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心理輔導中傾聽的重要性

心理輔導中傾聽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01-17 23:02:27

㈠ 心理咨詢師講話都很少通常 只是傾聽 么

實踐狀況並不只是這樣,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的進程中不只僅是傾聽者的角色,也是協助求助者處理心理難題16

㈡ 心理咨詢中 傾聽技術都有哪些

心理咨詢中傾聽技術包括:1、鼓勵。2、澄清。3、釋義。4、情感反映。5、歸納總結。

㈢ 心理咨詢有哪些常用技巧

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其間心理咨詢者與當事人的關系能給予後者一種安全感,使其可以從容地開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視自己,做出統合。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當事人講話,准確地認同其內心體驗,積極地響應其講話內容,推動其從不同角度審視其成長過程中的障礙與挫折,並通過適時的自我披露相關經歷來增進與當事人的情合。這一過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詢員要注意八個方面的問題。
一、貫注
貫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詢的首要條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當事人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本能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回應。它還要求心理咨詢員運用其言語與體語來表現對當事人主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當事人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詢員的充分重視。由此,貫注是尊重的體現,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貫注當中,心理咨詢員要隨著當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語與體語的表示。其中言語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語。而體語表示則通常包括點頭、注視、面部表情的變化,適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這些言語與體語的表示應隨著當事人主訴的喜、怒、哀、樂的變化而變化,藉以加深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信任,並強化其繼續講話的慾念。在這層意義上講,貫注是使當事人打開話閘子的開關。
美國心理咨詢學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貫注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的全神貫注(focusedintensity),而差的貫注則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passivity)。所以,貫注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理咨詢關系的確立及其功能。
二、傾聽
傾聽(listening)是貫注的關鍵,也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學會傾聽是心理咨詢的先決條件。心理咨詢條件下的傾聽不同於一般社交談話中的聆聽,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以求設身處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談話中那樣可以隨意插嘴講話或任加是非評論乃至爭辯。與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聽對方講話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插嘴講話的慾念,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價當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問題),並以貫注的積極表示來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認同。因此,傾聽是尊重與接納的化身。
在實踐中,傾聽意味著學會沉默,學會貫注,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驗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並做出富於同感的反應。同時,傾聽不是要心理咨詢員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而是要讓他學會兼容並蓄,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學會在不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的條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與價值觀,以能夠更好地體驗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應。
所以,傾聽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活動,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活動,它使人學會用心去聽人講話。可以說,整個心理咨詢的學習過程也是傾聽的學習過程。
三、沉默
心理咨詢既是聽與說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義在於給當事人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來反省,思考其個人成長的過程。前面提到,心理咨詢不同於一般的社交談話,它需要心理咨詢員表現出大量的貫注與傾聽,並少做邏輯分析、少說教別人,而是多認同他人的觀念,多體驗其感受。換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詢員首先置身於當事人的境地當中,然後再幫助他認清其成長中的障礙,尋求自救良方。凡此種種都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多聽寡言,學會以沉默來傳達對當事人的貫注和尊重,藉以強化他自我剖白的願望。
所以,在心理咨詢中,沉默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暗示功能,一個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現為對當事人的講話及其停頓不做言語回應,以暗示對方繼續講話;後者則通常在當事人講述精神創傷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時,以沉默來確保其自我宣洩與反省的時間與空間,並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此時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運用通常需要體語的積極輔助。具體地說,在運用沉默時,心理咨詢員通常需要以點頭、注視表情變化及諸如嗯、噢等語言助詞來表現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總之,沉默的意義在於交流同感與尊重。適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親切、善解人意,而失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冷漠無情。沉默表達的得體與否取決於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功夫。
四、宣洩
宣洩(catharsis)指當事人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放給心理咨詢員的過程。它是一種發泄痛苦的方式,可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使人感到由衷的舒暢。由此,它可使當事人擺脫其惡劣心境,尋找其病結,並強化其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在心理咨詢中,宣洩是使當事人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詢員以貫注、傾聽、沉默等手段來促進、強化當事人的情緒宣洩過程,以增進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同感及後者對前者的信任,並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由此,宣洩不僅可以使當事人傾吐內心的精神壓抑與困惑,還可以使心理咨詢員深入了解當事人面臨困難與挫折的滋生條件與過程。在這層意義上講,宣洩是心理咨詢的必經階段。沒有宣洩的產生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自我剖白。宣洩是自我認識與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總之,作為一種心理咨詢技能,宣洩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剖白的意願,增進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情合,並為進一步的自我探討奠定基礎。
五、探討
