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個別心理輔導實訓報告

個別心理輔導實訓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23 00:38:41

A. 如何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首先,別當他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將自己和他的身份平等開袋。輔導之前肯定要做些「功課」,忘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帶著居高臨下的口吻與他對話,學生感覺得到,便往往不願意說實話。不要以「我建議/覺得/希望你...」或者「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之類作為一句話的開頭,讓他感覺到被責備立刻產生了抵觸心理。
朋友式的平等對話更適宜,引導性的對話,也就是你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做一個傾聽者,從他的話語中分析原因並選擇他能接受的開導方式,比如第一句說,「最近看你總是......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正如很多心理出現小瑕疵的學生,多半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的。
具體學生具體分析,大致的道理和方法都寫在上面了。

B. 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輔導有何區別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個別心理輔導是咨詢員和來訪者之間單向或雙向影響的過程,而團體心理輔導則是團體成員間的多向影響的過程,成員對自己問題的認識、解決是在團體中通過與其他成員間的交流和互動來實現的。團體心理輔導具有個別心理輔導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 ①團體心理輔導有助於成員分享共同的經驗。在心理咨詢中,我們發現有很多來訪者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和經歷是很獨特的,是無法解決的,並由此而怨天尤人,覺得上天很不公平,覺得自己的命運很悲慘。但在團體中,他們會有很多機會從其他成員身上發現許多與自己類似的經歷與掙扎。例如,發現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來自特別貧困的家庭背景,有著類似孤單的感覺,同樣感到自卑和不如別人。當成員發現別人與自己有許多共同之處時,會減少孤單、不滿等不良情緒,並更勇敢更積極地面對問題。 ②團體心理輔導有助於成員助人、助己。在團體中成員有很多機會彼此幫助、彼此支持、相互建議和提出個人的見解,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以便別人作為參考和得到鼓勵。每個團體成員不但可以在團體中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也在學習如何幫助他人。 ③團體心理輔導創造了一個類似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為成員提供了模仿、學習、訓練自己行為的場所。因此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學習到的良好行為更容易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輔導效果更容易得到鞏固 。

C. 如何編寫心理健康教育個別輔導方案

lishuyin5| 心裡的春天
自進入21世紀,很多不同階層的人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這是很多人感到苦惱 ,有的還因此而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重或者精神分裂,其實大都是因為自己職業壓力的問題,很少是因為基因怎麼不好。要使自己不至於成為一名精神病患者,就應該從小事做起,從 兒童抓起,建立一個很好的精神衛生機制,走進每個社區,讓沒有精神疾病的人接觸到這一方面的信息,意使自己在這方面是否有缺陷,很早的把精神疾病的萌芽給扼殺在搖籃里,也讓那些已經感染了精神疾病的患者充分了解到這一方面的文明,給他們信心,精神上給於安慰和鼓勵,從自己的身邊做起,最好有愛心大使廣而告之,徹底消除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種種誤會,給與他們一個明媚的春天,讓精神緊張的患者放輕松,從而改良他們周圍環境的氣氛,使原本受壓抑的他們嘗到新鮮的空氣,告訴不用避諱疾病,充分感受到自由的呼吸,從而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也許是性格的缺點,也許是環境的不善,打破自己思想的格局,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好好生活。心裡徜徉在明媚的春天裡,柔弱的小草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發芽成長,何況我們堅強的善良的人類呢。期待人人心裡有春天,總是陽光那麼明媚.....
我身邊有很多的了精神分裂的朋友,他們都是那麼善良,可天有不測風雲,他們大都在二十幾歲就有了這種頑固疾病,有的直到白發蒼蒼也沒能擺脫掉頑症的折磨,很是凄慘,生活上拖累了很多人,以至於家庭總在一種陰暗的角落裡,受人歧視,而無法很好的生存,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的悲哀,一種文化的拖累,我們作為普通人,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深深地為他們感到傷心,我想一個民族的改變,是文化的改變,是精神面貌的改變,因為俗話說得好,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在是自己的精神處於亞健康狀態,變態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不能歧視精神病患者,而更應該歧視那些造就這樣一個亞健康民族的政策,一些官員,一些當權者和有錢人。而那些的精神疾病的人我們何曾為他們做些什麼,精神,顧名思義,就是有景有神,還他們一個自由的呼吸,讓我們這個民族能生活在陽光下,讓太陽冉冉升起,多運動,多走進自然,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和釋放,不能傷害別人,更不能傷害自己,希望民族的開放,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窗,精神的解放,是一個國家的利民之本,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愛民族,愛世界。
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例很神奇的關於精神方面的案子。那是95年的事,那個女孩據說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精神疾病,她晚上總是睡不好覺,夜裡聽到好像有人說話,剛開始她還以為是幻聽,到了醫院醫生給她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讓她在家吃葯吃了好些年,不過後來她嫁了一個很不錯的老公她老公對她很好,婆子也很偏愛他,雖然家庭狀況不如娘家好,但是她卻在這種愛的環境下而奇跡的恢復了,後來生了一個很白的男孩,世人見了都誇,她還對別人說,她是因為信佛,好像是佛祖在冥冥之中幫助了他,後來生活的很有福,並且幫助了很多鄰居發家致富,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且不管她是因為信仰還是因為環境的作用吧,但是她也提醒了我們,愛是人世間治癒精神疾病的良葯,只要心中有愛,光澤是會散發出奇異的光彩的,我們有了信仰,心靈上也實現了愛的另一種歸屬,因為我們可以奉獻愛,相信愛,有了愛與被愛的力量,我們才能在菩提樹下靜靜的焚香......
讓我們散播愛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使我們的家園披上愛的霞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堅信,愛的力量,當我們受不起風吹雨打時,請給自己一份愛的雨暖衣,讓每個善良的人堅強,讓每個堅強的人善良,愛你,愛我,愛自己。

