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美術校本課程學情分析

美術校本課程學情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2-16 06:33:54

1. 如何寫幼兒園的美術手工學情分析

科學領域分為兩個方面:科學探究、數學認知,有6個目標。強調幼兒的科學學習應注重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注重在生活和游戲中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數量關系、形狀與空間關系,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育建議:教師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注重探究過程,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反對提前學習小學教育內容,反對強化訓練某些知識和技能。

(一)背景

1.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繫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可以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動作又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到大腦,又從大腦傳到手。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的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同時前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認為:現代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幼兒園培養的學生,即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今天的幼兒來說,當然也毫不例外,因此幼兒進行美工製作活動是使自身全面發展的良好途徑。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美工製作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幼兒從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我園受社會、環境、文化、師資的影響,以及家長因素等孩子們的依賴性強,動手能力較弱。近兩年,隨著園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資金的加大投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園從幼兒美工製作入手,確定了《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在此方面進行相應的實踐研究,從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界定

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是指以培養幼兒美感為目標,以幼兒繪畫、手工、欣賞為主的活動。美的色彩、美的語言、美的行動,時刻影響著幼兒,美術活動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自由自在表現自己的王國,在美術活動的天地里,他們真正成了活動的小主人。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手工活動是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園手工教育目標,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用手對材料進行造型操作,生產出富有美感、表現手藝的作品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一)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

創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的鮮明而根本的特色,針對封建教育對學生的束縛,他疾呼「敲碎幼兒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陶行知先生在許多文章中反復提出「解放幼兒創造力」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兒的眼睛、雙手、頭腦、嘴巴和時間。

2.布魯納的發現教學

布魯納認為:「學習中的發現確實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構造主義者。」在《發現的行為》一文中,布魯納對這種新方法作了詳細的描述,他指出: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也就是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學習者自己去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指出:生活既教育、社會既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4.現代幼兒教育理論

《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藝術是實際美育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5.瑞吉歐理論

在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中,美工作品、泥塑等能夠表現幼兒對周圍世界的理解,闡明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建構過程,從而引發幼兒情感的自然流露。

6.心理學依據

幼兒正處於與無意識注意佔優勢,具體形象記憶、思維為主的階段,在美工活動中幼兒是非常情緒化的,易受情緒、情感的印象。因此,教師須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引起幼兒的興趣。要他們對美工活動保持穩定的興趣,必須要有足以吸引其參與活動的內容、活動形態。通過美工製作活動既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又能吸引幼兒。

7.生理學依據

幼兒對美工活動有一種自然的需要。

2. 培智教育課堂教學學情分析怎麼寫

一、在培智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本質是服務。為學生的終生幸福服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終極目的。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乾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生命是人的根本,關注生命是人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以人為本」,就必須關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離開生命一切將無從談起。教育關注人的成長與發展,而人的成長與發展實質上是生命的成長與發展;生命是教育的始點和歸宿。因此,教育的「以人為本」首先應當是以人的生命為本。生命是具體的、獨特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區別於其他生命個體的特徵和性質,具有不可替代性。
「生命教育的目標應在於啟發生命智能、深化價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它所包含的范圍應籠罩人生整體及其全部歷程,以幫助公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並內化陶冶其人格情操。」生命教育在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激發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滋養學生的感恩情懷。「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在培智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大背景下,培智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
智障兒童首先是兒童,是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的表現,是有著生命的人。基於人的生命存在,智障兒童有著人的生命的價值、意義和尊嚴,應該享有人的一切的權利。【1】但長期以來,對智障兒童發展的偏見以及消極的教育期望,使他們在社會上處於弱勢、從屬的依附地位,被當作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受到許多人的歧視。教育是喚醒人的生命意識的一種有效活動。生命意識的養成,不但能夠使智障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也能夠養成他們豐富的生命情感和堅強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對智障兒童不但要像對普校學生一樣實施教育,而且要在教育活動中密切關注智障學生個體的生命意識,幫助他們提高生存和生活的智慧。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既是特殊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又是特殊教育的天職,更是特殊教育的一種追求。

