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高中新課程標准
❶ 2017年版的課程方案學科課程標准有什麼新變化
●明確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強化課程有效實施制度建設
進一步明確課程實施環節的責任主體和要求,從課程規劃、課程標准、教材、教學管理以及評價、資源建設等方面,對國家、省、學校分別提出了要求。增設「條件保障」部分,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施和經費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增設「管理與監督」部分,強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的責任。
❷ 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特徵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普通高中教育應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所確定的基礎教育培養目標,並特別強調使學生:
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有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作貢獻的志向與願望;
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自覺行使公民的權利,履行公民的義務,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具有社會責任感;
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
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
為實現上述培養目標,普通高中課程應:
(1)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的聯系,拓展視野,引導創新與實踐。
(2)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
(3)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改進校內評價,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建立教育質量監測機制。
(5)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學校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
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
(1)學習領域
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
設置學習領域能更好地反映現代科學綜合化的趨勢,有利於在學習領域的視野下研製各科課程標准,指導教師教學;有利於整體規劃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體現對高中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以防止學生過早偏科,避免並學科目過多,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2)科目
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八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並行設置,供學校選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3)模塊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
模塊的設置有利於解決學校科目設置相對穩定與現代科學迅猛發展的矛盾,並便於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有利於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為學校有特色的發展創造條件;有利於學校靈活安排課程,學生自主選擇並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
❸ 聽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准有俄語,日語,但這兩門課的老師有那麼多嗎哪裡找呢
日語老師在大部分培訓中心都有的吧,黑龍江那邊有的學校就開始俄語課程,俄語英語二選一,那邊的俄語老師應該會多點
❹ 內蒙古高中新課標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湖北高中課改實行學分製作者:河成洋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284 更新時間:2009-7-3 7月2日,我省公布了高中新課改方案:高中實行學分制,只有修完所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並且高考不再「一考定終身」,高校錄取人才,除了看高考成績外,還要看學業水平考試及綜合素質評價。 據介紹,我省高中課改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課程管理三部分。課程內容涉及8大領域:語言與文字、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如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科目。課程內容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每學完一門科目,學生都可獲得一定學分,高中生在3年內修完144個學分方可畢業。 對應於課程改革,我省高考方案也將進行改革。省教育廳稱,我省將逐步探索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與學校測試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選拔辦法,「一考定終身」將成為歷史。 昨日,我省公布《湖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從今秋起,全省所有高一學生將使用新教材。那麼,新課改都有哪些變化,今後的高中生將會學習哪些內容,三年後的新高考又會是什麼樣子?昨日,記者約請華中科大附屬中學副校長彭樹德進行了解讀。高中課改,都有哪些新變化?昨日,華中科大附屬中學副校長彭樹德指出,高中課改,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從課改實施方案上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化。1、課程結構發生了變化。普通高中課程結構分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課程設置包括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每個學習領域設置若干課程價值相近的科目。其中語言與文學包括語文、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人文與社會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包括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包括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三部分。每個科目的課程內容由若干模塊組成。 2、課程內容發生了變化。普通高中課程內容由必修、選修兩部分構成,選修部分又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四個學習領域的科目選修Ⅰ分為選修ⅠA、選修ⅠB、選修ⅠC。列入選修ⅠA的模塊是全省指定的修習內容;列入選修ⅠB的模塊是全省指定的選修內容,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模塊修習;列入選修ⅠC的模塊是學校視條件開設的選修內容,學生可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自主選修。選修Ⅱ課程由學校根據本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3、課程管理發生了變化課程管理實行學分制,學生必須在三年內獲得116個必修學分,22個選修Ⅰ學分和6個選修Ⅱ學分,才能畢業,一般來講,一個學分為18個課時。二、從新課標教材與大綱教材比較來說,有三個變化1、分必修和選修從課程內容上比較,新課標教材更能體現課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按新的課程標准,我國開發了多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課教材,課程教材刪減了許多復雜的,意義不大的知識,突出了提高未來發展素質,滿足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的知識,使必修內容的教材更具有基礎性;.