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國畫竹子

校本課程國畫竹子

發布時間: 2021-02-15 14:50:58

㈠ 國畫竹子題款

竹報平安,乙未年冬月xx畫
空心竹,衷心人。乙未年xx畫
節節高,乙未年冬月xx畫
等等

㈡ 中國畫竹子畫法

別看竹子的畫法很簡單,就由竹竿和葉子組成,但要畫得灑脫自如,著實要下專一番苦工屬夫。
畫竹子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一筆一筆把一節一節竹竿畫出來,再添上竹葉就行了。
畫竹子有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每一節竹竿要一筆畫成。
第二,竹葉要兩頭小中間大,靠葉柄一端較葉尾一端略微鈍點。竹葉一般呈「個」字型或疊加的「個」字型排布。
第三,竹竿和竹葉要濃淡相映。竹葉要疏密有致,構圖要簡潔明快。
做人也和畫竹子一樣,要養成一種好的品格,至少也要花上二十年。
您如果喜歡畫竹子,建議你買一本畫竹子的書讀讀,悉心捉摸,多看看竹子的實物,多畫。

㈢ 國畫竹子技法要怎麼學

竹文化是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漢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
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

畫竹先畫竿
畫竿時注意中間部分的竹節較長, 上下兩端的竹節較短。點節時筆墨較重,行筆如寫書法,不要完全地重復,注意濃淡干濕變化。

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時,不要只加一邊,以免畫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態如鵲爪。而畫風,雨竹時,會有相應的變化,請留心觀察。
畫竹的用筆如同寫書法的用筆。畫竹根及主幹時如「楷書」筆法,穩健而力透紙背;畫小枝杈時則用「草書」筆法,行筆流暢,一氣呵成。初學畫竹,還是要求筆筆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礎,再追求更高要求。

一幅畫面中如出現幾根或幾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節處,不要在一條水平線上。畫竹竿時應有筆墨變化,通過竹竿的粗細,用墨的濃淡干濕等來營造出虛實關系和空間感。

畫竹葉
前人總結了許多方法,最基本的組葉形式有「個」字,「介」字和「分」字。這些組葉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兩個人字為「重人」,還有三筆並排下垂,一筆橫提畫出的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魚尾」,「落雁」等。
不同的組葉形式,可以表現不同狀態的竹葉特點。例如,「一川」的形式適合表現風竹,「重人」形式則適合表現晴竹,「分」字形式比較適合表現雨竹等。畫一根竹子和竹葉時,可選擇一兩種相近的組葉形式,相互疊加,既有變化又較統一。選擇的形式太多,會使畫面混亂,不好收拾。

掌握了這些基本組葉形式後,在實際繪畫中還要靈活運用。組葉的相疊相破,會使畫中的葉子富有生命力。
畫竹的頂端或枝梢稱為「結頂」,可以說是亮相的地方。如何「亮相」?沒有一定之規,還是要把基本組葉形式畫好,以生動為原則。多到大自然中寫生,多觀察,多體會。

仔細觀察竹子,會發現許多生動有趣的地方。所謂「平尖」與「尖尖」是指在竹枝梢端,有生長成熟的葉子,表現整體外形較平,稱為「平尖」;而剛剛長出的小葉芽,尖尖的,直直的,則稱為「尖尖」。
竹葉的組合,要有主次,虛實,前後,多少等變化。主體部分葉子較多,通常用重墨畫出,機時次要部分,與主體呼應起輔助作用的葉子,通常畫時會在重墨中加些水分,把它們處理略虛一些,有加緊主體。這樣還可以使畫面富有變化並和諧統一。
畫竹講究構圖,講究聚散關系。一幅畫中竹葉的布局有聚有散,不可均勻對待。哪裡為聚,哪裡要散,哪裡留白,都應在作畫之前有所考慮,有所計劃,正所謂「胸有成竹」。
「二蠶抵首」的組葉畫法
「二蠶抵首」的組葉形式能較清晰地表現出葉子與枝的生長結構。其畫法是從葉柄、葉根部位起筆,需有藏鋒的動作,而後按筆、行筆、提筆、虛收筆。起筆的樣子很象蠶的頭部,而葉相對,很具張力。
「分」字的組葉畫法
運用「分」字組葉形式畫竹葉,較多是表現雨竹。畫時注意在疊加「分」字時,每組都有小的角度上的差異,不能完全重疊一處,黑作一團。注意葉片之間的小的留白,同樣講究聚散和疏密的關系。
「四魚」的組葉畫法
「四魚」的組葉形式適合表現晴竹,一組葉中有正面葉子、側面葉子,形態舒展,使畫面有較強的空間感,同時能准確地表現出竹子生機盎然的狀態。
在組織竹葉的聚散關系時,可以用「個」字來破。密的地方不可含混,疏的地方不要太空曠。
「高飛孤燕」的組葉畫法
「高飛孤燕」與「四魚」的組葉形式有相同之處,但還是有它的用筆特色。「高飛孤燕」的用筆力度較大,更適合表現茁壯生長時期的竹子,成熟而穩健。
學習畫竹葉時,練習組織竹葉的聚散關系很重要。練習相疊加的竹葉要有致有形地相疊,不能混亂。

