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家長心理輔導
Ⅰ 榆次高考前心理輔導老師哪裡有
心理咨詢師支招:考生聽新聞有助放鬆催眠隨著中、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數萬安徽學子在歷經寒窗苦讀後,即將走進考場;而對於家有考生的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時期,如何幫助孩子輕松自信地迎接中、高考?這不得不說有一定的技巧在裡面,昨日下午,武警醫院安徽總隊心理科主任、安徽徽韻心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柯茂林,就為安徽的考生家長分享了一些經驗技巧。認清孩子現狀,了解孩子的困惑「你們了解自己孩子的現狀和他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什麼嗎?」開講之前,柯茂林向在座的家長做了個調查。不少家長思考了一下,都搖起了頭,表示不清楚,接著柯茂林便為家長分析了幾種考生的情況。一種是成績很優秀的孩子,家長要提醒他每次考試後,不要關注其他同學的分數,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第二種是基礎扎實,但成績一般的孩子,此時他心裡十分忐忑,家長應該多給他鼓勵;第三種是高(初)二突然發力,成績突擊上來的孩子,可能心裡會比較得意,家長要注意提醒孩子回歸教材,夯實基礎;還有一種是徘徊在「放棄」邊緣的孩子,這時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做出改變,咬緊牙關。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柯茂林針對考生的普遍情況,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如何讓孩子獲得放鬆,大部分家長表示,自己會給孩子聽一些輕音樂,而柯茂林則說,讓孩子聽聽新聞,可以得到放鬆,並且有助於催眠。因為主持人播報新聞的語氣和口播的頻率,都很平緩有規律,還可以讓他在不經意間掌握一些時事消息。還有些話是家長常常掛在嘴邊,而最好不要對孩子說的,比如「都是同樣的老師教,都坐在同一個教室,為什麼別人就能學好,你就不行?」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只要你自己努力就可以了。」這句話會讓孩子感到泄氣。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努力吧!」「我們能幫你做點什麼」等鼓勵孩子。吃飯時,先給自己的碗里夾菜在臨近考試的這段時間,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柯茂林說:「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就要求家長話題要豐富,尤其是在飯桌上,切記不要三句不離考試,造成他的心理壓力。家長可以先把菜往自己碗里夾,這樣就讓孩子覺得好吃的大家都吃了,而不是專為他考試准備的,從而以平常心來吃飯。家長對孩子要多聽多觀察,不要做太多評價。柯茂林表示,家長的作用在於引導,而不是強制或過多評價。除此之外,家長要想孩子熱愛學習,還應該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看看自己下班後是在看書學習呢,還是在上網、打麻將,這都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Ⅱ 我兒子每次要考試時候,發現壓力很大,我們家長不知道如何去疏導他,有什麼好辦法呢需要心理咨詢么
這個最好是找一下心理咨詢師咨詢一下的,找當地咨詢一下,給你孩子開導一下,我們這里就找南陽市心理咨詢中心的孟楷老師的。
Ⅲ 高考前家長心理輔導
一般情況下現在這種情況發生的,高中的時候還是比較多的,因為高中考完試以後是回孩子的人答生一個轉折點,所以呢,家長都是很重視從初中到高中,家長們都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和犧牲,給孩子做輔導和幫助孩子進行課件,課外輔導。所以家長的心裡都始終存在於一種很緊綳的一種狀態。但是呢,為了這個轉折點,家長還是樂意付出的,心裏面都會很高興。
Ⅳ 家長心理輔導:怎樣當好高三家長
第一、 家長要保持平和心態
1、 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不刻意製造緊張壓抑的氛圍,家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家長之間和諧了,家庭才能和諧;
2、 期望值寧願低些也不要太高,期望越高,壓力就越大;
3、要調整好自已的心態:平常心看待高考,靜心等待高考,用微笑傳遞你的理解、信任、激勵和關愛;
4、 「三個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應對策略;
5、 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應對各種煩惱,如:考試成績不升反降;考試緊張;情緒焦慮;倍感壓力;記憶力下降等。
2
第二、 家長要幫助孩子解壓
1、 為孩子打氣。不要讓學生獨自面對壓力,讓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當孩子情緒有變化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戰勝暫時的困難;
