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班心理輔導課件
『壹』 如何對初中畢業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畢業班,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是家長、教師、學生關注的焦點,智育成為重頭戲。初三學生,隨著中考的臨近,心理負荷與日俱增。進入初三,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學習節奏加快,總有一種咄咄逼人的緊張感;二是學習負擔加重,一種新的知識剛剛學完,另一種新的知識又跟上,學生感覺很難應付,時間長了,他們會覺得很累,內心深處有一種失落感;三是面對家長的希望和老師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從心,精神恍惚,本來簡單的問題也變成了難題,出現知識恐慌和能力恐慌。這些都說明,多數初三學生正生活在陰影籠罩之下,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為此我認為,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簡單的方法滿足於解決一些顯現出來的班級問題、學生矛盾,更重要的是應注重學生的心理調節教育。學生心理狀況調節好了,班級管理就順手了,學生成績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恆心。
他們對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產生動搖,遇到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灰心喪氣,怯懦自卑,沒有恆心。
2.注意力不持久,愛隱居,經常做白日夢。
臨近畢業,一方面由於升學等煩惱的事情多,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過隱居的方式逃避現實世界;另一方面他們又富於幻想,胸懷遠大的理想,對未來的中學生活充滿嚮往,經常做白日夢。
3.想駕馭別人,不服從,易激動。
隨著思考方式的改變,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喜歡質疑和爭論,居功自傲,盛氣凌人;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強烈要求自作主張,竭力擺脫家長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獨立性,喜歡「對著干」,情緒易激動,難控制。
二、造成初三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他們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也與教師、家長的期望和社會的發展有關。
1.生理因素的影響。
進入少年期的畢業班學生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在身體技能和形體上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大腦發育趨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體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性意識開始覺醒。這些生理變化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異性眼中的形象,但由於世俗文化的牽制和約束而無法表達出來,造成情緒困擾,出現青春期焦慮,如注意力下降、愛出神遐想、對自己的身材或皮膚不滿意、情緒起伏明顯,從而對學習和身體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自己把成績看得太重,過分追求成績的完美。
初三學生正處於未成年與成年的轉型時期,價值觀與世界觀善未成熟,他們多數用外界的評價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們愛面子,自尊心極強,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他們會因高度重視考試分數而憂心忡忡。
3.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老師「盼鐵成鋼」的高期望值下,學生的心理負擔會日益加重。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學生的自信心會受到挫傷。家長把重點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對他們另眼相看,家務不用做,零用錢也比平時給得多,語重心長的囑咐也多起來。評價體制是束縛教師教學的鎖鏈。為了追求升學率,提高教學質量,他們加班加點,不怕苦累地奮戰著,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顧後進生。在家長和教師的「補貼」下,學生只能埋頭苦讀,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聲。
4.班級中的後進生,由於在學習、行為等方面表現不如他人,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
他們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閉在自我世界裡,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或者自暴自棄,徹底放棄學習;或者產生敵對心理,與家長、老師對著干;或者尋求其他發泄方式,如沉迷於網吧、逃學、抽煙、喝酒、打架等。這些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
1.班主任應「平視」學生。
畢業班的學生是即將成人的學生,其基本的認識水平、辨別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以「平視」的態度對待學生,不僅是人格上的原因,更是師生情感因素決定的。只有「平視」學生,才能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缺點,才能科學地評價學生;只有「平視」學生,班主任才會以朋友的身份去幫助學生調節心理,嚴格對待,寬容待人。「平視」必將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扶正,必將成為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保證。
2.有效地利用良好的人際關系軟環境。
人際關系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除特殊情況,中學生的人際關系基本上脫離了對老師、家長的依賴。由此看來,學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極其重要的。作為畢業班班主任,注意對學生人際關系的指導,對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特殊的優勢,來調節學生心理,實施教育。可以說,健康的個性是離不開健康的人際關系的。人際環境是班主任用以調節學生心理的重要資源。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學生的生活單調、乏味,「三點一線」的范圍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活動空間。可根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特點,積極組織一些文體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如體育方面可組織籃球比賽、排球比賽等,文藝方面可組織朗讀比賽、歌詠比賽等,讓有各方面愛好的學生都能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特長。
4.對學生進行自信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
要指導學生實事求是地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調整自己對考試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騖遠,認清自己的起點,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走,只要自己努力過、付出過就無怨無悔。這樣可以讓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們輕裝上陣。樹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方法。樹立自信心,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信訓練。考試意味著與別人競爭,但不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學生通過挑戰消極的自我意識,可以找到正確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和自製力,以一種新的姿態、新的面貌來面對學習、面對考試。
5.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取得家長、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學生心理負擔加重,不僅有著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響。有些家庭父母關系緊張,孩子因缺少關愛而變得自卑、情緒低落、易沖動;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導致孩子不求上進、自暴自棄、放任自流;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解決。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工作,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差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問題,在工作中看到學生進步,就會感覺到班主任工作充滿著魅力。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為學生考慮,急學生之所急,樂學生之所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答學生心裡的困惑,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
『貳』 如何做好小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輔導
