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美

校本課程美

發布時間: 2020-11-29 21:07:13

A. 語文 課,英語課,數學課,體育課,美術課,校本課,信息技術課,研究性學習課,作文課,校本與健康,科

The f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lish class math physical ecation, art school-based research learning class composition School-based health and activ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 on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B.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

高一高二 都在學校理學 高三的時候 可以出去 學習 也是 提高美術最快的時候 但是版你要在高一高二的權 時候 好好打好基礎 哈 這是很重要的····書不用買 到時候 根據學習的 情況 和課程再定 ···有哪方面不懂的 在具體問吧 很高興可以幫助你··【藝術真真】回答

C. 誰知道如何利用當地教學資源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亦稱「學校本位課程」或「學校自編課程」。具體地說,校本課程就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標,在分析本校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一種課程。
實踐證明,國家課程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在推廣國家課程的過程中,國家課程普遍暴露出諸多脫節現象。第一,國家課程與地方教育需求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的,但是,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不同,教育需求各異,國家課程很難全面顧及每一個不同地區的教育需求。第二,國家課程與辦學條件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所有基層學校的,由於全國各地基層學校的辦學條件差別很大,有些學校難以全面達到國家課程的既定要求。第三,國家課程與學校教師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體學校教師的,而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和學科之間的師資質量參差不齊。第四,國家課程與學科發展之間的脫節。由於國家課程的編制周期和修訂周期間隔較長,教材老化和知識陳舊成了某些學科的通病。
相對國家課程來說,校本課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獨特的地方環境和教育需求,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因為老師最了解學生需求、能力、興趣和特點,所以他們能夠開發出學生滿意的校本課程,並且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改校本課程。校本課程能提高教師對課程的興趣和滿意程度。校本課程的開發減少了外界對課程的控制,擴大了教師的自主權,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在提高課程質量的同時,也有利於不斷提高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滿意度。
雖然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是兩種不同的課程形式,但是他們之間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在推行國家課程的同時,應該允許開發一定比例的校本課程。而推行校本課程的學校,也不應該貶低或排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學校和學校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因此,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必須進行學校外部環境分析和學校內部環境分析。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環境,才能開發適合本校環境的課程。而學校環境分析要素就包括了當地的教學資源。
美術課程的資源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學校內的美術教學資源:圖書館資料資源、展示美術作品的場所、美術教學設施與設備等。校外美術教學資源:公共文化設施、當地文物資源以及自然環境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信息化資源:信息獲取、信息交流等。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教育發展的水平不一致,使各地的美術課程資源也不相同,每一地區、每所學校、每一位美術教師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符合當地的教學資源以及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還要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空間,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和開發當地課程,設計融和各學科領域為一體的美術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作用。例如:我校處於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城區,在風景優美的木龍湖畔。看著美麗的木龍湖,有誰會相信,以前的木龍湖只是一個叫鐵佛塘的臭水塘,現在的木龍湖是近兩年經舊城改造工程修建而成的兩江四湖工程的一部分。在我校讀書的小孩,年齡大一點的也許親眼目睹了木龍湖煥然一新的過程,年齡小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個叫鐵佛塘的池塘。針對我校的人文地理環境,我校開展了校本課程的研究,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先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形式可以用書寫、也可以用口頭回答等形式。內容就是有關木龍湖的過去與現在。經過老師、學生共同收集整理,我們得到了許多圖片和文字資料。而我作為一個美術老師,也適當地組織開展了一個「新舊木龍湖」的全校性繪畫活動。又如:廣西出版的美術課本中有一課內容《家鄉風光》,為了突出該教材的民族特色,面向全廣西的學生,課本內容選了幾幅反映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光圖片,以龍勝梯田為主。我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了解到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於龍勝梯田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跟家長去過那裡旅遊。你叫他們做作業,他們怎麼可能會提起興趣,有感情地畫和去創作呢?而我們學校的周圍全是美麗的風光,一出校門,桂林的山山水水盡在眼前,留著這么好的教學資源不利用,真是可惜。作為美術老師,於是我直接把學生帶出校外,讓他們坐在美麗的木龍湖畔寫生、創作,結果教學效果比呆在教室對著書本臨摹好多了。
從目前我國中小學的一般情況來看,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課程資源的狀況比西部地區優越,城市比農村有優勢。廣大貧困地區和基礎薄弱的學校,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方面顯然沒有優勢,但從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課程資源方面看,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挖掘自身潛力,努力開發校本課程。