探討(exploration)指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積極認識、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的過程。它是心理咨詢的重要環節。事實上,心理咨詢的過程也是探討的過程。其意義在於幫助當事人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願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探討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心理咨詢的目的在於助人自助,所以探討的目的也在於助人自省自明。具體地說,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幫助當事人認識與思考其當前困難、挫折與自我成長的關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換言之,探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以啟發為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它旨在幫助當事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探討技巧當中,主觀武斷,教訓他人,迫使當事人接受自己的邏輯分析與價值觀。那樣易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依賴與怨恨,而無法從其生活困難與挫折的認識與解救中成長起來。
總之,探討的藝術在於啟發當事人獨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詢員不求說教他人,但這不意味著心理咨詢員在探討當中要採取被動、消極姿勢,完全認同當事人所講的每一句話。與此相反,心理咨詢員要學會以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以討論來加深當事人對面臨困難與自我成長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終而啟發當事人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發展自我。
六、質問
質問(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推動當事人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自我。伊根認為:質問已日益成為心理咨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當事人發現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表現,並努力加以克服。
在實踐中,心理咨詢員常通過提問、反問與深入的討論來質問當事人思維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誇張與自我挫敗的傾向。由此,質問的意義不在於否定對方、貶低對方;而在於開啟對方、激勵對方。在這當中,人們應該注意到:質問要以尊重為前提,以同感為基礎,它力圖給人以態度誠懇、言之由衷的感覺,而不是態度生硬,強詞奪理的感覺。所以,質問的藝術在於使當事人超越心理咨詢員的提問,自發地認識到其認知與思維方法中的偏差,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
質問是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動當事人重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並要力戒主觀武斷、強加於人的傾向。美國心理學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詢員在提出質問性的問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你這樣做是出於關心對方或是出於想懲罰或壓制對方。因此,質問力求問而不審、制而不壓,以推動當事人的自我審視與自我悅納。
七、行為操縱
行為操縱(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向善的努力與否所予以的獎勵與懲罰措施。其目的在於幫助當事人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學習與模仿有助於個人成長的行為,藉以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體地說,心理咨詢員要善於發現當事人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與挫折當中所表現出的自我發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並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當事人不斷成長。由此,行為操縱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雖然行為操縱以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基礎,但較之行為矯正法,它更強調正強化在個人良好行為的模仿與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勵負強化的運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詢中明確地表達個人的觀念,犯主觀武斷,強加於人之嫌。換言之,在心理咨詢條件下的行為操縱,以正面鼓勵與正強化為基礎,對當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發展的努力予以及時的肯定,以增強當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當一個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認識與克除其行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時,他應及時注意與肯定當事人力圖突破自我束縛,認同自強人物的種種意念與努力,使當事人掙脫自卑自憐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詢員在有意無意中成為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成長的最好的理解者與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員的正面鼓勵他人會強化當事人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詢員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來推動當事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認為,心理咨詢員在當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個人生活的有關經歷、行為與情感已成為心理咨詢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貫注、傾聽、沉默、探討等技巧中所表達的言語、眼神、面部表情、體態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間接表示。在這層意義上,自我披露可傳達心理咨詢員的關切,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在情感上的距離,增強兩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還認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戰功能。其前者的意義在於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個人成長中的奮斗與成功經歷來激勵當事人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更好地成長;其後者的意義在於推動當事人更具體地探討其生活中所遇困惑與挫折的特性,更切實地尋求其自救良方並挖掘個人的潛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納與真誠一致的表現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過分使用,那樣不但會混淆心理咨詢的核心與目標,也會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不必要的錯覺與誤會。事實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詢界最富爭議的一項技巧,其爭論的焦點在於心理咨詢員自我披露到底會在當事人心目中樹立什麼形象。有一派意見認為這樣做會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樹立可親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見則認為這樣做會使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成長產生偏見,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作用產生疑惑。總之,心理咨詢界目前對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識,因此心理咨詢員在其運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過分宣揚自我,忽視當事人當前困惑與挫折的特殊性,並避免將心理咨詢員的自我成長當作心理咨詢的中心議題。
總之,上述八個技巧是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溝通並幫助後者自我成長的常用手段。它們是心理咨詢區別於一般社交談話與生活咨詢的指標。它們使心理咨詢員得以成為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後應當指出,由於心理咨詢領域內流派很多,且爭議紛紜,所以上述八個技巧並不代表心理咨詢中的所有技巧,它們只是一般心理咨詢中所常用的技巧。

