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物理校本課程的開發

物理校本課程的開發

發布時間: 2020-11-30 00:14:30

『壹』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類型

從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活動方式來看,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分為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和課程新編等類型。
1.課程選擇
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選擇活動使教師能夠在決定教什麼的問題上發揮積極的作用。課程選擇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教師要有選擇的權利,同時還要有可供選擇的空間。此外,課程選擇對教師的專業資質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為課程選擇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要而長遠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掌握課程選擇的專業知識,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發展。
課程選擇有多種層次和方法,其中最綜合的選擇形式是課程計劃中的科目選擇。大多數具備校本課程開發機制的教育系統都會為學校提供一系列供選科目清單,學校要從中選擇它們所要開設的少數科目。通常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門對選擇的原則提出一些規定和建議,學校也有權開設供選科目清單中沒有的科目。
2.課程改編
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准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課程上的修改。校本課程開發中的課程改編主要是指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加以修改以適應他們具體的課堂情境。此外,它也包括某些學校對國外引進課程的翻譯和本土化改造。在一個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社會中,教師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課程改編任務。
進行課程改編需要充分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但這些因素大致可以歸納為五大類,即(1)目的;(2)內容選擇;(3)內容組織;(4)學習經驗;(5)學習資料。教師應該對上述5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增加、刪減和改變順序與重點等方式對指令性課程、引進課程等加以修改,從而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班級的具體情況,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目的是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傳授對人類和環境的連貫一致的看法。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必須減少知識劇增對課程數量的影響,防止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課程整合的常用方法有開發關聯課程和跨學科課程兩種。其中開發關聯課程是要在課程設計時就科目間的相關問題進行協調,往往體現的是兩門左右學科間相對狹窄的聯系。比如物理科學和數學關聯課程就意味著物理和數學專題的編排順序應該是把那些解決物理問題所需運用的先進數學方法安排在前面。跨學科課程是把不同的學科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例如,美國學校的社會學科就是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的,它把地理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有時還有歷史等串聯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科學、技術與社會在國外成為一門廣泛採用的學校課程,這也是課程整合的產物。
4.課程補充
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課程補充材料可以是矯正性和補救性練習、報紙和期刊剪報、聲像材料、教學片和電影短劇、圖畫、模型、圖表、游戲和電腦光碟等,這些材料有助於實現內在於正規課程中的課程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者選擇提供的補充材料,或者與同事一道合作開發,也可以獨自進行開發。
5.課程拓展
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拓展材料的目標是拓寬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內化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的機會。這些東西與學生所學課程專題有關,但超出了正規課程所覆蓋的廣度和深度。
6.課程新編
課程新編是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例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此外,學校還可以開發新興的專題或學科領域,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這也屬於課程新編活動。地方性專題課程可以在某一具體科目中進行安排,也可以在相關學科的整合課程中加以安排。地方性專題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得最為常見,實際上最初的地理課程單元所涉及的現象都與學生的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學習地圖的最初步驟是根據「由近而遠」的原則加以安排的,從與學生周圍地區有關的專題開始,這樣就把學生的個人經驗與學校的正規學習整合起來,這樣的課程單元可以在地方層次上由當地教師的積極參與而做出最好的准備。大多數學校科目都有地方性專題,像地方史或與當地有關的著名歷史人物。

『貳』 1.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是什麼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