D. 音體美校本教材編者的話怎麼寫

我幫你找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對校本課程和教材的一些認識
由於校本課程的開展還處於嘗試階段,因此在校本教材編寫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理解、操作方面的誤區,教材也幾經修改。
我目前理解的是校本教材的編寫要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將教學的整體內容進行統籌,使知識具有層層遞進的延續性和系統性,教學內容應有趣味性和拓展性。之前的裝飾畫教材就趣味性的持續性和拓展性上做得有欠缺。
二、教材內容和結構的確定
從以往開設有關裝飾方面的活動課程經驗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成功體驗,並將這種愉悅的心情帶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由此可見,該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在創作中充分體驗成功的感受,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及課外生活,從中形成豐富的情感世界,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裝飾畫的難度並不大,創作過程的趣味性、實踐性,表現內容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以及工具和材料的方便性等特點,使學生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二、裝飾畫教材編寫、實踐過程中的感受、想法
在編寫裝飾畫美術校本教材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性和創造性,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本課程也將從裝飾繪畫的基礎概念開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安排課程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易懂易通。
但經歷一個學期的實踐,我發現,學生對於單一形式的繪畫方式逐漸地有乏味的跡象,因此,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新的調整,我將裝飾畫學習的形式多樣化,來更好地提升學生興趣同時加以持續。
校本課程和教材的編寫是一個「積累——編寫——交流——實踐——反思——改進——充實。」長期的反復的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我們要通過實踐不斷修改和完善校本課程。

1、有效課堂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我們教學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即將達到或可能達到的水平,這兩種水平的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提出我們的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我們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特性意味著差異性,他們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最近發展區」和「層次需要」也是不同的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在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上要具體化、層次化,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跳一跳,夠的到」,我國傳統教學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優秀經驗,學生也只有明確了適合自己的具體的、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才能認定目標,集中注意力,進行有的放矢的、切實有效的學習,才能避免學習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2、 有效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音體美課堂教學的形成學習的習慣,興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的調查也表明,學生在回答「不願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時,將怕累(54.5%)、沒有喜歡的項目(51.3%)和沒有習慣(50.0%)列在前三位,由此可見,教學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是決定著「有效教學」的理想能否實現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課程標准》也指出:教材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並從學生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因此我們要樹立有效教學的意識,不完全拘泥於教材,對教材要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運動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精選和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愛好、需要和學校的實際,開發和利用好音體美課程資源,開設學生喜聞樂見和感興趣的項目,如健美操、合唱、畫畫、籃球、排球、羽毛球等項目,切實的調動學生參加音體美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3、有效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

(1) 靈活處理音體美教學中「預設」與「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即精心進行「預設」,但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而動態生成具有復雜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這就需要以課堂上的動態生成來指導我們理智的處理預設,教學不應該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的完全執行過程,而是持續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它應該基於預設,又要突破預設的樊籠,不拘於預設,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有教師精心的「預設」,又有智慧的「生成」。

(2)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最優化。課改專家特別強調和呼籲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對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知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長和風格,靈活運用各教學方式,實現各種方式的優化組合。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選擇的最優化實質也包含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的含義。就一堂課而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表現為課堂教學縱向上是多樣化的,即在一堂課上,教學可能會使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講授、探究、討論、操作等。就不同的課而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又表現為不同課堂教學所採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機會。

