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的含義
① 校本教研的價值意義
1、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體現,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訓、校本課程等活動的紐帶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這一教育規律決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對校本頗有研究的華東師范大學鄭金洲博士認為,校本主要落實、體現在四個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訓、校本課程和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按照他的定義,就是直指學校問題,將學校實踐活動與研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大力倡導學校教師參與研究。對四者的關系,他認為校本研究是起點,校本培訓是中介,校本課程開發是落腳點,校本管理則貫穿滲透在它們中間,起著組織、協調的作用。(在這里,本文所提出的「校本教研」基本等同於校本研究。)由此可見,基於學校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即校本教研是開展校本活動的起點和基礎,是整合校本培訓、校本管理和校本課程的中心和紐帶。沒有校本教研,就談不上校本培訓、校本管理和校本課程。
一些學校正在開展校本管理、校本培訓或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但基本上是各自為政,缺乏系統性和統整性,出現了認識混亂、校本無序的現象,非常不利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教研室正是針對上述狀況提出校本教研的理念並在試點學校開展相關試驗活動。試點學校在教研室的積極指導下,端正認識,謀求以校本教研為中心,將校本管理、校本培訓、校本課程與校本教研進行整合,確立了校本教研在學校校本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2、校本教研,對學校而言,是創辦學校特色的重要支撐
創辦學校特色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喚,已成為當代中小學的辦學方向與追求。創辦學校特色需要特定的條件,包括校長的風格、學生的需要、教師的特長、科研的支撐、學校的底蘊和社區的環境等。其中,科研的支撐、「科研興校」已成為學校的共識,而且越來越為廣大校長和教師重視。但如何走出一條立足學校、促進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路子是許多學校尚不能解決的問題。而「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廣大學校創辦特色的一條可探索的道路。在以課題研究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學校可以通過與科研部門合作、校長與專家對話、教師與研究人員交流,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教師的科研素養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逐漸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3、校本教研是區(縣)教研室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
長期以來,承擔著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和教學質量管理等傳統職能的教研室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學科組建設、教師培養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深受學校和老師的歡迎和尊敬。但是,在倡導辦學個性、主體性的今天,傳統的全區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求了。必須反思的是,傳統的教研室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基本上是室本位或學科本位,而不是學校本位;忙忙碌碌恰似蜻蜓點水的下校聽課調研更多地是為了採集學科的「花蜜」而後加以釀造或傳播(當然,這也是一種研究方式),而不是更多地考慮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要;教研員在教研活動中是主角,而老師則充當教研員的「配角」,配合參與一些教改活動。在學校發展初期,這種用力均衡、以學科為本位的教研模式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和對辦學個性追求的日益強烈,它已經顯現出弊端:一是以教研室為主體,學校被動配合;二是走馬觀花,不能為學校解決實際問題;三是教研布局單一,缺少點面結合,不能對學校的教學及發展產生持久的拉力,也不能在學校間形成一種構架合理的張力,也即不能持續有效地開展。到了要對這種教研理念、教研模式進行改革的時候了。首先必須要確立學校在教學研究中的主體地位,而承擔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質量管理職能的教研室必須積極主動走向校本教研、研究校本教研、宣傳校本教研,同時要在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教研室積極開展和參與校本教研,將有利於教研室在新時期實現以下三大轉變:
1、教研員將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從經驗型教研員變為科研型教研員。傳統的教研模式缺乏科研含量,往往只停留在教學指導這種經驗的層面上,或者是某種既成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推廣,沒有創新可言。校本教研是時代精神的產物,其理論和實踐都是一片處女地,特別有待學校一線教師和廣大教研員去開拓,在這種開拓的過程中,教師會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教研員也需要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因為在其中現成的經驗、傳統的做法必須要進行徹底的變革,要探索新的理論,構建新的模式。
2、微觀的課堂教學研究轉向中觀的學科課程研究和宏觀的學校辦學特色研究。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成為核心問題與關鍵環節,也成為教研部門和學校的中心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各中小學教研機構要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作為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等作用,並與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建立聯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要求區(縣)教研室不僅要研究教材教法,而且要關注和參與地方或學校課程、教材的開發與建設,以及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教研員的視野與思維也要從微觀的教學細節與問題的分析轉向中觀的學科課程、教材的建構與開發,具體包括指導學校實施新課程計劃、培訓教師、開發地方課程、指導學校開發校本課程、課程管理等,並且將進一步拓展到對學校宏觀辦學特色的構思與經營。而開展以校本課程、校本培訓為核心內容的校本教研,將有助於增強教研室的服務意識,拓展教研室的服務空間,積極主動介入上述中觀及宏觀的問題研究,與校長和老師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一起對學校現狀進行分析診斷,共同制訂立足學校實際、發揮學校資源優勢、富有校本特色的中長期教科研計劃,從而實現從微觀課堂教學問題研究到中觀學科課程研究及學校宏觀辦學特色研究的轉變。
3、從單一大集中教研轉向校本教研與集中教研相結合的教研模式。開展校本教研並不否定傳統的集中教研,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集中教研對象是全區的學校和教師,解決的是一些面上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的問題,它在新教師培訓、教學常規指導、示範觀摩和經驗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校本教研則立足每一間學校實際,解決的是某一學校比較具有個性或特殊性的問題,它在開發校本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教師和辦學校特色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作為區(縣)教研室,通過開展校本教研,將完善和補充傳統教研模式,構建校本教研與集中教研相結合的教研模式。
② 校本(school-based)」的含義是什麼從英文字面來理解 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 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
based on the school; 基於學校
in the school 在學校進行
carry out by the school 在學校實施
③ 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
額 。。這個我們原來也搞過這個東西。。
這不是誰理解不理解的問題
這個是每個學版校根據每個學校自權己各自的特色所開展的一項活動。
所以如果你要開發一項校本課程的話,你要想了解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不同的地方。根據其特色去開發。
如果你只是要評價校本課程的話,你可以去求助你的老師,他們會把更具體的事項告訴你,
還有疑問去找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