanoglous,Hilary Theisen,Samuel Vigil,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劉長禮等,垃圾衛生填埋處置的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1999年12月)揭示,地層對垃圾污染物的阻控、凈化能力具有多相譜特徵,其針對不同污染物類的凈化能力不同,而由不同污染物類得到的地層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的大小不等。除細菌微生物類,由於其土層遷移性偏差,土層對它們的凈化更多的是體現在物理截留與自然衰亡層面,可以不作考慮外。其他污染物質則易隨入滲液遷移至較深土層部位,它們產生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大小不等。可採用其中影響最大的土層厚度Hz來作為整個地層對垃圾污染物的有效阻控層厚度值[6~7,15~17]

表4-3-1為一些學者(劉長禮等,1999)經採用大量平原區土層進行的針對垃圾液污染的阻控效應研究結果值[6~7,15~17]。表中數據揭示,黏土對垃圾污染物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平均值為16.31m(可取值為16.5),粉質黏土對垃圾污染物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平均值為20.84m(取值為21.0)。若場區地層的有效阻控層厚度達到或大於Hz,這樣的場地區是非常理想的;而若場區地層的有效阻控層厚度小於Hz,但最低不能小於5m厚的黏土,因為建設場地時可通過鋪設3m左右厚的黏土隔層使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達到Hz厚度效果,可使場地防滲性能符合要求(聶永豐等,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固體廢物卷,2000年9月);同時,研究結果揭示,5m厚黏土的阻隔能力相當於9.5m厚的黏性土或1m厚的膠泥土的阻隔能力。因此,我們一並把5m厚黏土、9.5m厚黏性土及1m厚膠泥土稱為基本阻隔層或基本阻隔條件,達不到這個基本條件的地區,為不宜填埋垃圾地區[6~7,15~17]

(3)進行地質環境分區

根據表4-3-1中的參數標准,再依據平原區的大量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方面鑽孔資料及實際調查數據,可對平原目標區域進行地質環境分區,為進一步的垃圾場選址規劃提供可量化比較的面積單元。

2.垃圾場選址的層次分析評價模型構架

由前述相關分析可知,在平原區選址垃圾填埋場的影響因素具有層次結構特徵,開展平原區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評價,適宜採用前述層次分析模型來進行。根據平原區的城市發展規劃、地理環境和位置、交通運輸條件、環境地質條件、環境保護要求、場地建設條件以及平原區污染防護的重點問題,構造平原區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的層次結構圖如圖4-3-1所示,其相應的層次分析計算,可採用前述層次分析計算公式(4-2-1)、(4-2-2)式來進行。

圖4-3-1 平原地區城市垃圾填埋場優選評價層次結構模型圖

3.垃圾場選址評價因子的實際權值標准構建

根據上述相關分析,開展平原區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時,還需對影響垃圾填埋場的選址因子進行量化處理,才能最終實現在平原區選址垃圾填埋場的量化評價。而對於這個量化處理,又需要通過參照各影響因子的實際貢獻權值標准來進行。由此,我們需要依據平原區垃圾填埋場選址的影響因子特點,來構建進行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時,各影響因子的實際貢獻權值標准表。按照前述在平原區選址垃圾填埋場的影響因子特點,需構建的相關影響因子的實際貢獻權值標准表如下(表4-3-2~表4-3-6示):

(1)地質環境條件(B1)

表4-3-2 地質環境條件影響表

(2)環境保護條件(B2)

表4-3-3 環境保護條件影響表

(3)交通運輸條件(B3)

表4-3-4 交通運輸條件

(4)建場條件(B4)

表4-3-5 建場條件影響表

(5)社會環境影響(B5)

表4-3-6 社會環境影響表

4.垃圾場選址評價標准

根據有關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實踐經驗,適宜性的等級標准採用百分制是較適合的。按照習慣的百分製表述方式,我們構建了平原區垃圾填埋場(區)選址評價的適宜性等級標准,見表4-3-7示。

