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予恐懼症患者心理輔導
A. 如何擺脫焦慮恐懼症
如何克服焦慮恐懼症。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焦慮恐懼症。其實焦慮恐懼症回它不是一個病,答而是兩個表現。第一是焦慮,第二是恐懼,也就是焦慮症和恐懼症。
焦慮是沒有原因的一種提心吊膽、忐忑不安、大禍臨頭的感覺。臨床上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恐懼症它是面臨一定的場合或者一定的環境、一定的物體之後出現的一種恐懼害怕的反應。在臨床上它可以分為場所恐懼、社交恐懼和單一恐懼。
那麼如何治療呢?治療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區別的地方。焦慮症可以用心理治療、葯物治療,但是要以葯物治療為主。葯物治療主要是抗抑鬱葯物和抗焦慮葯物。抗抑鬱葯包括像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還有苯二氮卓類的葯物。那麼恐怖恐懼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包括脫敏療法,沖擊暴露療法。恐懼症伴有嚴重焦慮時候,也可以適當的給予抗焦慮葯物,可以提高療效。
B. 如何對性格內向焦慮患者進行心理評估
「你確定是社交恐懼症而不是性格靦腆嗎?」問得好,這確實戳中了很多朋友們搖擺不定的疑慮。在美國,研究人員為評估性格和社交恐懼症的關系,調查並訪談了10000多名年齡在13至18歲青少年。47%參與者提供了害羞或靦腆的自我報告,而這其中確實有但只有12%符合社交恐懼症的診斷標准。另外5%參與者未發現自己性格靦腆,但很不幸,他們符合社交恐懼標准。
由此可見,靦腆或者說性格內向,是與社交恐懼有交叉關聯的,而且還有相似的焦慮反應(比如臉紅、心跳加速等),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哦!讓我們用一張簡易圖表來幫助大家判斷下。
那麼究竟什麼是社會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怖症患者的一半左右。恐怖症是指接觸到特定事物或處境時產生的強烈恐懼情緒,患者採用迴避行為,並有焦慮症狀。社交恐懼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
稍等, 此處有一處需解釋……
有一種分不清社恐症和自閉症的感覺?其實,自閉症和社交恐懼症都有人際交往上的困難,不過自閉症多是由於大腦智力發育遲滯而出現病症,就像《雨人》中的雷蒙,伴有明顯言語障礙。
筆者曾經見過一位自閉症的小朋友十幾歲仍不會說話;社恐症患者已經發展出人際交往能力,只是因某些原因不想或不經常參與表達。而且他們一旦恐慌發作,能察覺到自己經歷的是不理性的恐懼,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或不合理的,仍難以控制。
「社交」問題怎麼產生的?這可能要穿越回你小時候的家庭環境。舉個栗子,童年時期我們都會被家長要求「跟爺爺問好」「和阿姨說再見」,即使孩子對這些之前素未謀面長輩完全陌生,為了使他們迅速表現出得體的教養,有些家長並沒有給孩子「准備接納」的心理緩沖時間。
這時,如果孩子不願說話、表現不佳,家長又特別「好面兒」,就有可能受到批評甚至是當場責罵。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指責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評價,他會開始對見人沒主動打招呼產生羞恥感,因感到不被喜歡從而逐步畏懼,害怕見到認識的人,更不敢與人對視。
一部分社交恐懼症患者就像這樣,從小埋下了陰影,他們永遠忘不了那次受到指責時對方的眼神和語氣,形成了認為自己不夠好→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緊張地控制自己→精力集中於控制→無法專注做好事情本身→適應力下降→得出自己確實不好的結論。
社恐症可並不只對膽小平庸的人情有獨鍾,那些從小被誇贊的「別人家的孩子」、出類拔萃的崗位精英也可能不幸中招。畢竟,日積月累的優秀成績會推動形成完美主義的傾向,同時他們也享受著鼓勵與肯定。由於特別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社交時「我必須做好」「我必須要被欣賞」,一旦不夠完美,就會對負面評價異常敏感,導致焦慮害怕。
實際上,這種群體真正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他們把對社交情景的注意力轉移到自我感受和想像上,高度集中於對自我的盲目要求,如果一旦沒得到關注或肯定,寧可迴避社交。比如他們在微信群里避免發表意見,並不是因為怕說錯,而是怕被人評論。以往的發言沒得到關注,所以不發言是「安全」的,這樣,似乎恐懼沒有發生。可是,對不起,這只是悖論。
