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理論知識
『壹』 學習團體心理輔導的收獲是什麼
1.深度成長,遇見一個未知的自己。在團體中全身體驗,全身投入,不斷探索內心的自己,能夠深入地關注和剖析自我,了解自我人際關系模式、他人對個人的影響,而後學會正確的自我定位;學習感受性的體驗,學習全然地表達自我。
2.提高層次,進入一種全新的咨詢境界。提升自我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在團體動力中感受團體帶給個人的成長與改變,提升自我咨詢境界;學習咨詢師與組員、組員與組員的溝通模式,在模式中感悟與體會咨詢的理念與過程。
3.夯實專業,掌握一種必備的專業技能。團體心理咨詢帶給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團體心理咨詢師作為團體領導者,本身就是專業角色,這種角色會帶來新的專業技能;學會團體開始階段、連結關系階段、形成共享關系、工作期、結束期等不同階段的不同帶領策略與技巧。
4.習得理念,學習一種心與心的溝通方法。學習人際有效溝通技巧,學會表達個人情感情緒,學會分享個人經驗,學會向他人表達同理心,學會給他人反饋;學會不同的溝通方式對個人生活工作的影響,有效應用到生活工作中。
5.提升魅力,掌握一種受歡迎的咨詢方式。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主題成長探索的團體,滿足不同人群需求,例如家長的父母成長團體,兩性的親密關系團體,學生的自我及人際成長團體等;可以在不同的場景,就地取材地應用,增加團體領導者的個人魅力。
6.科學實用,掌握一種靈活有效的咨詢技術。一種可以融合不同技術的咨詢方式,可以讓你百用不厭;掌握一種有效降低團體治療阻抗,有效建立咨訪關系的技術;一種令你的沙龍與培訓更有價值的技術方法:一種令你的領導風格更有魅力的技術。
『貳』 團體心理咨詢有哪些分類
依據不同的標准,團體心理咨詢可分為多種類型。
1、依據理論根據的不同可分為精內神分析團體咨詢容、行為主義團體咨詢、認知—行為團體咨詢和會心團體咨詢等;
2、依據咨詢遵循的模式及目標的不同可分為發展性團體咨詢、訓練性團體咨詢和治療性團體咨詢等;
3、依據計劃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結構式團體咨詢和非結構式團體咨詢;
4、依據參加者的固定程度的不同可分為開放式團體咨詢和封閉式團體咨詢;
5、依據咨詢員在咨詢中作用大小的不同可分為指導性團體咨詢和非指導性團體咨詢;
6、依據團體成員的背景相似程度不同可分為同質團體咨詢和異質團體咨詢等等。
『叄』 一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基本結構主要有哪幾個部分
團體心理咨詢要經過哪些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有什麼特點呢?許多學者都曾作過系統的分析,提出過自己的見解。由於學者們在研究團體發展過程時,可能各注重在某一個層面的現象描述和特徵說明,導致對團體發展有不同的觀點,而產生不同的理論。
一、羅傑斯的團體發展階段
卡爾·羅傑斯對團體咨詢發展的重大貢獻,在前面的章節中已有介紹。他曾根據自己多年來領導團體的經驗和觀察將團體的發展過程分為14個階段,並用很自然的語言來概括:
1.第一階段:自由活動
在幾乎沒有結構的情形下,成員隨意走動去接觸和認識別人。在這個階段中成員有很大的混亂和沮喪感。有些人很安靜,亦有人進行斷斷續續的交談。大家傾向要求領導者作出指引提示。
2.第二階段:抗拒作個人的表達和探索
成員很局促不安,往往不願意表達自己,縱使有對話,亦是很表面的。
3.第三階段:敘述以往的經驗
在團體中,成員不會對當前的感受作出描述。通常只會將過去的經歷作為講述的話題,話中更絕不會涉及團體中的人。
4.第四階段:表現消極的情感
成員開始講到自己在團體中消極的情緒。而負面取向的感受往往首先指向領導者,然後是其他的成員。這些行動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個人感到焦慮和受威脅,故此作出防禦。同時,以此測試團體的安全度。
5.第五階段:表達和探索與個人有關的資料
當成員講了負面的感受,而不被人批評和否定時,有些就會因此開始提及個人的事。而團體中彼此的信任也因此逐漸出現。
6.第六階段:表達與其他成員相處的即時感受
成員開始表達對其他人的感受和態度。除了正面的之外,也包括負面的。不過,雖然會有負面的表達,但不會很極端,更不會帶有攻擊性,純屬一些個人的反應和感受。結果大家因此而共同摸索和發展出一種珍貴的信任。
7.第七階段:團體發展出治療的能力
成員彼此表示關心,對他人亦有了解和體諒。面且,大家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為他人提供幫助。
8.第八階段=達到個人的自我接納,亦開始改變
由於大家都很坦誠、信任地表達和互助,成員已安心地放下個人的防禦與偽裝,亦開始逐漸對自己有更大的接納,隨之而來的,就是個人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在這個階段,成員感到團體中每個人都很實在,都是真實的個體。各人雖然有軟弱和限制,但亦各有所長。
9.第九階段=打破偽裝
由於對自己的接納和確認,成員會拋掉種種的偽裝面具,大家開始享受一種充滿了關愛、誠實和開放的深摯關系。大家亦因此會彼此支持和鼓勵對方,保持真誠。
10.′第十階段:提供與接受反饋
由於成員彼此關心,故此,當有需要時,他們會面質別人,協助別人澄清和處理矛盾,積極面對問題,效果往往很有建設性。
ll.第十一階段:面質
由於成員彼此關心,所以必要時他們會面質別人,提出問題,協助別人澄清和處理矛盾,楓極面對問題。效果往往很有建設性。
12.第十二階段;將幫助延伸到團體之外
成員間的關系密切,除了在團體內彼此幫助外,在團體之外,他們亦有交往和支持。這種行動,對正在經歷一種可能很痛苦的自省和改變的成員,往往很有意義,幫助很大。
13.第十三階段:發展出基本的真實關系
成員可以具體感受到大家之間的親密和高度的共情。結果,一種很深厚的人際關系得以發蜃。那是一種人與人的真實接觸,一種難能可貴的「我一你」關系。
