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心理輔導知識講座簡報
『壹』 照顧殘疾人的心理和情緒特點
殘疾人共同的心理特徵:1/孤獨感;2/自卑感;3/自尊心.
他們的特殊心理:1/求業心理;2/求知心理;3/戀愛婚姻心理;4/康復心理.
『貳』 怎麼輔導殘疾人心理健康
殘疾人復需要進行一些心理診制斷、心理治療讓不良行為得以改善,並且積極勇敢面對殘疾的現實,建議多和病人溝通,了解她的心理障礙,並且積極讓她克服,多陪病人出去走動,認識朋友,並且讓病人重塑生活的信心,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病人家屬一定要有耐心。
『叄』 殘疾人的心理健康
肢體殘疾人一般僅有肢體上的殘疾或缺陷而心理上並無明顯的特點和缺陷。他們在感知、注意、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方面與常人並無明顯的區別,只是在個性特徵方面存在著不同於正常人的突出特點。肢體上的殘疾,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有些殘疾人對外界刺激敏感,加上經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宜的憐憫,容易產生自卑感,感到處處不如別人,因而會嚴重地壓抑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對此,應當在教育的基礎上加以克服。對於多數肢體殘疾人來說,殘疾並沒有把他們嚇倒,而是給了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殘疾進行不屈斗爭的條件,因而肢體殘疾人常常表現出較為頑強的意志力,在意志品質方面得到更為充分的發展。他們勇於克服困難,往往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由於許多肢殘人有著堅強的意志,所以,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他們不僅能跟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和工作,甚至還可能為社會做出比正常人更大的貢獻。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獨立意識是指個體希望擺脫監督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肢體殘疾人也希望以一個「成人」的角色進入社會,要求取得與成年人同等的權利,要求社會承認他們的社會資格。他們喜歡獨立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判斷事物,獨立地思考和行動。他們渴望獨立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積極組織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包括體育運動),喜歡同齡人聚在一起探討問題,交流思想,更新認識,探索人生的奧秘;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不喜歡別人過多地指責、干擾和控制他們的言行。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如行動困難帶來的學習、就業問題,由此而帶來的經濟上不能獨立等問題,使他們需要依賴別人的幫助才能解決某些力不從心的實際問題,但又不願意讓人們看到他們的依賴性。這就體現出獨立性與依賴性之間的矛盾。先天性或兒童早期致殘者獨立意識的強弱,與養育者的態度密切相關。人若有了依賴之心,無論多麼簡單的事兒,都會覺得是一種負擔,永遠得不到成功和奮斗和樂趣。事實上,只要條件允許,肢體殘疾人可以從事任何想從事的工作和活動。在雅典殘奧會上為該奪得4塊金牌的傳奇射擊選手喬納斯·雅各布森來是瑞典射擊協會會員,平時和健全選手一起訓練,而且還總是打得比別人都好。所以有人說:「也許,如果將殘疾人打入另類,才真會有問題。他們和我們健全人真的沒有很大不同。他們其實並不想讓別人管得太多,他們能照顧自己。」
『肆』 如何對殘疾人進行心理疏導
對殘疾人進行梳理疏導首先,你應該把他當成正常人一樣去交流溝通,不要歧視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心裡敞開,你才能夠進行疏導。
『伍』 殘疾人心理
您的這位朋友對於孩子的事情長久不能釋懷,是在認知上出現偏差了。建議您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內幫助她:一是幫容助引導她認識到孩子判給前夫已經是事實很難改變,無論責怪誰都無法改變,人必須是不斷接受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才能得到成長,讓她接納這一事實。二是在很難走出來的情況下,動員她去接受心理咨詢,讓咨詢師來幫助她走出來。有您這個朋友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