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物理課程標準的性質

物理課程標準的性質

發布時間: 2021-02-16 20:32:56

『壹』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是什麼

第一部分 前 言

20世紀以來,物理科學不斷在對宇觀、宏觀、微觀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這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改變了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引領了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當今,知識經濟全球化,信息高度共享,這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觀念更新、知識領域拓展、公民綜合能力培養的需求增強等等,中學物理教育責無旁貸地肩負了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增強公民適應社會發展的應對能力、培養公民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的使命。
為此,《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在繼承我國中學物理課程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作為普通公民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需求,關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關注物理科學的技術應用及帶來的社會問題,關注時代發展對中學物理提出的需求等。《標准》確定了中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學習後應達到的要求。

一、課程性質
從古代的自然哲學,到17-18世紀的經典物理學,直至近代的相對論和量子論等,都反映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不斷探索,體現了探索者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物理學作為一門主導學科,一直引領著科學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從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發展,影響著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作為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此階段的物理課程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還應注重納入物理科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注重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培養等。

二、課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平等機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得到發展。
2.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並能將其運用於生活、生產實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礎。
3. 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的聯系、交叉與滲透,以及研究方法的借鑒與移植,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系,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進步帶來的影響,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4.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教學中,應注重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其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等。同時,應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鼓勵將信息技術融於物理教學。
5. 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在新的評價觀念指導下,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發展性評價與甄別性評價結合,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教師的不斷進步和物理課程的逐漸完善。

三、課程設計思路
1.《標准》遵循我國教育方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指導思想和《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要求,依據中學生的發展特點,將全面提升中學生科學素養作為物理課程目標設計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礎上規定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學習要求。
2.《標准》繼承了我國中學物理課程的優良傳統,依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目標定位,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分別從課程目的、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形成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培養目標。
3.《標准》中的「內容標准」由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組成,其中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表達與交流等要素,這些要素應靈活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將科學探究納入「內容標准」,旨在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4.「內容標准」中的科學內容分別以「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和「能量」為一級主題,對中學生應掌握的物理內容提出了要求。在每個一級主題下劃分了若干二級主題,在每個二級主題下又列出了若干三級主題。每個三級主題都是對全體學生的具體要求,這些三級主題靈活地融進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
5. 為進一步將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滲透到「內容標准」中,在科學內容中增設了樣例和活動建議,它們不是硬性要求的內容,主要為了幫助教師理解科學內容中三級主題的具體含義。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總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
l 學習終身發展必需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
l 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於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活動,在實踐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識;
l 保持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情,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能產生興奮感及成功感,能獨立思考,勇於質疑,養成尊重事實、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l 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分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形態和變化、物質的屬性、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新材料及其應用等內容,關注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等問題;
2.認識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等內容,了解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規律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3.認識能量、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能量守恆、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了解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關注能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4.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發展的大致歷程,知道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家的事跡與成果,了解歷史上一些重要的物理實驗及其對科學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5.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用簡單的實驗儀器,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識,知道簡單的數據記錄和處理方法,會用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二)過程與方法
1. 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能在觀察和學習中發現問題,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及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能通過實驗收集數據,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經歷信息處理過程,有對信息的有效性、客觀性做出判斷的意識,學習從收集的信息中分析、歸納規律,嘗試解釋根據調查或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與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及不斷改進的意識;
,成通過學習物理知識,逐步發展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能通過實驗探5.通過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自學能力,學習物理學家在科學探索中的研究方法,並能在解決問題中嘗試應用科學研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有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對科學的求知慾,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樂於探索自然,能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2.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樂於探究日常用品或新產品中的物理學原理,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
3. 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嘗試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4.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勇於創新,有判斷大眾傳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意識,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勇於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
5.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有保護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展續質的形態及其的哪些提高、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和「情感、「內容標准」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基本學習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內容標准」由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組成,其中科學內容包括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個部分。
「內容標准」中的樣例是對標准進一步的解釋和擴展,活動建議則為教師提供了教學活動實例。
一、科學探究
在《標准》中,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准」,旨在讓學生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的相似的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與技能,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科學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要素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表達與交流。在學生的科學探究中,其探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學探究應滲透在教科書和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
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學習中,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探究要素
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問題
●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
●能書面或口頭表述發現的問題;
●了解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猜想與假設
●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探究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了解猜想與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明確探究目的和已有條件;
●嘗試考慮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變數的意識;
●經歷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的過程,嘗試選擇科學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設計探究步驟;
●了解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能通過觀察、實驗和公共信息資源收集證據;
●會閱讀簡單儀器的說明書,能按要求進行操作;
●會使用簡單儀器進行實驗,會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
●了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分析與論證
●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適當整理;
●能進行簡單分析推理;
●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
●了解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評估
●有評估探究過程科學性的意識;
●有評估探究結果合理性的意識;
●能關注探究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
●了解評估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表達與交流
●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能表述探究的問題、過程和結果;
●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
●了解表達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二、科學內容
本標準的科學內容分為「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下表為「內容標准」中科學內容的一級主題與二級主題。這種主題式的呈現形式不代表教科書的結構或教學的順序。教科書編寫者可以根據《標准》編寫不同特色的教材。
「內容標准」中的樣例與活動建議不是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中選用,也可以結合當地情況開展其他更切合實際的教學活動。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習物理規律,構建物理概念,學習科學方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一級主題
二 級 主 題