(3)系統的課堂教學反思。教學實踐之後的反思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我們要經常靜心反思: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問題的提出是否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是否有價值?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如果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們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就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小小的幫助:
編者的話你可以寫寫這份音體美校教材的簡要介紹,解釋一些內在含義(內涵),教幾個學習方法,寫寫你對這份教材的看法和對學生們的的祝福

E. 現代文閱讀天天美讀觀後感

2012年在青山教育局的大力推進下,我校積極融入到全區校本課程建設「奇峰競秀」的喜人局面中。根據生源情況以及教師資源優勢,研究確定了學校校本課程主題——「經典育君子、書香潤校園」。四年來,我們潛心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欣喜地看到校園內、學生中悄然發生了變化。在實踐中我們提練出校訓「讀書改變命運、習慣成就人生」,並把它鐫刻在了校門口的大石壁上——赫然醒目!

一、開創校本課程 體現課程特色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開展「新經典誦讀」課程,就是要打造書香校園,培養文明少年。「新經典」的「新」,意在去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取其精華部分,廣泛的吸納古今中外經典的、向上的、美好的、適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文學瑰寶,引領孩子們大量閱讀、汲取營養。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提煉校本課程理念,全面豐實校本課程內涵,明確提出了校本課程建設的新目標:讓書籍滋養學生童年,讓閱讀奠基學生一生。專門建立了校本課程創建工作機制:校長負責整個校本課程的策劃和指導,包括經費的落實;教學校長負責組織實施,人員的分工,職責的明確;教導處負責誦讀課程的安排落實,日常班級誦讀情況的督查;語文教研組負責校本教材的編寫、活動的具體操作,擬定計劃,組織教師開展教學,資料的整理和歸檔。確保學校校本課程「三全、四落實」:師生全員參與,學科全面滲透,工作全面推進;做到計劃落實、教學落實、檢查落實、考核落實。

二、開發校本教材,構建課程載體
2012年4月,我校著手編寫校本教材《天天美讀》。我們遵循了以下原則:

1.選文具有經典化。
我們的校本教材節選了中國經典文化中的古詩、諺語、對子、歇後語、格言、中外現代詩歌、散文等進行編排,每冊後面還有三篇推薦書目,所選內容融語言美與思想美於一體。

2.內容注重合理化。
教材內容的安排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學段特點、學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態度、學科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朗讀能力的整體提高。

3.體例呈現多樣化。
教材的編寫既具有模式化又具有多樣化,每冊書都是8個單元,每單元都是6篇文章有序排列。所有選文短小精悍,滿足晨誦課20分鍾的教學時間。
整個選編修訂過程,課題組老師前後5次更改校對選文,投入大量課外時間,在艱辛努力後,最終將《天天美讀》完成稿印刷成書。

《天天美讀》推廣價值體現為:
1.經典性:是這套校本教材最基本的特點。教材內容涵蓋了古詩、韻文、兒歌、千字文、對子、格言、諺語、歇後語、名人名言、現代詩歌、散文、學生和家長、教師閱讀書籍推薦及內容簡介。
2.階段性:這套校本教材根據各個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梯度地安排了誦讀內容,努力讓學生讀到他們真正該讀並且適合讀的文本。每學年分為上下兩冊,每冊8個單元,每單元6篇選文,對應學期單元教學時間安排。
3.趣味性:為了讓孩子樂讀,課題組教師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審美情趣,多選音韻和諧、琅琅上口的作品。同時,將各題材作品有序地編排到各個單元,讓孩子在每個單元中接觸到不同風格、不同個性的作品。
4.可操作性:教材選文相對短小,在豐富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同時不加重學生負擔,適合晨誦課20分鍾的朗讀,部分學生還可以在晨誦課上積累自己喜愛的文質兼美的語句。

