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心理健康輔導講稿
㈠ 心理健康伴我成長演講稿400字
關於心理健康演講稿
同學們、老師們,上午好:
半個學期已經過去,在過去的半個學期中,同學們的衛生習慣有了一定的改變,違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在減少,這些離不開老師的教育、班主任的苦心、同學們的自覺,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上網現象、違規騎車、亂扔垃圾、言語粗魯等不文明、不健康的現象還是存在。
作為學生,我們要加強對自己的改造,去掉壞習慣,不做有損人格的事。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不恥笑別人的錯誤、不計較別人的過失;不偷盜、不貪小便宜;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學生的純朴。
同學們,你們是有希望的一代,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的身上體現出的是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學校希望你們「珍愛生命、健康成長」!
㈡ 心理健康教育演講稿
你不會是要開主題班會吧。。。學校叫的吧。。。呵呵
㈢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講稿,上課教案課件
````````````````````````
㈣ 有關於心理健康的演講稿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4、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㈤ 急求一篇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演講稿!!!
請問你對心理學有點了解嗎?
自己列舉幾個問題,深入了解或調查,得出分版析和結論,總結你權所在的學校整體的作風、風氣,和中學生的普遍心理狀況進行。
大概嗎:
1、學習基礎知識的價值觀,即將長大成人(18周歲)的心理、生理跡象和正確的向導。
2、學校個別人員的事例、動機心理分析或標榜之人。
3、對社會的責任、個人責任心理。
如果自己不是精通的,怎麼講都不精彩。
㈥ 小學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演講稿
讓清純的童心在柔情中放飛
隨著時代的進步,成人及兒童的心理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正直花樣年華的孩子們,他們的季節多雨而又陽光,對於孩子們,未來是一張紙,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重要的是孩子的心靈:如果它是紅的,那孩子的未來是一輪紅日;如果它是藍的,那麼孩子的未來將如大海般浩瀚;如果時它陰霾無光,那麼我們無法期待後面的故事會愈加精彩。
於是,《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隨時代而產生的與素質教育接軌的學科,走進了孩子的心間,以它獨特的教育核心,合理的人性化導向,完善的思想精華,向世人展示著它獨有的教育魅力。它讓我們的學生在心靈的互動和人性代的教育光環中學會快樂,懂得尊重,體驗責任,心存感激……體味著教育的完美與和諧。
一段時間的介入和解讀,讓我深深感悟到:《心理健康教育》承載著全民族未來整體素質的提升和期冀,偉承著教育文明的史詩,是信念與智慧、微笑與沉思、理解與尊重並存的教育,它用和煦與光明,用欣賞與關愛讓孩子們清純的童心在柔情中放飛。
肖川在《教育的底蘊》中說到:完美的教育一定是能使學生感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感受科學之美,智慧之美,感受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燦爛輝煌,喚起學生對未來和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盼。能使學生生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生。
多麼完美的教育理論!在這完美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心理健康教育》在淺顯與深刻間,在緊張與閑適間,在徊徨下從容間,召示了平凡而不平庸,大膽而不大意,敢說而不空說,多思而不亂思,謙讓而不遷就,虛心而不虛榮的教育宗旨,在柔情中與孩子同行。
物慾橫流的社會,家長們急功近利的期盼,讓孩子們萎縮了尊嚴的底線,學生了沉默和接受,而「全面的豐收」到致了「全面的平庸」的應試教育又讓孩子們為了高分犧牲了自己的自由和諧。在充盈了激烈競爭的煙塵中,孩子們已不知道生活中的不完美才讓人更謙卑、同情和珍惜,忘卻了對自己的擁有心存感恩。
學會快樂,會讓我們的學生在浮躁的塵世中尋一方凈土,找回沉靜,載負著愉悅,感受世間的美好;學會尊重,會讓我們的孩子在尊嚴和責任中無愧與美麗的價值;學會感恩,會讓我們的孩子在善良和真誠中穩健前行。
試想,我們的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悅納自己,悅納別人;在尊重中成長,懂得尊嚴、責任與正直;在理解中進步,學會寬容、仁義和柔情;在感恩中前行,珍視自然,敬畏生命,甘於奉獻,我們的孩子在今後的重任中焉能不步履從容?孩子們的未來焉能不充滿善良和真誠?
我們有理由相信,《心理健康教育》會用真誠為孩子們的心靈注入溫暖。用激情燃起孩子們對生活的渴望,用傾聽為孩子們的心智插上翅膀。用柔情讓孩子們清純的童心在美麗的雲端飛翔!