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設置了許多選修課程,讓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模塊或專題進行學習,以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2、更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從教材的編寫理念比較,課標教材更能體現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標教材中,編者更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注重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種過程是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形成的,所以,學生對教材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的一種認知過程。3、更體現課堂「學本位」思想從課堂教學過程比較,使用課標教材更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由於教材編寫的過程性,使得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成為一種可能。語言與社會學科可利用「話題」引導課堂教學;自然科學學科可利用「問題」指導教學,使課堂更體現「學本位」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2009年秋季開學起,湖北省普通高中課程全面更新,《湖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推出,「讀死書」不靈了——眾多選修科目設置給學生選課自主權。 課程涉及8個領域 ,按新推出的課程設置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有8個學習領域。 8個領域分別為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 每個學習領域設置若干課程價值相近的科目,如語言與文學領域設置語文、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兩個科目;人文與社會領域設置思想政治、歷史兩個科目;科學領域設置地理、物理、化學、生物4個科目。 新增的技術、藝術學習領域,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4個科目。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型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 據了解,這些課程設置主要滿足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和進一步學習的基本需求,為所有學生奠定共同的發展基礎。 選修課比必修課多 根據方案,高中課程內容由必修課、選修課兩部分構成,選修課比必修課多,學生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自主選修!選修課又細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兩部分。選修Ⅰ課程為全省指定的修習內容,選修Ⅱ課程由學校根據本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 在語文這一科目的選修課中,有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演講與辯論、史記選讀、語言規范與創新等。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根據本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選修課,學生可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自主選修。 技術、藝術兩個領域中,家政與生活技術、簡易機器人製作、演奏、創作、書法、攝像等都被列入選修內容。 根據方案,高中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課程;高三年級要保證學生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鼓勵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修習某些課程。 社區服務不少於10個工作日 按照方案,高中3年學習中,研究性學習應保證270學時,社會實踐共3周,社區服務不少於10個工作日。 在教學時間中,必修和選修Ⅰ課程的教學時間通常為36學時,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均為18學時。3年中,研究性學習應保證270學時,總學分達144學分方可畢業! 根據新推出的課程設置方案,學生課程修習通過學分和學業水平考試來考核。學分用以衡量學生的修習過程和狀況,學業水平考試檢測學生在各學科所達到的學業水平,總學分達到144學分方可畢業。 在必修的8個學習領域,學生每學年都必須獲得一定的學分,3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 在選修科目中,學生至少要獲得28學分。其中,選修Ⅰ課程至少獲得22學分,選修Ⅱ課程至少獲得6學分。 鼓勵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學習更多的選修課程,獲得更多學分!總之,這一重大的變化,偶感覺對於對於今年九月份即將踏入高中的准高中生們來說,無疑是增加了難度,但是這才是真正的凸顯了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從此以後「讀死書」和「死讀書」將成為歷史!偶還要強調的是,從今年升入高中的這一批學生開始,以後的高考錄取不再只看高考的總分,高校在錄取時還要參考考生平時的表現哦!
❺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添加了日語和俄語了嗎
我高中就學的日語,隔壁班級是俄語,記得報考專業時有的專業要求高考為法語
❻ 如何在網上搜索所教學學科的課程標准
2001年,國家啟動了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各學科課程標准得到中小學教師的廣泛認同。同時,在課程標准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標準的內容、要求有待調整和完善。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適應新時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我部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了修訂完善。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咨詢意見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審議結果,經研究,決定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准(2011年版),並於2012年秋季開始執行。
據了解,新修訂的課程標准涵蓋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所有學科,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外語等主科和品德與社會、音樂、美術、體育等副科。其中,外語科目的課標還細化到英語、日語和俄語三種。
❼ 普通高中新課標出爐,與新高考如何銜接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准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准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考慮到高中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及升學考試要求,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適當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
一是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二是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三是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四是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我們現在已經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了,與過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樣,學生有多樣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礎。因此,這次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既要強化共同基礎,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需求、多樣化發展需求。」王湛說。
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在鄭富芝看來,這更體現了高中教育的育人功能,「整個普通高中課程的設計不能完全跟著考試走,而要跟著育人走,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❽ 誰有人教版高中俄語必修1-5電子版,在線等。。。
高中俄語。。。 還必修。。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http://www.pep.com.cn/eyu/jszx/gzey/bx1/
這里有 ,版 看來是我孤權陋寡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