2、給予孩子贊美和肯定。平時要多發掘孩子的優點,給予孩子贊美和肯定,這樣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 要有放鬆心情的時間。家長在這段時間里的情緒會影響學生,不妨試著放下擔心,放鬆心情,利用空餘時間陪孩子到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做些有益身心的運動,讓腦筋適度的休息,對考試是有幫助的;
4、 合理看待自身實力。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實力,不要因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要幫助孩子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善於總結,才能提高;
3
第三、 家長要給孩子幫助
1、 後勤服務要適度。每位家長都必須具有服務意識,但不合時宜的關心未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家長的心理關心要細致,物資關心要科學;
2、調整好心態,不要盲目攀比。對高三期間的考試、測驗,家長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能夠接納孩子現實表現,心亮,分就靚;
3、 高三學生忙於緊張的學習,無暇顧及信息的搜集,這時就需要發揮家長搜集信息的優勢。家長可以從高考書刊、高校歷年招生簡章。當地報紙等獲得報考志願的信息,及時了解當年高考形勢和專業情況,這對孩子填報志願是十分有益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 #希望幫到你!
Ⅳ 求心理輔導,有點埋怨自己的父母
我和你一樣有時候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不對。前幾年叛逆期的時候挺討厭回他們的,也不能理解他們。答但是現在我想開了,一是,他們有他們這樣教育我們的原因,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這樣教育他們,這並不是他們所能左右的,要知道一個人的習慣從小就養成,他們都活了這么多年,豈是一朝一夕能改的?所以我們都是可憐的人。二是,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單憑生養二字,我們就必須對他們寬容。而且畢竟一切都已定局,再糾結於過去對現在的你也沒什麼幫助不是么。唯一的就要就是你寬恕、理解他們,也寬慰自己,你有沒有出息不是他們說說就能定論的。讓他們的數落激勵你吧。加油。
Ⅵ 如何做好高三學生考前心理輔導
雖然現在距離高考還有半年時間,但對於備考的高三學生來說確實尤為關鍵的半年。輪番的復習,接二連三的考試讓不少學生無法適應,疲憊不已。所以這個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可以讓最後的59天復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雲匯為高三學生整理了一些調節情緒小妙招,快來看看有適合你的嗎?
學會緩解課業焦慮
問題:學生考試焦慮體現在對考分的過分看重,說到底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
妙招:1.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動機水平,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容易使自己產生失敗體驗而導致心理壓力。
2.未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未知數,不要過多地擔心將來的事情,而應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去。
3.考前作好知識准備以及應付考試突發事件的心理准備,有備才能無患。
4.不妨採用「極限思維法」,想像你所焦慮的事件可能導致的最壞結果,你就會發現現狀還是值得樂觀的。
正確看待信心問題
問題:一些同學由於付出的努力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沒有正確的歸因理念。
妙招:1.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2.善於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努力,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3.要相信之所以失敗是由於自己努力不夠或無效努力。
4.不妨制訂階段性目標,在不斷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
5.樂觀、平靜地對待挫折,因為挫折對於成功同樣是必要的。
克服精力分散的毛病
問題:有些高三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的現象。
妙招:1.當出現某種不正常的情緒時,學習者應敏感地意識到,並提醒自己不能成為情緒的俘虜。
2.盡快著手按已經制訂的復習計劃學習。
3.繼續學習,直到完成。
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問題:高考前,有些高三學生由於幾次考試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不行了,因而容易產生苦悶自卑的心理。
