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子系統建模課程設計
⑴ 電力電子系統建模及控制中,什麼是開關狀態平均
應該是指占空比吧,一個可以反映半導體開關器件的開關時間比的量。
⑵ matlab電力電子技術模擬怎麼做啊求友指導
模擬過程:
首先點擊桌面的MATLAB圖標,進入MATLAB環境,點擊工具欄中的Simulink選項。
進入所需的模擬環境。點擊File/New/Model新建一個模擬平台。這時可以在上一步Simulink環境中拉所需的元件到Model平台中,具體做法是點擊左邊的器件分類,這里一般只用到Simulink跟SimPowerSystems兩個,分別在他們的下拉選項中找到所需的器件,用滑鼠左鍵點擊所需的元件不放,然後直接拉到Model平台中。
第一步:首先按照之前的方法打開模擬環境新建一個模擬平台,先模擬新器件GTO的工作原理,按照下表,根據表中的路徑找到所需的器件跟連接器。
第二步,元件的復制跟粘貼。有時候相同的模塊在模擬中需要多次用到,這時按照常規的方法可以進行復制跟粘貼,可以用一個虛線框復制整個模擬模型。還有一個常用方便的方法是在選中模塊的同時按下Ctrl鍵拖拉滑鼠,選中的模塊上會出現一個小「+」好,繼續按住滑鼠和Ctrl鍵不動,移動滑鼠就可以將模塊拖拉到模型的其他地方復制出一個相同的模塊,同時該模塊名後會自動加「1」,因為在同一模擬模型中,不允許出現兩個名字相同的模塊。
第三步,把元件的位置調整好,准備進行連接線,具體做法是移動滑鼠到一個器件的連接點上,會出現一個「十字」形的游標,按住滑鼠左鍵不放,一直到你所要連接另一個器件的連接點上,放開左鍵,這樣線就連好了,如果想要連接分支線,可以要在需要分支的地方按住Ctrl鍵,然後按住滑鼠左鍵就可以拉出一根分支線了。
在連接示波器時會發現示波器只有一個接線端子,這時可以參照下面示波器的參數調整的方法進行增加端子。在調整元件位置的時候,有時會遇到有些元件需要改變方向才更方便於連接線,這時可以選中要改變方向的模塊,使用Format菜單下的Flip block 和Rotate block兩條命令,前者改變水平方向,後者做90度旋轉,也可以用Ctrl+R來做90度旋轉。同時雙擊模塊旁的文字可以改變模塊名。然後單擊菜單欄中的Edit/Signal Properties命令來刷新模型。模塊的顏色也可以在激活模塊後,點擊右鍵,在background color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
第四步,模塊的參數設置。設者模型參數是保證模擬准確和順利的重要一步,有些參數是由模擬任務規定的,如本例模擬中的電源電壓與電阻值等,有些參數是需要通過模擬來確定的。設置模型參數可以雙擊模塊圖標彈出參數設置對話框,然後按框中提示輸入,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藉助幫助來看相關功能。
參數設置如下:
1. 脈沖發生器的參數設置。雙擊脈沖發生器,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改變需要的參數後。其中參數行中從第一個開始分別為 振幅、 周期 、脈寬、 控制角(延遲時間)
控制角a的設置按照 t=aT/360
2. 打開電源設置對話框,這里設置電源為220V,直接在參數行輸入數字即可。
3. 新器件GTO的參數設置,這里採用默認設計,當需要改變的時候也可以另外設置。
4. 負載參數的設置,這里只是用到電阻負載,所以可以這樣設置,電阻R=100,
H=0,C=inf 。
5. 示波器的參數設置:當開始連接的時候,示波器只有一個連接端子,這時需要增加示波器的接線端子,具體做法是雙擊示波器,彈出的對話框。
只要在Number of axes 項中把1改成所需要增加的端子數字就可以,這里用到兩個端子,把它改成2就可以了。在Time range中設置一個數值,也即顯示時間,所設置的時橫坐標。就是模擬時間。
