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大學
1. 大學本科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由題目知道,輸出轉速60*1/(pi*0.3)=63.662轉/分
假設電機轉速2970轉,則蝸輪減速比為46.65,取整數為47
輸出功率 2500*1=2500W即2.5千瓦
假設效率為65%,則電動機功率為3.84KW,取4KW
使用時間為24*250*5=30000小時
根據以上參數,蝸輪選鑄錫青銅砂型鑄造,蝸桿調質,
經計算選用中心距為150mm,模數5,單頭蝸桿,蝸輪齒數47,齒寬35即可滿足要求;
蝸輪嚙合效率74%,整機效率不小於70%,滿足要求
2. 大學課程設計重要嗎
我記得我們曾經做過課程設計。是數字電子,30秒的,有圖有資料,你看可以?
3. 求大神,大學課設
自己做吧!雖然內容很多,但是難度不大。別人幫你做了,這課程設計就沒意義了
4. 大學課設是干什麼的
就是大作業,是一段課程學習完後,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大練習。
5. 求大學課程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
100急!求 大學課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包括橫道圖、施工網路圖),,,,一、設計目的本課程設計為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建築施工組織》課程的主要教學環節之一,通過本課程設計,初步掌握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步驟和方法,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單個建築物的施工組織問題。二、設計條件1、已批準的施工圖設計,且經過自審、會審;2、材料、構配件、施工機械及勞動力均滿足施工需要;3、開工日期為 ;竣工日期為 。三、設計內容和要求1、編寫工程概況 說明工程名稱、地點特徵、建築面積、結構特點、基礎主體結構類型、施工工期、施工條件等;2、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選擇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選擇降水方案,畫出降水方案布置圖; 選擇坑壁支護方案; 選擇土方開挖機械和運輸機械的類型、型號和數量; 組織土方的開挖和運輸。(2)選擇基礎工程、主體工程施工方案 選擇基礎工程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 確定主體工程施工順序、施工方法和保證質量措施; 對磚混結構應選擇其砌築方法、組砌形式、留槎形式及要求; 確定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和模板工程的施工順序和施工方法。(3)選擇裝飾工程施工方案 選擇裝飾工程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3、計算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 包括基坑開挖和回填土工程量、基礎工程量、主體工程量(鋼筋、模板、混凝土、砌體)、內裝飾、外裝飾等。4、質量與安全措施 5、編制施工進度計劃6、布置施工平面圖 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圖,要求將垂直運輸機械、攪拌機械、材料堆場、鋼筋和木工加工棚、辦公及休息用房、施工用道路等通過計算確定的大小尺寸按照一定比例繪製成施工平面圖。四、設計成果:(1)設計說明書不少於三千字,其中必須有施工方案選擇的理由,施工持續時間的分析計算過程,單位工程施工進度和平面圖設計的說明,並附有必要的簡圖。(2)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一張。(3)施工進度計劃網路圖三張。(4)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一張。五、工藝要求:主體現澆和砌圍護牆之間的工藝和組織間歇時間為14天; 主體現澆工程在基礎回填一段以上方能開始施工。 補充: 今天之內現在就要,謝謝。不要太復雜,我是大三學生,太復雜了,反而太假了,,
6. 大學課程設計 急!
電動機的功率,應根據生產機械所需要的功率來選擇,盡量使電動機在額定負載下運行。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 如果電動機功率選得過小.就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現象,造成電動機長期過載.使其絕緣因發熱而損壞.甚至電動機被燒毀。
② 如果電動機功率選得過大.就會出現「大馬拉小車」現象.其輸出機械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因數和效率都不高,不但對用戶和電網不利。而且還會造成電能浪費。
要正確選擇電動機的功率,必須經過以下計算或比較:
P=F*V /1000 (P=計算功率 KW, F=所需拉力 N,工作機線速度 M/S)
對於恆定負載連續工作方式,可按下式計算所需電動機的功率:
P1(kw):P=P/n1n2
式中 n1為生產機械的效率;n2為電動機的效率,即傳動效率。
按上式求出的功率P1,不一定與產品功率相同。因此.所選電動機的額定功率應等於或稍大於計算所得的功率。
此外.最常用的是類比法來選擇電動機的功率。所謂類比法。就是與類似生產機械所用電動機的功率進行對比。
具體做法是:了解本單位或附近其他單位的類似生產機械使用多大功率的電動機,然後選用相近功率的電動機進行試車。試車的目的是驗證所選電動機與生產機械是否匹配。
驗證的方法是:使電動機帶動生產機械運轉,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電動機的工作電流,將測得的電流與該電動機銘牌上標出的額定電流進行對比。如果電功機的實際工作電流與銘脾上標出的額定電流上下相差不大.則表明所選電動機的功率 合適。如果電動機的實際工作電流比銘牌上標出的額定電流低70%左右.則表明電動機的功率選得過大,應調換功率較小的電動機。如果測得的電動機工作電流比銘牌上標出的額定電流大40%以上.則表明電動機的功率選得過小,應調換功率較大的電動機。
實際上應該是考慮扭矩(轉矩),電機功率和轉矩計算公式。
即 T = 9550P/n
式中:
P — 功率,kW;
n — 電機的額定轉速,r/min;
T — 轉矩,Nm。
電機的輸出轉矩一定要大於工作機械所需要的轉矩,一般需要一個安全系數。
機械功率公式:P=TxN/97500
P:功率單位W
T:轉矩,單位克/㎝
N: 轉速,單位r/min
傳動比是角速度的比值,根據所選擇的減速箱不同而不同(減速箱減速能力相差很大)
另外:由於你需要的轉速很慢,所以在選擇電機的時候要選電機極數比較大的,電機轉速與極數的關系大致可以這樣計算 轉速=1500*4/極數
7. 大學里課程設計是什麼
課程設計大多是理科才有.