還有一種恐懼,大家也許更有共鳴,它來源於對環境認知後的孤獨感。物慾橫流的時代節奏太快,要經歷事態斗轉後的風淡風輕,還免不了見識拜高踩低、阿諛奉承,以及那些暗潮洶涌的波瀾不驚。如齊克果所談的《恐懼與戰栗》,「類似這種當神做了不像神的事情時,使人對於生命本質產生恐懼」。
此時社交恐懼中選擇孤獨算一種自我保護,蔣勛在《孤獨六講》中提到「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翻開報紙,在所有事件的背後,隱約感覺到孤獨的聲音。不明白為何會在這些熱鬧滾滾的新聞背後,感覺到孤獨的心事,這個匆忙的城市裡長期被忽略、被遺忘的孤獨」。
當然,格格不入是困惑,獨來獨往是性格。不乏有人擅長光彩熠熠卻不屑於迎合,獨處沒有恐懼,而是自得其樂。不過,如果你是受社交焦慮困擾的前者,該如何逃脫韁繩呢?
停止對自己的挑剔
想一想,你是不是對自己的要求太高?眾所周知,「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科幻電影《分歧者》里把社會分成『友好』『博學』『誠實』『無畏』『無私』五大派系分別培養,還出現了性情多面的分歧者,他們處事風格各自鮮明,誰都沒那麼完美,也並不一無是處。
所以在社會生活中,在明確長處與短板的前提下,別跟自己較勁,停止對自己的挑剔和苛求,正視並允許自己不夠完美,甚至心想「就算討人嫌又怎麼樣」,這是根治社交恐懼的良方。
尋求專業心理療法
在社交恐懼症的治療進程中,早期多是採用葯物治療,隨著心理治療技術發展,現在一般採取心理治療為主、適當葯物為輔的方法。壹讀君在此為諸位列舉各種:
系統脫敏法,主要是讓患者緩慢地暴露於導致焦慮、恐懼的刺激,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恐懼的目的。
暴露療法,它與系統脫敏療法正好相反,一開始就讓患者進入其最恐懼的情境中。在反復的刺激下,患者開始焦慮緊張,出現呼吸困難、四肢發冷等反應,最擔心的可怕災難並沒有發生,焦慮反應也就相應消退。不過這種療法要因人而異,簡單來說,它更適用於身體狀況好、承受力強的患者。
森田療法,又叫禪療法。創始人森田正馬認為,患者大多有種疑病心理,追求舒適,常對自己的健康狀態過分擔心,從而出現焦慮和緊張。所以,我們要接受社交中的膽怯不安,這是既定事實,不再把其當作身心異物加以排斥。
沒有社交恐懼症的你,
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別以為是老生常談,「信任」的確能打開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心門。
不過信任可不是一次強有力的握手就能建立起來的,尤其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要想消除他們與群體的隔閡,還有很多事情值得做。你不妨試試:
1、收集他的興趣點,見面時讓他感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自己人」
2、在公開場合幫助他緩解尷尬
3、在他感到「安全」時,給予適當的、真誠的關懷
4、當他不敢去食堂時,幫他把盒飯買了……
一旦信任建立起來,你會發現,他們並非不喜歡說話,因為感受到了善意,或者談到感興趣的話題,他們也不是沒有口若懸河的可能。
印象中有部美國電影《被摧殘的心靈》,孤傲冷漠的小主人公布萊恩就在家庭教師瑪麗的引導下終於第一次在晚餐上禮貌而愉快地說出了:「母親父親,晚上好」。那一晚,所有人都沉浸在會心的歡笑中。
C. 我有幾種恐懼症怎麼辦心理問題嚴重
我也想過死亡,大多數人都想過吧,一開始很恐懼。也想過父母的死亡,悲痛萬分。後來,都是浮雲了。我來談談我的做法。
我先想,死亡其實比活著容易多了。閉眼,再見。如果一個人不死,一代,一代,又一代。。。思想滄桑了,不懂得珍惜了,感覺不到愛了,連如今對死亡的恐懼也沒有了。到那時最大的恐懼和痛苦是無窮無盡地活著。
再者,我喜歡很多人。蓋茨,巴菲特,justin bieber,奧巴馬,郎咸平。。。能和這么多優秀的人生活在同一輪回,我實在太幸運了。他們都會死,我又算什麼,我喜歡他們,能和他們共生死實在太棒了。
父母會逝去,平靜對待。難道誰不會死嗎 = =?我就笑著對自己說,呵呵,你也不遠了。
另外,盡情干自己想乾的事,記住,是盡情。當做自己想做或喜歡做的事時,你會覺得死而無憾。你可以喜歡或是愛上一些人物,像我一樣,你會藐視死亡。
至於你怕大氣球,你還是不敢面對它。不妨就找很多大氣球和其他令你恐懼的東西,和它們呆在一起,甚至抱它們,玩它們。之後,你絕對不會再恐懼了。
我就直說了,你怕的東西都不可怕,都是你把它們想可怕了。幹嘛要這么想?只是一些東西而已 = =
