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心理輔導課管理自己憤怒的情緒

心理輔導課管理自己憤怒的情緒

發布時間: 2021-01-17 01:52:30

⑴ 心理健康課情緒 可以添加哪些小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主要有七個步驟。 1.創設情境 情境是心理產生和發展的空間,這種空間的營造可以是真實的情境,也可以是虛擬的情境,但都需要創設。情境的創設可以靠任務來激起,如競爭的情境只需要提出一項有成敗有比較的任務即可;也可以靠語言來渲染,如編故事,只要故事有吸引力、有真實感,就可以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也可以靠環境來營造,如帶領學生到陵園墓地去討論自我與生命問題,自然就進入了這種情境中;也可以靠展示來創造,如讓大家表演自己放學回家後是如何和父母說話的。情境就是讓學生思維和情感聚焦在一個共同點上,這樣才可以進行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情境的創設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以「
?」活動為例。在活動開始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印指紋"的小游戲,讓學生在紙上印下自己的指紋並觀察每個人的指紋有什麼不一樣,從而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設計了一個「填寫個人小檔案"的活動,讓小朋友根據問題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個人小檔案:「我的姓名,我的樣子,我的喜好,我的優點,我的不足,我認為老師和同學們是怎麼看我的,我的願望……」通過這一步步活動讓學生從外貌、喜好、優缺點、他人的評價等方面來比較全面地認識自我。第三步則設計一個小品《小動物學本領》,由幾名同學來扮演兔子學鳥飛,魚兒學
跳,鳥兒學馬跑,
學魚游等。從而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人都是有自身特點和優勢的,我們應該更好地發揚自己的優點,同時正視缺點,並努力克服缺點,進而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評價。 2.心靈外化 創設情境是希望所有學生的心靈都對這一情境而打開。接下來就要一步步引導學生的全部心靈對情境全方位介入。這種介入可以是通過親身參與行動,在連續的行動中把自己的心理世界充分展開;也可以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事件,從而產生感同身受的心理移入。通過游戲、角色表演、行為演練、象徵性表達等形式把自己心靈的變化外化,用可觀察和驗證的行為表現出來。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多變的情緒》為例。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情緒"這個概念是非常抽象、很難理解的,所以老師不談什麼是情緒,而是先問:人有哪些情緒表現?小學生們回答非常踴躍:激動、愉快、憤怒、輕松、驚訝、恐懼……然後老師通過游戲讓幾位同學即興表演,其他同學猜測表演的是哪一種情緒。第三步通過模擬幾個典型情景,如爸爸媽媽吵架時,孩子害怕的樣子;考試沒考好時,情緒低落的樣子。讓同學們了解到不良情緒給人們學習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後老師拋出問題:當我們心情不好時該怎麼辦?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並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歸納了幾條克服
的常見方法,如轉移注意力、尋找朋友傾訴等。整節課絲毫看不見抽象的情緒理論,但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情緒。 3.情感體驗 當學生的情感充分介入後,就通過變化的情境來激發學生不同的情緒情感體驗,把學生平時壓抑在心中的情感釋放出來。這種情感可能是喜悅、歡呼、親切、感激,也可能是悲哀、自責、苦惱、絕望。小學生心理世界是隱蔽的、復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就是試圖去發現這樣的世界,去這樣的心理世界溝通。活動中要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生共鳴。例如,「保持一份好心情」活動中,向學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鬧矛盾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假如你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你會怎麼想?」等問題,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通過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心靈頓悟,調適自己的心境。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心靈感悟,要重視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心靈感悟,盡量做到對學生的回答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4.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的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感受並不獨特,別人也有同樣的感覺,從而化解對問題的擔憂,增加與集體的一體感;二是讓學生相互學習,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要把真誠的表達和領會別人的表達培養成一種生活能力,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在彼此的交流中獲得心靈的成長。表達者應該真實、自然、個性化、有感而發,傾聽者應該接納、領會、無批評、有回應。所以,交流分享的過程既是獨特的情感體驗過程,又是生活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過程。 5.重新調整 重新調整是在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入的了解之後,重新為自己的
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最終要讓學生修正自己的價值觀和
,使情感和行為發生良性變化。經過分享,學生在團體中相互評估每人的行為,就會進一步對效果不佳的方案進行重新評估和調整,建立新的行為模式。例如,有一位學生在「課前准備」訓練中,發現自己在下午第一節課老愛打磕睡的問題,也制定了調整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的計劃,但一周下來不見效,為此很煩惱。小組成員對此表示了很大的關心,與她共同探討,為她提出了十條建議。最後,她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設計了午飯後喝杯濃茶的方案,效果很好。 6.行為實踐 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僅僅是讓學生有所觸動和領悟。要讓他們將體驗、感悟的東西化為行動,還需要課後的行為實踐,並在實踐中進行反饋和調整。改變了的行為習慣必須要可持續執行,必須要有效果的支持,必須有自我反饋方式,必須有廣闊的團體監督體系。例如,學生可以制定行動計劃圖,將每天要做的事寫在圖上,進行分類,並告知家人、教師、同學等以作為強大的監督力量,對各項活動的成效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執行情況進行獎懲。有的同學在行為符合預定要求時,自己就往鉛筆盒裡投一枚硬幣,進行自我強化;有的同學堅持一周達標,就讓父母給自己買一架飛機模型。 7.泛化延伸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設計活動課,並對學生進行輔導,目的並不僅僅是滿足活動課上學生的心理要求。它應該貫穿學生的始終,讓學生所感悟到的東西延伸課外,指導行為。把這種行為的變化在相關的思考方式、行為習慣、表現領域中表現出來。如在一個人身上學到的方法應用於另一個人,把學習領域的技能應用於
領域。小學生形象記憶能力強,對活動中感興趣的內容銘刻在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上反映出來。當開展完 「不做『小拖拉』」這一內容的活動後,有些同學報告說:「我現在做事情可及時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見,學生們能用心理活動課中的感悟、體會來指導鞭策自己的行為,達到了心理活動的目的。 (五)活動效果評價 在活動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教育效果。在設計者的頭腦里,要有關於結果的明晰的效果圖景。設計者還要善於把這種圖景與所有參與活動的同學分享,使其成為大家共同為之努力的意願。同時,設計者要為評價活動效果准備一套測評方式,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活動效果測評在活動之後可以為這次活動提供反饋,從而准確估計活動的結果,改進以後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當活動的效果評價作為活動設計的一部分被充分考慮時,它就成了活動目標的一部分,為集體和個人的努力提供了壓力,讓成員對活動有更多的投入。當然,這種評價不是對成員表現的評價,而是對群體收獲和活動效果本身的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所以不會產生傳統考試那樣對學生個體的壓力。 (六)參考資料 設計者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應附錄有關的參考文獻,如對教材的選擇和修改、對相關活動成果的綜述、對他人成果的借鑒、對理論問題的解釋等。這既提供了對這次活動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的支持,使活動的基礎更加堅實;也尊重了他人的知識產權,闡明了自己的創造性所在,有利於自己積累資料,也有利於別人借鑒。

