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開展心理輔導情況匯報免費
⑴ 如何讓開展中學生的心理輔導
一、認識中學生
21世紀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教育行為的心理學化。21世紀初的中學生生長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產生心理障礙在必然之中。21世紀的學校德育面對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引導,教育,輔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我們的學校植根於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現代化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公民社會、個人權利充分發揮的過程。現代社會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社會現代化的步伐特別快,而人的心理跟不上。現代社會許多現象必然對中學生產生影響。
中學生伴隨著學習,普遍遇到了「長大不容易」,「成長中的煩惱」等問題。問題來自於心理,來自於「青春期」。社會現代化使中學生生理發育前趨,而相對心理發展滯後。孩子們眼界開闊,而心理閉索,眼睛看到的事太多,而自己心靈深處的事又不想告訴他人。
青少年學生正經歷人生重要的「青春期」。他們的行為有時象「暴風驟雨」,他們常常出現兩極交替現象,有時是孩子,有時爭做大人。他們生物性與社會性時常沖突。現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斷乳期,是人生中事端發生高峰期(12—18歲)。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現代社會孩子們很幸福,物質生活富有,大人們的關愛,社會現代化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現代社會給孩子們以極大的不公,暴力、恐怖、毒品、黃色書刊網頁、單親、獨生子女、就業難等時時影響、侵害著他們。
學生的心理問題同家長對孩子們在生活上高度呵護有關。高度呵護下的孩子們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遇不得挫折。家長在學習上又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龍。自身弱,壓力大,學生必然產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心理問題由學習引起較多,現在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有的學生中考結束就撕書,高考結束就燒書,顯然是一種學習壓力過大、家長期望值太高,產生厭惡學習的現象。
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一般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學生「青春期「現象,有時常常迷茫、煩躁,有時極度興奮,難以自控,有時消沉不語,有時東跑西撞(我們常常遇到學生亂打物件,甚至打人現象)。學生時常有白日夢,分神、幻想等現象發生。如課上走神不是他有意不聽課,同老師作對,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在認知方面,有的學生往往用消極觀點看自己,看事物、看人性、看世界,自悲感強,對前途冷漠,不自信。生理方面,有的學生體重減輕,睡眠失常,顯疲勞,一般女生較多。有的學生膽小怕事,有時主觀好勝,有時太敏感,唯恐別人對他說三道四。生活方面有的學生依賴性太強,不能自理。有的孩子自我中心太強,太嚴重,難以同別人合作。有的學生同異性走的太近,不能自拔。更有甚者,與家長對立,甚至走極端而出走。
上述因素都至使孩子們心理健康出現一些問題,產生心理障礙。我們的家長、老師們,教育工作者,都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現象,採取積極態度,科學方法以關愛,以輔導。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應是個體在多種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不斷調整自己內部心理結構,在其中漸次提高自己心理發展水平,完善人格特徵。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有和協的人際關系,真誠、公正、謙虛、寬容,尊重他人;與人友好,善交往,幫他人,幫人成功,自己高興;有正確的自我觀,善於自處,悅納自己,接受自己,不目空一切,不夜郎自大,妄自菲薄;有健康的情緒,喜、怒、哀、樂正常;對人,對事,對社會,對人生持積極的心態。
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在健康環境應該特別熱愛生活,樂於學習,有效學習,客觀看待問題,有效認識處理矛盾,逐步達到意志堅強,能自製,思維清晰,目的明確,能管住自己(人管住自己最難,包括有些領導人),有較強的耐受力,善於清貧。清貧—現在青少年太缺少了。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對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應是人諸素質的基礎。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質發展都是以心理為前提的。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心理健康。
心理輔導(我建議對中小學生用心理輔導,不用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易被接受)。學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詢場所。教育先行,要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幫助學生成長發展過程,是助人的過程,幫其解決「長大不容易」和「成長的煩惱」等問題。心理輔導是以積極的人的發展觀為理念,相信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人都想好,都想成功。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為機制。
使教育行為心理學化,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發達國家已經把教育步入心理學化的過程。把心理學轉化為教育行為是我們教育的大課題。我們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情緒智商」。「情緒智商」指人善於調節「五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人靠感官「五覺」感知世界;「六欲」指人的食慾、性慾、求知慾、名利慾等;「七情」是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情緒狀態;「八方和合」,和是和平、和睦、和善,合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等。那麼,只有心理學化的全面體現和落實,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
