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與測量課程標准
❶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內容提要
本書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的規劃教材。全書共分緒論,光滑孔、軸尺寸的公差與回配合,技術測量基礎,形答狀和位置公差及檢測,表面粗糙度,光滑極限量規及典型零件的公差及檢測共七章。
本書遵循實用、夠用的原則,以應用為主,在光滑孔、軸的公差與配合,技術測量基礎,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基礎上,採取項目教學的方式介紹幾種常見零件圖的識讀及零件的檢測方法,為今後學習其他專業課和中級技能人才培訓打下堅實的基礎。
❷ 怎麼學好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這一科目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這門課想學精了比較難,因為對初學者來說,有些專名詞非常的抽象,比屬如說「體外外用尺寸」、「最大實體實效尺寸」、「包容原則」、公差與公差帶.......書本上講的很死,講的全是專業術語,你如果光摳書本,你會越學越蒙。其實如果你身邊有個明白人,他如果用通俗的語言給你講這些名詞概念,你就會很好的理解這名詞了!你會發現,很簡單的!我個人的體會是:中國的教育很呆板!
❸ 尺寸公差與配合、技術測量等知識
尺寸公差簡稱公差,是指最大極限尺寸減最小極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減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許尺寸的變動量。尺寸公差是一個沒有符號的絕對值。配合是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決定結合的松緊程度。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軸的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為正時稱間隙,為負時稱過盈,有時也以過盈為負間隙。按孔、軸公差帶的關系,即間隙、過盈及其變動的特徵,配合可以分為3種情況:①間隙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於零)的配合。間隙的作用為貯藏潤滑油、補償各種誤差等,其大小影響孔、軸相對運動程度。間隙配合主要用於孔、軸間的活動聯系,如滑動軸承與軸的聯接。②過盈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於零)的配合。過盈配合中,由於軸的尺寸比孔的尺寸大,故需採用加壓或熱脹冷縮等辦法進行裝配。過盈配合主要用於孔軸間不允許有相對運動的緊固聯接,如大型齒輪的齒圈與輪轂的聯接。③過渡配合。孔和軸的公差帶互相交疊,可能具有間隙、也可能具有過盈的配合(其間隙和過盈一般都較小)。過渡配合主要用於要求孔軸間有較好的對中性和同軸度且易於拆卸、裝配的定位聯接,如滾動軸承內徑與軸的聯接。
配合中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稱為配合公差。它等於相互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表示配合松緊的允許變動范圍。 加工後的零件不僅有尺寸誤差,構成零件幾何特徵的點、線、面的實際形狀或相互位置與理想幾何體規定的形狀和相互位置還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這種形狀上的差異就是形狀誤差,而相互位置的差異就是位置誤差,統稱為形位誤差。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兩波峰或兩波谷之間的距離(波距)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難以區別的,因此它屬於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則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對機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技術測量就是利用儀器進行地形測量 等各種工程建設中的測繪工作
❹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
最大過盈=軸的最大極限尺寸-孔的最小極限尺寸
0.050=45.00-孔的最小專極限尺寸 孔的最小極限尺寸=44.95
孔的最大屬極限尺寸=孔的最小極限尺寸+公差 孔的最大極限尺寸=44.975
最小過盈=最大過盈-配合公差 最小過盈=0.009
最小過盈=最小的軸-最大的孔 0.009=最小的軸-44.975 最小的軸=44.984
❺ 大學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機械設計與制專業)》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光滑圓柱結合的專極限與配合、屬測量技術基礎、形狀和位置公差及檢測、表面粗糙度及檢測、光滑極限量規、常用聯接件的公差與檢測、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公差與檢測。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機械設計與制專業)》採用最新國家標准內容,側重於基本概念的講解和標準的應用,內容簡明扼要,理論聯系實際,且各章均配置了習題、自我測驗題及授課、解題所需要的公差表格,以配合教學需要。《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機械類和機電結合類各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電大以及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標准化、計量測試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❻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中有哪四個關鍵詞關系如何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中有測量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精度四個關鍵詞。
測量回對象:本課程研究答的測量對象是幾何量,包括長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位 誤差、螺紋及齒輪等零件的幾何參數。
計量單位: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採用國際單位制。 其中, 長度的計量單位為米 (m) ; 角度的計量單位為弧度和度(°)、分(′)、秒(〃)。
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總和。
測量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測量對象真實值的一致程度。測量結果越接近真實值, 測量精度越高;反之,測量精度越低。
❼ 大一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結業論文
本學期所帶這門課----《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是機械類各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具有聯系各門基礎課和專業課的作用,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有一定基礎後學習也很合理。
本冊教材內容豐富而又相對集中,主要就圍繞著公差相關內容和有關測量概念展開的,本著准確,清楚,易懂,詳略得當,並重點突出實用性的原則進行教授。
一、教材處理
本冊教材共十章,教學用時將近百節,而且有些內容確實遠離生活,考慮到各方面的原因,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刪減和補充,如:第一章的學習時,淡化了優先數的概念,而增加了互換性的應用與發展的相關內容;第十章,圓柱齒輪傳動的公差機齒輪測量內容改為讓學生自己小組互助學習為主,教師提示指導為輔。等等..
二、學習內容的處理
1、嚴格執行國家最新標准,力爭和生活接軌,如:滑圓柱體結合的極限與配合中,詳細介紹了國家相關標准,在教學中嚴格執行GB/T~1800.3—1998,在學生心中牢固建立國家標準的概念,並且要求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體會。
2、嚴謹對待每一個概念、術語和定義,對涉及道德概念、術語、定義均嚴格按標准給出,並強調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三、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和生活實際的聯系
強調公差標準的實際應用,結合教材中給出的例題和練習,緊密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深入淺出的分析生活中的實例,盡量讓學生體會到理論指導生產實際,更讓學生在生活中明白基礎理論的重要意義。
四、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中不斷灌輸思想教育,讓學生不僅理解理論與生活的重要意義,更是要讓學生初步建立認真,嚴謹,靈活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從而推而廣之,人生途中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樹立莫不如此
五、有待提高的地方
由於教者本身理論水平有限,再加之實踐生產經驗也不足,導致在教學中難免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總之,我也是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和進步,相信只要有付出就獲得等值的回報的,通過不斷努力,相信定會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取得更大進步的!
❽ 學過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的朋友快來幫幫忙吧!!
|(1) 確定孔軸的公差等級: Tf=| -80-(-35)|=45um; 孔和軸的公差大概為45/2=22.5左右;查標准公差數值表:D=40mm時,IT6=16um;IT7=25um,且高精度配合專時,孔比軸的精屬度等級要低一級,所以孔為7級,軸為6級;
(2) 一般情況下,選基孔制,所以孔的基本偏差代號為H;且孔的下偏差EI=0,則ES=0+25=25um;
(3) 過盈配合, 軸 ei= ES-Ymin=25+35=60um;查軸的基本偏差數值表得代號為u的下偏差為+60um;選配合:φ40H7/u6
(4)驗算:軸es=ei+t=76<給定的Ymax=80; 所以滿足要求.
❾ 關於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問題
公差配抄合與技術測量課程中襲有測量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精度四個關鍵詞。測量對象:本課程研究的測量對象是幾何量,包括長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位 誤差、螺紋及齒輪等零件的幾何參數。計量單位: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採用國際單位制。 其中, 長度的計量單位為米 (m) ; 角度的計量單位為弧度和度(°)、分(′)、秒(〃)。 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總和。測量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測量對象真實值的一致程度。測量結果越接近真實值, 測量精度越高;反之,測量精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