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心理輔導的優化建議
⑴ 團體心理輔導中建議的作用
建議是一種干預技術,它可以幫助團體成員建立一套可選擇的思維或行動版模式。建議有多種形式,比如說提權供信息和意見、布置課後作業、讓成員考慮如何在團體內部或在團體之外開展一個試驗、鼓勵成員換個角度看問題。對可供選擇的行為方案提供相關的信息和適當的建議,可級加速團體成員活動的進程。建議不一定要由指導者來提出,團體成員之間也可以相互提出建議。過多的說服、建議或忠告可能會產生某些危害。一方面可能會使團體成員認為復雜的問題存在簡單靈活的解決途徑,另一方面是在將來面對問題時,成員可能就會更多地依賴他人的建議而不去獨立地解決問題。建議和指示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技巧在於要使用建議去促進發展個體獨立處理同題的能力。
⑵ 談談你對心理健康課的看法和建議(不少於200字)
看法: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當代大學生為例,大學生處於一個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階段,其心理狀態對其自身,對社會都存在著影響。
2、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狀況和誘惑層出不窮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的心態開始呈現出一種比較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狀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勢在必行。
3、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健康是由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等四個方面構成的。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政治教育、思相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礎,離開了心理健康,其它各方面的教育將失去重要的支持與中介。
建議:
1、開展開學復課銜接工作,提升學生的學習生活適應能力
對於入學後學生可能存在的適應不良問題,學校要提前預判,在教學安排上預留調整適應期,可提前發布開學後的教學計劃安排和作息時間表,讓學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備。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迎接開學的行動准備,通過准備返校物品、制定復學計劃等方式提升對新學期的期待和信心。
2、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學校在開學前後要及時進行師生身心健康狀況摸底,根據師生的反饋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每周心理輔導的優化建議擴展閱讀:
教學內容
1、心理健康老師雖然已經受過相關的心理健康培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上課經驗以及團體輔導經驗較少,難以把握課程的主旨方略,會遇到課程氛圍塑造、希望重塑、創傷危機干預、輔導人員脫落等一系列問題,而需要更為專業的指導工具,心理健康課教案能與教師的實際工作相結合,為教師提供指導方向與實際工作技巧。
2、心理健康課教案是學校為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心理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課教育指導綱要》及其他相關的心理教科書為理論依據,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整理和編寫的具有指導性和實用性的心理教學參考書籍。
⑶ 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心理健康水平優化思考
當然是看書啊。有一些好書是真的不錯。例如《怪誕腦科學》《堅毅》《正念的奇跡》等等都不錯的哦!
⑷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看法和建議有哪些
1、心理學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
2、學習這門課程,對於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於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這門課程之後,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
(4)每周心理輔導的優化建議擴展閱讀:
提高自控能力。
可以看到,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實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沒有去學習,整天只知道玩游戲打發時間,雖然我沒那麼嚴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增強學習自覺性,否則再這么下去也是浪費時光,荒廢學業。
克服自卑。
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願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老師說過,對青年來說,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繫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⑸ 心理輔導如何提供建議
這個要看被輔導人的具體情況,不過一般可遵循如下原則:親近原則,越親近越容易被接受——注意,此類親近指的是理解與共鳴,就像一個人說自己是蘑菇,那麼輔導人也要變成一個被認可的「蘑菇」;避重就輕原則,切忌扣帽子,開脫其壓力,諸如「這是正常反應」「每個人都會有」,減輕被輔導人的異於常人心理;單獨輔導傾聽原則,必須單對單輔導,給被輔導人一個傾訴的空間,要學會聆聽。
⑹ 對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建議
各省轄市、省直管試點縣、重點擴權縣(市)教育局,廳直屬實驗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見附件),切實做好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綱要》,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真學習《綱要》精神,貫徹落實《綱要》要求,擺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採取得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要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路、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從2013年秋季開學起,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小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2課時,中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4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情境設計、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效減少學生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的產生。
3.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針對個別或學生團體而實施的心理疏導活動。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心理輔導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開展心理輔導應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遵守職業倫理道德規范,在學生知情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在心理輔導或咨詢過程中,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心理檔案,開設心理熱線。
4.通過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設立家長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宣傳心理健康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的聯系與合作,組織開展各種有益於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積極向上的生活素材,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