業班,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是家長、教師、學生關注的焦點,智育成為重頭戲。初三學生,隨著中考的臨近,心理負荷與日俱增。進入初三,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學習節奏加快,總有一種咄咄逼人的緊張感;二是學習負擔加重,一種新的知識剛剛學完,另一種新的知識又跟上,學生感覺很難應付,時間長了,他們會覺得很累,內心深處有一種失落感;三是面對家長的希望和老師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從心,精神恍惚,本來簡單的問題也變成了難題,出現知識恐慌和能力恐慌。這些都說明,多數初三學生正生活在陰影籠罩之下,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為此我認為,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簡單的方法滿足於解決一些顯現出來的班級問題、學生矛盾,更重要的是應注重學生的心理調節教育。學生心理狀況調節好了,班級管理就順手了,學生成績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恆心。
他們對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產生動搖,遇到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灰心喪氣,怯懦自卑,沒有恆心。
2.注意力不持久,愛隱居,經常做白日夢。
臨近畢業,一方面由於升學等煩惱的事情多,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過隱居的方式逃避現實世界;另一方面他們又富於幻想,胸懷遠大的理想,對未來的中學生活充滿嚮往,經常做白日夢。
3.想駕馭別人,不服從,易激動。
隨著思考方式的改變,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喜歡質疑和爭論,居功自傲,盛氣凌人;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強烈要求自作主張,竭力擺脫家長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獨立性,喜歡「對著干」,情緒易激動,難控制。
二、造成初三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他們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也與教師、家長的期望和社會的發展有關。
1.生理因素的影響。
進入少年期的畢業班學生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在身體技能和形體上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大腦發育趨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體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性意識開始覺醒。這些生理變化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異性眼中的形象,但由於世俗文化的牽制和約束而無法表達出來,造成情緒困擾,出現青春期焦慮,如注意力下降、愛出神遐想、對自己的身材或皮膚不滿意、情緒起伏明顯,從而對學習和身體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自己把成績看得太重,過分追求成績的完美。
初三學生正處於未成年與成年的轉型時期,價值觀與世界觀善未成熟,他們多數用外界的評價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們愛面子,自尊心極強,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他們會因高度重視考試分數而憂心忡忡。
3.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老師「盼鐵成鋼」的高期望值下,學生的心理負擔會日益加重。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學生的自信心會受到挫傷。家長把重點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對他們另眼相看,家務不用做,零用錢也比平時給得多,語重心長的囑咐也多起來。評價體制是束縛教師教學的鎖鏈。為了追求升學率,提高教學質量,他們加班加點,不怕苦累地奮戰著,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顧後進生。在家長和教師的「補貼」下,學生只能埋頭苦讀,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聲。
4.班級中的後進生,由於在學習、行為等方面表現不如他人,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
他們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閉在自我世界裡,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或者自暴自棄,徹底放棄學習;或者產生敵對心理,與家長、老師對著干;或者尋求其他發泄方式,如沉迷於網吧、逃學、抽煙、喝酒、打架等。這些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
1.班主任應「平視」學生。
畢業班的學生是即將成人的學生,其基本的認識水平、辨別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作為畢業班的班主任,以「平視」的態度對待學生,不僅是人格上的原因,更是師生情感因素決定的。只有「平視」學生,才能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缺點,才能科學地評價學生;只有「平視」學生,班主任才會以朋友的身份去幫助學生調節心理,嚴格對待,寬容待人。「平視」必將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扶正,必將成為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保證。
2.有效地利用良好的人際關系軟環境。
人際關系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除特殊情況,中學生的人際關系基本上脫離了對老師、家長的依賴。由此看來,學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極其重要的。作為畢業班班主任,注意對學生人際關系的指導,對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特殊的優勢,來調節學生心理,實施教育。可以說,健康的個性是離不開健康的人際關系的。人際環境是班主任用以調節學生心理的重要資源。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學生的生活單調、乏味,「三點一線」的范圍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活動空間。可根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特點,積極組織一些文體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如體育方面可組織籃球比賽、排球比賽等,文藝方面可組織朗讀比賽、歌詠比賽等,讓有各方面愛好的學生都能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特長。
4.對學生進行自信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
要指導學生實事求是地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調整自己對考試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騖遠,認清自己的起點,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走,只要自己努力過、付出過就無怨無悔。這樣可以讓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們輕裝上陣。樹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方法。樹立自信心,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信訓練。考試意味著與別人競爭,但不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學生通過挑戰消極的自我意識,可以找到正確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和自製力,以一種新的姿態、新的面貌來面對學習、面對考試。
5.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取得家長、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學生心理負擔加重,不僅有著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響。有些家庭父母關系緊張,孩子因缺少關愛而變得自卑、情緒低落、易沖動;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導致孩子不求上進、自暴自棄、放任自流;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解決。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工作,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差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問題,在工作中看到學生進步,就會感覺到班主任工作充滿著魅力。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為學生考慮,急學生之所急,樂學生之所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答學生心裡的困惑,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
『叄』 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中畢業班學生心理輔導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恆心。
他們對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版注,哪怕一句隨便權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產生動搖,遇到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灰心喪氣,怯懦自卑,沒有恆心。
2.注意力不持久,愛隱居,經常做白日夢。
臨近畢業,一方面由於升學等煩惱的事情多,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過隱居的方式逃避現實世界;另一方面他們又富於幻想,胸懷遠大的理想,對未來的中學生活充滿嚮往,經常做白日夢。
3.想駕馭別人,不服從,易激動。
隨著思考方式的改變,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喜歡質疑和爭論,居功自傲,盛氣凌人;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強烈要求自作主張,竭力擺脫家長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獨立性,喜歡「對著干」,情緒易激動,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