6. 模擬參數設置:在模擬開始前還必須首先設置模擬參數。在菜單中選擇Simulation,
在下拉菜單中選擇Simulation parameters,在彈出的對話款中可設置的項目很多,主
要有開始時間、終止時間、模擬類型(包括步長和解電路的樹枝方法),積極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等。步長、解法和誤差的選擇對模擬運行的速度影響很大,步長太長計算容易發散,步長太小運算時間太長。
如果在一開始觀察不到示波器的波形,可以點擊工具欄上的望遠鏡,會自動的給定一個合適的坐標,觀察到需要的波形。如果想改變縱坐標,可以單擊郵件,選擇彈出快捷菜單中的「Axes properties」命令,只需要在RLC參數中給電感量一個數值就可以了。
⑶ 電力電子系統建模與模擬課程設計: 用ORCAD畫出電路圖,有模擬參數以及模擬模型圖。
一定要ORCAD 的嗎 用PROTLE MULTISIM 應該可以吧。。。。。已發
⑷ 徐德鴻的《電力電子系統建模及控制》該怎麼學
自學還是跟著老師學啊,個人建議學習得時候結合著模擬,這樣更直接一些。
⑸ 關於電力電子中的小信號模型
模擬里不是有PI控制器模塊嗎?把設計好的kp,ki寫進去就是了啊!
⑹ 你好,我是大二的學生,我們要求做c語言的課設,我在百度裡面搜索,發現你回答的這個題目和我的一摸一樣
你問的是哪個學校的啊?
給你篇文章吧!反正不知道你問的啥啊!
申明:以下並非本人心得,看了下覺得很好,拿來和大家分享,也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人來發表過。
(一)
大家在准備考研時,想沒想過:自己對什麼感興趣?自己以後想干什麼?畢業後如何打算?如果你認真考慮了這幾個問題,相信你的未來研究生生活會是充實的。但大家在本科時也確實很忙,加上了解的也不多,所以對考研的想法就是考上就好。我當時也這么想,我當時對控制的這4個二級學科也不太了解,就報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想著考上就行。當時真的不了解讀自動化研究生具體做什麼,心想就是做實驗做項目吧。我順利通過了初試,面試也可以,但選導師是由不得自己的,我聯系導師晚了,所以就跟了個搞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的導師,那是我也不知道CIMS具體搞什麼。總之,當時的感覺就是:總算考上了,一切OK!
但是我現在極郁悶。一是這個方向(CIMS,有的學校叫生產過程建模)跟你本科學的自動化知識沒任何關系;二是這個方向表面上是搞應用,其實是純理論,很枯燥;三是這個方向實際中很不實用,導師也沒什麼具體項目,所以不容易找工作。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其實是計算機控制與應用,但錄取時有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的。請各位學弟學妹們注意了,復試中最好別選這個方向(計算機集成製造,復雜系統建模或生產過程建模),否則你會郁悶3年的。當然,如果感興趣,也就無所謂了。
我推薦的專業是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這個方向實用,也很熱,也容易產生興趣,就業當然OK了。大家抽時間可以想一下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什麼感興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這樣就可以做到在復試中選擇導師和方向目標明確,不盲目。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成功的關鍵。祝各位學弟學妹考研成功!