1.物 質

1.1 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1.2 物質的屬性
1.3 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
1.4 新材料及其應用

2.運動和相互作用
2.1 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2.2 機械運動和力
2.3 聲和光
2.4 電和磁

3.能 量
3.1 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
3.2 機械能
3.3 內能
3.4 電磁能
3.5 能量守恆
3.6 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1. 物 質
各種物體、粒子和場,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著的物質。本主題所涉及的科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密切相關,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前沿相聯系。學習這些內容不僅能讓學生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物質世界,而且有利於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這部分內容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於身邊物質的初步認識,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第二類是對於物質結構和物體尺度的初步認識,由於學生缺少直接經驗,因此要注意科學方法的運用;第三類是和當前蓬勃發展的材料科學相聯系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
「物質」劃分為以下四個二級主題:
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物質的屬性
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應用

1.1 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內容標准:
1.1.1 描述固、液和氣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徵。列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狀態的物質及其應用。
1.1.2 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例1.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和測溫范圍。
例2.嘗試對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發表自己的見解。
1.1.3 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能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關現象。
例3.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解釋冰熔化、水沸騰等現象。
1.1.4 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關心環境和節約用水的意識。
例4 調查當地水資源的污染情況,提出治理水污染的建議。
活動建議:
1.調查學校和家庭的用水狀況,設計一個學校或家庭的節水方案。
2.觀察並探究電冰箱中的物態變化現象,寫出探究報告。
3.調查當地水資源的利用狀況,並對當地水資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見解。
4.調查本地農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節水灌溉技術。

1.2 物質的屬性
內容標准:
1.2.1 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如彈性、磁性、導電性和導熱性等,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物質的這些物理屬性。
例1.通過實驗,了解金屬或塑料的彈性。列舉彈性在生活中應用的實例。
例2.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磁性和磁化現象,調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導電性,比較導體、半導體、絕緣體導電性能的不同。
1.2.2 知道質量的含義。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例4.分別說出質量為幾克、幾十克、幾百克、幾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1.2.3 通過實驗,理解密度。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1.2.4 了解人類關於物質屬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的影響。
例5.從學校資料庫或互聯網上收集有關物質屬性研究的信息。
活動建議:
1、利用一塊磁鐵和幾根縫衣針,製作指南針,並驗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
2、測量一些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如可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種方案,測量醬油、食用油、醋、鹽、塑料製品、肥皂或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
3.調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們應用了物質的哪些物理屬性。

『貳』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是什麼

初中物理課程的標准有很多,總共有五條,第一條就是說物理課程標準是提高全替中國人內民的基本容的科學素養,第二個是說物理是源於生活。而且他要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第三個就是說物理要和其他學科互相滲透。第四個就是說屋裡的評價問題。物理課程教授。學生以後對於學生學習的評價。第五個物理課程要與社會同步發展。要與現代化科技相結合。

『叄』 物質的物理性質課標解讀

物質的物理性質在這課程標准裡面屬於物質這一范疇。
其中包括物質的密度,回物質的比熱容,物質的熱值答。物質的導熱性,導電性,硬度。還有就是物質的磁性。
對於這些來說物質的這些性質,現在來說課標當中有知道的,有理解的,有了解的程度,不同的地方講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
對於物質的性質裡面的密度必須得是詳細講這一段內容的屬於學生知道並且掌握的內容包括測液體固體的密度,物質密度的性質。

『肆』 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的內涵是什麼

就是普及物理知識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