也就是對課程的一些實訓,簡單一點說也就是實習了.
就是用一到兩周或幾周的時間在對該門課程進行實習.
具體多久的時間就要看每個學校對該課程的安排和課程的性質來定了.
8. 大學生什麼時候搞課程設計
問下你們學校輔導員或者學長吧。我是福大機械的。在大三上學期末(齒輪減速器)、下學期末(夾具設計)、大四上學期末(電和機械兩個,這次是AT89C51單片機應用和機床傳動系統設計)共三次,算是做了四個。最後一學期部分人會選個科研實踐(自己完成一個設計方案),必修一個畢業時間和畢業設計。差不多就這么多了。
9. 如何上好一節課談大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
上好每一節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義務,也是我們每天必須思考的問題。怎樣上好一節課?其實,這里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怎樣的課才是一節好課;二是怎樣做才能上好一節課。
怎樣的課才能算一堂好課呢?實際上,這是教學評價的問題。
所謂好課,其實質是對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無論教學思想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如何改革,最終都要落實在課堂的教學效果上。如果課堂教學沒有成效,或少成效,那麼一切教學改革的目標都會落空,素質教育只能成為幻影。有時教師講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礙了學生的思考,阻礙了獨立解題的心理水平,阻礙了學生成功體驗的形成,這種課不可能成為一堂好課。
真正的好課,應該是傳授的知識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課堂信息大,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慾,能夠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授課教師的語調、語速能夠凝聚學生的注意力,並富有較強的感染力……這是一個教師專業化形象和能力的具體體現。
新課程下的一堂好課,更多地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主,正如葉聖陶先生說過的:「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看老師講課」。
我國教育界權威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女士(談上海培訓:新基礎教育實驗「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某周刊采訪時談到如何評價一堂好課。
她認為,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1)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2)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3)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4)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5)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
(1)有意義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
(好課實惠)有效的課堂教學引發的學生變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識的變化,表現在知識的量的累積;能力的變化,表現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維的敏捷、深刻、縝密);情感的變化,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受到賞識的愉悅,戰勝困難的快慰,收獲成功的欣喜等),從而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心向的變化,表現在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興趣更濃厚,克服困難的意志更堅定,投身學習的態度更積極、更主動,正所謂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如果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課堂上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
(2)有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益面的大小。
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益面的大小 ,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學生,確保課堂上沒有學生是「局外人」,沒有學生被「邊緣化」;二是效率的高低。即學生得益的多少,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力爭所有學生受益達到最大化。
(好課高效)課堂教學評價中必須樹立全面的效率觀、公平的效率觀。一堂課對授課班級的學生來說是否有意義,對多少學生有意義,對這些學生有多少意義,是評價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據。這節課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好課」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原有的學科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有差異,學生的強勢、弱勢智慧有側重,一個班級內又有優秀生(尖子生)、中間生(邊緣生)、後進生(學困生、待優生),即使是在同一類的學生中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如何使一堂課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如何使一堂課對於所有學生的意義最大化,這是每個老師必須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去思考、探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等等都應立足於「實惠」,都要著眼於「高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能夠圍繞學生各自已有的經驗和未來發展的不同需求展開。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
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
(3)生成性
這節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好課鮮活)一堂課,相對於一個教學活動的單位來說,肯定有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規定性。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得課前預設的不同維度的教學目標一一達成。然而,課堂的價值和魅力遠不止於此。因為,一堂課不應也無法完全是預設內容的再現。課堂上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有思維的碰撞,有心靈的溝通,有智慧的啟迪。這樣的課上,教學內容在保持相對確定的同時,卻有著更多的變數,有時是教師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時則是學生無意的「節外生枝」。就在這相互碰撞、相互沖突、相互砥礪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新的問題顯露,新的認知矛盾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在這樣的課上,學生自然會既有計劃內的收獲,又有計劃外的得益;課堂教學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又有「無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
(4)常態性
不少老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好課本色)在葉瀾教授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老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目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解決好「為什麼教」的問題遠比「教什麼」、「怎麼教」這兩個問題更為重要。
那麼「為什麼教」?為孩子的發展而教,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為若幹家庭的希望不致破滅而教,當然,也是在為教師自己的生命之樹常綠、生命之花燦爛而教。
基於以上的認識,「好課」應該是教師心態平和、教風平實的課。似清水芙蓉,質朴無華;拒絕花拳秀腿,無須標新立異。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實上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實際(身心特點,認知水平,發展需求)出發,精心組織和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講授、提問、討論、質疑、小組合作、個別點撥等等),尋求學生在知識的累積、能力的提升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和得益。有人聽課或無人聽課,提前通知聽課或推門聽課,你的課該怎樣上,就應怎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