14.第十四階段:在團體內外作出行為改變
成員逐漸改變。他們變得很體諒人,很有同感,對人接納、溫暖、誠摯且真實。具體來說,大家已踏上自我實現之路。不但他們個人的問題得到解決,在人際關繫上也得到改善。
『肆』 關於團體心理輔導與咨詢的理論
1.融入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引導全體學生,以形成班集體共同奮斗目標來發展學生個性心理:這種共同的奮斗目標,旨在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凝聚,提升優良的道德情操,倡導良好的班級風氣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良好的班集體建設,能美化集體生活,能振奮全體學生,能使集體像熔爐一樣,對全班每個學生起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
2.豐富班級活動
有活動,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有發展。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班級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質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活動之中,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悅舒心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心理踐行和發展,而且這是一種比較自然、比較完美的踐行和發展。
3.發展班級文化
班級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積極營造和發展健康的班級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發揮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發展要充分張揚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和力量。
4.優化班級管理
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著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班級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就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盡可能少地約束人、限制人和壓抑人。優化班級管理要在實施民主管理中發展民主意識;要在自我管理中發展學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發展學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發展無形管理。
5.構建班級教育合力
班級不是封閉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質都是在班內班外、校內校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內外校內外,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都來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構建整合一致的班級教育合力進行心理輔導,有賴於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
『伍』 團體心理輔導是什麼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
團體輔導是從英文groupcounseling翻譯而來的,group可譯為小組、團體、群體、集體等,而counseling可譯為咨詢、輔導和咨商。
所以,團體輔導與小組輔導或集體輔導都是groupcounseling的不同翻譯。從使用習慣上講,台灣地區多用團體咨商或團體輔導;香港地區多用,小組輔導;我國大陸多用團體輔導。本書按照約定俗成,使用「團體輔導」這一概念,是指運用團體動力學的知識和技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體領導者,通過專業的技巧和方法,協助團體或員獲得有關的信息,以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與健康的態度和行為的專業工作。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許多人在參與團體輔導過程中能夠得到成長、改善適應和加快發展。不過,如果誤用、濫用和盜用團體輔導,不僅會使團體成員蒙受傷害,學習錯誤的行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敗感,而且會破壞團體輔導的專業信譽。因此,從事團體輔導的領導者必須不斷充實團體輔導的專業知識,掌握團體輔導的技巧.了解團體發展的過程,才能組織和實施有效的團體活動,協助成員真正解決問題,促進他們尋心發展和生活適應。
『陸』 團體心理輔導的種類分類
心理團體按功抄能可以分襲為不同的類型。
⒈「成長性」的心理團體:
注重成員的身心發展,協助成員自我認識、自我探索進而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注重成員生活知識和能力的充實以及正向行為的建立。學校中的心理團體輔導大多是這一類型。
⒉「治療性」的心理團體:
注重成員經驗的深層解析、人格的重塑與行為的重建。這類團體活動通常在醫療或社會服務機構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