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標准
⑴ 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大小多少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由於教材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看圖說、看圖找本課生字,使所認的字得到鞏固;接著充分挖掘教材,根據教材插圖中的事物與所學內容緊密融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看圖說話,培養、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課前准備
1.製作本課的生字卡片,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熟讀課文,預習生字。(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情境圖)教師激趣:小朋友們,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老師聽說你們在上學前就認識了許多漢字,現在老師就考考你們,看看這幾個漢字,你們會不會讀。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准,這顆星星就送給你了。
2.隨著學生認讀,把帶有動物或水果圖片的生字歸類貼在黑板上。(如黃牛、小貓、鴨子、小鳥;蘋果、大棗、杏子、桃等)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學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生字對學生來說並不難。設計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為下面集中識字做好了鋪墊。
二、結合圖畫、韻文,學習生字
(一)學習韻文,識記「大」「小」。
1.過渡: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這些字都能讀出來。現在請你們再讀讀這兩組字,看看有什麼發現。(板書:上、下;多、少)(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匯報)
預設:它們都是反義詞。
2.同學們,這是重大發現。現在老師帶著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園風光圖)同學們,你們知道在美麗的田野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嗎?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黃牛和貓、鴨子和鳥、蘋果和大棗、杏子和桃。)
3.學習韻文。
引言:它們誰大?誰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韻文吧!
(1)老師范讀,同學認真聽准字音。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
(3)這個小韻文里第一、三小節藏著一對反義詞,誰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黃牛和貓比,誰大?誰小?(學生比較後匯報)
(5)蘋果和棗比呢?(學生比較後匯報)
4.用「大」「小」練習說一句話。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飛機大,汽車小。
5.指導朗讀。把「大」「小」兩個生字寶寶送回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二)學習「多」「少」。
1.(多媒體展示第二組圖)請同學們觀察第二組圖,從圖中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呢?學生觀察圖片,說說發現了什麼。
如:左邊的鴨子多,右邊的鳥少。左邊杏子多,右邊桃少。
2.引學: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識記「多」「少」這兩個字?(加一加、記筆畫等)
3.用「多」「少」練習說一句話。
如:我的鉛筆多,他的鉛筆少。
這邊的蘑菇多,那邊的蘑菇少。
4.像這樣的反義詞你還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匯報拓展)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教學生字時,把小韻文與反義詞結合,藉助帶圖的生字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反義詞的特點,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同時,拓展更多的反義詞,讓學生去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戲形式,鞏固識字
反義詞對對碰。
師:我們做個「說反義詞」的游戲吧!
師:我說大。生:我說小。
師:我說多。生:我說少。
師:我說上。生:我說下。
師:我說里。生:我說外。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形式,教學中設計了「對對碰」的游戲,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四、指導書寫,掌握字形
1.過渡:同學們對反義詞掌握得這么好,相信字也寫得非常漂亮、工整。
2.復習田字格的位置名稱。(課件出示田字格)
齊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
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
各個方位記心間。
3.學生根據兒歌找到田字格每一個小格的位置,教師巡視指導。
4.出示會寫的字,指導書寫:小、少、牛、果、鳥。
(1)少:①復習筆畫「丿」,教師寫,學生書空。
撇:露鋒起筆,稍停後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間部位不宜細,收筆漸提,慢出。
②書寫「少」的筆順。
③示範書寫,講清楚每一筆的位置。
④提醒學生書寫的姿勢要端正。
⑤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2)小:復習筆畫「豎鉤」「點」。
豎鉤:①中鋒下行;②提筆;③自右向左圓轉;④頓筆;⑤逐漸提筆向左上平出鋒。
點:向右下行筆,由輕到重,到結尾微微頓筆,逆向收筆。
(3)牛、果:豎在豎中線上。
(4)鳥: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鉤」。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一下田字格各個部分的名稱,可以幫助他們今後寫字時更好地掌握漢字間架結構,明確每筆起始、結束位置,為今後規范書寫奠定基礎。而教師的范寫,又可以直觀、清晰地再現每個筆畫行進過程及先後順序,對於剛剛學寫漢字的學生來說,大大降低了寫字的難度。
⑵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表一和二有什麼區別,是一個認識就行,另一個必須會寫嗎
新人教版一年級到六年級語文電子課本
助人為樂 呵呵!
