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心理輔導技能
Ⅰ 心理咨詢的要點是哪些心理咨詢技能有哪些
心理咨詢最重要的是心理診斷,通過詢問、傾聽收集來訪者的資料,對其症狀進行診斷,確認了問題所在,才好對症下葯。
心理咨詢常用的咨詢療法有:合理情緒療法、陽性強化法、厭惡療法、系統脫敏療法、模仿法等。
Ⅱ 合格的心理輔導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技能
我認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心理輔導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咨詢師所有素質和技能。
他們不僅僅需要掌握教育學的相關知識還要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
首先他們必須了解不同階段學生處於心理發展的那些階段,這樣才能對他們這個階段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到預知和解決。
其次他們要具備一名心理咨詢師基本素質,如來訪者中心,共情,保密,等。特別是做學生工作,孩子自尊心強,甚至有問題會羞澀,不好意思尋求幫助。所以這就要求心理輔導教師具有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與學生能平穩交流溝通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將自己託付給你。
還有就是,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自身技術肯定是要過硬。不能只局限於某一流派如人本,精神分析,行為主義,機能主義,格式塔等。我們要各方面涉獵,汲取不同流派優點,取百家之所長,在工作中對其融會貫通。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還要多積累實際經驗,多學習社會上熱門有效療法,如沙盤,積木,繪畫,催眠等。
心理輔導教師是一份神聖工作,學生在好好學習同時,只有保持心理上健康成長,才能在以後的道路上走更遠,才能充滿著更多能量。所以要懷著這種信念感,這種責任感,去把這份工作做好。
Ⅲ 心理咨詢師必備技術都有哪些
需要先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呢,我之前是在艾德考的。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比如:
1.會談的技能
2.心理測量的技能
3.分析和診斷心理問題的技能
4.指導與矯治的技能
Ⅳ 心理咨詢師的操作技能有哪些
有診斷,測驗,治療.診斷主要是用傾聽,提問,等手段,配合心理測驗,判斷出心理壓力源,找到支持系統的有無,最後判斷出原因.然後選擇恰當地方法進行治療.還有追蹤再治.
Ⅳ 心理咨詢的學習課程都有哪些
從三級心理咨詢師抄需要掌握的技能構成及知識體系來看,需要完全掌握9門課程的內容,包括: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與健康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心理測驗學、心理咨詢技能、心理診斷技能、心理測驗技能。
心理咨詢(counseling)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需要解決問題並前來尋求幫助者稱為來訪者或者咨客,提供幫助的咨詢專家稱為咨詢者。來訪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適或心理障礙,通過語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詢者進行述說、詢問與商討,在其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共同的討論找出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症結,進而尋求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對策,以便恢復心理平衡、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Ⅵ 心理咨詢師需要哪些技能
首先,傾聽要到位。咨詢室中,任何人說的話都是一面之詞。對於來訪內者來說,所講的故事,換容成另一位當事人來講,或許會聽到另外一個版本。所以對於咨詢師來說,傾聽能力很重要,聽出故事中的細節,聽出來訪者自己都沒有意識的內容,才能更好幫助到來訪者。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大部分的反饋內容都是來自於來訪者本人的描述。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真正解決問題的人不是咨詢師,而是來訪者。咨詢師只是使用專業的咨詢方法幫助來訪者看清事情與問題,幫助其點燃內心的勇氣與信心去面對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咨詢師的思路是跟著來訪者的描述在前進,所以,來訪者描述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意思,咨詢師要能傾聽,接收得到。
心理咨詢可以選擇像泊恩心理這樣的專業機構,泊恩心理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心理咨詢師畢業和工作於海內外知名院校及醫院共30餘位。團隊多數門診醫護人員畢業於國內以及國際知名高等院校,所有醫務人員符合國家精神衛生相關執業要求。我們致力於持續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臨床實踐的同時堅持每月100課時以上的循證醫學(EBM)以及循證心理實踐(EBP)繼續教育。
Ⅶ #心理醫生#心理咨詢掌握什麼技能能衣食無憂
必須繼續在理論、實踐和提高自身素養方面不斷磨練,這將是一段很長的路。 一、良好的人格品質 許多學者都提到心理咨詢師的人格條件是做好心理咨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咨詢師應當具備的首要條件。心理咨詢師的人格是心理咨詢工作的支柱,是咨詢關系中最關鍵的因素。 二、 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 在這里我主要強調專業知識的掌握,因為雖然我認為學習專業的知識很重要,但學習了以後這時候還不能說是你自己的東西!心理咨詢是一門專業,它有自己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必須經過專門的培養與訓練,咨詢人員必須潛心鑽研心理咨詢的理論,掌握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技術,同時要積極參加心理咨詢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三、良好的心理健康指標 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要注重不斷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的心理一直保持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水平,這是心理健康工作者應具備的首要心理素質,是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精神基礎。你的心理健康指標要在平均水平以上。 四、良好的自我認識的能力 正確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自我。一個好的咨詢師在自我分析能力上面應該是有能力的。不僅知道自己也是一個人,同樣會有一些挫折,壓抑等負面情緒,這個時候能夠更清晰地自我調整。 五、豐富的社會知識 在咨詢中會遇到不同文化、環境經歷背景的人來求助。許多人的問題是有著他的獨特性的,背後都和他的種種背景因素有關。一個優秀的咨詢師是要有豐富的社會學經驗或認識的,因為所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人。你要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變革中的社會! 六、敏銳的觀察力 敏銳的頭腦可以使咨詢人員在咨詢過程中通過來詢者的言語和表情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從細微的表現中發現一般人不易發現或容易忽略的東西。有的來詢者對心理咨詢的性質、原則等問題了解不多,所以開始階段很容易兜圈子,談些枝節的問題,而對自己的真正問題有所掩飾。敏銳的咨詢者能及時發現問題,將談話引向深入。如果這些都具備的話,就可以了衣食無憂。 來自職Q用戶:李先生
這個問題真是先看你衣食無憂的消費水準是多少了。把五大理論中的任意兩個學扎實了,底子鋪厚了,再學任何一門技術學精了,都可以。 來自職Q用戶:王女士
Ⅷ 心理咨詢師課程有哪些
心理咨詢師課程:分為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能
(1)基礎理論知識:心理學概論、社會與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與健康心理學、心理咨詢概論;
(2)專業技能:咨詢倫理、心理評估和心理診斷、咨詢技能和咨詢方法;
具體可以聯系恆健教育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的老師
Ⅸ 我想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有些什麼樣的工作經驗
心理學理論知識:心理學基礎理論,其中對咨詢特別有幫助的有,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測量等。 技能主要是診斷技能、咨詢的技能和測量的技能
Ⅹ 心理咨詢有哪些常用技巧