大家如有什麼問題,可給我發E-mail: [email protected]
(二)
首先,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研究的是:變流技術(整流,逆變),變頻器,電源技術(UPS,開關電源),諧波抑制與無功功率補償,先進控制技術在電力電子設備中的應用。該專業所需要的基礎是:電路,模電與數電,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信號與系統。你也許沒學過其中一些課程,但讀碩時可以彌補。還有,該專業動手較多。這個專業是熱門專業之一,很有前途,就業時可去西門子,GE,山特等頂尖企業,該專業畢業生很受歡迎。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的研究內容是:計算機硬體應用,感測器應用,嵌入式等。總之是天天和電路板打交道。該專業容易激發興趣,當然動手能力要求很高。就業也很容易,很有錢途的。需要的基礎是:模電與數電,單片機原理,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就業方向是中興,華為等IT行業,一般是硬體工程師。
我的YAHOO郵箱出了問題。如有問題,發信到:[email protected]
現場匯流排技術(FCS)屬於計算機控制的范疇,通俗的說:就是用網路把各具有智能化功能(通信,計算功能)的儀表連接起來共同執行一個功能,並且便於集中管理。這是個很不錯的方向。不過你以後的方向隨導師而定,現在不好說。新型電力電子系統與裝置方向大概是:現在電力電子器件發展很快,例如用新的元件組成的多電平逆變電路。
系統工程專業是以運籌學為基礎的,與計算機硬體的應用沒有關系,也很少用到控制理論。
控制科學的4個二級學科中只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是完全偏硬體的。模式識別也會用到硬體,如DSP,但不是太多。雙控專業是基本不用硬體的,具體隨導師而定。系統工程完全與硬體沒關系。
(三)
讀研選擇學校時還是要把學校的名氣放第一位,但是這個學校的該專業也不要太差,起碼要有博士點。例如,北大的自動化就不要報,實在太差了。機器人方面,哈工大和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應該是最強的。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模式識別都有機器人的方向。如果想進行機器人控制理論的研究,就報雙控;如果想從事目標識別和人工智慧方向,就報模式識別。
(四)
興趣並不是自然產生,也是需要自己去發現和培養。側重應用的就是模式識別和智能系統,檢測技術和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具體這些專業研究什麼,我前面已經說過。還有,總是要有適量的理論研究,否則搞的應用的技術含量就不高。你可以先對這些專業具體了解一下,然後找些書看看,慢慢地就會產生興趣了。在產生興趣的過程中,當然還要有毅力,要堅持。
最重要的途徑是你現在把專業課學好,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會發現興趣的,那樣目標就明確了,能有的放矢。專業課:電路 信號與系統 電機與拖動基礎 模擬電子電路 數字邏輯電路 微機原理 自動控制原理 數字信號處理 現代控制理論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概論 這些課是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一定要努力學好。如果學扎實了,以後會比較輕松的。當然,其他的專業課:單片機 MATLAB 電力電子技術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計算機控制 電氣控制與PLC 智能控制等也要盡力學好。所以,你現在只管學好這些課程就行了。只要認真學,你肯定可以發現你的興趣。
電力電子和雙控區別大了。電力電子研究的是功率開關變換技術,先進控制技術在電力電子電路中的應用,諧波抑制技術。而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主要研究的是控制理論,如非線性控制、神經網路等。具體研究方向要隨導師而定,並非嚴格按專業來界定。就業時主要取決於「你會什麼,擅長什麼」,例如擅長軟體,而與做的論文關系不是很大。只要是電類的專業,就業都是不錯的。
四個專業中,從就業和實用角度說,檢測技術和模式識別是最好的。我對這兩個學校不了解,但知道華南理工的自控遠強於華東理工,並且分數線也不算高,04年的時候還要調劑生。上海的高校對自動化專業的來說,也就是交大,其他的都不好。我覺得選擇學校以以下幾個原則來衡量比較好:(1)是工科較強的211重點大學 (2)所處地理位置還不錯,不要太偏(3)專業的實力不是太重要,只要有博士點,具備一定的規模即可。浙大的電氣工程遠比上海交大強,尤其是電力電子和電力系統自動化.