⑵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作業

情緒管理包括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外在的情緒管理,我們要了解自己就要先了解專自己的屬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同樣一種情緒可以有不同的詞彙來表示,比如:快樂的同義詞有,愉快,愉悅,高興,開心,幸福,歡喜,喜悅,激動,激情,歡樂,豁然開朗,悠然自得等等。不同的詞語所表達的快樂的背景和含義都個不相同,所以,包括生氣,緊張,膽小,勇敢,在內的很多情緒都可以擴展開來,我們要清晰確切的體察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每個人在一周內的情緒變化和波動都是有規律的,一般規律是周一的情緒最好,周三的情緒比較低落,因此,我們也可以從這方面來認識自己的情緒。指導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調整情緒的方法也能讓我們受益匪淺,那就是找出積極的一方和消極的一方,想想然他們彼此說服對方,這樣我們在發現自己的同時就調整了自己,通過指導老師對我們細致入微的指導,我們進行了現場的嘗試,這讓我收獲了不少東西。有時候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觀念,不要把事情絕對化,不能遇見不順心的事就說糟糕透了,要告訴自這未必是壞事。

⑶ 如何調節消極情緒的心理健康課的課堂實錄

1、認識不良情緒對自己生活、學習所帶來的危害。
2、尋找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
3、增強對自己情緒的調控能力,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4、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

⑷ 關於心理健康情緒管理,1000字論文 急求

寫作思路:論文的有關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經過檢查,再沒有什麼問題,把它裝成冊,再加上封面。

正文:

一、不良情緒帶給我們的思考

非洲草原上的牧民們經常會毫不費力地收獲到野馬肉,這是一種毫不起眼的小動物所贈。這種動物叫做吸血蝙蝠,它的身體非常小,依靠吸食動物的血來生存,並因此而得名。就是這種不引人注目的小動物,恰恰是野馬的天敵。

它在攻擊野馬的時候,經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十分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開始用尖尖的嘴去吸血。受到這種外來襲擊後,野馬立刻就開始狂蹦亂跳跳,一路飛奔起來,可是這種吸血蝙蝠卻能從容地吸附在它的身上,或者落在它的頭上,讓它始終無法擺脫,直到吸飽喝足獻血後才滿意的離開。而野馬卻往往在暴怒、狂奔和流血中死去。

對於這種現象,動物學家感到非常詫異。他們一致認為這種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喪命,那到底是什麼造成野馬死亡的呢?其實,造成野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野馬暴怒的情緒。

二、怎樣調控自己的情緒

大致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情緒調控:

1、發展正確的需要

需要是個體及社會生活必需的各項物質在人腦中的反映,是情緒,情感發生的基礎,能夠滿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會引發肯定的情緒體驗,相反,那些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或者說與人的需要相抵觸,相矛盾的事物,則可能誘發否定的情緒和情感,往往具有正確的傾向性,而不正確的需要則會把情緒和情感引入歧途。

例如,求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會令人熱愛學習,追求真理,力爭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產生理智感,不合理的物質慾望則會讓人玩物喪志,只是一味的追求吃、喝、玩、樂等享受。

2、提高認知水平

人在認知外部世界各種對象和事物的時候,會先對刺激情境做出判斷和評估,確定何種事物符合自身的需要,何種事物不符合自身的需要。這種判斷和評估以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經驗為基礎。情緒過程必須建立在認知過程的基礎上,認知過程也往往在情緒過程伴隨產生。

由於過去的知識經驗約束著人們對當前事務的認知和評估,因此,要想培養健康的情緒,必須使自己獲得正確的認知,提高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提高之後,才可以用理智來控制情緒,避免不良情緒帶來的不良後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挫折來影響我們的心態和情緒。面對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境遇,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成為一門我們一生來學習和修煉的課程。好情緒是一劑良葯,它可以讓我們用理智的思維去面對眼前出現的種種際遇。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