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其間心理咨詢者與當事人的關系能給予後者一種安全感,使其可以從容地開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視自己,做出統合。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當事人講話,准確地認同其內心體驗,積極地響應其講話內容,推動其從不同角度審視其成長過程中的障礙與挫折,並通過適時的自我披露相關經歷來增進與當事人的情合。這一過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詢員要注意八個方面的問題。
一、貫注
貫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詢的首要條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當事人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本能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回應。它還要求心理咨詢員運用其言語與體語來表現對當事人主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當事人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詢員的充分重視。由此,貫注是尊重的體現,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貫注當中,心理咨詢員要隨著當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語與體語的表示。其中言語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語。而體語表示則通常包括點頭、注視、面部表情的變化,適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這些言語與體語的表示應隨著當事人主訴的喜、怒、哀、樂的變化而變化,藉以加深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信任,並強化其繼續講話的慾念。在這層意義上講,貫注是使當事人打開話閘子的開關。
美國心理咨詢學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貫注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的全神貫注(focusedintensity),而差的貫注則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passivity)。所以,貫注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理咨詢關系的確立及其功能。
二、傾聽
傾聽(listening)是貫注的關鍵,也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學會傾聽是心理咨詢的先決條件。心理咨詢條件下的傾聽不同於一般社交談話中的聆聽,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以求設身處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談話中那樣可以隨意插嘴講話或任加是非評論乃至爭辯。與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聽對方講話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插嘴講話的慾念,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價當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問題),並以貫注的積極表示來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認同。因此,傾聽是尊重與接納的化身。
在實踐中,傾聽意味著學會沉默,學會貫注,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驗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並做出富於同感的反應。同時,傾聽不是要心理咨詢員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而是要讓他學會兼容並蓄,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學會在不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的條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與價值觀,以能夠更好地體驗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應。
所以,傾聽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活動,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活動,它使人學會用心去聽人講話。可以說,整個心理咨詢的學習過程也是傾聽的學習過程。
三、沉默
心理咨詢既是聽與說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義在於給當事人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來反省,思考其個人成長的過程。前面提到,心理咨詢不同於一般的社交談話,它需要心理咨詢員表現出大量的貫注與傾聽,並少做邏輯分析、少說教別人,而是多認同他人的觀念,多體驗其感受。換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詢員首先置身於當事人的境地當中,然後再幫助他認清其成長中的障礙,尋求自救良方。凡此種種都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多聽寡言,學會以沉默來傳達對當事人的貫注和尊重,藉以強化他自我剖白的願望。
所以,在心理咨詢中,沉默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暗示功能,一個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現為對當事人的講話及其停頓不做言語回應,以暗示對方繼續講話;後者則通常在當事人講述精神創傷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時,以沉默來確保其自我宣洩與反省的時間與空間,並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此時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運用通常需要體語的積極輔助。具體地說,在運用沉默時,心理咨詢員通常需要以點頭、注視表情變化及諸如嗯、噢等語言助詞來表現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總之,沉默的意義在於交流同感與尊重。適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親切、善解人意,而失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冷漠無情。沉默表達的得體與否取決於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功夫。
四、宣洩
宣洩(catharsis)指當事人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放給心理咨詢員的過程。它是一種發泄痛苦的方式,可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使人感到由衷的舒暢。由此,它可使當事人擺脫其惡劣心境,尋找其病結,並強化其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在心理咨詢中,宣洩是使當事人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詢員以貫注、傾聽、沉默等手段來促進、強化當事人的情緒宣洩過程,以增進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同感及後者對前者的信任,並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由此,宣洩不僅可以使當事人傾吐內心的精神壓抑與困惑,還可以使心理咨詢員深入了解當事人面臨困難與挫折的滋生條件與過程。在這層意義上講,宣洩是心理咨詢的必經階段。沒有宣洩的產生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自我剖白。宣洩是自我認識與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總之,作為一種心理咨詢技能,宣洩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剖白的意願,增進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情合,並為進一步的自我探討奠定基礎。
五、探討
