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種心理輔導方法
❶ 簡述中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注意力訓練
很多學生學習效果不好都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即對精氣神的控制不力),提升注意力,能夠有效地提高記憶效果和學習效率。
● 定力訓練
根據NLP(神經語言程式) 「身心是相互影響的,一個變了,另一個也變了」 的前提原則,通過調整學生身體狀態,改變學生心理狀態。
● 認識自己的潛能,提高自信心。
● 冥想呼吸想像訓練(含自我催眠)
通過訓練,可以輕易地進行自我調整,使大腦處於學習最佳狀態(就是腦波處於α波段);
隨時進入右腦思維狀態,達到訓練想像能力、創造能力、靈感和直覺(第六感)的效果;
能夠減輕學習壓力,排除煩惱,三分鍾就能夠達到身心放鬆,精力充沛,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輔導、行為糾正、親子教育。
● 右腦記憶訓練
對於將參加中高考的學生,關鍵不在於理解、判斷和分析的能力,關鍵在於大量的記憶,只有掌握足夠多的知識素材,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經過培訓,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行大量的記憶,能夠背誦圓周率500位以上,背誦三十六計等。掌握記憶各種文字信息,詩詞、文言文、各種問答題以及英語單詞的右腦記憶方法。
❷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開展心理輔導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對行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應兩個方面。刺激是指外界環境和身體內部的變化,如光、聲音、飢、渴等。反應是指有機體所做的任何外部動作(外部反應)和腺體分泌(內部反應)。反應有先天反應和習得反應兩種。復雜反應和動作技能是通過建立條件反射學會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為主義時期,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他主張心理學應該屏棄意識、意象等太多主觀的東西,只研究所觀察到的並能客觀地加以測量的刺激和反應。毋須理會其中的中間環節,華生稱之為「黑箱作業」。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無論是正常的行為還是病態的行為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認為查明了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就能根據刺激預知反應,或根據反應推斷刺激,達到預測並控制動物和人的行為的目的。他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刺激的各種軀體反應的組合,有的表現在外表,有的隱藏在內部,在他眼裡人和動物沒什麼差異,都遵循同樣的規律。
1930年起出現了新行為主義理論,以托爾曼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者修正了華生的極端觀點。他們指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數,這個中間變數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數和認知變數。需求變數本質上就是動機,它們包括性,飢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認知變數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
在新行為主義中另有一種激進的行為主義分支,它以斯金納為代表,斯金納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基礎上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他自製了一個「斯金納箱」,在箱內裝一特殊裝置,壓一次杠桿就會出現食物,他將一隻餓鼠放入箱內,它會在裡面亂跑亂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壓杠桿就得到食物,此後老鼠壓杠桿的頻率越來越多,即學會了通過壓杠桿來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納將其命名為操作性條件反射或工具性條件作用,食物即是強化物,運用強化物來增加某種反應(即行為)頻率的過程叫做強化。斯金納認為強化訓練是解釋機體學習過程的主要機制。
❸ 心理學家艾利斯開創的一種心理輔導方法是
艾利斯開創的一種心理輔導方法是:合理情緒療法。也被稱為ABC療法。其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物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他認為外界事件為A,人們的認知為B,情緒和行為反應為C,因此核心理論又稱ABC理論。
❹ 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
1、會談法:咨詢師通過談話了解內心世界的問題和矛盾,也通過談話對認知、情專感和意屬向發生變化。運用這一方法了解心理問題時,要讓對象自由的、無限制的陳述,以充分暴露壓抑在心中的矛盾和發泄積壓的情緒;
2、觀察法:有意識地觀察外部的行為表現,包括面部表情、說話聲調、姿勢和動作等,以研究和判定其內活動的方法;
3、測驗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採用心理測驗的方法應該十分慎重,一是不能過高估計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而迷信心理測驗。特別是把心理測驗的結果告知本人時,要講究分寸和策略,以免造成消極的後果。二是對從國外引進的各種心理測驗量表,由於編制者及其所在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同,應該採取分析的態度,不能未經我國檢測修訂就加以搬用。
❺ 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
核心提示:現在人們已經不只是身體會患上某些疾病了,在心理方面也有著很多異常情況,所以說大家對於心理健康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必須要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與交際,也會給自己更大的信心,以及在生活中的種種障礙會克服,那麼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呢?
現在人們已經不只是身體會患上某些疾病了,在心理方面也有著很多異常情況,所以說大家對於心理健康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必須要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與交際,也會給自己更大的信心,以及在生活中的種種障礙會克服,那麼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呢?