妙招:1.要正確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實力,不要求每次考試成績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為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總拿自己的成績跟班上成績拔尖的同學比,你在這個班成績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許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許就是中上等的了。
2.要認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許是沒有復習好,也許是心理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也許是老師出題太難。
3.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就算自己學習基礎較差,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應該自卑。正確的態度是趕快找出原因,改變方法,調整計劃,補缺補漏,再接再厲,爭取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正確調節心理壓力
問題:隨著高考的臨近,同學們進入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你追我趕,於是有些同學感到競爭激烈,壓力大。
妙招:1.高三學生應當認識到,隨著高考的臨近,同學們抓緊時間復習、積極備考是正常的,正如軍隊臨戰前要練兵、運動員比賽前要訓練一樣。有了這樣的認識,就能把壓力變為動力。
2.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制訂自己的復習計劃,做到以「我」為主,緊而不亂,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要把平時當考時,考時當平時,盡量以平靜的心情來復習備考。
3.要注意搞好團結。同學間既競爭又友好,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要怕同學超過自己,你幫助了同學,也會得到同學的幫助,並會贏得同學的友誼。在一種寬松友愛的氛圍中復習,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會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Ⅶ 怎麼利用高曉生對我們家長和高中生進行心理輔導
我是學生家長,最近孩子老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很擔心,想找到解決辦法,在網上無意間發現了高曉生平台,平台有個「心理成長」欄目,裡面有很多關於高中家長和孩子困惑的文章。後來,在平台一對一咨詢中問了心理咨詢師,給了很多具體的建議,調整了一段,現在孩子跟我親近了不少,不用催,也知道努力了,贊一個
Ⅷ 高考心理咨詢:高考來臨,家長感覺很焦慮,怎麼辦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中考、高考的學生們最後沖刺的階段,對於沒有充分掌握的知識,孩子們在努力領會;對於可能遺漏的知識點,孩子們在爭分奪秒的查找。但是往往在這個最需要全心投入去學習的階段,卻有相當多的孩子出現了嚴重的焦慮感,以至干擾了正常的學習計劃的完成。很多父母因此焦慮萬分,給心理咨詢中心打來電話,尋問心理咨詢師當孩子出現高考前的焦慮的情況該怎麼辦。北京燕園博思心理咨詢中心最近接收了很多這樣的來訪者,詢問的時候是父母擔心孩子有考前的焦慮。但是通過咨詢才發覺,其實很多是父母自己自身已經由於過度擔憂孩子的情況而產生很強的焦慮感,甚至無形之中又把這種情緒傳遞給了正在准備高考的孩子。 案例: 吳女士的兒子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這讓她終日吃不下,睡不安,總是有諸多的放心不下。要麼怕孩子臨考前生病,營養跟不上,只要聽說哪種保健品好,就千方百計給兒子買來;要麼怕孩子復習不全面,到處打探消息,收集考題,唯恐遺漏。可吳女士卻發現兒子總是嫌她嘮叨,自己吃力不討好,這讓她無所適從。 分析: 吳女士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理解,可對自己的孩子來說往往適得其反,有些考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就是父母關心出來的。多項調查資料顯示,高三學生感到最重的心理壓力很多是來源於他們的父母,心理學上講的「考試焦慮」,在某些父母身上體現得甚至比兒女還明顯。為了不讓自己的「考試焦慮」影響到孩子,做家長的究竟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避免對孩子過度保護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需要有一種平常的生活狀態。如果孩子受到過多的關注,使他感到父母對自己寄託了殷切期望時,心中便是誠惶誠恐,擔心萬一考砸了將會使父母失望,因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孩子和父母都要以平常心來面對高考,不要在家裡總是「高考長」、「高考短」地議論。家庭緊張的氣氛往往不利於考生調整心態,所以需要創造良好寬松的家庭氛圍。 (二)避免在孩子面前嘮叨沒完 孩子面臨考試,有的父母自己首先沉不住氣,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只差幾天了,復習得怎麼樣」,「你要注意提高效率」,「你應當再勤奮一點兒」,「這次考不好會影響你一輩子」。這種嘮叨無意中在家庭里製造著一種緊張氣氛,如要想要孩子在考前情緒穩定,父母首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最好是內緊外松,不讓自己的緊張情緒過分外露,影響孩子的心情。 (三)避免家庭瑣事干擾孩子 臨近高考,為了保持孩子穩定的情緒,家庭中最近發生的容易引起情緒刺激的事情,例如父母之間的爭吵、與鄰里之間的糾紛及其他沖突,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討論,避免孩子精神受到意外影響而增加煩惱。對於家庭的其他重大事情,最好也安排在高考之後再做決定,以免分散孩子的精力,從而影響考試成績。 綜上所述,高考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臨近高考的這一階段需要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狀態,同時留心自己的焦慮情緒是否在影響著自己的行為和話語。假如感覺自己的焦慮感比較強,自己一想到「高考」就為孩子擔心,那麼需要及早和專業的心理咨詢結構聯系,安排專業的高考問題方面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父母的心理咨詢。避免父母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
Ⅸ 藝考心理輔導之家長如何幫孩子穩定情緒
藝考臨近,家長的心態也影響著孩子們的情緒。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幫助藝考生來穩定情緒,調節好心理呢? 藝考前,家長心情好,家裡氣氛好,這對藝考生的備考是很有好處的。有些家長在藝考前擔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臉很少說話,其實,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緊張,父母害怕,而這種情緒或多或少會傳染給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長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緒、平和的心態,因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溫馨的心理氣氛將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鬱、苦悶、焦慮,有助於孩子調整心態,對孩子藝考復習是有幫助的。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個溫馨的氣氛,父母之間有什麼不同的意見不要發生口角,確實有什麼問題要解決也要等到高考後再說。父母少一分爭論就會給孩子多一分溫馨。大多數藝考狀元都說,父母臨考錢只說了一句話:只要盡力就行了。父母說了這句話自己感覺有定心丸,自己肯定會盡力的,這樣減少了不少心理壓力,就會從容地應對高考。但也有些家長高考前嘮嘮叨叨,反復囑咐孩子,考試要認真,不要馬虎,一分之差,千人之後,你一定要改變馬虎的習慣,現在可不能丟分了,你可要注意呀。其實,這樣的話家長已經講了多少遍,在高考前再講、反復地講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藝考前,孩子和父母發生口角對情緒的穩定會起很大的破壞作用,這對考試的影響是不能低估的。安靜的復習環境有助於孩子平心靜氣、情緒穩定地進行復習。吵鬧的復習環境將使孩子心情煩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響復習效果。在這里特別提示家長,在孩子藝考備考階段盡量少會客,最好不會客,如果實在不得不會客則最好在家庭以外進行,不要在家裡進行。在這個時間家長盡量不要與外界通電話,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簡明一點,說起話來簡單扼要,不要無邊無際地拉家常、聊閑天。藝考前夕孩子在家復習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題就是一個上午或是一個下午或是一個晚上,有時搞得精疲力竭,頭昏腦漲,不僅影響心情,也影響復習效率。在這種時候,家長就要適當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輕度運動。有些家長誤認為藝考前應該給孩子加強營養,給孩子吃大魚大肉。其實那沒有必要,孩子平時吃什麼就吃什麼,孩子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只要孩子食慾好,在一般情況下孩子的營養都會得到滿足,關鍵是要做到營養平衡,合理。
Ⅹ 如果你是心理老師,針對與家長溝通不好的學生,應該採取怎樣的心理輔導
更多的改變應該是學生,首先老師應該和學生溝通到位,讓學生覺得老師能理解自己,這樣學生的內心就不會有太多的焦慮和壓力;其次,引導學生轉換角度和思路去理解家長的想法,讓學生能理解家長的心意,就能慢慢改變關系。建議老師最好不要直接和家長溝通,同時盡量就事論事,避免理論式的結論,比如:你應該多注意不發脾氣,你應該多理解對方,等等其實人無法改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