竹筍的畫法
畫竹的佳作很多,畫竹筍的作品相對較少,常常出現在蔬菜、小品畫作當中。而細心觀察竹筍的生長,也會別有迷人之處。畫竹筍與畫竹從造型和筆墨運行上完全不同。要多進行觀察寫生,方能畫出生動的作品。

晴竹的畫法
畫晴竹多用「人」字和「重人」組葉的形式較適合。落筆需要干凈利索,讓竹葉之間的關系明確。

風竹的畫法
用「一川」的組葉形式表現風竹。用筆要勁利,實按虛起,一抹而過。落筆不能遲疑,少停留。

畫風竹注意風勢的控制,根據風的大小,畫出竹葉相應的形態。同一畫面中的各部分竹葉,也要強弱和主次關系,以及各組葉的動態。畫好風竹,更要求多觀察生活,多體會。

雨竹的畫法
畫雨竹多用「分」字的組葉形式,也可用「重人」形式相輔助、穿插。雨中竹葉為下垂之勢,用墨可以水分大些。表現不同狀態的竹,用好相對應的筆墨,是要經過反復練習、摸索的,所以多看、多畫、多體會,方能掌握嫻熟的技法。

《春綠新篁》新竹畫法步驟
考慮好構圖,先用淡墨畫出枝幹。

晴竹要用「魚尾」組葉形式畫出,注意整體的疏密關系。

用重墨向不同方向畫重墨竹枝,注意重墨竹枝和淡墨竹枝的對比、搭連、疏密關 系,要空手有致。用重墨畫出竹葉,要注意前後之間虛實相生。
再仔細檢查不足之處,用濃淡墨色補足。最後題款、鈐印。

《落落不俗》露竹畫法步驟
畫竹之前應對紙深思,直到構思好整體畫面,胸有成竹後方可動筆。一陰一陽謂之道,畫要分陰陽虛實,知白守黑,故先畫淡墨竹枝,便於發展和收拾。

用淡墨畫竹葉,以疊「個」字為主,注意整體的疏密關系。

用重墨畫出前面的竹枝,注意前面竹枝的穿插和連帶關系。
用重墨畫出前面的竹葉,感到合適為止。調整畫面,有不適的地方要加以補足。最後題款、鈐印。

㈣ 國畫,畫竹子的技巧

竹子一般是學中國畫的起手式,通過畫竹子,了解,用筆用墨的基本方法,也領會了,竹子那種中空外實的謙謙君子之風。畫竹子用筆一般是先輕後重再輕,也有少數是先重後輕,看竹子葉片的角度,按照芥子園畫譜上面總結的,

畫竹的方法,有個字吧,介字法,一組竹子基本上都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構成組織的葉片。畫竹子,還要注意,葉子的方向,不可以同時朝一個方向,也不可以四面八方出葉子,這就需要觀察生活,到自然界裡面去觀察,竹子葉子的形態。

畫竹子同時還要注意用墨的深淺,濃淡,不能全用一個顏色,中國畫中的淡墨,表示遠,濃墨表示近,通過不同的顏色表現竹子的遠近,另外,一組葉子還要有大有小的搭配,有露有藏,這才符合自然界竹子生長的特性。

(4)校本課程國畫竹子擴展閱讀:

筆法: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起筆和收筆逆入藏鋒、自然含蓄,行筆要有力度。用筆要意在筆先,以意使筆才能因意成象,筆自動人之處在於有意趣。筆要有力度,

古人稱筆 「力透紙背」、「骨法用筆」、「力能扛鼎」,就是強調用筆的功力,力度與方式,所以用筆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氣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

由指而筆端紙上,於是使產生了具有節奏和韻律、奇趣橫生的用筆。 運筆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散鋒等區別,以中鋒用筆最重要,它是筆法的骨。