表4-3-7 適宜性等級標准

5.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

先依據包氣帶土層的有效阻控層厚度對平原目標區進行地質環境分區。然後針對每一分區,結合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准》(CJJ17—2004)[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護法》[13]、《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4)[11]及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規劃等,依據各分區地質環境條件,在主要考慮環境地質條件、環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建場條件及社會環境條件等五大因素影響,各大因素之下又包含若乾子因素影響的框架模式下,利用系統工程的層次分析法,對各分區選作垃圾填埋場的適宜性進行評價。評價按同級並列、下級分類遞階歸屬及排列,並構造如圖4-3-2的層次結構框圖。依此分層結構圖,對分類遞階及排列的各影響因素,按照9標度法則進行重要性排序與賦權,並參照各影響因子的實際貢獻權值標准(表4-3-2~表4-3-6示)進行實際貢獻權值賦分,通過逐層量化計算各遞階層影響因子的權重和分值。代入到前述(4-2-1)、(4-2-2)式中,計算出各區選作垃圾填埋場的適宜性等級分值。最後按各分區值大小排序,選出不同適宜性等級的垃圾填埋場區。規劃選出的垃圾填埋處置區不等於就是垃圾填埋場地,但在該區域內能選出適合的垃圾填埋場地。

四、垃圾場選址評價應用實例[6~7,15]

下面我們以北京市平原區的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性評價作為例子,來闡述整個選址評價的過程。

(一)北京市地質環境概況

北京市地處華北平原的西北隅,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平原區位於華北沉降帶上,受新華夏構造和永定河、潮白河、拒馬河、大石河、沙河、錯河、水河等河流沖洪積的控制形成了廣袤平原。平原區第四系沉積物厚度較大,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其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復雜。從山前向平原縱深分別為:山前地富水,防護性差;山前沖洪積扇頂部富水帶,徑流量大;沖洪積扇地下水溢出帶,地下水溢出、蒸發損失較大;沖洪積平原區,由淺部潛水和深部多層承壓水組成,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灌溉回滲水補給,以垂直循環為主,水平徑流條件差。各區域包氣帶土層的厚度變化較大,防護性由山前向平原區縱深呈增大趨勢。

(二)規劃區分區評價

依據北京市平原區的大量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應用表4-3-1中相關分區標准值,對北京市平原區按照地質環境條件差異進行了分區,共劃分出9個Ⅰ類理想區、7個Ⅱ類較好區、9個Ⅲ類基本合格區,共25個地質環境亞區,如圖4-3-2所示。此分區將為北京市未來垃圾填埋場的優選規劃,提供不同地質環境條件的目標區域。

(三)規劃區分區適宜性評價

1.單個分區適宜性評價

下面以北京市平原區按照地質環境條件差異初步劃分出的未來垃圾填埋場規劃區中的Ⅰ1編號區為例,進行平原區單個垃圾填埋場的優選適宜性評價示範。

(1)構造適宜性評價的層次分析模型

根據北京市平原區的城市發展規劃、Ⅰ1區的地理環境位置、交通運輸條件、環境地質條件、環境保護要求、場地建設條件等,我們構建了如圖4-3-1所示的層次分析結構圖。

(2)進行影響因素及其歸屬子因素的理論權值計算

利用層次分析法,依照平原地區環境地質特點,按照地質環境條件、環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場地建設條件及其他條件等為第一層面組合,再依此層面各因子的下屬因子集合分別為次一級層面組合(再次一級的層面組合依次類推),得到一系列呈遞階式排列的不同層面影響因子的組合。再按9標度法則構造出一系列判斷矩陣,通過一定方式的計算及相關檢驗,得到影響平原地區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因素及其遞階歸屬因子間的相對權重值(表4-3-8)。

表4-3-8 Ⅰ1區作為填埋處置垃圾場的適宜性評分結果

(3)進行單個分區的適宜性評價

依據上述計算出的垃圾填埋場選址影響因素及其歸屬子因素的理論權值,結合Ⅰ1區的實際情況,參照表4-3-2—表4-3-6的各因素的實際貢獻權重值,分別代入(4-2-1)、(4-2-2)式,即可計算得到Ⅰ1區的最終得分是60.13分,再根據表4-3-7所示的適宜性等級標准,確定它是一個較適宜的場地。