㈦ 急求 求一篇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演講稿
心理健康教育演講稿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1. 心理健康及意義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為認知功能正常、情緒反應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系協調、人生態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現規范和行為年齡相符等。2 .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繫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居於核心地位,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往往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忽視意志、興趣、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不利於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小學新課程強調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各種素質的一個載體。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踐,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所應具備的基本內涵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3.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繫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補充形式,因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提高是以個體健康的心理為前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於心理健康,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教育者心理過程的內化和外化,它們的最終目標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傳統德育內容範圍,把如何認識自我、處理人際關系、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學生的個性發展問題,納入到整個德育大系統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導法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4.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1) 在教學設計方面,要設計符合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徵,考慮學生學習中心理品質發展的內容。在數理化等學科上切忌偏深、偏難;在文史政等學科上,切忌唱高調,一味強調道德信仰,忽視道德行為、習慣培養。(2) 在教學方法方面,要根據學科內容的需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使學生在濃厚興趣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防止疲勞和厭學情緒發生。(3) 在教學目標方面,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年齡特點,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意識能力。(4) 在評估學生成績方面,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重視形成性評價,不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准,防止考試焦慮發生。(5) 在課堂管理環境和課堂管理中,要優化教學情境,建立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無心理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在學科教學中,必須貫徹心理輔導的思想,心理輔導和學科教學是融合的,對大多數課堂教學來講,不必把心理輔導單獨抽出來,變成「穿衣」、「戴帽」形式,一堂好課就像一個蘋果,學生見了就喜歡,吃了它,營養也自在其中,維生素C就好象一堂課的心理輔導,如果把它從蘋果中提煉出來,製成片劑,再和剩下蘋果一起給你吃下去,反而不順乎自然了。所以說,滲透不等於機械的做加法,在目標上都加上一點心理輔導,它是寓心理輔導於學科教學之中。5、可具體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積極情緒原則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就會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課堂知識吸收率高,從長遠看會獲得老師和同學更多的尊重與接納。這要求我們首先要創設積極環境,積極的教學環境,指良好的課堂氣氛,它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其次是創設安全的教學環境,安全的教學環境,指的是教師要接納學生,並設法使學生之間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互相接納,形成一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接納的心理氣氛,進而使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調動他們的成就動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2) 體驗成功原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使自已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是現代發展性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第一要確保每個學生通過教學獲得成功感。成功所產生的是一種自我滿足和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它與自尊自信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學生自身潛能得以發揮的強大動力。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沒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學生激動和受鼓舞的了。對學生來講,成功本身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種成功的感受,也就是體驗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計劃時的那種滿意的心情。如果學生在校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和同學的冷嘲熱諷,在家裡經常受到家長的責備,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就會視學習如猛獸,提到學習就害怕,遇到考試就發慌,學習帶給他們的是沉重的心理負擔。經常的失敗,使他們感到心灰意冷,產生自卑和失望,導致惡性循環。其次要避免考試壓力造成的不良後果。學校常常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甚至人格優劣的唯一標准,這種標准,不一定與學生的真實情況相符,但卻影響學生的自我行動。如果學生考不好,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怕同學看不起,覺得沒面子,感到一切不如別人,故而逐漸對考試形成恐懼,產生考試焦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合乎心理健康要求的考試,應重視學生的成功,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為此,教師應強化考試的診斷功能,弱化考試的價值評價功能,應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而不要當著全體學生的面,拿考試分數來諷刺、挖苦學生,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3)民主自治原則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體現為民主自治原則。要求教師克服對課堂管理所持有的「壓、訓、罰」的錯誤觀念,實行民主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以積極的指導為主,消極的限制為輔;標明恰當行為在先,獎懲在後。一旦學生發生課堂行為問題,在處理時,也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獎懲應就事論事,切忌把懲罰作為教師報復泄憤的手段,切忌濫施體罰。其目的是透過課堂管理,培養學生自動、自發、自強、自律的能力,盡量消除引起課堂紀律問題的各種因素,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合理負擔原則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過重的學習負擔,帶給學生的直接後果是疲於奔命地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及家長留的課外輔導作業,學生用於自已支配的時間有限,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去與人交往,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6、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1)學校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或選修課來傳授心理保健知識,依據年齡特點採用學生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方法,如:講座、討論、角色扮演、行為訓練、參觀訪問、活動游戲以及各種團隊活動等,加強實踐環節,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成熟、在活動中成長,還可以通過校內外各種競賽的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形成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2)可通過熱線服務、書信咨詢、網路咨詢等形式,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相結合,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排除學生成長中的煩惱和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同時可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等方式,有針對性開展心理輔導工作。(3)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在家長學校開設專門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更新家長教育觀念,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有關常識,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種心理特點,存在問題及簡單矯正方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如果你對答案滿意,請採納哦,在根據具體情況稍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