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認識自己
㈠ 怎麼看待心理輔導,對心理輔導的認識
心理輔導可以說一些自己認為很困難的問題,但實際上只是你自己覺得難,只回是生活智慧經驗等認識答不到而已,讓一個人有著職業道德約束的人來給你一些輔導,其實問題換個角度想就不是大問題了,有人呼應你的心事也是一種安慰。而且很安全,不會給你帶來實際生活中的干擾,如果把心事給生活圈子中的人說,萬一她給別人說,會引來閑話和干擾的。
㈡ 學習了本學期的心理健康課,你對自己有哪些新的認識和了解如何健全和完善自己
經過這一學期的心理課程學習,我大體上了解了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和思想原理,並被心理學的規律性和科學性所折服。盡管還沒有接觸到心理學最為神奇的催眠(我所認為的),可是,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為我們分享的那些調節情緒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已經很值得我慢慢體味的了。
此刻,我能夠感覺到自我有這樣的本事,在心理上遇到麻煩(沮喪、不快)的時候,自我已經能夠跳出意氣用事的軀殼,上升到一個精神的高度,用邏輯理性去駕馭思想,而不是被情緒驅動著去郁悶,去彷徨。高中的那段時間是挺自卑的,大概是因為壓力大的緣故吧。很敏感所以更容易受挫。不管做哪一件事情,小到等車沒等到,也會很生氣,郁悶半天,總是在心裡重復這樣一個聲音:為什麼別人能夠做到,我卻做不到呢很受傷的花很多時間去療傷。此刻,上來心理課之後,開始懂得要對自我好一點,好多事並不是自我的錯。盡管是個女生,異常悲痛委屈的時候,找個朋友說說,或者藏個角落好好哭哭,跟老爸老媽好好撒撒嬌,總之,不能讓無名火腐蝕了自我本該陽光的心靈;生病或者其他原因,干什麼都不在狀態的時候,不要老是去苛刻自我,沒什麼的,只是因為生病的緣故,應當對自我好一點的;看到自我的短處的時候,不要總是在心裡怨天尤人或者自慚形穢,用行動告訴他人,也告訴自我吧,在某一方面,我才是最棒的!
我以往看了一本書,叫做《20秒看破人心》,當時覺得挺邪乎的。此刻覺得,有點相信了。潛意識控制的行為,很多時候會暴露出對方很多想法的。出於更加了解別人思想的目的,也許當中還有好多其他原因吧,我對心理學很是入迷。可是,真正到正規心理學課之後才大學生心理學感想,心理素質與本事、人格特質、心理健康及創造力既有密切的關系,也存在著差別。大學生心理素質建構應以人的大腦發育規律為基礎,以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為依據,將理論思考與實證研究結合起來。
近年來,大學生談戀愛現象日益普遍,但有相當一部分戀愛者的戀愛心理不正常。然爾戀愛婚姻又是大多數人一生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與追求的人生目標。所以,需要更好地了解戀愛心理特點、規律及當代大學生戀愛中存在的問題等相關知識,才能把這場戀愛談好。經過教師的疏導,使我了解了大學生戀愛觀。
經過對《大學生心理學》的學習,我不僅僅增長了不少心理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如何調節心理問題,我明白了感情的本質;明白了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明白了怎樣才能談好一場戀愛
感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愛能夠給人以活力,愛能夠給人以力量,所以愛對人是相當重要的。但草草戀愛又將帶來不良後果,所以在戀愛之前需要認清什麼是感情。
感情是一隊男女之間建立在性需要基礎上的一種強烈的內心境感體驗,是基於必須的社會關系和共同的生活夢想,在各自內心構成的對對方的最真摯的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我的終身伴侶的烈的感情;是兩顆心靈相互嚮往、吸引、到達精神升華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
此刻大學生戀愛特點是:愛得快,失去愛也很快。以往在網上聽寧波大學學生處處長嚴建雯說:「此刻的大學聲談戀愛很快進入狀態,但消失地也快。他們把從影視媒體中看來的情節加以模仿,從不做過多的設想。這樣短暫的感情只會雙方帶來傷害。」很多大學生由於戀愛而忘記了自我來到大學的任務,忘記了自我本質是什麼還忘記了剛來時父母的教誨,忘記了父母的期望!
悲傷、痛苦、絕望、憂郁、焦慮、虛無等情緒使當事人受到傷害。是失戀中的一個嚴重的問題,經過學習,使我了解了一些這方面的處理方法。
㈢ 談談自己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為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編輯本段]心理健康的深層次了解:
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智力正常 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 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應。 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編輯本段]心理健康包括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㈣ 保持心理健康,應該學會合理地認識自己,合理的認知模式有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為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編輯本段]心理健康的深層次了解: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智力正常 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 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應。 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編輯本段]心理健康包括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㈤ 對「心理咨詢」的認識
一提到心理咨詢,很多同學會認為只有有「病」或「心理問題」的人才需要。而他們觀念中的「病」或「心理問題」往往是精神病、神經病或心理變態。其實這是對心理咨詢的誤解。為了讓各位同學能夠准確理解「心理咨詢」,有必要對一些概念予以澄清。
「精神病」是指人的大腦功能紊亂導致神志錯亂,心理和行為異常,有幻覺、妄想、木僵、痴獃等異常症狀,如精神分裂症。它不屬於心理咨詢的范圍,而是精神科醫生的事。
「神經病」是指人體內神經系統受損後產生的疾病。這些器官的受損有一定的規律性,主要呈現感覺和運動方面的改變,如感覺過敏、疼痛或麻木,但精神上沒有異常,不出現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破裂或紊亂。常見的神經病有坐骨神經痛,癲癇等。
與「神經病」名稱類似的還有個概念叫「神經症」。「神經症」主要是由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產生的一類心理疾病,神經系統沒有病變,它的預後一般比神經病、精神病要好。神經症是一組功能性疾病,包括神經衰弱、癔症、強迫症、抑鬱性神經症、疑病症、恐懼症、焦慮症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大腦皮層功能發生暫時的、可逆性的紊亂。
「變態心理」亦稱異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們的心理活動,包括思想、情感、行為、態度、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產生變態或接近變態,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異常,如性潔癖、戀物癖。 通常,人們總是把在群體中出現頻率高的心理現象稱為常態,反之則稱為變態。
什麼是心理咨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其間咨詢員(者)與當事人(Client,又譯為「來訪者」或「來詢者」)的關系能給予後者一種安全感,使他可以從容地開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視自己過去曾經否定的經驗,然後把那些經驗融合於已經轉變了的自己,作出統合。香港學者林孟平認為,咨詢是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員與當事人建立一種具有治療功能的關系,協助對方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使人生有豐富的發展。我國學者錢銘怡認為,咨詢是通過人際關系,應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過程。
上述心理咨詢的定義,都對心理咨詢的要素做了概括。據此可以把心理咨詢定義為:
心理咨詢是來詢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適或心理障礙,通過語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有專業技術的咨詢人員進行訴說、詢問與商討,在其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共同的討論找出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進而尋求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對策,以便恢復心理平衡、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完善自我、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