還有,永遠不要逃避。你貌似不自信。去面對所有,一切甚至讓你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的事。瞎說也好,丟臉也好,失敗就失敗了,沒什麼大不了的東西~~~如果你現在不抓緊失敗,流淚,丟臉。你就會失敗,流淚,丟臉一輩子。放心,當你眼淚盡了,就不懂得哭泣了,傷痕累累,就不懂得痛了,臉丟盡了,你就再不會丟臉了~
你就對自己說:我一生都沒干過什麼出格大膽的事,白活了。面試的那些傢伙算個什麼東西,以為比我早出生幾年,早上任幾年就了不起了,遲早要超過你們。(多罵他們幾句,多無視他們,他們又不是神,憑什麼怕他們。展現出自信,大膽,加上你本生水平,足夠~)
最後,告訴你,所有的一切都不可怕,從頭到尾都是你自己在嚇自己。建議改變一下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吧~
D. 怕高怎麼進行心理輔導
恐高症是恐懼症之中的單純恐懼症。如果對你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不大,也不一定非得治療。如果要治療的話,有4種療法效果比較好。
一、系統脫敏療法:
讓患者學會通過系統脫敏法進行自我治療。目的在於消除恐怖刺激物與恐怖反應的條件性聯系,並對抗迴避反應。系統脫敏可通過默想(想像)脫敏或情境脫敏來實施。默想脫敏是在心裡想像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以此代替引起恐怖的實際事物或情境的呈現或展示。其過程為:
1、將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根據其刺激的強烈,即根據它們引起恐怖的嚴重程度,由低到高逐級分類;
2、舒適的坐在沙發上或躺在床上,微閉雙眼,想像引起較弱恐怖的最弱刺激,同時放鬆全身肌肉,直到恐怖感接近消失;
3、由低到高逐級想像引起較強、更恐怖的較嚴重、更嚴重刺激,同時配合肌肉放鬆,以逐漸增強對恐怖刺激的耐受性,直至恐怖反應完全消失為止。
例如在治療不潔恐怖症(潔癖)時,可讓患者先想像自己在觸摸家中容易產生不潔恐怖的器具,例如便器、桌子易積塵處等,在產生恐怖反應時,令自己放鬆肌肉,並設法引起對這些屬於自己的器具的親切感情;再想像自己在商店裡買東西觸摸櫃台、在乘公交車時觸摸扶手的情景,當這些刺激引起恐怖時,即令自己繼續放鬆肌肉,並逐步產生其他人在這種司空見慣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的情緒反應;最後想像自己的手和衣服被污物弄臟,並不斷地放鬆全身肌肉,告誡自己不必緊張,沒什麼大不了的,誰都有可能弄臟手和衣服,至多是洗洗手換換衣服而已。這樣循序漸進,不潔恐怖也就能得到控制。情況脫敏是用引起恐怖反應的實際刺激去代替對這些刺激物的想像,也就是實際去接觸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同時伴以肌肉放鬆和愉快情緒反應,以克服恐怖情緒。情境脫敏過程與默想脫敏一樣,所不同的只是實際刺激物引起的恐怖更為現實,也更為強烈,因而更難忍受,也更難克服,然而恐怖一旦消除,其療效也更為理想。
二、暴露療法:
又稱滿灌療法。它是鼓勵求治者直接接觸引致恐怖焦慮的情景,堅持到緊張感覺消失的一種快速行為治療法。著名行為治療專家馬克斯(Marks)在談到滿灌療法的基本原理時指出:「對患者沖擊越突然,時間持續得越長,患者的情緒反應越強烈,這樣才能稱之為滿灌。迅速向患者呈現讓他害怕的刺激,並堅持到他對此刺激習以為常為止,是不同形式的滿灌技術的共同特徵。」運用滿灌療法,治療一開始時就應讓求治者進入最使他恐懼的情境中,一般採用想像的方式,鼓勵病人想像最使他恐懼的場面,或者心理醫生在旁邊反復地、甚至不厭其煩地講述他最感恐懼情境中的細節,或者使用錄像、幻燈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懼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慮程度,同時不允許求治者採取閉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為。在反復的恐懼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慮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面色發白、四肢發冷等植物性神經系統反應,但求治者最擔心的可怕災難卻並沒有發生,這樣焦慮反應也就相應地消退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帶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經過實際體驗,使其覺得也沒有導致什麼了不起的後果,恐懼症狀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習能鎮驚」是滿灌療法治療的要訣。國外報道,即使病程超過20年的恐怖症,經過3-15次滿灌治療,也有希望治癒。