3. 如何寫幼兒園的美術手工學情分析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界定
(一)背景
1.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繫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可以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動作又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到大腦,又從大腦傳到手。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的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同時前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認為:現代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幼兒園培養的學生,即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今天的幼兒來說,當然也毫不例外,因此幼兒進行美工製作活動是使自身全面發展的良好途徑。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美工製作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幼兒從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我園受社會、環境、文化、師資的影響,以及家長因素等孩子們的依賴性強,動手能力較弱。近兩年,隨著園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資金的加大投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園從幼兒美工製作入手,確定了《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在此方面進行相應的實踐研究,從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界定
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是指以培養幼兒美感為目標,以幼兒繪畫、手工、欣賞為主的活動。美的色彩、美的語言、美的行動,時刻影響著幼兒,美術活動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自由自在表現自己的王國,在美術活動的天地里,他們真正成了活動的小主人。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手工活動是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園手工教育目標,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用手對材料進行造型操作,生產出富有美感、表現手藝的作品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一)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
創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的鮮明而根本的特色,針對封建教育對學生的束縛,他疾呼「敲碎幼兒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陶行知先生在許多文章中反復提出「解放幼兒創造力」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兒的眼睛、雙手、頭腦、嘴巴和時間。
2.布魯納的發現教學
布魯納認為:「學習中的發現確實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構造主義者。」在《發現的行為》一文中,布魯納對這種新方法作了詳細的描述,他指出: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也就是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學習者自己去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指出:生活既教育、社會既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4.現代幼兒教育理論
《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藝術是實際美育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5.瑞吉歐理論
在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中,美工作品、泥塑等能夠表現幼兒對周圍世界的理解,闡明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建構過程,從而引發幼兒情感的自然流露。
6.心理學依據
幼兒正處於與無意識注意佔優勢,具體形象記憶、思維為主的階段,在美工活動中幼兒是非常情緒化的,易受情緒、情感的印象。因此,教師須提供一些有趣、新奇的刺激,引起幼兒的興趣。要他們對美工活動保持穩定的興趣,必須要有足以吸引其參與活動的內容、活動形態。通過美工製作活動既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又能吸引幼兒。
7.生理學依據
①幼兒對美工活動有一種自然的需要。幼兒手的動作逐漸開始復雜起來,同時表現出對動手活動的濃厚興趣。幼兒喜歡製作,這期間他們手指的細小運動很快發展起來。
②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充分,腦、眼、手之間的協調關系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腦和視覺對手的控制能力較差,手的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因此,通過美工活動,能不能練習和鍛煉腦、手、眼之間的協調,由此,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從查閱的多項資料可以看到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多地反應在繪畫方面,對於美工研究先對而言較少。目前,存在著幼兒美工活動過於重視技能訓練、活動內容單一、枯燥、脫離生活、缺乏趣味性的現象。所以,將美工活動融入幼兒園各項活動之中,促進幼兒手部的協調性、語言表達能力、認知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更好的落實《綱要》精神,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二)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手工是靠手的技能和使用簡單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的一種造型活動。