探討(exploration)指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積極認識、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的過程。它是心理咨詢的重要環節。事實上,心理咨詢的過程也是探討的過程。其意義在於幫助當事人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願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探討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心理咨詢的目的在於助人自助,所以探討的目的也在於助人自省自明。具體地說,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幫助當事人認識與思考其當前困難、挫折與自我成長的關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換言之,探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以啟發為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它旨在幫助當事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探討技巧當中,主觀武斷,教訓他人,迫使當事人接受自己的邏輯分析與價值觀。那樣易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依賴與怨恨,而無法從其生活困難與挫折的認識與解救中成長起來。
總之,探討的藝術在於啟發當事人獨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詢員不求說教他人,但這不意味著心理咨詢員在探討當中要採取被動、消極姿勢,完全認同當事人所講的每一句話。與此相反,心理咨詢員要學會以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以討論來加深當事人對面臨困難與自我成長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終而啟發當事人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發展自我。
六、質問
質問(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推動當事人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自我。伊根認為:質問已日益成為心理咨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當事人發現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表現,並努力加以克服。
在實踐中,心理咨詢員常通過提問、反問與深入的討論來質問當事人思維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誇張與自我挫敗的傾向。由此,質問的意義不在於否定對方、貶低對方;而在於開啟對方、激勵對方。在這當中,人們應該注意到:質問要以尊重為前提,以同感為基礎,它力圖給人以態度誠懇、言之由衷的感覺,而不是態度生硬,強詞奪理的感覺。所以,質問的藝術在於使當事人超越心理咨詢員的提問,自發地認識到其認知與思維方法中的偏差,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
質問是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動當事人重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並要力戒主觀武斷、強加於人的傾向。美國心理學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詢員在提出質問性的問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你這樣做是出於關心對方或是出於想懲罰或壓制對方。因此,質問力求問而不審、制而不壓,以推動當事人的自我審視與自我悅納。
七、行為操縱
行為操縱(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向善的努力與否所予以的獎勵與懲罰措施。其目的在於幫助當事人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學習與模仿有助於個人成長的行為,藉以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體地說,心理咨詢員要善於發現當事人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與挫折當中所表現出的自我發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並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當事人不斷成長。由此,行為操縱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雖然行為操縱以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基礎,但較之行為矯正法,它更強調正強化在個人良好行為的模仿與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勵負強化的運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詢中明確地表達個人的觀念,犯主觀武斷,強加於人之嫌。換言之,在心理咨詢條件下的行為操縱,以正面鼓勵與正強化為基礎,對當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發展的努力予以及時的肯定,以增強當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當一個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認識與克除其行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時,他應及時注意與肯定當事人力圖突破自我束縛,認同自強人物的種種意念與努力,使當事人掙脫自卑自憐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詢員在有意無意中成為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成長的最好的理解者與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員的正面鼓勵他人會強化當事人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詢員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來推動當事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認為,心理咨詢員在當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個人生活的有關經歷、行為與情感已成為心理咨詢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貫注、傾聽、沉默、探討等技巧中所表達的言語、眼神、面部表情、體態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間接表示。在這層意義上,自我披露可傳達心理咨詢員的關切,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在情感上的距離,增強兩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還認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戰功能。其前者的意義在於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個人成長中的奮斗與成功經歷來激勵當事人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更好地成長;其後者的意義在於推動當事人更具體地探討其生活中所遇困惑與挫折的特性,更切實地尋求其自救良方並挖掘個人的潛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納與真誠一致的表現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過分使用,那樣不但會混淆心理咨詢的核心與目標,也會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不必要的錯覺與誤會。事實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詢界最富爭議的一項技巧,其爭論的焦點在於心理咨詢員自我披露到底會在當事人心目中樹立什麼形象。有一派意見認為這樣做會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樹立可親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見則認為這樣做會使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成長產生偏見,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作用產生疑惑。總之,心理咨詢界目前對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識,因此心理咨詢員在其運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過分宣揚自我,忽視當事人當前困惑與挫折的特殊性,並避免將心理咨詢員的自我成長當作心理咨詢的中心議題。
總之,上述八個技巧是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溝通並幫助後者自我成長的常用手段。它們是心理咨詢區別於一般社交談話與生活咨詢的指標。它們使心理咨詢員得以成為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後應當指出,由於心理咨詢領域內流派很多,且爭議紛紜,所以上述八個技巧並不代表心理咨詢中的所有技巧,它們只是一般心理咨詢中所常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