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大班心理輔導活動計劃方案

大班心理輔導活動計劃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1-22 00:02:53

❶ 如何幫助大班幼兒適應小學新的環境心理健康教案

小學生對生活環境的變化,不能適應,主要原因可能還是由於其獨立性和自信心發展比較緩慢;另外,有些孩子的個性品質,如敏感、多疑、嫉妒、依賴及自卑等,也是導致對新環境適應不良的重要原因。 活動目的: 通過比較小學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從情感上認識到自己長大了已經成為一年級小學生。 活動准備:錄制一段家長對孩子提出期望的錄音,印製寄語卡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每天背上書包,蹦蹦跳跳地來上學,你知道自己已經是什麼身份了嗎?對!你已經告別那無憂無慮的幼兒園生活,進入另一個嶄新的天地——小學,真正成為了一名小學生了,我們該怎樣適應新的環境呢? 二、回憶比較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憶自己的幼兒園生活,想想現在的小學生活和以前的幼兒園生活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對呀,學校中的時間安排和幼兒園完全不一樣,還有許多和幼兒園不同的新鮮事。請你說說你在學校中感到新鮮、新奇的事吧。 3、和幼兒園生活相比,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已不是游戲,而是學習,我們再也不能光憑興趣做事,而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三、跟學生一起做游戲「擊鼓傳球」,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1、剛剛成為了一名小學生,你的心裡一定有著許多的感想和打算,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擊鼓傳球」的游戲,來說說你的心裡話。這個游戲的規則是:請出一名同學負責擊鼓,其他同學聽到鼓聲後開始傳球,當鼓聲停止時,球在誰的手裡,就請捧球的那位同學按照黑板上的句式向大家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2、通過剛才「擊鼓傳球」的游戲,老師聽到了你們作為小學生的心聲。 四、聆聽寄語 1、在你們成為小學生的那一刻,你們的爸爸、媽媽對你們寄予了很多的期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位爸爸(媽媽)對他(她)提出的期望,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對我們抱有很多的期望。 為了讓孩子們盡快適應學校的環境,建議家長從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孩子: 一、 提升孩子自信心。孩子剛從幼兒園轉到小學,人生地不熟,容易產生自卑感。如,害怕自己的言語被別人取笑,害怕自己的成績跟不上等,所以不敢與別人交往。另外,由於學生的性格有所差異,有的性格內向,有的外向,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問題。但是,只要老師、家長及時地多鼓勵孩子,適度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就能克服其盲目自卑的心理。 二、 鼓勵孩子多與同學、老師交流,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結識新朋友。同時,家長也要多與老師保持聯系,密切關注孩子情緒變化。 三、 在家裡,家長應多與孩子交談,通過交談,傳授給孩子更多的社會信息及正確的指導思想,幫助其更快的適應新環境。節假日,也可多帶孩子出去遊玩,使其更深入地了解周邊的環境。 課後作業:請你回家問一問你的爸爸媽媽,他們對你有著怎樣的期望?並請他們把對你的期望寫在這張「寄語卡」上。

❷ "我長大了"為主題設計大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設計思路:隨著幼兒生理的不斷成熟,幼兒活動能力及活動范圍不斷擴

大,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也不斷增強,本課將讓幼兒在感知自身機體的發展

下,進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認知能力方面的發展,培養幼兒自主性及想像能力,

激發幼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才藝展示,感知自己長大了。

2、討論自己長大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長過程。

3、激發幼兒愛父母、愛生活的情感。

三、活動准備:詩歌《我愛祖國》、各種職業的圖片。

四、活動進程:

1、復習詩歌《我愛祖國》,感受自己從小班到中班直到大班自己的想法的

變化,體驗自己長大了。

教師朗誦詩歌:小班的時候,老師問我,你最愛誰?你最喜歡什麼?......中

班的時候......現在我上大班了......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為什麼自己的想法

不斷變化,是自己長大了嗎?上了大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學會了好多本

領,那我們為什麼能學會這么多的本領呢?(引導幼兒討論自己長大的原因:是

媽媽的呵護,自己的努力,認真仔細,堅持、刻苦......在討論中感受自己的

長大的經歷及自身的成長過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們知道自己長大了也會很多本領,那小朋友能給大家展示一下自