只要是檢測專業,能跟老闆做幾個項目,找工作當然容易了。關鍵還在於老闆是否有項目做。即使再好的學校和專業,跟老闆沒事做,找工作還是不好找。檢測這個專業必須得有實際項目做的,不然真學不到真東西。
模式識別主要研究方向是圖像和視頻處理,是理論與軟體密切結合的專業.雖然理論性較強,但是與雙控不同.現在的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情況是:很多導師研究的控制理論都太超前了,給人的感覺是太空洞.因為這些控制理論在實際中根本用不上,即使用上,控制效果可能還不如PID控制.國內自動化界的最高學術期刊<自動化學報>簡直跟數學學報差不多了,上面全是復雜的數學推導.因此,學生一般對雙控很難產生興趣,並且該專業就業不如其他專業.但是,具體研究方向是隨導師而定,雙控專業的學生也可能搞其他專業方向的研究.因此,選好導師是第一重要的!模式識別的優勢是:該專業的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容易實現,並且還能用於實際中,不會給人虛無飄渺的感覺,況且對軟體要求較高,軟體上的優勢是就業時的資本.至於就業,請放心,這個專業是很不錯的.在IBM和微軟亞洲研究院有好多就是學模式識別的,並且現在還是從事該方向的研究.
(五)
最近有不少大三的朋友給我發郵件問一些事情.不少問題都是共性的,我在此說一下我的看法.
(1)首先,不要太看重自動化學科的排名.我認為選擇學校時,要把地理因素和學校的名氣放在第一位,因為這兩個個因素對就業有很關鍵的作用.重點學科對我們學生來說基本用處不大,用人單位也很少看這個問題,用人單位只關心人怎麼樣.學校的名氣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很容易被用人單位第一關就淘汰掉.但是報考院校的自動化實力也不能太差,例如,北大和南大的名氣雖高,但是自動化太差了,最好不要報考.一般工科較強的211重點大學的自動化都是不錯的,在其中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即可.
(2)在網上搜索考研信息時,應以導師信息為主.跟上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才是最關鍵的.現在有好多導師沒項目做,或者研究方向很枯燥,所以他們的學生也很郁悶.
(3)大三的同學目前還是學好專業課程,打好專業基礎,這是很重要的.只有通過學習專業課才會擴大對自動化學科的認識,才能不盲目.
(4)信心是很重要的.想考研的同學一定要有信心,不要顧前怕後,信心是成功的關鍵.我認為考研復習的首要原則是:自信!遇到困難,千萬不要退縮,越是艱難越要前進。數學一的復習內容較多,難度較大,因此復習時要一個個的知識點逐個突破,自己要親自動手做題訓練,善於總結。
(六)
航天系統很多研究所和企業都在偏遠地區或者城市郊區的,這是由航天保密性決定的,不可能在城區。譬如北京的一院在東高地,二院在永定路(這還算近的),三院在雲岡。(97年我去玩的時候,過了晚九點漆黑一片,什麼娛樂都沒有),你願意悶在這種鬼地方做研究?這還是北京的單位,山溝裡面的基地更多了。。。。即便你願意,考慮考慮你以後結婚吧,那個姑娘願意跟你去這種地方?你兒子呢,讓他在山區接受教育?!