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如果沒有依靠雙手精細的、靈巧的動作激活抽象思維區域,那麼將會影響人今後一生的發展。」手工活動,對人的一生影響如此之大,而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更是對其進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由此可見,作為幼兒園美術教學領域中重要內容之一的手工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的研究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其研究逐步深入,相關的研究成果相繼推陳出新,如《在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如何提高幼兒園手工活動質量》《廢舊資源在幼兒園手工活動中的開發利用》等。縱觀相關論著,大都研究其應用價值,盡管有可借鑒之處,但從案例分析的角度來說仍有欠缺。聯系我園手工教學實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如手工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不充分,教學評價較空洞,家長的配合意識較弱等問題。為使這些實際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提升全園手工教學活動水平,全面提升我園的保教質量,我們選取了這個課題,從案例分析的角度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
幼兒園手工活動質量的提高,為幼兒的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能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濃厚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讓幼兒欣賞並感受美術作品中形象美的能力,同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我園作為有著豐富手工活動經驗、擁有手工技能較高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手工活動氛圍的園所,力求通過此項課題的開展,使「手工活動」成為我園的一大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保教質量。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研究、探索出適合我園幼兒實際的美工教學活動的良好形式。
2.激發幼兒對美工製作的興趣,自發、主動地去製作,提高自身的製作能力。
3.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及教科研能力。
四、課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質的研究方法為主,採用行動研究方式。具體方法有:
1. 文獻法:通過查閱圖書資料,上網搜集國內外幼兒美工教育發展情況、運用學習、借鑒、揚棄的辦法改進我們的教育方法的同時,挖掘本研究的實踐價值。
2. 調查法:一方面通過調查教師、家長對美工活動的看法及態度,以及幼兒園、家庭及社區幼兒美工教育的現狀。另一方面,調查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及幼兒的活動特點。從以上兩方面入手掌握幼兒美工教育的基本狀況,以不斷調整教育與管理行為,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促進研究順利進行。
3.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美工教育的實踐中邊研究邊修正,觀察和收集材料,了解幼兒的活動表現,不斷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完善幼兒美工特色園本課程
4. 案例法:從幼兒的生活出發,教師尋找幼兒感興趣的點進行,自主美工生成課的開展,通過一節活動的展示後,教師針對此課程進行案例分析,總結孩子製作過程、成長的歷程,活動設計的亮點;反思活動的不足,積極改進。
5. 作品評價法:對幼兒的美工作品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分析,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整理課程內容及研究方法。
6.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小結,分析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及實施中的問題,不斷調整下一階段的研究策略,形成最終的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2.9)
1.調查幼兒園美工教育的現狀。
2.收集國內外相關的幼兒美工教育資料。
3.收集美工活動相關的工具和材料。
4.成立小課題工作組,落實主要成員,明確分工及任務。
5.初步擬定美工教育目標及教學計劃,並在本園初步實踐。
(二)實施階段(2012.9-2013.4)
1.改進幼兒美工教育課程,形成比較完善的幼兒美工教育課程方案。
2.進行教學案例、課程設計和相關教育活動觀摩。
3.探討手工教學設計,開展教學設計評比活動,關注幼兒優秀手工製品,完善教師評價,開展親子手工活動等。
4.運用作品分析法、對比法等收集多方面材料進行評析。
5.培訓、調研和交流。定期請專家對課程進行指導,舉辦教師培訓,開展交流。展示、研究活動。
(三)總結階段(2013.4.30-2013.5.30)
1.教師撰寫案例、整理教學資料等。
2.整理材料,匯總美工特色教學活動成果。
3.總結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申報課題成果。
六、課題研究內容
(一)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美工活動環境應根據幼兒生活需要,不斷地創設、變換學習的場所,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活動,以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我園在創設環境同時,不斷加入美工的元素以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如:在創設樓道環境時,我們創設了"剪紙藝術長廊"、"多彩的泥塑"」廢舊大變身吊飾"等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激發幼兒動手參與的慾望。另外,為了給予幼兒更好的美工操作空間,創設藝術操作的氛圍,避免班級活動區域的材料限制,我園充分開發園內的資源,開設幼兒美工室。