D. 個別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 具備及表達同理心
教師在接受學生當事人咨詢時應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心理輔導不同於一般的教導,一般的談話。心理輔導是個性化、個人化,是有特殊內涵的過程。如果我們教師把心理輔導的關系與一般教導的關系混為一談,就容易陷入誤區,達不到效果。比如,曾有學生到心理咨詢室說:「我沒有朋友,很苦惱」教師說:「沒有朋友當然苦惱,你應多參加集體活動。」該老師說的也沒錯,但同例一樣,用理性思考代替不了學生的苦惱感受。
所以我們老師的同理心應從「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驗他的感受」開始,從表達學生的感受、行為經驗做起,使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正了解我、理解我、關心我的。這就會自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雙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探討問題。
(二) 關注心理咨詢正向的發展
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對心理輔導工作的信心,這種感受很自然地會傳給當事人,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不在此列向關懷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輔導的思路來說,應重在引導當事人思考:我的優點是什麼,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沒有努力支做。
(三) 咨詢時對當事人的尊重與溫情
心理輔導教師應該知道尊重與溫情,心理輔導教師對當事人的尊重與溫情是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心理輔導教師對當事人的溫情反應是非常重要的,溫情是通過非語言方式所表現的一種情緒性態度。比如:目光、聲調、姿勢、手勢、面部表情及適當身體接觸都是當事人表達溫情與支持的方式。溫情也可以是一種個人生活方式,心理輔導教師應該是最有溫情的人,並善於表達溫情。
(四) 咨詢時要重視事件的具體性
在學校心理輔導中,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前來咨詢的當事人,難以清楚或直接地自我表達,難以把當前困擾的來龍去脈說清楚,當事人往往以含混模糊的方式抱怨,如「我很悲衰」「我很苦惱」。其中有效的心理輔導是把當事人的含混的敘述變成高度討論,幫助當事人條理出他們生活中到底發生哪些事件。
具體要求是:輔導教師緊接著當事人簡短的敘述之後,再問更多的問題,直到雙方對他的事件更清楚為止,比如「我學習壓力很大」輔導老師:「你能不能說出一兩件具體的事。」
由於青少年學生社會閱歷少,思想不成熟,常常把一些無聯系的事情聯系起來,進行因果推證,比如「我成績差,就是因為笨,老師不管我。」並堅信這些結果就是正確的,因而產生更深刻的負面體驗。所以具體性要求就是以特殊詳細的內容來認清事實和情感,這是有效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學生能把自己的問題和情感產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問題目也解決了一半了。
(五) 咨詢要注意即刻性
即刻性指面對現在。最有效的心理咨詢應重在現在式,即即刻性。特別是個別咨詢時老師應較多用現在式語詞引導當事人作更多現在式的反應。
(六) 個別咨詢時應真誠與可靠
在學校中有效的心理輔導教師是真誠、真實、可靠的,老師的語言非語言行為都是統整的。因為心理輔導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誠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建立在建設性的交談基礎上的平等互助的關系。

E. 如何進行問題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在分析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角色優勢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W·B科勒斯涅克曾說過:「任何人都沒有完美的心理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個人的、社會的或感情情緒的問題」。據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承受著各式各樣的心理壓力,有來自學業、家庭、人際關系的甚至是社會方面的心理壓力。高職院校的學生屬於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高考落榜的這個特殊經歷,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起全國普通人群都較低,加上高職學生個人認識水平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筆者認為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容忽視。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繫到培養人才的規格和質量,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由於高職院校規模發展的壓力,有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接納了「三校生」的生源,引起了高職院校生源參差不齊,老師授課的方式沒有得到較好的調整,高職生在學習方面的壓力比本科生更大,而用人單位對文憑的要求,致使高職院校大學生承受著更大的社會壓力,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更加有必要。如果輔導員能及時而有成效的進行個別輔導,則更能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文章擬從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優勢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礎上,論述輔導員如何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職責

