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標准編制的測驗屬於

課程標准編制的測驗屬於

發布時間: 2021-02-16 03:33:21

㈠ 課程計劃與課程標准的區別,怎樣理解

一、內涵不同

1、課程計劃

課程計劃(教學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課程標准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學科質量的重要標准。

二、指導范圍不同

1、課程計劃一般是宏觀上的指導。

2、而課程標準是對某一具有學科的指導。

三、功能不同

1、課程計劃

包括三點:一是;規定課程設置。 二是;規定課程的順序。 三是;規定各門課程的教學時數。 四是;規定學年編制和每周每日的活動總量。

2、課程標准

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㈡ 課程標準的性質是什麼

《綱要》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從以上規定中可以看出,課程標准包括以下內涵:
☆它是按門類制定的;

☆它規定本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它提出了指導性的教學原則和評價建議;

☆它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

☆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由於課程標准規定的是國家對國民在某方面或某領域的基本素質要求,因此,它毫無疑問地對教材、教學和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出發點與歸宿。因為無論教材還是教學,都是為這些方面或領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服務的,而評價則是重點評價學生在這些方面

或領域的表現如何,是否達到了國家的基本要求。因此,無論教材、教學還是評價,出發點都是為了課程標准中所規定的那些素質的培養,最終的落腳點也都是這些基本的素質要求。

可以說,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也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這也正是各國極其重視課程改革,尤其是極其重視課程標准研製工作的重要原因。現在英美等國紛紛組織全國最強的力量、投入大量物力經費研製各科課程標准,表現出他們對國家課程標準的日益重視。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教學如何設計,無論評價如何開展,都必須圍繞著這一基本素質要求服務,都不能脫離這個核心。
但是,課程標準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基本依據,並不等於課程標準是對教材、教學和評價方方面面的具體規定。課程標准對某方面或某領域基本素質要求的規定,主要體現為在課程標准中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因此,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它規定了各科教材、教學所要實現的課程目標和各科教材教學中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規定了評價哪些基本素質以及評價的基本標准。但對教材編制、教學設計和評價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如教材編寫體系、教學順序安排及課時分配、評價的具體方法等),則不做硬性的規定

㈢ 急求教師招聘新課程標準的試題。

新課程理念選擇題(附參考答案)
1、教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准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並伴有適當的表情,使學生產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 B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

2、在下列教師行為中,屬於心理健康表現的有 ( B )

A、交往中,將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

B、冷靜地處理課堂環境中的偶發事件

C、將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入課堂,遷怒於學生

D、偏愛甚至袒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3、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 C )

A、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 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

C、關注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4、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D )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8、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D )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自由的人 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個別教師不允許班上學習差的學生參加考試、隨意佔用學生的上課時間、指派學生參加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商業慶典活動等。這些行為主要侵害的是學生的 ( C )

A、健康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隱私權

10、下列哪種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 D )

A、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B、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學校的

C、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戒、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D、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學生發展為本 ②培養環境意識

③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12。 指出哪一組是符合體驗性目標陳述方式的: ( C

A.說出、表演、展示 B.設計、製作、創作 C.感受、參加、養成 D.解釋、完成、背誦

13、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 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1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 A )

A.斯騰豪斯 B.斯騰伯格 C.杜威 D.赫爾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A.加德納 B.推孟 C.韋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B )

A.講解——接受式 B.示範——模仿式

C.探究發現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C )

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 D.都是客體

19.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 ( B )

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2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 ( B )

A.地方課程 B.校本課程 C.國家課程 D.學科課程

21.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 )

A.備課 B.上課 C.批改作業 D.考試

22.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卡內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准備學習:國家的指令》的報告有七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 C.學校需要專家的支持 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 ( B )

A.學生 B.學校 C.教師 D.校長

24.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 C )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校長

25..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 C )