己的本領呢?引導幼兒自由展示,培養幼兒的大膽勇敢,體驗自己長大及擁有本

領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談理想,教師適時出示各種職業的圖片。

師:我們現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們想一下,當你繼續長大,你上了小

學、中學、大學之後,像老師這樣你會有什麼夢想呢?將來你長的更大了,你會

做什麼呢?(引導幼兒想像,激發幼兒想像創造的積極性,為了更高的目標而努

力)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在課下用繪畫的形式畫出自己的理想。

❸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有哪些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親百般呵護,悉心照料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今天的父母已經傾盡所有來愛孩子、照顧孩子。但孩子們由於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的,連他們自己也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養成了對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為了培養幼兒從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設計了本活動《爸爸媽媽,我愛你》。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達的愛並嘗試用語言、行為等方法大膽表現。 2、體驗愛和被愛的快樂情感。 3、懂得怎樣用實際行動來關心父母、尊敬長輩。 活動准備: 1、故事《快樂地家》,爸爸媽媽寫給孩子的信,製作的相冊,說給孩子的話(錄音),感恩的心(歌曲)課件。 2、愛心卡。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導入活動。 (一)欣賞故事《快樂的家》。 提問: 1、小兔樂樂有一個快樂而溫馨的家,聽樂樂在說什麼?怎麼說的?他們的心情會怎樣? 2、樂樂說出了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那你們愛爸爸、媽媽嗎? (二)小結: 愛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說出來,是怎樣愛的? 二、傾聽書信,爸爸媽媽對小朋友的愛。 (一)讀爸爸媽媽的來信《寶貝,你長大了》 1、你們聽後有什麼感受? 2、用信可以傳遞我們的愛。 (二)欣賞"愛的相冊" 1、請每位幼兒說一句最想向爸爸、媽媽說的話。 2、相冊可以留下我們的愛。 (三)聽錄音《親愛的孩子,我愛你》 總結:每個人都有爸爸媽媽,他們天天為我們忙碌著,的確很辛苦,我們也要好好的回報父母。 三、你對爸爸媽媽的愛 (一)欣賞課件並提問: 1、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 (二)"悄悄話"愛心卡。 我們愛爸爸媽媽的方式很多很多,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愛,把我們的心願說在愛心卡上,送給爸爸媽媽。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把自己的愛心卡獻給爸爸媽媽。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❹ 大班心理《好心情壞心情》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綱要》提出: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列在首位,可見積極的態度和情感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力。每個孩子都會有各種情緒體驗,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但負性情緒過多,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有責任培養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減少孩子極端不快的情緒體驗,保持積極愉快的情感,情調。
2、《好心情 壞心情》這篇故事通過開心豬由壞心情變成好心情的經歷,啟發幼兒主動調控自己的情緒,選擇好的方法來讓自己保持好心情。
二、教學目標
1、隨著故事情節,逐步體驗怎樣讓壞心情變成好心情。
2、討論壞心情的心理調節方法,讓幼兒學習主動積極調節自己的情緒。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直觀演示法、講述法、提問法、討論法
學法:欣賞法、講述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出示開心豬圖片
小朋友們好,今天開心豬到我們班來做客(出示),咦,開心豬怎麼啦?(不開心)
問:開心豬不開心,那他為什麼不開心呢?
孩子體驗壞心情,並尋找原因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開心的開心豬後來遇到了什麼事。
(二)、欣賞故事
1、講述故事《好心情 壞心情》
2、交流活動:你聽了這個故事,想到了什麼?
(三)、再次欣賞故事
剛才我們聽了;好心情壞心情;的故事,下面我們來一邊看,一邊聽故事
一段:
(1)我們剛才看到誰幫開心豬想辦法?想的什麼辦法?(吹口哨)
(2)他的辦法好嗎?你怎麼知道?
二段:
接著往下看,誰來說說,小兔子想的什麼辦法?(打滾兒)
你覺得他的辦法怎麼樣?
三段:小松鼠,小兔子很會想辦法,開心豬也是會動腦筋的孩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開心豬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的壞心情變成好心情。
開心豬想了什麼辦法?
(來回地跑,直到跑不動)
開心豬最後怎麼樣了?(好心情回來了)
你聽了故事,你學會了什麼?
6、討論:
(1)開心豬有壞心情,小朋友有過壞心情嗎?什麼事會讓你有壞心情呢?
請孩子舉起不高興的臉譜講講自己的不開心的事。
(2)你喜歡好心情還是壞心情,你願意把壞心情變成好心情嗎?你會想一個什麼辦法讓自己的壞心情變成好心情呢?
請孩子舉起高興的臉譜講講怎樣變好心情,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以後我們有了壞心情,我們就試試想辦法,把好心情找回來,好不好。
一起唱〈〈快樂歌〉〉
製作:心情角
請孩子把自己想的辦法畫出來貼在心情角。

❺ 如何幫助學生改善親子關系幼兒大班心理輔導活動課設計

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會因素在此暫不談及。)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