美國輔導員協會將輔導員的角色確定為心理輔導師、職業輔導師和社會化輔導師。作為一名輔導員,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如何發揮好本身的的角色優勢,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成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表明,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基層人員,大多數都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年齡、價值觀、和成長的環境與在讀高職院校學生有著相對類似的地方,因此會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溝通的起來有效性都會較高。再者,個體心理輔導中,來訪者和咨詢師要建立一個基本的信任關系,才會建立起更良好的咨詢關系。人的基本特性中,有這么一點喜歡得到信賴的人傾聽。在輔導員角色里既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又是學生大學生路上的朋友,對於建立與學生的相互信任感和專門的心理老師較有優勢,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溝通優勢、信息優勢。因此,高校輔導員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所謂個別心理輔導是輔導員主動地與學生去發現和討論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自我認識、積極進取、完善自我,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生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學生在社會適應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困難,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我們這里指輔導員的「輔導」不僅僅是我們日常思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思政教育中,主要的理念和指導思想是要求學生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是一種命令式的。而我們這里說的輔導員的個別心理輔導更注重的是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從而學會正確地面對現實和實際存在的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即通過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結構來解決學生當前具體困難和問題,更注重的是引導的作用和學生自我感悟的過程。

1.把別人當自己——學會換位思考

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者」,在與學生的個別輔導中,對學生要充分信任、真誠地對待學生,積極、用心的關注學生,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在輔導員的個體輔導中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比如,在個體輔導中,輔導員不要把學生當做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而是將自己和學生的身份平等。不要帶著居高臨下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得到沒有得到認同,便往往不願意說實話。不要以「我建議/覺得/希望你……」或者「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之類作為一句話的開頭,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被責備立刻產生了抵觸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這樣能體現輔導員和學生的平等關系。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例如:在個體輔導過程中,多用一些引導性的對話,也就是你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做一個傾聽者,從他的話語中分析原因並選擇他能接受的開導方式,比如第一句說,「最近看你總是……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只要真誠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溝通,學生就會從心裡信任你,並主動認識到問題所在,改變自我。

2.把自己當別人——學會設身處地

輔導員在與學生交往時,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多換位思考,想想「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怎麼辦?」

在心理咨詢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共情,被人本主義心理咨詢家認為是影響咨詢進程和效果的最關鍵的咨詢特質。比如:在咨詢中採用同感心、同理心、設身處地的辦法。站在別人內心世界去領悟事情,輔導員可以通過學生的日常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把學生的人生經歷和人格進行聯系,更好的理解學生面對問題的實質。

輔導員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面臨的處境,能更好的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學生會感到自己被理解、悅納,從而感到愉快、滿足,這對個別輔導的進行有積極的影響;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會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行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多自我了解發現問題的,然後解決問題。

3.把別人當做別人——學會尊重個體差異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指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表現出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種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心理輔導就是要使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創造性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發展。輔導員在學生的心理輔導中,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心理輔導的精髓。目前,我們參考一些調查數據,總結高職院校中學生較為普遍出現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況原因。如果我們在個體輔導中,只是照搬的參考這些數據,肯定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體,在個體輔導中,只有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才不會照搬、照套一些數據,能實現實事求是的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有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才會感覺到被重視、被關注,達到信任的第一步,從而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4.把自己當自己——學會接納自我

高職院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處於學校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位置,輔導員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具有更大的危險性。所以在工作中,要求輔導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須實現正確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輔導員全面了解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和不足、有點和發展潛力,肯定並接納自我顯得特別的重要。

在個體心理輔導中,我們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共情,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用朋輩的優勢去指導個體心理輔導的工作,也要正視自己的角色特點,更好地輔導學生。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基本上都是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有些甚至還是不相關專業的老師兼職的,所以很多都沒有接收過正規的心理培訓,缺乏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如果方法使用不恰當,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反而達到負面的效果。高校輔導員首先要正視這個實際的問題。在非專業的理念下,學會自我心理教育,參照科學的心理健康標准,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接納本身存在的問題。

三、總結

蓬勃發展的高職院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繫到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而且對整個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輔導員在自身的角色特點中,投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輔導員應該把心理健康工作,當作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內容之一認真地去對待。高職院校如何結合本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新課題。

F. 在心理咨詢所的實習總結怎麼寫

學習總結的寫作抄相對靈活,心理咨詢領域的實習,可以從治療方式和來訪者兩方面著手。個人認為從來訪者入手會比較容易,就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來訪者的特徵、類型(年齡、性別、職業等)
2. 來訪者的問題
3. 來訪者在沙盤游戲過程中的應對和反應
4. 來訪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5. 來訪者在游戲過程後有了哪些新的認知
6. 來訪者在游戲結束後是否做出了新的決定

通過以上一些方面的內容,去談談自己的收獲。比如通常什麼樣的來訪者通常有哪一類的問題,通過沙盤能夠解決到哪些問題。沙盤與其他心理治療的模式比有什麼特點等等。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