A.學科學習目標 B.一般性發展目標

C.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D.情感目標

26、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 C )的整體提高。

A、語文知識 B、語文能力 C、語文素養

27、( A )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A、學生 B、教師 C、學生和教師

28、閱讀是學生的( A )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

A、個性化 B、整體化 C、綜合化

29、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 B )、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A、學習態度 B、學習方式 C、學習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會即學校 (3)教學做合一
31、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目標是(①)

(1)培養創造性人才與真善美的人(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與創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條件中(③)是最利於創造力發揮的首要條件。

(1) 因材施教;(2)實踐與思考;(3)民主化;(4)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

33、(②)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34、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構主義理論;

(2)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論;

(3) 多元智能理論;

35、所謂「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助與合作;

(2)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

(3)是指教師把自己日常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思考和研究對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2)教育敘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創造了(①)等教學方法。

(1)記憶法、思維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2)觀察法、思維法和探險性學習方法;

(3)復習法、檢測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論確立的直接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並學以致用;(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 (3)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39、建構主義理論中闡述學習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記憶、協作、交流; (2)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3)自主、合作、探究、記憶;

4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 A )

① 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

②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④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課程改革要改變原有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A\B\C )

A. 均衡性

B. 綜合性

C. 選擇性

42、新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倡導(A\B\C )

A.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能力

B. 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C.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3、新課程在課程管理方面為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實行( B )

A. 國家統一管理課程

B. 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C. 學校自主管理課程

44、下列屬於課程改革提出的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的校內外課程資源有( A\B\C )

A. 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

B. 各種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C. 信息化課程資源

45、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 A\B )

A. 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B.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

46、新課程體系下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 A\B\C )

A. 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基礎上的教師自評為主

B. 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C. 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47、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任務有( A\ B\C )

A. 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B. 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C. 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48.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A\B\C ) 考試、選拔方式。

A. 學生自由選擇

B. 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

C. 綜合評價的

49..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實現( A\B\C)

A.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變革

B.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C.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5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1、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創新 C變革

52、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A)。

A發揮 B發展 C發揚

53、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

A變革 B改變 C變化

54、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5、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C)環節。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6、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

A、先進的教學觀念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D、為了一切學生

58、在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

A、教學計劃、課程標准、教科書等文件

B、課程標准規定的各學科課程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大類課程

59、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

60、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B)。

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
61、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62、課程不是教學的(A)。

A、權威 B、方向 C、目標 D、計劃

63、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要用(C)去實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對待師生關繫上不應當強調(A)。

A、服從 B、尊重 C、贊賞 D、引導

65、教師是學習的(D)。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課程主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B)時間的活動。

A、1/3 B、2/3 C、1/2 D、1/4

67、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確立教育目的 B、設計課程體系 C、加強德育工作 D、選擇教學方法

68、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

C、學習、討論、創新

D、興趣、發現、研討

69、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A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造性

7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 ( A )

A時代的要求 B教學要求 C家長的要求 D學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課堂教學改革 C課程改革 D教師素質提高

72、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是 ( C )

A教學大綱 B學生發展特點 C國家課程標准 D課程改革綱要

73、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

A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B針對性、時效性、積極性 C針對性、科學性、主動性 D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74、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本次課改實行 ( D )

A國家、自治區、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B省、縣、鄉三級課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務處三級課程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7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 C )

A保持距離,建立威嚴 B加強了解,打成一片 C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㈣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依據,教材是課程標准最主要的載體。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

對。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專教材編寫、教學屬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並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4)課程標准編制的測驗屬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個別化教學的特點就是滿足具有顯著個性差異學生的教育需求,充分體現教學的靈活性。

個別化主題教學是常見的個別化教學形式。將每個學生的個別化教育教學目標統整形成學期教育計劃,進一步確定教學主題。在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將每個學生的教學目標與相應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設計,實施教學活動,評估教學成效。

其次是個別化核心課程教學。國內常見做法是將生活適應作為一個核心課程,再將溝通語言等相關目標放置到生活語文,將數量關系目標放置到生活數學等課程中,將動作目標分配到勞動技能,唱遊與律動,繪畫與手工和運動與保健等課程中。