三、心理輔導
人是要成功的,社會需要健康人、成功者。學校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成功者,健康人,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體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按這一觀點,人類特性應是自由、自主的活動,人的身體活動,心理活動均衡健康發展。
教育先行,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現代學校必須做的,也應做好的。
1、營造環境
學校營造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環境。我們多麼希望校園有自然氣息。設想一個滿是自然氣息的校園,一定是百花爭艷,運動場綠草如蔭,甬路旁樹木蔥郁,亭台水榭交相輝映,小橋流水魚翔鳥語。生活在這樣的校園里的師生一定會身心健康,人際關系也會和諧。
我們為學生營造充滿師生共同願景的人文環境,營造「主動、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環境。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誇美紐斯認為教育不能使學生厭惡學習,而使學生「能被一種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誘導著去學習。」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十九世紀末,盧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由,讓學生在教育中同時得到進步和快樂。斯賓塞列主張,教學效果是與學生學習時所得到的滿足和樂趣成正比的。教育者應把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是否高漲、愉快當做評價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標准。馬卡連柯主張對兒童「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對兒童進行「前景教育」,讓兒童獲得「明日的快樂」,「從簡單的原始的滿足一直到最高的責任感之中得到快樂。」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旗幟鮮明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讓他做有意義的活動,開展他的天才;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盪。
學校要營造一個愉快合作的學習環境,友愛融洽的人際環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環境和優秀文明的校園環境。
⑵ 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明確教內育目的,確定教育對容象。這就要求做好前期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工作,了解急需解決的問題是那些,具體制定計劃。
2、需有主題,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可以分年級進行。
3、教育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教育內容選取要聯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最好選用發生在本校或周圍的案例。
5、最好有比較專業的心理學老師或專家指導和參與。
6、要採用個例教育和普遍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個例有心理輔導老師制定計劃輔導,普遍教育課利用學校組織的,升旗活動,黑板報,學生手抄報,或者舉行演講賽等形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⑶ 中學生心理問題研究個人總結
中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總結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
長的領導小組,立足於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質的認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有目的、
有計劃地通過多種形式及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
品質,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促進了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全
面提高。
1
、設立心理咨詢信箱
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心聲,
學校曾在二樓以及大門旁設立了
「悄悄
話」信箱,收集了很多同學的來信,幫助他們解決了思想上的困惑。
如二
00
四年五月,我校初三的一名女生在松多灘車站等車時,一陌
生男子找她搭訕,
說自己很有本事,
能幫助學生解決念高中乃至大學
的一切困難。該生似懂非懂,來到學校後往「悄悄話」信箱遞了一封
信,
學校宋校長看到後立即幫助該生分析情況,
提高認識,
避免受騙
上當,
並由此開展學生思想狀況問卷調查、
組織班主任召開主題班會,
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與做人」思想教育,效果良好。
2
、開通「心語」廣播節目
我校建設校園之聲廣播站,
曾開辟
「心語」
專欄,
定期在每周二、
四的「心語」節目中,播送勵志美文、心理健康知識等,並在節目中
解答學生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心理認知水平。
3
、訂閱《心理健康》雜志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為了豐富學生心理衛生知識,
提高心育技能,
學校訂購了
《心理健康》
雜志,
以擴大心理認識視野,
增強育人能力。
4
、培訓,提高師資力量
學校大力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5
、開展系列教育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對身體、心理認識,珍惜生命,健康成長,學校先
後舉辦各類講座、
班會,
僅本學期學校便先後進行
「生命和安全」
「平
安和諧大家談」以及「心理健康」等國旗下講話、知識競賽、主題班
會或講座。
二、
家長學校建設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
取得家長配合,
幫
助家長發揮他們的教育功能,
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