三、運動可減輕症狀
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轉,假如我們終日坐著不動,眼睛只盯著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不過,假如最初觸發眩暈的刺激性活動不斷重復,大腦就會開始調整適應,定向障礙便會漸漸改善,大腦會自動找尋固定參考點作定位根據——這正是溜冰好手不斷高速轉體而不會眩暈倒下的原因。
假如你發現有輕微後天恐高症狀,不妨多挑戰自己,通過攀高俯視等行為,情況會有所改善。假如閣下症狀嚴重,就應在醫生的監督下,到安全的高環境中,接受循序漸進的訓練。
此外,最簡便的解決辦法是閉上一隻眼睛,讓身體平衡系統較多地依靠肌肉而非視覺,舒緩眩暈和恐懼,但不要閉上雙眼,因為眼前一片漆黑,內心會更膽怯、更迷惑。
總之,克服恐高症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令平衡系統正常工作。成長期的兒童可以通過走獨木橋、翻筋斗、跳躍、轉圈等訓練身體定向能力。成人也不應放棄這類活動,以免出現定向障礙。
四、沖擊法
目前對於「恐高症」的治療方法有一種稱為「沖擊法」,比較有效。
「沖擊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啟發矯正對象想像他正處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且該高度還在上升。想像的初始引起強烈 焦慮和恐懼,但在長時間誘導過程中這種情緒逐漸消退。同一情況多次重復出現後,誘發與 焦慮、恐懼有關的各種行為的作用將越來越小,最後完全消失。恐高症屬於恐怖症的一種,只要堅持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下述四點,是治療恐高症的十二字原則。長時間:讓患者站在能夠引起恐怖情緒的高處,至少持續30—45分鍾。尤其開始治療時,要讓患者堅持足夠的時間使恐怖程度減少50%。逐漸地:不要一下子給患者定很高的目標,從容易的目標開始,逐漸轉向困難目標。有規律:一次練習不足以消除恐懼心理。因此每個過程都需要重復好多次,直至恐懼的感覺完全消失為止。完全地:在進行鍛煉時,要求患者集中精力,不要想別的事情。因為轉移注意力雖然能夠減輕恐懼心理,但不利於恐懼感的徹底消除。
E. 恐懼症怎樣才能好呢
恐懼症的核心症狀是恐懼緊張,並因恐怖引起嚴重焦慮甚至達到驚恐的程度。因恐怖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社交恐懼症
主要是在社交場合下幾乎不可控制地誘發即刻的焦慮發作,並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迴避。具體表現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場合或被人注意的場合出現表情尷尬、發抖、臉紅、出汗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怕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迴避誘發焦慮的社交場景,不敢在餐館與別人對坐吃飯,害怕與人近距離相處,尤其迴避與別人談話。赤面恐怖是較常見的一種,患者只要在公共場合就感到害羞臉紅、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別人的眼睛,怕跟別人的視線相遇,稱為對視恐怖。
2、特定的恐懼症
特定的恐懼症是對某一特定物體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強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厭惡。兒童時期多發。典型的特定恐懼是害怕動物(如蜘蛛、蛇)、自然環境(如風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處、密閉空間、飛行)。患者會因此而產生迴避行為。
3、場所恐懼症
不僅害怕開放的空間,而且擔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難以很快離去,或無法求援而感到焦慮。場所恐怖性情境的關鍵特徵一是沒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迴避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親友陪同。
治療方法
葯物治療