(二)選擇生活中的材料,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幼兒的美工活動貴在創造,生活中的許多在大人眼裡看來是廢品的東西往往是孩子們最喜歡、最珍貴的創作源泉,如碎紙屑、空瓶子、小石頭、彩色包裝袋和包裝盒等,這些材料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而運用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如:開展「巧手變變變」活動中,家長把家中閑置廢舊紙張、果殼、紐扣等材料拿到幼兒園中,製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另外,教師們也開動腦筋,將廢舊的露露罐、紙箱、油桶等紙做成了「高蹺」、「山洞」「小車」等孩子喜愛的戶外游戲器械,這些玩具不但材料源於生活,更能夠真正的用於生活,同時也豐富了園內的戶外游戲玩具。
(三)開展豐富的活動內容,促進家園多元化發展
講合作——讓家長參與親子美工創意活動
在活動開展初期,家長們並不支持幼兒園開展的美工活動,他們總為搜集材料而困惑。為了讓家長更好的了解幼兒園開展美工活動的重要性,我們利用半日開放的時間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手工製作,我們教師並進行積極地解說美工活動開展後孩子的變化,家長哎在平日里細致的觀察後發現孩子的變化非常大,思維活躍了、想像力豐富了、敢動手製作了等等的進步讓家長感到很欣慰。我們還進行的親子觀摩活動,製作"燈籠"家長參加完活動後說"原來進行手工活動時寶寶總會說,媽媽你給我做,而現在說媽媽你看我做的漂亮嗎?"從孩子的話語中就可以看出我們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的很好,更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促進了家園的有效合作。
七、研究結果與成效
(一)教師方面
1.積累豐富的經驗,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我園教師雖然不是美術專業畢業,但通過開展此課題研究,教師不斷利用書本自學、網路充電、培訓實踐等各種途徑進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激發教師們的研究熱情,促進了我園教師的專業成長。
2.挖掘教師的藝術潛能,提高教師的環保意識
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美工教學活動中,通過收集廢舊材料,將各種材料資源進行再利用,提高教師自身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在對各種材料進行創作的同時,挖掘了自身的藝術潛能。
3.深入教學實踐,開發園本課程
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增強了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實顯教師創造性地制定教學的目標,使教師在園本課程開展的研討能力得到了提高。突出了我園鮮明的辦園思想,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
(二)家園共育方面
此課題的開展,轉化了家長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家長的認同與支持。實現了家園教育一體化。
(三)幼兒方面
1.發展幼兒獨特的創造能力
幼兒在參與美工活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利用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向幼兒進行美的啟示和教育,使美的感受得以深化,內化為自身對美的事物的表現,並通過各種不同的美工活動,使幼兒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中,形成具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並逐步發展了幼兒獨特的創造能力。
2.使幼兒個性得到自然發展
幼兒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美工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從而促進其個性的自然發展。
3.發展幼兒敏銳的思維
幼兒通過對多種材料進行美工製作活動,使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材料形成獨特的觀察視覺,在設計創作活動中,不但發展了腦、眼、手的協調性,更促進了敏銳的思維能力。
(四)研究方面
在實踐研究中逐步豐富園本課程,形成本園的美工特色。我園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基於幼兒喜歡的玩具、動物、日常所用物品進行創作,大大彌補了美工只是為了環境的美化,讓家長看到實效性,讓孩子拿著自己製作的玩具玩耍的體驗到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五)成果方面
1.園內自編教案集、幼兒作品集、親子作品集、教師作品集。
2.形成經驗性文章: 教學案例分析15篇、美工活動專題研討4篇、教師美工教育隨筆2篇、教學設計5篇。
3.參加全國第二十九屆幼兒素質杯幼兒書畫大賽,期中在本次活動中,榮獲第二十九屆「素質杯」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優勝單位100強(特等獎),百名優秀教師(特等獎),15名老師獲優秀教師指導獎,並授予「素質教育優秀教師」稱號。本次幼兒參賽作品中,共有140名幼兒獲獎,其中47人獲得金獎,39人獲得銀獎,35人獲得銅獎,19人獲得優勝獎。
八、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一)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手工活動案例研究」的實施中,比較偏重於內容的開展和幼兒美工能力的培養,而在幼兒美工能力評價方面比較薄弱。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美工教育的評價策略。
(二)教師不善於及時歸納和總結自己在實踐中好的經驗,收集、整理資料的意識還有待於提高。需要進一步培養總結提升能力,及時的整理、保留活動的資料。
(三)從幼兒園長遠的發展來看,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僅關注了幼兒園特色的突出,研究比較膚淺、單一,沒有上升到構建園本文化的層次。

4. 如何進行美術學情分析

就上樓上說來的,不知道你的自學情分析是根據所要授的課進行的,還是怎樣。如果是針對某門課的,就是對目前大概學生的水平進行一個綜合的評價。比如:完成本門課《數字圖像處理》,需要一定的美術和電腦操作技能,其面對的授課學生為大學一年級。該年級學生,美術統考進校,在美術基礎上,有較好基礎20%,較差基礎10%,中等程度70%;另外,在電腦操作技能方面,有較好基礎的20%,一般基礎的60%,較差基礎的20%。。。。。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