幫助
孩子成才極為重要。
去年,
我們創辦了家長學校,
並請心理醫生進行
家庭教育指導,得到了家長們廣泛的認同和擁護,同時運用家長會、
家訪等形式不斷地與學生家長聯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
個人工作總結 教師年終總結 黨建年終總結 醫生年終總結
和諧,學生文明守紀上進,精神朝氣勃勃。今年,我們將在全校建立
家長學校,請專家報告,並作校情、學情、家教分析等。擴大家長學
校強大的教育作用,
使學生在家裡不再受到粗暴教育方式的傷害,
而
是受到更加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
三、
加強法制教育
近年來,我校以堅持育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以《中學生日
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為抓手,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養
成教育,
並大力開展法制教育工作,
曾多次請法院、
武裝部的教導員、
五十派出所所長給學生們作法制報告,去年我校配備了法制副校長,
為我校的法制教育、
治安管理帶來了更大的便捷,
我們將舉辦法制講
座、
法制專刊等,
更好地發揮法制教育的作用,
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
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
工作想法:
1
、
學校要配備心理咨詢室,加強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學校缺少專業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咨詢室,
它制約著心理健康輔導
工作的開展。
為此,
學校要積極籌備咨詢室,
使之成為溫馨的心靈對
話場所,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的心理影響,同時鼓勵並有計
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專業的心理培訓班學習,
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
能。
教育部
《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中明確指
出:
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這就
是說,
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
(我們連一個專職的
心理咨詢師還沒有),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因此,加強對教師
的心理教育技能培訓勢在必行。
通過專業培訓,
讓教師更好地更新觀
念,
縮短師生之間心理距離,
促進學生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這將有利
於完善學生情緒和人格以及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
、
改變評價方式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
加之中考的壓力,
學校的工作圍繞
著「中考」指揮棒在轉,評價師生往往仍是看成績好壞,對教師、學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力不從心,嚴重影響對師生的心育工作。
我們在無力改變國家中考政策的情況下,可以改變學校的評價方法,
如對
「三好生」
的評價,
過去做法主要是看成績,
其他往往忽略不計;
現在我們強調,品行不端的同學,成績再好也不得評「三好」;對優
秀教師的評選,
也將改變過去主要看考試成績的做法,
應兼及對學生
的思想教育工作成效,
如擔任班主任的教師,
其優秀班主任的成績將
作為加分項,
納入到優秀教師的評選中。
這些措施將有利於學生、
教
師對思想工作的重視,
有利於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有利於促進學生
全面和諧的發展。
3
、要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路
學生作為社會生活成員,
他生活於家庭、
學校和社會,
對其教育
僅靠學校遠遠不夠,
還必須加大家長、
社區成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以取得一致的教育理念,
構成三力合一的教育網路,
這無疑會對學生
的全面健康成長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有理由相信,肩負
時代使命的我們,必將在新征程上下求索中迎來輝煌的明天
⑷ 目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存在的不足是什麼
主要困難是來自大眾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大部分家長和其他學科教師對心理健康版教育的認識不權足,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無關緊要,且師源性創傷普遍存在,較多老師班主任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還有就是中國的心理學發展緩慢以及不均衡,各個學校地區重視程度不同,發達地區普遍存在虛假的繁榮,發展地區則缺少重視與支持。還有就是缺少相關的資料和工具,心理咨詢在國內發展已經有段時間了,各種流派和心理設備也相對齊全,而心理健康教育則缺少相關的研究與心理應用設備,不過有一款設備可以幫助心理老師解決相關的心理健康課上課問題以及幫助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和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講座等工作開展。我把這個工具的資料傳到附件上,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
⑸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做法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途徑是開展相關心理健康活動課,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內,組容織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活動,同時開展想先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其實主要就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心理咨詢室,第二個是開心理健康課。建心理咨詢室就是引進心理沙盤、音樂放鬆、情緒宣洩、心理測評的心理設備。心理健康課除了專業的心理老師還需要引進心理健康課教案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