2.全部分區的適宜性評價

採用相同的方法,對北京市平原區其他編號的地質環境分區進行平原區優選多個垃圾填埋場的適宜性評價,結果見表4-3-9。將表4-3-11的評價結果進行優化排序後,可得到填埋垃圾適宜性最佳的規劃區是Ⅰ7、Ⅰ9編號區,適宜性好的規劃區是Ⅱ7、Ⅰ8、Ⅱ6、Ⅰ3、Ⅰ6編號區,其他為適宜性較好和勉強適宜編號區。

圖4-3-2 北京市平原區未來垃圾填埋場優選規劃的地質環境條件分區圖

表4-3-9 北京市平原區垃圾處置規劃區優選評價結果

五、結論

城市垃圾的地質填埋處置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在垃圾填埋處置的選址中,地質環境條件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以上垃圾填埋場址優選的適宜性評價方法,是通過建立擬規劃場地土層的「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m)」,來作為進行垃圾填埋選址中首要考慮的地質環境條件因素,這個設計較符合平原區的環境地質特點。由此而建立的相應評價方法,較適宜作為平原地區城市垃圾填埋處置的優選評價方法,此將為平原地區的垃圾填埋處置提供科學的選址評價思路。

❸ 該圖為某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示意圖層。據此完成45—46題。 小題1:該專題研究可能是

小題復1:A
小題1:D

❹ 求解答過程:下圖示意為某專題研究

1、A
2、D

❺ 下圖為某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圖層。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小題1:該專題研究可能是( )


小題1:A
小題2:D

❻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進行垃圾場選址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分析垃圾場的選址,比如該地地形地貌情況、盛行什麼風向、遠離居民區的距離、那些地塊不適宜耕種可以當垃圾場並且遠離地表或地下水源等等。

❼ 基於MAPGIS的平原區城市垃圾處置場優選分區及圖件編制

根據上述「垃圾填埋規劃區的優選方法」,結合MAPGIS平台系統,初步開發了「城市垃圾場選址及適宜性評價」模型系統,用於在整個平原區城市范圍內進行垃圾填埋場適宜性評價,並生成垃圾填埋場適宜性分區圖,為城市垃圾填埋場的選址圈定范圍,為城市垃圾處置規劃提供依據。

下面以北京垃圾處置場適宜性分區評價為例,介紹城市垃圾填埋區優選及圖件編制過程。

一、准備評價用基礎要素圖層

在北京市平原區2000多平方千米范圍內,進行垃圾填埋區優選。按《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規范》(送審稿以下簡稱規范)中相關要求,需要在綜合考慮環境地質、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填埋場建設等條件及社會經濟影響5個大方面和如彩圖23,17個單因素內容:

據這17個單因素內容及其要求,生成17個MAPGIS格式的多邊形(面)文件,按照《規范》中「垃圾填埋規劃區的優選法」規定權值確定條件分區,評價並形成17個單要素圖層。在國家地理信息中心1:10萬北京地區高斯投影的地理地圖基礎上,准備北京垃圾處置場適宜性選擇的基礎要素圖層情況,如彩圖23(a~q)所示(這些圖層要求有同一地圖參數)。

由於限定在平原區選擇場地,所以上述17個因素圖層,首先排除了山區;同時,由於北京市四環以內的城區任何地方都是不能考慮作為垃圾處置場的。因此,在進行這些圖層編制時,首先排除這些地區。

二、運用模型評價系統

根據《規范》附錄D提供的垃圾填埋場址選定考慮因素、條件,各因素在場址選擇中的權重等評價的層次分析法,編制了「城市垃圾填埋場分區評價」軟體,作為「城市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評價信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城市垃圾填埋場分區評價」模型系統。

在進行城市垃圾填埋處置場址選擇時,使用該系統便可對城市垃圾填埋場區進行優選。在利用該模型評價系統時,將上述17個因素圖層輸入該模型系統,在計算機里選擇「城市垃圾場選址及適宜性評價」菜單命令,可進入該模型評價系統。模型評價系統界面採用對話框方式,如圖11-4所示,整個評價過程就在對話框中實現。