㈣ 心理咨詢師怎樣做好傾聽

咨詢師認真去傾聽來訪者,一方面了解來訪者的信息,另一方面讓來訪者感到自己受到關注和尊重。心理咨詢中的傾聽與朋友聊天中的僅僅是聽聽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咨詢中還要藉助言語的引導,真正「聽」出對方所講述的事實、所體驗的情感、所持有的觀念等。在引導來訪者說出自己真實的感情和事實,需要運用到傾聽的技巧。

咨詢師提出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是最常見的。中間還貫穿鼓勵和重復語句來讓來訪者繼續敘述下去,特別是重復語句,可以引導來訪者的談話向咨詢師想要了解的方面,並且進入這一方面的縱深部位。開放式問題常常運用包括「什麼」、「怎麼」、「為什麼」等詞在內的語句發問。開放式問題的自由度很大,可以獲得對來訪者一般性的了解,對與問題有關的具體事實掌握以及來訪者的情緒反應和其他對此事的看法以及推理過程的了解。但是,在用到開放式問題要注意語氣語調的運用,避免咄咄逼人,這會讓來訪者感到很不舒服,甚至無從適應,最後引起來訪者對咨詢師的敵意,咨詢無法進行下去。

封閉式問題顯然是相對與開放式問題而言,這類問題的特徵主要以「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沒有」等一兩個字給予回答。例如「你喜歡被身邊的人關注,是嗎?」這種問題有利於咨詢師縮小討論的范圍,澄清來訪者含糊不清的問題,使會談能集中到探討咨詢師想要了解的問題的功效。封閉式問題的運用,也有需要注意的。個人認為,封閉式問題少用於會談的一開始,特別是第一次和來訪者進行交談的時候。在中國這個心理咨詢起步很晚的國家,心理咨詢還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大部分來訪者都是經過一番心理斗爭才找到我們咨詢。他們到來,總是帶有希望咨詢師能分擔自己的問題、理解自己的情感等願望,而我們這時候則需要給他們一個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因為,沒有人願意自己在談話中處於一個被動的地方,例如像我們這種初出茅廬的,急於表現,很容易將來訪者處於這樣尷尬的境地。
來訪者不僅是個自然人,更是一個社會人,因此在傾聽中我們需要有情感反應,才能更容易辨別來訪者的感情,隨後有利於產生共情。產生共情,來訪者認為我們能理解、贊同、認可他,將我們納入自己的陣營,這樣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就能容易建立。

㈤ 以下選項中,哪些屬於災後心理急救的主要內容(多選) A 關懷、支持、傾聽、安撫

這形象中干還支持聆聽安撫都是災後心理急救的主要內容之一,都要好好的去安撫

㈥ 心理咨詢過程中的聆聽時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同理心啊。來訪者說一句話,你可以就她這句話的主要內容或者這句話里透出的情緒給予簡單的回復,既有助於其進一步闡述問題,也有利於他做自我探索