⑶ 一年級語文上冊大小多少兩課時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抄例襲,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⑷ 一年級語文上冊 大小多少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為了保持學生的識字興趣,本課以「比一比」的活動情境貫穿整個教學設計,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不斷對比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接觸新的事物。在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下,學生識記了生字,正確運用反義詞進行比較。
學前准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一些實物。(教師)
2.生字卡片。(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多、少」等5個生字。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會在不同場合正確使用「大小多少」。
2.會讀兒歌。
學習重點 認識「多、少」等5個生字。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會在不同場合正確使用「大小多少」。
學前准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一些實物。(教師)
2.生字卡片。(學生)
教學環節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
一、游戲激趣,引入新課。(用時:5分鍾) 1.教師以「比較游戲」引入新課。
2.揭示課文題目,板書課題。 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比較的游戲,完成後匯報。
2.學生齊讀課題。
二、邊比邊學,同步識字。(用時:24分鍾) 1.多媒體課件出示:
黃牛哥哥花貓弟弟。
引導學生說出事物名稱。
2.看課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大小。
(1)黃牛與花貓哪個大?哪個小?
3.指導學習生字「黃、牛」。
(1)課件出示生字。
(2)教師指導讀。
(3)指兩、三名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生字「多、少」。
(1)出示鴨子和小鳥圖片,引問:誰多?誰少?
(2)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少」兩個字。
(3)教師指導讀。
(4)指名領讀。
5.你能用「黃、牛、多、少」這四個字組哪些詞? 1.學生認真觀察畫面,說出事物名稱「黃牛、花貓」。
2.比較後回答:
(1)比較後回答黃牛大,花貓小。
(2)學生回答黃牛大,花貓小。
3.學生學習生字「黃、牛」。
(1)觀看課件。
(2)教師大聲讀一遍。
(3)學生跟讀。
4.學生學習生字「多、少」。
(1)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根據圖片說出物體的多少。
(2)學生觀看課件。
(3)學生跟讀。
(4)2~3名同學做小老師,領讀生字,如果讀對了,其他同學跟讀。
5.學生口頭組詞。 1.比一比,說一說。
黃牛( )
花貓( )
2.我會說。
晚上,天上的星星( ),月亮( )。
3.給「多、少」口頭組詞。
多( )
少( )
三、學習兒歌,鞏固識字。(用時:7分鍾) 1.多媒體出示兒歌。
2.師范讀兒歌,引導學生找出一對反義詞。
3.教師引導讀兒歌。
4.指導學生讀兒歌並表演。 1.學生聽兒歌。
2.學生找出「多」和「少」一對反義詞。
3.學生練習讀兒歌。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兒歌表演。 4.兒歌表演。
學生在班級進行兒歌表演。
四、鞏固識字。(用時:4分鍾) 1.用卡片認讀生字,做「開開門」游戲。
2.出示一些物品,讓學生用「××多,××少」的句子說話,進一步明確多、少是相對概念,必須在比較中才能明白。 1.學生做游戲,大聲讀生字。
2.學生先說給同桌聽,再舉手匯報。
5.比一比,說一說。
多 少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充分利用了課文的情境,藉助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先看圖片,有效地幫助學生產生對生字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喚起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探索的快樂,感受意思相反的詞語,明確大、小,多、少都是相對概念,必須在比較中才能明白,進一步體會合作識字的快樂。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蘋、果、杏、桃」4個生字。會寫「小、少、牛、果、鳥」5個字。認識1個新筆畫「 」
2.生活中,正確運用「你、我、他」人稱,體會學習漢字的樂趣。
學習重點 1.認識「蘋、果、杏、桃」4個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小、少、牛、果、鳥」5個字。
2.會讀兒歌。
學前准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教師)
2.生字卡片。(學生)
教學環節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
一、談話導入,學習詞語。(用時:15分鍾)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上的水果是什麼?
2.課件出示圖片:蘋果。教師指導蘋果讀音。
3.教師引導觀察這兩個生字字形。
4.引導學生分小組識記字形。
5.檢查識字情況。
6.用以上方法引導看圖片:杏子、桃。
7.教師課件出示「杏、桃」指導讀音。
8.指導用「杏」和「桃」口頭組詞,說一句話。
9.開火車讀「杏」和「桃」,檢查全體同學掌握情況。 1.學生認真觀看多媒體課件,說說圖片上的水果是什麼?
2.學生跟讀詞語。
3.學生觀察字形,加強記憶。
4.小組合作交流。
5.玩游戲認讀生字。
6.學生看圖片,暢所欲言。
7.同桌間小聲認讀,再匯報讀。
8.學生用「果」、「鳥」口頭組詞,說一句話。
9.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6.我會填。
例:大——小
上——( )
多——( )
7.我會讀。
上下 里外
大小 多少
二、認真書寫,掌握筆順。(用時:17分鍾) 1.指導書寫「小」「少」並觀察「小」「少」的區別在哪裡?