(1)補充國家課程的不足。我國中學課程長期以來是在國家課程的框架和體系下進行,沒有什麼變更或創新,這就造成國家課程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和方法不適合一些地區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校本課程注重實際情況和需要,彌補了國家課程在從高級層次推行到低級層次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國家課程的要求。
(2)減輕學生的壓力。目前學生從進入中學的第一天就開始為升學而競爭,每天都沉浸於各學科的習題之中,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們學習課程的范圍,學習的課程都是圍繞著國家考試科目而設,而關注學生興趣愛好的課程幾乎沒有。校本課程強調以人為本、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夠參與進去,這樣不但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能力,而且能給學生帶來快樂、減輕壓力,使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中得到放鬆。
(3)滿足學生不同興趣的需求。國家課程強調統一性和普適性,很難考慮到個別學校、學生的差異,難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而校本課程就要求開發者注意學校實際,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發揮,個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實現。
(4)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意味著教育管理中一種權力的下放」,教師能夠根據自己對學校和學生的了解,開發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使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
因此,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自主意識和能力。
二、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1、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作法。學習外地經驗只是對自己的一種提示,別校現有的資源如果我們也有,哪又何嘗不能試一試呢?比如某校校園旁邊有一座山,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山訓練,而我校旁邊沒有山,但是有壩堤,我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壩堤比賽,類似爬山,登壩堤這樣的活動,就可以舉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多媒體教材。這是從促進學生獲取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高效地掌握運動技能角度開發的校本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體育多媒體課件正在體育課中逐步推廣,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製作的多媒體體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校本教材的種類,從長遠來看是應該加強研究的。

『叄』 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校本課程開發。(600字以上)

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考

校本課程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校本課程」雖是一個外來語,但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許多中小學對活動課程的開發實際上就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前奏。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展開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貫徹,我國中小學面臨著正式開發校本課程的任務。於是「校本課程」這一術語便由此而逐漸流行於我國教育領域。校本課程在我國的提出與之在英美等國的出現相比較,雖有一些相似的原因,但也有明顯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具體緣由。所以,我們探討這個概念的內涵時,須充分反映我國校本課程的特點。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和特點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

按照現代課程分類理論〔1〕來考察,校本課程並不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是屬於課程管理方面的一個范疇,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一個組成部分,即中小學新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這一界定試圖反映校本課程的三種基本屬性,即關聯性、校本性和可選擇性。

校本課程的關聯性,是指課程計劃中的校本課程與同一課程計劃中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由於校本課程只是新課程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雖有獨特的育人功能,但決不能取代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要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密切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其關聯性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國家課程、一地方課程各自的總體目標具有互補性;第二,校本課程的總課時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總課時具有整體性,第三,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對國家課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輔助性。

校本課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課程具有服務學校、依靠學校、植根於學校的特性。這是校本課程不同於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根本特徵。首先,校本課程以適應學校和學生的特別需要為主旨。一方面,校本課程的生成要以學校的辦學宗旨為依據,要為學校辦出特色而服務;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別需要為依據,即為滿足本校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未能得到滿足的種種合理需要而設置。所以,校本課程不是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重復,而是對它們的有力補充。其次,校本課程須依靠學校而生成。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是以校長為首的本校教師。第三,校本課程深深植根於學校。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由師生對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優良傳統、校園文化資源以及經過師生加工處理了的網路信息資源有機構成的一片沃土。它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的根深深扎在這片沃土裡。

校本課程的可選擇性,是指校本課程的多樣性具有滿足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可能性。學生要想充分發展自已的個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作為育人藍圖和育人媒體的學校課程應適當滿足學生的這一要求。然而,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只提供學生極有限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校本課程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在這一方面的不足。當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時,它能較充分地反映學生的種種特別需要,提供多種多樣的課程門類,讓學生自由選擇。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校本課程的可選擇性是逐步增強、分層推進的。

『肆』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一)涉及課程開發的所有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種課程開發活動,它涉及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活動,缺乏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
(二)以校為本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屬於學校的課程開發活動,即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校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調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的凸顯,關注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自發、自願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以其特色需求為目標的自發性課程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間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四)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能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它不提倡編寫固定的、正規的教材,而是強調活動、過程,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適應性。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等同於學校課程(即學校內所實施的一切課程),它更強調行動與過程,不要求自編教材,可以是活動方案或活頁資料。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比,校本課程開發屬於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的課程,屬於「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在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諸關系網路中,校本課程開發更定位於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

『伍』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哪四個階段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

3、擬定目標

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

5、討論與實施

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

(5)物理校本課程的開發擴展閱讀

意義

1、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2、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新世紀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

3、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4、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