㈦ 進行學校心理輔導需要掌握哪些方法或技術

(一)關注技術
關注是心理輔導的首要技術之一,意思是教師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向被輔導的學生表達:你是我現在唯一關心的對象。因此,要求教師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學生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體態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回應。還要求輔導教師運用其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來表現對被輔導學生所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學生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種情感都受到輔導老師的充分重視。因此,關注是尊重的體現,也是同感的基石。在關注當中,輔導老師及時、恰當的反應會加深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並強化其繼續講話的慾念。所以,關注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理輔導關系的確立及心理輔導的效果。關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反應;②不要在學生講話時東張西望;③要讓學生感到你是在專心地聽他講話;④要以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對他的關注與理解。
(二)傾聽技術
學會傾聽是心理輔導的先決條件。心理輔導條件下的傾聽不同於一般社交場合談話中的聆聽。事實上,教師平常與學生談話時,多習慣以教導式的H吻講話,很少會留心聽學生的講話。即使聽也可能只是停留在聆聽的層面,極少老師會真正理解學生講話時的看法和處境。因此,心理輔導過程中的傾聽要求教師不可以隨意插話、隨意進行是非評論乃至爭辯。與此相反,傾聽要求輔導教師在聆聽學生講話的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插話、講話的慾念,不以個人的價值觀來評斷學生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問題),並以積極的關注來表現輔導老師對學生內心體驗的認同。因此,傾聽也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傾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鼓勵學生多講話;②要讓學生感到你願意聽他講話;③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來感受他們講話時的內心體驗;④談話時要注意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配合。
(三)沉默技術
心理輔導既是聽與說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學生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術的作用在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反省自我,思考其個人成長的問題。如果輔導老師在與學生談話時不適應沉默的氣氛,打破沉默的局面,這樣反而會破壞談話的氣氛,使學生不願講出心裡話。反之,如果老師願意多聽學生講話,少插嘴說話,可使學生感到老師和藹可親、善解人意,從而進一步地表露自己。沉默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不要怕輔導談話中出現沉默;②要學會鑒別思考性的沉默與對抗性的沉默;③要學會以各種非語言的舉動(如微笑、親切的注視)來表達對學生停止講話的理解與繼續講話的期盼;④要讓學生感覺到你在他沉默時並沒有走神或想其他的事情。
(四)宣洩技術
宣洩技術是指學生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訴給輔導教師的過程。它是一種發泄痛苦的方式,可給受輔導學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使人感到由衷的舒暢。由此,它可使受輔導學生擺脫其惡劣心境,尋找其心理問題的症結,並強化其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宣洩是使受輔導學生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輔導教師以關注、傾聽、沉默等手段,來促進、強化學生情緒的宣洩。運用宣洩技術還可以增進輔導教師與學生間的相互溝通與信任。宣洩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保證心理輔導是一個清晰化的過程;②沒有情緒的表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理輔導;③不要對學生的情感表露麻木不仁;④要讓學生感到你很關心他的感受。
(五)探討技術
探討技術是輔導老師幫助學生積極認識、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的過程。心理輔導中探討的意義在於「幫助來詢者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願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探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以啟發為目標的積極的思考過程。它旨在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及其解救方法。探討的藝術在於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其中輔導教師不求說教他人,但這不意味著輔導教師在探討當中要採取被動、消極的姿態完全認同學生所講的每二句話。與此相反,輔導教師要運用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以討論來加深學生對面臨困難與自我成長之間辯證關系的認識,從而啟發學生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發展自我。探討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多做討論,少做評論;②要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當前面臨的問題;③要以商量的H吻,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所討論問題的觀點與立場;④要幫助學生辯證地看待個人成長中出現的困難與挫折。
(六)面質技術
面質技術指輔導教師對受輔導學生的認知方面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推動學生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自我。在心理輔導實踐中,教師常通過提問、反問與深入的討論來面質學生思維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誇張與自我挫敗的傾向。在此當中,面質的意義不在於否定對方、貶低對方、教訓對方,而在於啟發對方、激勵對方,使對方學會辯證地看待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面質是以接納、尊重、同感、真誠和溫暖等為先決條件的。所以,面質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理解學生;②要對學生的認知方法做到知彼知己,這樣才能使學生真心地接受面質;③要學會以事實來改變學生認知中的偏差;④要讓學生感覺到面質不是為了以勢壓人。
(七)自我表露技術
自我表露技術指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分享個人成長過程中成功與失敗的經歷來推動其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輔導教師在學生面前有效地表露其個人生活的相關經歷:行為與感情已成為心理輔導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輔導教師在運用關注、傾聽、沉默、探討等技術中所表達的語言、眼神、面部表情、體態等都是自我表露的間接表達。在這層意義上,自我表露可縮短輔導教師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因此,自我表露也是接納與真誠的表現形式。但教師在自我表露時不宜過分使用,那樣不但會混淆心理輔導的核心與目標,也會使學生對輔導教師產生不必要的錯覺與誤會。輔導教師在運用自我表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自我表露的時機要適當;②不要為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去刻意表露自己,甚至不惜編造假話;③要讓學生感覺到你的自我表露是為了啟發他的思維。
(八)行為矯正技術
行為矯正技術指輔導教師對學生自我完善與自我改變的努力給予獎勵與懲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消除其成長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行為矯正方法很注重輔導目標的明確化與具體化,主張對學生的問題採取就事論事的處理方法。輔導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在認識與處理困惑與挫折時,所表現出來的自我發展、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並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學生不斷改進自我。因此,行為矯正法的意義在於強化學生自我向善的努力。行為矯正技術更強調正強化在個人良好行為中的作用,而不鼓勵運用負強化。換言之,在心理輔導條件下的行為矯正技術,是以正面的鼓勵與正強化為基礎的,即對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發展的努力予以及時的肯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行為矯正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制訂十分具體、明確的行動計劃;②要賞罰分明;③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④要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為了自己。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