(2)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3)同學指導書寫漢字「果」。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鳥」,指導學習新筆畫「 」。
(5)教師指導「鳥」短,「鳥」「眼」「 」不能掉。
2.指導書寫「鳥」。
(1)范寫「 」和「 」。
(2)領寫「小」的筆順。
(3)在田字格中范寫「鳥」。
(4)教師巡視,展示優秀示例。 1.學習書寫「小」和「少」。
(1)自由觀察兩個漢字。
(2)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3)通過觀察,學生明確寫「少」時,第一筆應在豎中線起筆,不能帶鉤。
(4)跟筆書空,在田字格中試寫。
(5)在田字格中再寫3遍。
2.學習書寫「鳥」。
(1)跟寫書空「」和「、」,再在田字格中書寫3個「」。
(2)先跟寫「鳥」的筆順,再觀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田字格中描紅,再在田字格中書寫一遍。
(4)評價優秀示例,再認真書寫3遍。 8.我會寫「少、牛、果、鳥」。
三、鞏固練習,擴展知識。(用時:8分鍾) 1.教師出示習題與習題要求並說明習題要求。
2.組織學生匯報答案。 1.認真聽教師閱讀習題要求,明確要求,獨立完成習題。
2.匯報答案。 9.我會填。
「少」有( )筆,第一筆是( ),筆順是 。
「鳥」的第四筆是( ),筆順是:
⑸ 部編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附課時安排)
最新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教學大綱),可做參考:
2020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教學大綱)
⑹ 一年級語文識字如何教學
一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但是,低年級學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新課程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他們產生讀書的慾望,在反復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著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好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如學習「天」字,有的說「大」字加一橫就是天;有的說「人」字加兩橫就是天;有的說「夫」字不出頭就是天。學習「園」字時,有的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牆「口」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牆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二、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對漢字以及漢字學習的態度和情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所以,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發展。並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下面我介紹幾種趣味識字方法:
1.編字謎。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組字游戲。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盡可能多的組字,然後小組派代表到講台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3.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後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4.編故事巧記字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5.變字小魔術。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三、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並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電視、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可以說,漢字無處不在。所以,教材編排識字二中的三篇課文就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如: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麼興奮啊!因此,學生樂此不疲,此時再引導他們將收集到的商標、廣告等匯集起來,裝訂成冊,便成了一本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識字讀本」。我們每星期評出十幾個「識字大王」的作品進行展覽,下課時,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淺談小學一年級新教材漢語拼音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還具體提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同時強調了要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等。這些好建議啟發我們,要正確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賦予課堂活力,樹立「以學生為本」觀念,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第一冊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編排了情景圖、短語、句子和兒歌,認識70個常用字。顯而易見,教材採用了多種方式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整體性。於是,我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興趣,力圖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麼?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隻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隻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後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於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採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和理解為什麼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製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後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麼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後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准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於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藉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准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後,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徵,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後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隻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麼詞來說?」學生思考後回答「日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於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於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准備條件。每一課中都有圖畫表示獨體字的意義,字的上面都配有漢語拼音音節,圖下又有漢語拼音短文和片語、句子來概括圖意。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如漢語拼音第6、7、8課中的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慾望。一位教育家曾說: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條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既憑借圖明白了字義和短文的意思,又在運用漢語拼音識字讀文的過程中鞏固了漢語拼音、掌握了獨體字、認識了見面字(帶紅色音節的字)。如第10課第二課時是這樣安排的:1.看圖說話,了解圖意;2.「借文識字」,自讀音節,找出與圖相應的短句;3.短文朗讀指導,理解文意;4.擴展活動中啟發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動物愛吃些什麼;5.獨體字「小」「魚」「牛」的字形識記。
我感到從一年級開始,學生每識一個字應讀准字音、認清宇形、大致了解字義。教師在有機整合的過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漢語拼音這個工具讀准字音;二要運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義;三要運用漢字構字的規律了解字形。教師還要注意強化聽、說、讀、寫的互相滲透。聽,聽字的讀音,聽老師范讀或同學的朗讀;說,說出自己識字的方法,說一句完整的話;讀,拼讀音節,認讀生字,用手指點短文中的字,按詞的組合朗讀句子,讀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頓朗讀每個句子;寫,對獨體字有條件的可以認一個寫一個,也可以認寫分開,但必須按照漢字的構字規律練寫。經過調動眼、口、耳、手這幾個器官,形成統一的聯系。
⑺ 一年級小學語文上冊的全部課程
http://wzxjinzhaixiaoxue.blog.163.com/blog/static/8461987320098710261749/<這網站有>《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芮孝方一、指導思想:《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以第三次全教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二、改革重點:1.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教材內容體現時代精神。3.教材編排符合語文學習規律。4.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5.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 三、教材編排: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後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後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