圖11-4 模型評價系統評價對話框

第一步:將單因素圖層數據導入評價系統

在模型評價對話框中的「導入單因素圖層下:」下面的列表框中選擇「土地利用評價分區」文件圖層,然後按「導入(Ⅰ)…」按鈕,系統打開導入文件對話框(圖11-5),選擇准備好的「土地利用」單因素圖層文件導入。如果選擇的不是「土地利用」單因素圖層或「土地利用」單因素圖層沒按上面的格式要求建立,系統將提示導入失敗。這時應在MAPGIS平台中檢查修改該圖層數據,直到能導入為止。通過此途徑,將17個單因素圖層文件分別導入。

圖11-5 單因素圖層導入對話框

第二步:設置評價參數

評價參數是模型評價的關鍵。系統通過如下界面(圖11-6)來實現各種參數的組織與編輯。按《規范》推薦的AHP評價方法,系統需要根據比較矩陣確定各要素的權重等。通過編輯,用戶可完成各級比較矩陣、等級標准、等級的圖示圖例等內容的修改。系統正是通過這些參數的調整,來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要求下快速評價的目的。

圖11-6 評價參數編輯對話框

對於北京市的垃圾處置場適宜性選擇,分別構造一級矩陣-垃圾堆場綜合適宜性A和二級矩陣環境地質條件B1、交通運輸條件B2、環境保護條件B3、建場條件B4、社會環境影響B5,並輸入模型評價系統。輸入的比較矩陣等參數及其格式如圖11-6。之後,再按格式要求輸入適宜性等級標准、等級顏色及圖案、等級意義和上述17個因素的適宜性評判標准等相關數據,然後開始評價。

第三步:利用系統進行評價

在導入評價基礎要素數據和設置好評價參數後,按「開始評價」按鈕,系統即進行評價。評價過程大致分為:AHP權重計算、17個要素圖層疊加分析、評分計算、分級。

AHP權重計算採用和積法,計算結果存成Calc Paradata.txt文件,在評價完成後可通過「顯示權重」按鈕打開查看,供用戶參考。據上北京垃圾場評價參數計算的總權重如表11-14:

表11-14 各主要影響因素在垃圾填埋場區選擇中所佔權重表

按照上述計算出的權重,進行17個要素圖層疊加分析。各圖(17個)層進行空間疊加合並分析,最終得一臨時圖層T。

根據《規范》推薦的演算法,用層次分析法計算的權重,對T圖層內每個圖元區域進行評分,將評分結果記入系統「評價分值」欄位。評分計算完成後,系統將T圖層保存,形成文件名為GWLandfill Result_tmp.wp的臨時文件,該文件可供用戶具體分析時參考。

根據前述垃圾填埋適宜性等級標准,將同一等級的相鄰圖元進行合並,得到新圖層T1,T1圖層為垃圾場適宜性分區初步圖,是模型系統最後的評價結果。

第四步:評價結果處理

評價結果處理有兩種方式,一是由用戶指定路徑保存,二是加入城市環境地質問題調查信息系統管理。用戶指定路徑保存時系統將GWLandfill Result_tmp.wp和Calc Parada-ta.txt一同保存,便於用戶參考。

最後,得到利用MAPGIS評價的北京垃圾處置場適宜性評價分區圖(彩圖25)。

❽ 下圖示意為某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圖層。據此完成1—2題。 1、該專題研究可能是

1、A
2、D

❾ 以某種gis軟體為例進行垃圾場選址應用分析

arcgis嘛,做個距離分析,然後重分類,然後賦值計算適宜度,最後顯示出啦就可以了

❿ 垃圾場選址與適宜性的一般影響因素分析

城市垃圾填埋場址優選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地質環境因素(第四紀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因素)和社會環境、經濟學因素等方面[6~14]

一、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表水體與氣候、植被與土地利用等方面因素影響。

(一)地形、地貌影響

地形、地貌對垃圾場選址影響較大,它可直接左右垃圾填埋場的建設費用高低,還決定了場地地質條件的優劣特徵及不良地質現象(如滑坡、土爬、坍場、泥石流等)的發育程度或引發人為地質災害的強弱等。

(二)地表水體與氣候條件影響

地表水體易遭受填埋場溢出物的污染,一般地表水系發育對垃圾場地選址不利。而氣候條件不僅還控制著降雨量大小、洪災的發生及填埋場疏排水量、淋濾液規模等,還決定著垃圾場周圍的風向、強度變化及垃圾溢出物的移動、污染程度等。