㈤ 課程標准編制涉及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課程標准編輯涉及到的問題很多,根據課程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材料的特性以及學生特點,根據的內容是很多。

㈥ 標准化學業成就測驗是由測量專家自行編制的測驗這句話正確嗎

不正確。
標准化成就測驗是從事教育測量的專業人員根據心理測量學的原理所編制的一種代表學科內容的、經過標准化的成就測驗

㈦ 根據課程標准編制根據課程標准編制的測驗屬於什麼測驗的測驗屬於什麼測驗

我國的數學教學大綱是隨著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進程而變化的,當代數學的課程是這個歷史演變的產物,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我國的第一個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誕生於1952年,名為《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它主要是根據前蘇聯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編制而成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都基本上與前蘇聯的一致,形成了新中國數學教學的基本框架,對現在影響都十分廣泛. 1955年,教育部對1952年的這個大綱草案進行了修訂,制定了《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正草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先搬後化」的原則,以前蘇聯八年級、九年級的數學課本為依據編譯了我國的數學教材. 這與我國當時學習蘇聯,和國內暫無完整教學體系的實際情況一致,致使我國後來與世界教育大潮接軌進行教學改革和教材更新帶來巨大的阻力. 1961年,通過對1955年的大綱修正草案進行修改,制定了《全日制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提出了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開始有了一點點自我的特點. 1963年,又在1961年大綱的基礎上制定了十二年制的《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草案)》. 這一大綱,首次提出了「培養學生正確而迅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的要求,它結束了我國完全機械模仿外國模式的數學教育,尤其是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這三大能力的提出,使我國的基礎數學教育在世界基礎數學教育中日漸體現了強大的優勢,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民數學素養的提高. 中學數學中提出對三大能力的培養,使中學數學教學有了自己的目標,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慢慢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它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止今乃至將來的一段時期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十年動亂後,1977年10月恢復了中斷多年的高考招生考試. 1978年,通過對過去的反思並以當時的國情適當吸收先進國家的數學教學的經驗,根據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精簡、增加、滲透」的「六字」方針,制定了《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1983年,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的背景下,制定了《數學教學大綱》. 這份大綱,提出了基本和較高的兩種教學要求. 在基本要求中又設立了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了甲種本和乙種本兩種教材. 按照「降低難度、減輕學生負擔,要求明確具體」的原則,1987年制定了《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 這一大綱屬於過渡性大綱,將1983年增加確定的多數必學內容改為選學內容. 高考只考必學內容,它使選學內容形同虛設. 但這一大綱,明確提出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概念,教學中要求使學生學好「雙基」,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 1990年,在調整數學教學計劃的要求下,國家教委頒布了《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改稿)》. 這份大綱,把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任務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1996年,為了與九年制義務教育銜接,制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本)數學》,於1997年秋季在「兩省一市」試驗中試用. 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分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選修分選修Ⅰ和選修Ⅱ,選修Ⅰ供文科學生使用,選修Ⅱ供理科學生使用,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都為高考考試內容. 這分大綱,首次提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增設了「教學測試與評估」項目的要求. 這一大綱的出台,對我國的數學課程建設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有力地推動了數學教育教學的改革. 2000年,在「兩省一市」試驗的基礎上,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大綱中首次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它基本完成了由大綱至課程標準的准備工作,也進一步推動著數學教育教學的改革. 我國的數學教學大綱的制定,使數學教育形成了注重系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教學,並以掌握知識與技能和訓練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使我國的基礎數學教育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長期領先於國際水平. 但是,以往的數學教學,也存在著嚴重的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多方面的問題,制約了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的創造性. 基於這些問題,通過研究當今發達國家的數學情況,並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於2003年正式頒了《普通數學課程標准(實驗)》,使我國的數學教育理念更加與國際接軌,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新課題.

㈧ ( )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
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
程的基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