再者,航天系統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改革進程比較慢的系統,很多單位都是子女頂班,復雜的人際關系,七姑八大姨的,進去有你受的,將來同樣晉升比別人慢,因為你沒人脈關系。這也是歷史問題,航天單位因為偏遠,誰都不願意去,另一方面也為了安慰老一代科技工作者,所以只好讓他們子女頂班。
(七)
推薦自動化及其相關專業同學報考以下學校與專業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上海交大 中科院自動化所 清華大學 西安交大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浙大 天津大學 清華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浙大 西安交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電力系統自動化:浙大 清華 西安交大 天津大學
電機與電器: 華中科技大學 浙大 清華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清華 浙大 東北大學 上海交大 東南大學
自動化雖然就業上略遜於電子和通信,但還是不錯的。我個人認為我們自動化人應該在熟練硬體和軟體的基礎上,強調「控制」的特點,也就是把先進控制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而不要一味地只做理論研究。不管你對編程是否感興趣,這是必須要掌握的。你既然喜歡實用性的東西,編程是不可避免的。
考研復習固然重要,但是專業課也不能放棄。專業課你不一定全都要學好,可以重點地來學。例如,微機原理、單片機、現代控制理論、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這些課程一定要學好,其他的課程過關即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重點。你給我發郵件:[email protected],還有其他事情,我就是東南的
(八)
我首先聲明:我給出的意見只是我的看法,不代表是完全正確的,但我認為我的看法至少還不會誤導人。我只是學生,不可能對自動化專業全面了解,只能根據同專業同學中的大多數人的意見和往年本校該專業的就業形勢來給出自己的看法。意見就是要批判性地吸取的,我的看法並沒有要求論壇里的朋友一定要照搬著執行,只是個參考。大家認為對的可以吸取,錯的可以提出來。我發這個帖子的目的只有一個:盡量讓後來人少走彎路!我似乎對系統工程這個專業批判得很厲害,但這也只是我的看法,對這個方向感興趣的同學當然可以報考。但是自動化專業的人都不得不承認:系統工程這個專業就是和自動化沒有關系,應該放到管理學院才對。
還有,我換導師了,現在是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對這個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和我討論。
(九)
中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還不規范,大家想學什麼不要看官方的介紹.
如果你想當然的認為我到了自控這個方向,以後就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就錯了.
研究生其實是跟著導師跑,導師叫你干什麼,你就干什麼.
我的經驗是看導師,你想學軟體就去找干軟體的導師,學硬體就去找干硬體的導師,而不是看專業介紹.
你報的是檢測想學硬體,但你導師的項目都是軟體,你一點辦法沒有.
到你報考的院系去打聽一下導師的情況,找個研究方向是你感興趣的導師跟.
跟那個導師相當重要,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跟好導師和差導師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跟個在院系處於強勢地位的導師,項目多,早進實驗室,以後好找工作.
跟個在院系處於弱勢地位的導師,沒項目,進不了實驗室,整天無所事事,學不到東西.
在學校差別不是太大的情況下,大家要把導師放第一位.比如你到南航去跟個好導師,遠比到東南去跟個差導師要劃算.
總之,1研究生要以導師為中心,專業之間的差別沒那麼大.
2研究生干過什麼項目最重要,學校之間的差別沒那麼大.
(十)
我現在雖然是電力電子方向,但大多是在搞DSP應用,只涉及一些電力電子知識。至於就業,我還不清楚,不過我身邊一個同學去了艾默生,還不錯的。現在很多老師不願從事電力電子這個方向,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容易燒壞器件(我已經燒過一個模塊了),絕不是書上那麼簡單。但是,我覺得學習這個方向確實能學到一些真東西,既做硬體又做軟體,最重要的是切實地理論聯系實際。不像雙控某些方向,純粹是理論脫離實際,學著也沒興趣。
(十一)
其實讀研最關鍵的還是跟什麼樣的導師。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是根本不同的,它本身帶有不公平性。如果你跟了一個項目多的導師,那麼你就會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不是,那麼就會比較困難。此外,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項目絕不是僅限於他所屬的專業,是多方面的,例如,雙控的導師也可能做模式識別的方向,也可能做電力系統或化工系統的項目。所以,不要以為上了雙控就一定是搞控制理論。因此,我建議大家最好還是能明確想學什麼,想干什麼,這樣根據自己的愛好去查詢導師的信息,也就是先查一些與自己想學的方向的導師的信息,然後根據導師來選擇專業。對於大三和大二的同學來說,還是要多學專業課,這樣才能增加對專業的了解和興趣。還有,我認為大家不要隨意跨專業考研,本科的專業才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學習專業,讀研並不一定能讓你很好地融入一個新的專業,當然我說的是跨的比較遠的專業,相近專業是沒關系的。和自動化相近的專業是:機械,計算機,電子,通信,電氣工程,熱能工程,儀器科學。例如,數學專業的同學跨到自動化後,其實還是搞控制理論,這和數學一樣,其他的應用方向上不了手,當然也可以做軟體,但這倒不如報考計算機專業了。
(十二)
自動化學的是很雜很亂,所以把我們大部分一些人都迷惑住了,不知道該學什麼,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干什麼!這直接導致了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沒有重點,沒有方向!以我之見,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應該:
第一:熟練掌握一門編程語言,搞硬體的話,C,匯編
第二:會用protel設計一塊自己滿意的電路板
第三:掌握一種電子設計技術,如DSP嵌入式設計 PLD/FPGA可編程邏輯
第四:熟悉一種通訊協議
以上四點學好了,就可以對一個成品的各個環節有個清晰的框架,然後把自己的控制理論融入當中,那時候會體會到什麼叫神奇了!
