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集中培訓總結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集中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2-16 11:33:55

⑴ 高中新教材培訓總結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學習總結

新一輪教育改革,給體育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教材和課程標准和出台,大大拓寬了原本體育課的學習領域,讓我們這些體育教師盡快地進入角色,積極追求一種全新教學方式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1、新的課程標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3、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新課程強調改變原有單一、陳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學生互為中心師生互動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基本是單一灌輸——接受,使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觀念,促使了教學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引導學生有目的的接受知識,運用知識、拓展知識,注重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承接。二是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通過學生各種方式的學習,如自主學習、相互間的合作學習等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開拓思維的能力。三是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這就直接影響到教師為考核而教學轉向為學生接受知識而教學,學生為過關而學習轉向為自己興趣愛好而學習。四是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不同的差異和基礎,因材施教,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自己不同的基礎上有提高。

二、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
1、體育教師將向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二者相結合轉變。
在《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准中,體育教師的主要職能除了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體育教師在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做到:一是積極地旁觀,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實驗或積極地看,積極地聽。同時,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各種情況,處理即時發生的事情、狀況,並考慮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2、師生關系將更加和諧。
傳統教學形成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體育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中的控制者,學習的指揮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體育成績的判定者,對學生的評定具有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千方百計,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方式進行練習和活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阻止學生的另類表現,把一些活躍的學生作為差生來處理。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反映,關注學生的不協調音,用公正合理的態度對待練習中發生的教師意料外的事情。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教與學,彼此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過程。
三、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單一總結性評價方式,著眼於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自己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內能。
總之,在新課程中,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一堂好的體育課,最應該提倡的也是最「本色」的東西,就是通過對教材內涵的把握與處理,創設一種氛圍,設置某種情境,使學生忘我地、興致勃勃地主動投入到那種愉快的體驗,探究之中。最後,教學不僅要面向學生的現在,更要面向學生的未來。

⑵ 簡述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教科書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程主要表現為課程計劃、課程標准、教材(教科書是其主要部分)。

三者關系見圖中表格

拓展資料:

課程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具體規定了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其中,開設哪些科目是課程計劃的中心和首要問題。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展開。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材是根據學科課程標准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是知識授受活動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聲像製品。教科書是教材的主體,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課程」一詞在我國始見於唐宋期間。唐朝孔穎達為《詩經·小雅·巧言 》中「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句作疏:「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但這里課程的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遠。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書·論學》中多次提及課程,如「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工夫」等。雖然他對這里的「課程」沒有明確界定,但含義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課及其進程。這里的「課程」僅僅指學習內容的安排次序和規定,沒有涉及教學方面的要求,因此稱為「學程」更為准確。

到了近代,由於班級授課制的施行,赫爾巴特學派「五段教學法」的引入,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程序及設計,於是課程的含義從「學程」變成了「教程」。

在西方英語世界裡,課程(Curriculum)一詞最早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什麼知識最有價值?》(1859)一文中。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

根據這個詞源,最常見的課程定義是「學習的進程」(Course of study),簡稱學程。這一解釋在各種英文詞典中很普遍,英國牛津字典、美國韋伯字典、《國際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cation)都是這樣解釋的。

但這種解釋在當今的課程文獻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Currere」 一詞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由此課程就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從而引出了一種傳統的課程體系;而「Currere」的動詞形式是指「奔跑」,這樣理解課程的著眼點就會放在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建構上,就會得出一種完全不同的課程理論和實踐。

解放以後,由於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到80年代中期以前,「課程」一詞很少出現。

⑶ 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區別,怎樣理解

一、內涵不同

1、課程計劃

課程計劃(教學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課程標准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學科質量的重要標准。

二、指導范圍不同

1、課程計劃一般是宏觀上的指導。

2、而課程標準是對某一具有學科的指導。

三、功能不同

1、課程計劃

包括三點:一是;規定課程設置。 二是;規定課程的順序。 三是;規定各門課程的教學時數。 四是;規定學年編制和每周每日的活動總量。

2、課程標准

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