三、開設校本晨誦課 搭建課程平台

2012年9月,我校正式開設校本課程——晨誦課。每天清晨7:50-8:10,由每位語文教師帶領著孩子們相約《天天美讀》,朗朗的誦讀聲,浸潤校園。

為了上好晨誦課,我校每學期都分學段進行晨誦課課例研討,逐步摸索晨誦課教學模式:由2012年9月「四步誦讀法」初探,到2013年3月「五步朗讀法」形成,再到2013年9月「六步朗讀法」完善,2014年3月最終以晨誦課「六步朗讀法」成果形式呈現 。

具體做法:各學段語文教師在組內嘗試研磨——晨誦公開課課例研討,反饋問題提出建議——修改教學步驟——再嘗試實踐——再進行課例研討,提出建議——完善教學步驟。

2012年9月,研討初期,語文教師對校本教材課例進行聽評課,結合晨誦課實踐經驗,研討晨誦20分鍾小課堂與語文課堂的不同。老師們對誦讀課的目標、教學步驟有了初步的認識,總結出晨誦四步誦讀法:初讀——讀正確,再讀——讀流利,三讀——出情韻,四讀——熟讀成誦。
2013年3月,隨著深入研究,老師們反復實踐,研磨課例,形成「五步朗讀法」:①開啟詩②教師引領讀③學生練讀、檢查讀④短文朗讀指導⑤展示誦讀。「五步朗讀法」模式以開啟詩引領,帶來每個早晨朗朗的誦讀聲。六個年級的「開啟詩」,各不相同,既創設情境,又能召喚孩子養成晨誦習慣。

2013年9月,在青山區教研員的建議下,教師們實踐後一致認為,背誦可以加深學生對美文的感悟,也可以擴充學
生課外語言積累。因此,我們在「五步朗讀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第六步——積累背誦環節,最終研究確定晨誦課的「六步朗讀法」。

四、開啟校本課題,引領課程發展
隨著校本課程研究的深入,學校申報了十二五包頭市課題《以
<天天美讀>為途徑,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研究》,我們把校本課程和科研結合起來,就是要用課題研究提升校本課程品味,用課題研究指導校本課程實踐,這是我們專業化成長的必經之路。

2012年5月24日,對於二0二小學是意義非凡的一天,我們欣喜地迎來了二0二小學第一個語文課題的開題會。我校榮幸邀請到包頭市教研中心課題專家張海燕老師,青山區教研室徐珍媛主任,青山區教研室韓志梅老師蒞臨指導本次開題會。張海燕老師針對我校課題組實驗教師的困惑,進行了詳實的回答,從專業的領域引領教師們更深入地了解課題開展的重要意義以及相關研究方法和途徑。本次開題會標志著二0二小學校本課程教研工作邁上一個新台階。

課題實踐初期,研究方向是以《天天美讀》為途徑,探究學生語言積累的方式。在一學期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課題內涵太大,《天天美讀》是朗讀的校本教材,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很多,用它作為學生語言積累的單一途徑,研究具有局限性。在提出困惑,尋找新的研究方向的實踐過程中,回顧校本教材《天天美讀》的編撰意圖,如果語言積累的研究不成功,為什麼不轉換思路,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美文朗讀呢? 2013年3月,我們縮小研究范圍,專攻朗讀指導,更改課題為《小學生天天美讀實踐研究》。課題中的 「美」字有三層含義:一是指校本教材中易於實施朗讀指導的美文(現代詩歌、散文);二是指美美地讀即有感情地朗讀美文(現代詩歌、散文);三是希望學生以讀為美,形成校園美讀氛圍。