一家之談,跟學控制學而迷茫的人交流!
上學的時候老師說自動化口徑寬
有電的地方就能用到但是出來後確實感覺到弱電的有電子、通信
強電的有電力系統自動化
我們其實就是在夾縫中生存的
(十三)
所有清華擬錄取考生均必須進行復試。
(1)復試分數線:
總分為374,政治、外語單科成績不低於55,數學、電路不低於85。
(2)嚴格實行差額復試。復試人數為招生規模的150%
(3)復試主要考核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
(4)復試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① 筆試
專業 考試科目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控制理論(經典控制及現代控制)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電子技術(模電,數電)
系統工程 運籌學或控制理論
模式識別與自動化裝置 信號與系統
導航、制導與控制 控制理論(經典控制及現代控制)
企業信息化系統與工程 控制理論(經典控制及現代控制)
生物信息學 信號與系統
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為100分。按招生專業目錄公布的考試范圍命題,由學校統一組織考試。
② 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
聽力測試成績滿分為30分,口語測試成績滿分為20分。由學校統一組織英語聽力和口語測試。
③ 面試
按專業組成面試小組進行面試。考生應攜帶准考證和身份證件以備核查。面試主要採取口試(面試專家組認為必要時可以加試筆試)方式,面試小組成員分別按滿分100分當場給出評分,平均分即為考生的面試成績。
三、錄取
總成績中初試成績佔50%,復試筆試成績佔20%,復試面試成績佔25%,復試外語聽力和口語成績佔5%。
總成績=初試總分+復試筆試成績×2+面試成績×2.5+外語聽力成績+外語口語成績
總成績滿分為1000分
(十四)
其實任何理工類學科都可以從理論探索和工程實踐兩個角度來切入,從而在不同層面上分別研究。所謂控制和模式識別的外在差異也只是一個側重點不同而已。自動控制是古老的學科,可以說蒸汽機時代就有人研究,目前國外的實際應用水平已經很高,所以你很難在西方高校學科設置中找到專門的自動化系。他們現在感興趣的是控制理論,系統工程等純粹的理論研究,散布在與數學相關的系科里。國內工業自動化水平很低,有許多傳統產業還沒有信息化。一方面傳統技術改造的代價太高,另一方面還會增加社會就業壓力,政府也不敢邁開步子。所以真正學控制的在國內應該面向應用實際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注重提高工程實踐和硬體方面的水平。高深的數學只在你立志讀博士,進高校研究所才需要,如泛函分析,最優化,運籌學,隨機過程等等可能要非常熟悉。
模式識別前面我說了不少,相對控制而言更偏重研究性,本科學的自動化方面的專業課基本都用不上了,你應該多看看計算機和電子方面的基礎課尤其是信號處理,數學方面起碼要熟悉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隨機過程,有時間看些最優化,泛函,小波,矩陣分析。當然,數學工具一般可以隨學隨用,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具體專業方向,多讀文獻,積蓄靈感。這個方向的演示成果看起來總是那麼激動人心,不可思議,可真正實現起來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難,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
清華的復試不過分,雖然不一定準確反映人的真實水平,但卻比較公平的。即使被清華刷了也不會去恨它,讓人心服口服。一定要注意麵試,回答問題要謹慎,萬一抽到難的面試題目,不會乾脆就說不會,千萬別不懂裝懂,天一腳地一腳的胡說八道,更不要和老師爭論,切記這些就可以了
(十五)
清華大學電路的一些資料情況!!!
