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
① 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的過程有幾個階段
心理咨詢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初診接待
了解求助者的問題,咨詢師確定求助者的問題是否符合心理咨詢的范圍,以及咨詢師自己能否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如果不屬於心理咨詢范圍,或者不是自己心理咨詢領域,咨詢師建議求助者到相應機構或者咨詢師那裡尋求心理咨詢。
2.心理診斷
咨詢師需要對求助者的問題和相關的方面情況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對求助者的問題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有一個診斷,需要對造成求助者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和判斷。心理診斷主要通過與求助者的談話、與求助者密切關系人士的談話、通過咨詢師的觀察、通過心理測驗等方式進行。心理診斷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取決於求助者問題的嚴重程度和生活經歷復雜程度,心理診斷談話一般在 30 分鍾 —180 分鍾之間
3.確定咨詢方案
在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問題類型和嚴重程度,對造成問題的原因有一個診斷以後,咨詢師會和求助者協商心理咨詢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首先解決哪個問題,然後再解決那個問題,與求助者介紹採用的心理咨詢技術和方法,協商心理咨詢的時間、周期、費用等問題。與求助者達成一致。如果能夠達成一致,就進入心理咨詢階段,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咨詢活動就終止。確定咨詢方案一般需要 15 分鍾 —30 分鍾。
4.心理咨詢
在心理咨詢師與求助者就咨詢問題和使用方案取得一致的情況下,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咨詢性談話,咨詢師可能使用的技術有認知矯正、行為療法、心理分析等方法。根據使用方法的不同,有可能咨詢師會給求助者布置家庭作業,或者對求助者進行訓練等。本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和求助者問題的類型、問題的多少,咨詢技術、以及求助者配合情況有關。如果求助者的問題是長期形成的,如果採用心理分析技術、如果求助者未能按照咨詢師的要求完成家庭作業,這些情況下咨詢所需要的次數可能就比較長一些。
5.咨詢結束
在咨詢目標達成,或者求助者不願意繼續進行咨詢,咨詢即告結束。在結束的時候,咨詢師和求助者一起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在咨詢結束後一段時間里,還會與求助者聯系,了解求助者的改善情況。
② 心理輔導的原則是什麼
(一)、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預防是通過積極主動的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和輔導,防止學生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政黨秩序與工作效率。
發展是指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潛力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過健康、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應注意到:
1、 從早抓起。其實心理輔導應越早越好,特別是小學、中學。在大學也要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
2、 採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健全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到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
3、 對於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生了重大事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征侯,重點實行早期干預。這要求我們有極大的愛心、極大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二)、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新生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新生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性,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
1、 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強制性 的了解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元條件的關懷和接納。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情緒感受是如何的消極、不正常、不合 教師的口味、不合時宜,我們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
2、 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要承認每個學生是自立的,具體決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 的自由。我們不應強迫學生選擇什麼,他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為學生作出選擇提供認知前提,並供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 運用同感瓣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同感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幫助引導對方領悟到。"透過眼睛看世界"。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輔導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是因為①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主動過程。②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爭取,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輔導不以傳授系統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總是來進行。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 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比如結合實際和熱點問題,組織班級同學展開討論。
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我們教師同學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揮想像力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可吸引較多學生參加,看有關心理教育的影片後大家做一個影評。也可以供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 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我們心理輔導的精髓。實際上我們總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個別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校教育和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學生個人身上這種獨特性以及學生之中的差異性,而是要供 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獨創性在積極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
當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
1、 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在了解全班同學的其性基礎上,更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要了解至完 性的資料,更要了解價值性資料。比如他們的性格特徵、交往的基本規律、現在最需要什麼,渴望得到的什麼或解決什麼。
2、 對不同學生衽區別對待。這不是平時我們所說在班級"一視同仁"在班級的政策和策略來說,可以一視同仁,比如評獎學金,大家公平對待,不偏不移,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綜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應將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可重復性 的獨特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適合牲,性別特徵、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基本的原理,拒出適合一個個學生的處置方法。
比如,在學生個人的障礙當中,我們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而在恐懼症的治療和咨詢當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繞脫敏法。
3、 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各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研究的對象 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深入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五)、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做好以下3點:
1、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所持的態度,它制約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對於大學生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對社會對人生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就有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科學地分析相關事物,冷靜地、妥善地對待多種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工作等,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
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 積極開展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 不飲酒,不吸煙等。特別是學生任務重,心理壓力較大,因此,在平時我們要教育學生講究科學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時間,適時合理用腦。
在注重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抗體,是有"免疫"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能力,評價能力,特別是在挫折面前不驚慌,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
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現身說法"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到其中。
4、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藝對那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有一定 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和指導。
--------------
http://jyscjzx.jyjy.net.cn/deyu/xjzx.htm#33
http://www.nylxx.cn/jyke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
http://www.blogcn.com/user18/zhangjx12/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真誠、熱情、共情和保密 你可以先自己想像下是什麼意思呢?