減輕緊張、焦慮或驚恐發作,可選用苯二氮卓類葯物或/和抗抑鬱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鬱劑等。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為治療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等,為治療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則包括: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系,二是對抗迴避反應。
(2)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怖症的首選方法。既往的行為治療方法更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長期療效不甚滿意。認知行為治療在調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整,效果更好。尤其對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處理過程使得症狀持續存在,糾正這些歪曲的認知模式是治療中非常關鍵的內容。
(3)社交技能訓練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來改善患者的症狀。包括:治療師的示範作用、社交性強化、暴露的作業練習、自我肯定訓練等。
加油!
F. 如何抵制心理恐懼
己治恐懼症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調節自己的心理。而自我心理調節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應力求合理的認知,學會從客觀實際出發看問題。當恐懼發生時,要冷靜想一想,是什麼誘發了恐懼?恐懼的對象是什麼?恐懼是客觀發生的還是主觀產生的?你認為恐懼時,別人是否和你一樣恐懼?值不值得恐懼?恐懼症患者可通過類似上述的疑問,藉以改變自己不合理的認知。
其次,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許多恐懼症患者過多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羞於與人打交道。這種心態會抑制自己表現能力的發揮,導致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孤獨彷徨,甚至導致社交恐懼症。
還要克服自己羞怯的心理。羞怯的具體矯治方法是,增強獨立意識,重視個人發展,尊重自身價值觀念,不必過多考慮人家是否認可,要相信自己。放下包袱,正確面對周圍的環境,打消顧慮,大膽地從一件事、一次談話開始。
另外,要剋制自己多疑的心態。有很多恐懼症患者比較多疑,這既破壞人際關系,又損害身心健康,輕則使自己陷入消極頹唐,重則還可能導致各種極端事件發生。多疑的形成與性格內向、易激怒有關,患者常常自感缺乏安全感。克服多疑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人際氛圍,養成高尚的人生志趣,把主要精力用於事業和學習,樂善好施。樂而忘憂是醫治疑心病的好辦法。
這些治恐懼症的方法關鍵在於患者本身是否願意並積極主動的去做。恐懼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自己過分的害怕而不去改變。患上恐懼症,無論是通過朋友的幫助,還是心理醫生的輔導,又或是自己的努力,只要克服了,你就會發現人生會有新的發現和樂趣。
http://hi..com/hailno/blog/item/57f0e71250cc0ec4c2fd787f.html
G. 受驚嚇後如何克服心理恐懼
受驚嚇後可能會感覺到心理恐懼,這時候應該多想一點開心的事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
H. 如何克服心理恐懼症
克服恐懼症心理要通過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擴大認知視野,判定恐懼源。認識客觀世界的某些規律,認識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系,確立正確的目標判斷,提高預見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就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此外,恐懼心理出可以通過自我調適,自已進行訓練來幫助克服。