)參考書:《電路原理》江輯光主編,清華出版社出版
一定要把書後的題做一遍,考試時有時候有原題
2),最好能夠借上清華出版的《電路典型題解》向國菊主編,這里的題太多,不要全做,但典型的題要練一練,一定要算出結果,不要知道思路了,不動筆,這樣會眼高手低。
3),加強計算能力培養,這點非常重要!!!!!
4),復習重點: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動態電路分析的黑盒子問題,
二階電路分析,三相電路,二瓦表測功率法等,拉氏變換
5),非重點:非線性電路,付氏變換,電路矩陣,二埠,回轉器等
<P>推薦教材:清華大學 江輯光《電路原理》》
向國菊《典型電路題解》
傳輸線不考,磁路不考,非線性不考
一定要注意第二本書中的考題,清華的出題范圍,題目與之類似,難度相當,不過題目數量比較多,計算量比較大,這樣的話,如果作不完,一定要把公式寫上去,爭取少扣些分。
2001年考了12道大題,大部分每道大題有2個小題。
狀態變數方程一定會考,所以要注意,同時對於三相電路要有足夠的重視,也會考,計算量比較大
(十六)
自動化的專業與研究方向介紹
注:本文部分內容取自Internet
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動化主要包括控制科學與工程以及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以下分別簡單進行介紹:
控制科學與工程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系統工程(081103)」、「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081104)」、「導航、制導與控制(081105)」五個二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學科。控制科學以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為基礎,研究各應用領域內的共性問題,即為了實現控制目標,應如何建立系統的模型,分析其內部與環境信息,採取何種控制與決策行為;而與各應用領域的密切結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豐富多樣的內容。
主要研究方向有:
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復雜系統的建模、控制、優化、決策與模擬;魯棒控制與非線性控制;工程系統的綜合控制與優化;運動控制系統設計與分析;先進控制理論與方法。
2.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智能控制與智能系統;專家系統與智能決策;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智能信息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生物信息學。
3.導航、制導與控制:慣性定位導航技術;組合導航及智能導航技術;飛行器制導、控制與模擬技術;慣性器件及系統測試技術;火力控制技術。
4.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先進感測與檢測技術;新型執行機構與自動化裝置;智能儀表及控制器;測控系統集成與網路化;測控系統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技術。
5.系統工程:系統工程理論及應用;系統分析、設計與集成;系統預測、決策、模擬與性能評估;網路信息技術;復雜系統信息處理、控制與應用技術。
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設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和信息感測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兩個二級學科,學科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並重,已發展成為一門涉及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信息感測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光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計算機應用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型綜合學科。
1.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本學科是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自動控制、信息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學科。 具體研究方向包括精密光電計量測試技術、先進感測技術及其應用、微納計量技術、精密科學儀器技術等
2.信息感測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是集機械、電子、光學及計算機應用於一體,並與信息工程密切相關的一門多學科滲透的學科。它致力於高精度、多功能和智能化的實現。著重精密儀器及機械設計、製造基礎,又能掌握檢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特種機器人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應用!
⑺ 電力電子系統建模中,為什麼加入擾動後建立的模型稱為小信號交流模型
因為擾動相對於正常信號來說變化較小,幅值較小,所以稱之為小信號交流模型。
⑻ 我是研二的學生,現在熟練掌握C語言和C++編程基礎,為了找工作,現在還需要學點什麼
關鍵看你未來工作的方向,C/C++要與具體的應用結合才能發揮威力
歡迎來網路codeblocks貼吧,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