③ 警察心理輔導能力和心理咨詢師比誰比較強
警察,我們國家的警察是公務員考試招收的,裡面一部分會去警校學習,但是這個學習內容是不包括心理疏導上面的理論和知識的啊。警察的心理輔導更多的是基於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驗,這個就和過來人對新手講人生是一個意思,聽了那就對你有幫助,不聽那就是白講。
心理咨詢師是專業的啊,至少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上有的啊。要是資深的那種心理咨詢師甚至可以在和你談話的時候,看得出你在故意瞞著什麼的事情,然後全程迴避你不想要談的內容,對你進行你能夠接受和願意實行的心理輔導內容。
畢竟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是不一樣的,雖說心理咨詢師這個行業魚龍混雜,但是正牌的他真的是有他的實力的,那種騙子就不要考慮了。
④ 簡述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治療的區別和聯系
我可以幫助你。不管是心裡還內心都要有人去理解去為你解答最終從陰影中走出來。成功戰勝心理疾病
⑤ 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有什麼區別
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的區別一個是輔導性質的,專業性沒有咨詢師強。心理健康輔導是情感導師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並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作為一名心理輔導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體系,維護對方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在選擇咨詢機構時要選擇泊恩心理這種大型機構,泊恩心理將前沿的循證醫學知識在精神心理治療中付諸實踐,制定優於行業的醫療標准,一切從患者出發,嚴格遵循國際精神障礙(DSM-5、ICD10)診斷標准。提供細致極簡的就醫流程,多渠道的預約就診服務,減少患者等待時間。擁有私密以及人性化的就診環境,耐心聆聽患者需求,全過程跟蹤服務,讓就醫過程更精準、更便捷、更愉悅。
⑥ 心理健康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有什麼區別,還有它的申報
心理健康輔導員是共青團中央發的證,工作內容主要是針對18歲以下的學生。參加網路考試。
心理咨詢師是人社部發的證,工作內容主要是針對18歲以上的成人。參加全國統考。
⑦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心理咨詢和輔導
就是不要把他們當回事,心理輔導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放鬆,不要胡思亂想
⑧ 心理咨詢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麼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任務就是移除阻礙一個人成長的障礙,協助咨詢者達成個人成長和基本人格轉變,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減輕身心痛苦、移除症狀。
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沒有必要給任何人灌輸成長的慾望、好奇心、意志力、對生活的熱情、關懷等等。他們要做的就是確定障礙並且移除障礙,剩下的工作受到每個咨詢者自身自我實現力量的推動,會自然而然地完成。
心理咨詢(治療)師,能在關鍵的時候、十字路口扶起我們、拉我們一把、推我們一下、陪伴我們一程。詩人紀伯倫曾說「你們是道路,也是行路者。當你們中的一個人跌倒,他是為後面的人失足,使他們小心避開絆腳的石頭。噢,他也是為了前面的人失足,因為他們步履雖然輕捷堅定,然而卻沒有挪開絆腳石。」作為父母,我們因為我們的父母沒有挪開絆腳石而跌倒,但我們也因為跌倒而能看到並挪開我們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心理咨詢(治療)讓我們不必絆倒,絆倒後傷得輕一些,受傷後療愈得快一些;少走或不走彎路;迷失時盡快找到方向和出路;協助我們減少生命中的黑暗、痛苦,增加幸福度、安全感、滿意度。
心理咨詢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協助我們,少付出代價,少遭受痛苦,更加平靜、愉悅、健康、幸福。
心靈環保:心理咨詢協助我們及時清除情緒垃圾,保有平靜、愉悅的心情。
改善關系:心理咨詢教會我們有效溝通、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可以建設良好的關系: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兄弟姊妹間的關系、朋友關系、上下級關系。包括婆媳關系、妯娌關系、同學關系等等。良好的關系往往是幸福的與安全和保障。
解決問題:解決各種關系中的沖突、身心沖突等等。
健康身心:沒有了情緒垃圾、沒有了關系中的沖突和障礙、沒有了令人難以入睡、難以咽下(食物、還有「這口氣」)的憤怒,我們的心靈自然健康、柔軟、溫暖,我們的身體自然健康、充滿活力!
⑨ 心理輔導活動課與思品課和班會課的區別
有區別的。
心理健康課是學校為保障學生心理內健康,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容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課程教育。具體目標:是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輔導課是學校按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各種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健全和完善人格品質的心理輔導形式。具體目標:發展性目標和預防性目標。
其中發展性目標側重於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心理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自我完善,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提高今後的生活質量;而預防性目標是幫助學生及時發展自己在學習、生活、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學會矯治和調節心理偏差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積極健康的情緒。
⑩ 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輔導有何區別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個別心理輔導是咨詢員和來訪者之間單向或雙向影響的過程,而團體心理輔導則是團體成員間的多向影響的過程,成員對自己問題的認識、解決是在團體中通過與其他成員間的交流和互動來實現的。團體心理輔導具有個別心理輔導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 ①團體心理輔導有助於成員分享共同的經驗。在心理咨詢中,我們發現有很多來訪者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和經歷是很獨特的,是無法解決的,並由此而怨天尤人,覺得上天很不公平,覺得自己的命運很悲慘。但在團體中,他們會有很多機會從其他成員身上發現許多與自己類似的經歷與掙扎。例如,發現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來自特別貧困的家庭背景,有著類似孤單的感覺,同樣感到自卑和不如別人。當成員發現別人與自己有許多共同之處時,會減少孤單、不滿等不良情緒,並更勇敢更積極地面對問題。 ②團體心理輔導有助於成員助人、助己。在團體中成員有很多機會彼此幫助、彼此支持、相互建議和提出個人的見解,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以便別人作為參考和得到鼓勵。每個團體成員不但可以在團體中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也在學習如何幫助他人。 ③團體心理輔導創造了一個類似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為成員提供了模仿、學習、訓練自己行為的場所。因此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學習到的良好行為更容易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輔導效果更容易得到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