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
心理輔導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如對於被輔導者的傾訴一定要耐心的傾聽,給予相應的鼓勵以及安慰,還要進行有必要的一些心理測查,當然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也是需要進行一定輔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動,被輔導者也是不例外的,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要做好督促,另外可做現場演練,從而使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以及情感真實的體驗水平有所提高。還要幫助被輔導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解除。
心理輔導的分類有哪些
對於心理輔導是有很多種的,如果是按照 學科劃分的話,分為了教育學模式、醫學或者是生理模式以及心理學模式,而如果是按照服務對象與目標不同來分的話,又分為了適應性心理輔導模式、障礙性心理輔導模式以及發展性心理輔導的模式。學校裡面的心理輔導包括了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以及職業輔導等,在輔導的時候會根據大家不同的症狀表現給予不同的輔導建設。
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呢?大家對於心理輔導相信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近些年的時間裡面需要做心理輔導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不同的情況需要做出不同的輔導內容,關於心理輔導內容的相關內容,在以上有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❻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平等的談話式的輔導方法
談話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好這門技巧,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與學生談話,發現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每次找學生談話前,先把握好學生當時的實際心理,是揣測的、防禦的、恐懼的、沮喪的、或對立的,針對學生的實際心理活動,採用相應的對策,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①放鬆學生的情緒。熱情地對待談話的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可以從學生特長、愛好,拉家常引出主題,慢慢地引入正題,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使談話自然、和諧進來。
②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以適應學生心理的伸縮變化,隨機應變,恰當處理,使學生從不平衡到平衡,從不協調到協調。
③巧妙啟發學生開口談話,表述自己的見解。教師不能單純地講理、訓誡、批評,從而剝奪學生的說話機會,使學生反感,失掉輔導作用。
④向學生提供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模仿認同。
⑤善於選擇場合。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場合,能產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衛生講座式的輔導方法
運用班會進行集體教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開展適當的講座。
3.聯合式心理輔導方法
家庭是學生的又一重要課堂,家庭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只有家庭、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聲音,才會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開家長會,應該向家長滲透有關心理的調節、轉化的措施,讓他們弄清相關的心理學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辦法,並邀請那些觀察細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顯著的家長走上講台現身說法,激勵其他家長一齊配合班級,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教育。
4.學生心理自我調節式的輔導方法
心理障礙的克服,是一個漸進、轉化的過程,不是立竿見影的。通過教師、班主任採用以上諸多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心理進行自我調節,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學生學會運用心理自我調節策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當然這一環節離不開教師的各項輔導。
①避開、轉移:把一些不愉快的念頭、感情和沖動置於一邊,或把消極情緒轉移到有意義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保持心境的寧靜。
②合理解釋:搜集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減輕心中的煩惱和困擾。這種心理又稱為「酸葡萄」心理。
③克制情緒,理智處理:在感情沖動不能冷靜時,要及時反思,理智地處事,避免過激的舉動或做後悔的事。如在進入初中以後,對異性初戀的處理。
④宣洩、鬆弛:將心中積壓的消極情緒進行適當的釋放,以鬆弛緊張的肌肉,緩和焦慮情緒。過度傷心時,不妨大笑一場;郁悶時,不妨找個親人或摯友傾訴。
⑤模仿學習,加入集體行列之中:選擇適當的學習榜樣,並加入集體活動之中,彌補自己的不足,使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學生,可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中積極發展自己,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輔導是整個生命的流露」,是人格的力量的體現,而不僅是用技巧、語言、耳朵、眼睛在輔導。因此,班主任的人格力量與自身素質占居著首要地位。班主任的人生經驗、社會閱歷、豐富的知識、生活態度、個性品質等都是影響輔導的重要因素。
❼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
心理指導法是以心理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對受導者進行說理教育。心理指導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說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說理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規范學生的行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說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論指導的特點,強調論心理之理,通過心理理論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導者的心理認識水平,從而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古人說,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運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學的真理性轉化為說理的力量,使受導者心悅誠服。中國古語說: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說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運用心理理論說服人,要力求說得透徹,明了,生動,還要注意因人施理。
❽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具體是
1、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
4、職業輔導
升學與擇業是人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職業輔導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准備,為今後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心理輔導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行為科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輔導以及家庭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節,從而充分開發自身潛能。
(8)介紹一種心理輔導方法擴展閱讀:
目的和內容
給予被輔導者情感支持,激勵被輔導者擺脫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氣,讓被輔導者更全面准確地了解自己,讓被輔導者學會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被輔導者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水平,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
耐心傾聽被輔導者的傾訴,給予相應的安慰和鼓勵,進行必要的心理測查,對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進行輔導,對被輔導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督促,進行現場演練以提高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體驗水平,幫助被輔導者及時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❾ 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心理輔導方法是()。
D
埃利斯的理性情緒治療: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專的一些不合屬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