筆鋒可分中、側、逆、拖、散數種。

中鋒用筆。握筆較直,使筆頭中間有力,筆鋒基本上在筆痕的中央,筆痕呈圓柱形。

側鋒用筆。筆鋒略向左右傾斜,使筆尖、筆腰同時一側著力,筆痕變化較多,有時出現一面光一面成鋸齒形的效果,能同時表現線與面。

逆鋒用筆。將筆頭倒逆而行。順筆作畫時,筆根在前,筆尖尾隨;逆鋒用筆則相反,筆尖在前,筆根尾隨,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蒼勁、古拙的效果。

拖鋒用筆。拖鋒也叫拖筆、露鋒。筆頭側卧於畫面,順毛而行,筆痕舒展流暢,自然松動。

散鋒用筆。筆毛散開而筆痕豐富虛靈、輕松飄逸、面積較大,皴擦點簇常用散鋒。

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凡筆有四勢,謂筋、骨、肉、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改謂之氣。」

古人總結了用筆的幾種特點:

1.平,如「錐劃沙」,力量勻實,不結不滯,只有控制住筆,線才能平實有力。

2.圓,如「折釵股」,豐腴,光滑圓潤,圓轉有力,富於彈性,轉折自如,剛柔相濟,富於彈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不漂不浮,象刻進牆皮,沉穩有力。線條是高度控制,行處皆留,意到筆隨。宋郭熙說:「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

4.重,如「高山墜石」,下筆就有力量,筆的壓力要大,要壓得住紙,充滿力量,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5.變,如「百川歸海」、「驚蛇入草」。

墨 法

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墨在中國畫中就是黑色。中國畫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說,即黑、白、濃、淡、干、濕六種效果。墨的方法是為了體現繪畫的豐富變化,「筆為骨,墨為肉」。所以墨法可以說是一種用水的方法。

根據水的多少,我們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因為墨有新、舊、陳、變,又把墨質分為新、焦、宿、退、埃五種質。由於墨色的不同處理,產生了不同的墨的變化形象,可分為枯、干、潤、濕、漓五種感覺。

在筆墨中,筆法更強調內力,而墨講求「活」和「變」。 古人把用墨的種種變化歸納為如下的方法稱為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所以墨法,離不開水的運用。

濃墨法。運用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濕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

宿墨法。分濃宿、淡宿兩種。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分濃破淡、淡破濃、干破濕、濕破干,還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種變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將干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干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潑墨法。有二種潑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沖墨法。是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往往墨色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畫技法

㈤ 傳統國畫教學:水墨風竹怎麼畫

竹子在水墨畫當復中是最見功夫的,竹葉制一般已個字介字型穿插,其中隨風雨而變化,枝幹各種竹的不同畫法也不一樣,我畫毛竹用大小適中的羊毫。將淡墨調好水分要把握不能多也不能少,在將筆尖點一點濃墨由下向上橫筆用力均勻地推去,沒一節必須留白為節。完成竹桿後用流暢的線條畫竹節。一般初學最好是臨摹,這樣只要有興趣很很快掌握要領。現在書店教材很多,可供參考。

㈥ 國畫竹子圖此

這是李中華的水墨竹子圖

㈦ 國畫的竹子怎麼畫要簡單一點的百度圖片

1、首先准備工具,是畫抄好竹子的第一步:毛筆選擇狼毫或專用的大蘭竹筆;書畫墨或書畫墨汁;宣紙採用生宣;還要鋪上一條專用的畫畫的氈毯,便於保持墨色而不會吸收和沾染。

㈧ 國畫寫意竹子怎麼畫能密而不亂

1、用毛筆尖橫著畫一條曲線,豎著畫一條曲線,再用毛筆尖橫著畫一條回曲線。

(8)校本課程國畫竹子擴展閱讀:

中鋒用筆要執筆端正,筆鋒在墨線的中間,用筆的力量要均勻,筆鋒垂直於紙面,其效果圓渾穩重。 側鋒用筆執筆偏側,筆鋒在墨線的邊緣,筆鋒與紙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勻,時快、時慢、時 輕、時重,其效果毛、澀變化豐富。

順鋒:一般指筆鋒的運行和筆桿的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潔、挺拔。逆鋒:筆鋒逆行(也就是說 習慣的運筆方向相反),其效果乾澀、稚拙。

聚鋒是指筆鋒攏在一起,呈單一筆鋒。散鋒則指筆鋒散開,呈多鋒狀(又稱「開花筆」),其效果枯 澀而多變化。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