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緊張、恐懼的各種場面,按由輕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體、細節越好),分別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恐懼的場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恐懼的放在最後面,卡片按順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進行鬆弛訓練。方法為坐在一個舒服的座位上,有規律地深呼吸,讓全身放鬆。進入鬆弛狀態後,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張,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鮮明越好。 第三步:如果你覺得有點不安、緊張和害怕,就停下來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鬆弛下來。完全鬆弛後,重新想像剛才失敗的情景。若不安和緊張再次發生,就再停止後放鬆,如此反復,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會再使你不安和緊張為止。 第四步:按同樣方法繼續下一個更使你恐懼的場面(下一張卡片)。注意,每進入下一張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張卡片時不再感到不安和緊張為標准,否則,不得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五步:當你想像最令你恐懼的場面也不感到臉紅時,便可再按由輕至重的順序進行現場鍛煉,若在現場出現不安和緊張,亦同樣讓自己做深呼吸放鬆來對抗,直至不再恐懼、緊張為止。 心理保健目前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心理保健新方法總是令人們關注。看著人們還在為心理疾病無比痛苦著,巧顧 敏感話題 欄目專家為他們痛心,將把他們從心理病魔的魔爪拯救出來,巧顧將還您良好的心理健康,心理問題並不可怕,讓我們勇於與心理疾病做斗爭吧。 心理疾病已成為人們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巧顧 敏感話題 欄目專家為您聚焦心理保健,更多心理保健的方法,不如看看巧顧 心理療法 專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如何進行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 ,巧顧專家為您指導。地震後的災民們,心靈受到了重大創傷,巧顧 地震心理輔導 專題希望能給災民帶來希望。巧顧,將是您永遠的心靈守護者。
I. 如何面對恐懼
深入你所恐懼的事情中去觀察,看看你到底怕的是什麼。比方說新手開車出過一次交通事故,下次開車就會有恐懼感。深入的觀察這種恐懼感,其實恐懼的是交通事故愛車損壞得花錢、給對方車造成事故警察的訓斥、對方提出的無理要求自己沒法滿足的擔憂、保險公司復雜的理賠手續、因事故導致的上班曠工領導給的考核低等等,這些麻煩事兒才是你的恐懼感的源頭,你再深入這些恐懼的事情中去觀察,比如說為什麼恐懼領導給你的績效考核低,你會發現你恐懼的是考核低意味著你工作能力差、無力賺更多工資買漂亮衣服等這些想法,對這些想法再深入的去觀察,你會發現都是一些小的讓你心裡不舒服的事兒在一級一級放大,最終在導致你害怕再次上車駕駛。所有的這些恐懼感的核心都是以心中的那個「我」在展開,這個「我」你在進行一級一級的剖析,你會發現當你一出生,有這個身體開始,就以感官在一念一念的認識這個世界了,這個身體也不過是因緣和合所生之物,因緣和合有生有滅,不會長久。關於「我」是什麼,可以讀讀楞嚴經,楞嚴經會告訴你所有的答案。我有一次在上冥想功課時,老師通過功課專業的引領,讓大家一起面對恐懼,面對自己人生中的各種怕。過後,很多人反饋,面對之後反而一身輕松,更有很多夥伴表示,自己的失眠的症狀消失了,自己的心理壓力減輕了,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樣焦慮了等。其實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對應自己的恐懼,並學會轉化恐懼。我在「愛冥想愛生活」公號里,學習了一些免費的冥想課程與方法,裡面會有專業的導師引領,教你如何面對恐懼,釋放恐懼,可以去試試,之後一定會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
J. 怎樣安慰恐懼症患者
可以讓患者適當的放鬆下來,放空自己的思緒。
還是讓他去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