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機構的老師心好累
1. #輔導老師#現在在一家輔導班上班,工作快一年了。一開始比較累,現在也還好了,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我覺得
單純教學,沒有招生業績的話,工資提升空間確實很小,想要有所發展,只能是往更大的機構跳槽。對現有待遇不滿意,那麼你要做的就是積累教學經驗,在合適的時機去尋找能給你更好待遇的機構。 來自職Q用戶:白先生
我的一個朋友也在輔導機構當語文老師,教大班,按課時算的,一般能有6000+,寒暑假有時能有10000 ,不過工資可能是根據城市,她在沿海一線城市,而且該機構也算很知名的,全國連鎖的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2. 感覺在輔導班兼職好累,學生特別吵,雖然說是什麼老師,但是感覺那些學生根本就不尊重你,不把你放眼裡
我也是,學生甚至跟你玩心眼,心裡討厭你還不表現出來,老想讓你生氣,看別的班裡有老師很學生相處很好的其實挺羨慕的。心好累阿。我覺得除了稍微嚴點,別的我也是有求必應的!好累好累
3. 在輔導班當老師的經歷感受
老師一心為了學生,「校長」一心為了掙錢。所謂的校長可能是初中沒畢業的老乃。學生交100給老師40。教師良莠不齊,學管烏煙瘴氣,就這些。
4. 補習班的老師很恐怖
曾經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園丁,在時代的嬌寵下,很多老師不再能嚴於律己,甚至把追逐金錢名利當唯一目標,作為學生遇上這類老師,特別是收費補習的老師,不可能感受到關愛,所以覺得很恐怖。
5. 現在在培訓學校任職英語教師,但是心好累,想換個工作,換個不同行業的,親們,有沒有推薦的
其實做任何工作復都會感制到心累,以前的我做的課程顧問,因為厭倦這樣的生活方式,毅然決然的選擇辭職,之後又考了教師,考了教師之後又發現一切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輕松,這段時間以來,我時常放空自己,讓自己好好想一想,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還是不在乎他人眼光做一份自己真正熱愛的,如果感覺心累,感覺看到了今後每天的生活方式,那麼就換個自己喜愛的行業,喜歡的工作,你自己對這份工作充滿熱情,即使在苦再累,你也會甘之如飴的做下去,祝你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6. 輔導機構老師有前途嗎
這個必須有啊!輔導老師是比較累,但是要想升到高程領導,基本上都是從下面做起的!除非你有什麼強硬的後台
7. 我在輔導班當老師,每當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說這兒不好,那兒不好,哪怕一點兒小事,就影響我一天的心
我也當過輔導老師
這個事情其實很正常,你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是家長,對自己的小孩恐怕也是這樣,畢竟現在的小孩受到的寵愛比較多
其實你應該試著把家長提出的問題去努力改進一下
家長如果發現了孩子新的閃光點,一定會對你有所認可的
我想那些家長也不是木頭人,如果你細心耐心教得好,他們不會發現不了
如果實在困擾很大,你可以和其他老師交流一下,或者你信任的家長交流一下,害怕他們會讓你更煩心的。
希望採納。
8. 在培訓機構當老師,可以一直幹下去嗎
可以,但前提條件也比較多,首先第一條就是:培訓機構不要倒閉!現在的培訓機構是越開越多,各種名目繁多到讓人應接不暇,數量多了,競爭也就更激烈了,因此能長期堅持下來的機構也不是很多,前不久,英語培訓機構中的老品牌某伯英語不就被曝閉門了嗎?而且還是攜帶著會員的會費跑路的。想想,那可是一家有上市公司撐腰的機構呀,依然沒能逃過倒閉的命運,其他沒有資本、沒有靠山機構能撐多久,那可不好說呀。
現在還有什麼職業是可以干一輩子的,還真的不好說,不可控因素太多。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保有危機意識,多多學習,終身學習,讓自己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有安身立命的本領,這才是終身的依靠吶。
9. 在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的體驗是:首先身體要好;然後要耐得住寂寞;相對於其他單位,這里的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勾心鬥角還不算多。
第一,你要有個好身體。有時候上課要從早上8點上到10點多,到家11點。高考前一個月下來幾百個小時,這不是開玩笑的。曾經有個前輩,高考前賺了好幾萬,但是胃出毛病了,治好病又把這好幾萬都花了。一定要熟記幾個外賣電話。按時吃飯。
第四,土豪學生很多,有可能沖擊價值觀。深刻意識到上品無寒門的意思,他們的物品可能是別人好幾年的工資。開的車也許是別人一輩子也開不起的。這個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不要迷失自己。
(9)輔導機構的老師心好累擴展閱讀
在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就業的方向也越來越多元化。隨著大眾對教育、資源的重視,教師這樣傳統的職業,也有很多方向可供選擇。
而教育機構的盛行,特別是全國性品牌教育機構的發展壯大,教師這個職業,讓很多師范或非師范的畢業生,乃至教育行業內外的社會人士都興趣滿滿。
10. 作為輔導班的老師,我很心累!你們覺得呢
對,老師的教育重要,家庭的教育也不容疏忽。把孩子送去學校就覺得沒自己什麼事了,說白了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動不動就暴力解決說明性格有問題,有時候家庭問題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不能從這點出發尋找原因,那就只會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