小學生朗讀目標緊緊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但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評價只有「正確」是完全可檢測的,因此具化校本教材朗讀目標,體現年段特點,具有可檢測性是校本教材研究的重要內容。目標具化不是紙上談兵,我們看課標,定標准,融學情三維結合,反復討論形成了不同年級朗讀目標最後定稿。我們制定的校本教材各年級朗讀目標既基於課程標准中的朗讀目標又高於課程標准中的朗讀目標。我們參考《朗讀學》、《我們的朗讀課堂》、《跟竇桂梅學朗讀》等專業性書籍,結合新課程標准中「各年段朗讀教學目標」對朗讀時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姿態這四點要求,融合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具化,形成了具有我校《天天美讀》實踐研究特點的系統化的可檢測性的朗讀目標。

具體做法:課題組內各年級教師研究出本年級朗讀目標具化初稿——課題會議教師討論交流——各年級實驗教師修改本年級具化目標——展示匯報本年級朗讀目標具化稿,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後朗讀目標具化定稿——各年級制定朗讀評價標准——展示交流,確定科學的評價表。
同時,我們制定出各年級朗讀評價標准。「朗讀評價標准」具有實操性,是學生朗讀能力能否達標的具體檢測手段,也便於學校及時地檢測教師是否按照目標要求進行授課。
多次測試數據證實,通過《小學生天天美讀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學生朗讀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感情朗讀檢測環節,發現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能將自己對文章的感受通過朗讀傳達出來,到了六年級,學生在朗讀時,不僅能運用朗讀技巧傳遞文章情感,優秀學生還能將自己的朗讀情感,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化生成獨特的朗讀感悟。所有學生都能做到朗讀姿態自然大方,充滿自信。
實驗教師有25篇論文、8個《天天美讀》教學設計在各級各類評選中獲獎。論文《淺談學生怎樣有效的誦讀校本教材〈天天美讀〉》,《晨誦課之我見》,《淺談怎樣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誦讀校本教材〈天天美讀〉》,,獲得2014年中國教育系統論文評比一等獎。

F. 美術教育校本課程的成功案例有那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的校本課程研究和開發,在大家3年的悉心培育下也接出了豐碩的果實!2003年我校的學生參加宜賓市少兒藝術節,美術類獲得了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0多個優秀獎;舞蹈類獲得了2個二等獎,聲樂類獲得了1個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的節目《姥姥門前看大戲》,參加縣兩代會和春節晚會演出均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同時我也獲得了「優秀編導」的榮譽;由於我在教學工作的突出表現和對校本課程開發所的成績,同年我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我們帶領學生參加宜賓是第一屆少兒藝術考級活動,我校40多名學生參加,取得全部考核通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又組織了一台「春天的微笑」專場文娛演出和美術書畫作品展,我們的興趣小組的同學又一次充當了生力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了領導們的一致好評;這一年又一因為我為學校在文藝工作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再一次獲得 「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5年由我們的舞蹈興趣小組同學參加的快板節目《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代表學校參加縣上的文娛演出又獲得了很好的評價!介於我在藝術教學造詣方面的不斷提高,2004年我又代表縣上參加了宜賓市美術賽課活動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所設計的教案也獲得市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由於我在對校本課程的不斷研究和總結中我自身在藝術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多次代表縣上到北京、成都、重慶、宜賓等地演出,獲得了很多鍛煉自己和開闊眼界的機會。

3年來,我始終堅持不渝、一如既往的開展和研究著我們的校本課程,我感到「任重而道遠」,在過去的時間里不能說已經有了多大的成功,但是小小的成績卻鼓舞了我繼續將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讓我看到了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道路上的盞盞明燈,我有信心把我們將來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同時我也要感謝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帶來的和煦春風,它吹暖了我的心房,讓我在我的教學崗位上尋找到了做教師的光榮和無限樂趣!

G. 學校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課程是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的

  1. 孝悌:中國人的最小單位是家庭

  2. 勤儉:中國文化里的教子之本

  3. 好學:一切成長皆靠學習獲得

  4. 仁愛:善行構成人的內在本質

  5. 誠信: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所共生

  6. 自強:自己的命運自己決定的

  7. 愛國:學校教育不二價值

  8. 廉潔:屬於中國人的古之大道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