(三)植被與土地利用影響

植被種類和土地利用狀況影響填埋場的建設費用,場地植被物種若是農作物或經濟作物,一般會增大場地的征地費用。場區最好選在土地利用率低的地方,以減少征地的費用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二、環境地質因素

(一)岩土層影響

岩土層影響垃圾場地的滲透性和場底穩定性,滲透性弱和場底穩定性好的岩土,有利於垃圾場的選址,反之不利。

(二)水文地質影響

水文地質表徵了地下水及其含水層的分布、演變特徵。其中,垃圾場地與地下水的水力連通性,影響到垃圾滲出液是否會污染地下水的問題。連通性好,則污染性大,連通性差,則污染性弱;地下水位影響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快慢程度和垃圾場底與地下水位之間地質土體的自凈化容量大小。地下水位埋深越大,地質土體的自凈化容量越大,防護地下水污染的能力就越強。反之,就越弱;地下水流向影響垃圾場溢出物的污染范圍。選址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污染范圍小。反之,污染范圍大。

(三)工程地質影響

工程地質特性主要從場地的穩定性方面對垃圾場選址產生影響。不同成因的岩土層,其物質組成和工程地質特性不同,由此而產生的不良地質隱患及形成對垃圾場的破壞水平亦不同。一般在有不良地質隱患地帶,例如,斷層破碎帶、節理裂隙發育帶、滑坡、泥石流、崩塌發育地帶等,不適宜選做垃圾填埋場址。在湖積、海積、沖淤積、沼澤沉積等鬆散土層地帶,也不適宜選擇。而在完整基岩地帶、不良地質現象不發育地帶及殘破積、沖洪積成因的鬆散土層地帶適宜選做垃圾填埋場地。

三、環境、經濟學因素影響

(一)環境學影響

填埋場建設的第一大宗旨就是要改善環境質量、保證人類的身體健康。填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評價必須作為填埋場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1.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應滿足選擇在城市規劃區、風景區、自然保護區及水源地保區和供水遠景規劃區以外,並盡量設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區,以及位於城市夏季主導風向下風方向。且填埋場的運營,應盡可能減少對周圍景觀的破壞,在封場後盡快加以復原,使填埋場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2.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為避免垃圾填埋場的可燃氣體意外引發爆炸,以及防止填埋場中垃圾滋生的蚊蠅老鼠和病原體對人體的危害,垃圾填埋場應距人畜居棲點500m以外;並位於附近居民區的下風向,避免填埋場的飄塵和氣味影響居民生活。

(二)經濟學影響

垃圾填埋場的使用經濟問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與場地的容量規模、征地費用、施工費用、運輸費、操作費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主要從三方面來衡量。

1.填埋場的建設費用

場地地形、容量、築路及防止環境污染等均會增減場地的處理費用,不同的場地條件其投資費用大小不同。如果場地條件有利則可節約投資,若不利則會增大投資費用。

2.垃圾運輸費用

在垃圾填埋處理費用中60%~90%為垃圾清運費,縮短運距,將會大大降低垃圾的處理費用。

3.土地的徵用費和土地資源化

土地的徵用費也是影響垃圾處理費用的因素之一,利用價值較低的荒地、棄地等有利於降低垃圾的處理費。

(三)社會和法律影響因素

1.社會影響

垃圾場地選擇以不妨礙城市發展規劃及城市景觀等為基本要旨。場地最好具一定隱蔽性,遠離機場,遠離居民居住區和人群頻繁活動的公共場所。

2.法律法規的影響

填埋場的選址與建場需滿足相關環境保護法規的要求,填埋場正式使用後對環境的影響也需符合相關法規的要求。填埋場選址與征地的主要法規有: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准》(CJJ17—2004)[8]、《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4)[1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2]、《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護法》[13]及「當地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等等,在場地選址中特別要遵行水源或水域的保護及《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中的相關要求,不能與法律發生抵觸。否則,所選填埋場地作廢。填埋場的選擇還需符合當地的城市規劃,且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雜訊應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具體可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