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不屬於心理輔導原則

不屬於心理輔導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23 14:09:43

① 心理咨詢的原則不包括

心理咨詢基本原則
1、保密性原則:咨詢人員應對來訪者的有關資料給予保密,不得對外公開來訪者的姓名、個人情況等;尊重來訪者的個人隱私權,不能在咨詢室以外的其他地方隨意談論來訪者的問題。如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詢事例時,應對材料進行適當處理,不得公開來訪者的真實姓名、單位或住址。
2、客觀立場原則:咨詢人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應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不以咨詢人員自身的價值觀評判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更不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或指責。
3、專業能力限定原則:咨詢人員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分析問題的所在,培養來訪者積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讓來訪者的心理得到成長,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來訪者面臨的問題超出咨詢人員的專業能力范圍時,心理咨詢人員應主動、及時地把當事人轉介到合適的心理咨詢機構。
4、時間、感情限定的原則:心理咨詢必須遵守一定的時間限制。咨詢時間一般規定為每次50分鍾左右(初次受理時可以適當延長),不能隨意延長咨詢時間或間隔。咨訪關系的確立是咨詢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是咨詢者和來訪者心理的溝通和接近。但這是有限度的。來自來訪者的勸誘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終止咨詢之前應該予以拒絕。
5、「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則 :心理咨詢人員在向來訪者提供咨詢服務時,應給予來訪者自己的意願,到心理咨詢室求詢的來訪者必須出於完全自願,這是確立咨訪關系的先決條件。「來者不拒」, 指對來訪者積極提供可能的幫助;「去者不追」,指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來訪者退出或離開,應及時安排,做好結束咨詢工作,不必勉強建議來訪者繼續進行心理咨詢服務。
6、重大決定延期的原則:心理咨詢期間,由於來訪者情緒過於不穩和動搖,應規勸其不要輕易作出如退學、轉學等重大決定。在咨詢結束後,來訪者的情緒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後作出的決定往往不容易後悔或反悔的比率較小。就此應在咨詢開始時予以告知。

心理輔導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隊員的心理健康與否,對隊員身體健康、身體發育和學習影響極大。因此,作為負責少先隊工作的團幹部,首先應確立素質教育思想,改變以考試分數來衡量隊員的片面標准,把發展和培養隊員健全人格和個性特點,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作為輔導隊員的指導原則,從而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工作。

對隊員進行心理輔導時,應與隊員彼此心靈相融,產生思想上的「共振」。要放下自己的主觀臆斷,設身處地從隊員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尤其要幫助隊員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心理輔導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它不是一般的安慰和同情、忠告和建議以及簡單的命令限制和批評指責,而是一門教育藝術、一門科學。

學生作為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唯一主體」,在人格上與團幹部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對隊員的人格尊重,本身就是對隊員無言的心理輔導。在心理輔導中應做好以下幾點:接納,給隊員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關心,使隊員重新感到自身的價值,產生積極改變的動力;專注,輔導員要專心聆聽隊員的心聲;平等,杜絕「我教你聽」、居高臨下的方式;信任,相信每一位隊員都有其獨特的價值,相信他們的可塑性。

對隊員的心理輔導,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團幹部一次成功的心理輔導,甚至可以改變一個隊員一生的命運,因此輔導時對接受心理輔導的隊員應以誠相待,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受輔導者的信任,使他們願意表露自己內心的一切,從而能對症下葯,取得良好的效果。

隊員在坦誠地傾吐心聲,尋求幫助時,心理輔導已在不知不覺中起著作用,隊員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作為知曉此事的團幹部不能輕易地將隊員的隱私外泄,更不能作為新聞傳播,或提供給學校領導作為處分的材料等,因為這樣不但起不到心理輔導作用,甚至還貶低了自身在隊員心目中的地位,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③ 什麼不是家庭心理咨詢的主要原則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來訪者由於得到傾訴的機會,產生一種滿足感,便能勇於面對現實,產生解決不適應問題的精神力量,並最終落實到行動上。在親子關系、夫婦關系或家庭與學校的關系出現摩擦、矛盾的家庭情感心理咨詢案例中,心理醫生要做到以下三個咨詢原則:

1.客觀性原則。

來訪者的問題,常常在價值觀、生活習慣、教育態度、學校適應觀等方面表現出許多矛盾、不協調或對立性等。但來訪者又常常希望自己的態度、行為、價值觀得到社會的公正的評價、對待,如果心理咨詢人員一味對之認可的話,將會使他們的一些不適應行為、欲求得到強化、鞏固。因此,在這種場合,心理咨詢人員必須保持自身的客觀性,客觀理智地評估當事人的情況,並作出恰當的反饋。家庭情感心理咨詢的形式一般可分為個別心理咨詢和家庭系統治療兩種:(1)個別心理咨詢當不適應問題、苦惱和不安主要集中在家庭中的某個成員身上,或者是家庭中第一個來咨詢的人身上,這時可以用一般的心理咨詢方式,進行個別心理咨詢。(2)家庭系統治療即親子家人一起接受治療。期間心理咨詢人員可以單獨和其中某一位當事人詢談,更多地是基於家庭系統治療的理論,讓當事人的全家一起接受心理治療。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直接讓家庭顯現成員互動和反應模式,從而增加家庭成員對此的認知和洞察,進而有機會加以改善。

2.理解性原則。

在家庭情感心理咨詢中,除了讓來訪者對自身的情緒、人格、教育態度、行為等方面的苦惱、不安進行傾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訴說出這些苦惱、不安如何使他們感到不適應,以及他們對這些苦惱、不安的思考和認知態度。通過咨詢,讓他們感到:這位心理醫生已理解我,我的立場或我的情緒和行為得到了恰當的評價和認識等。

3.中立性原則。

來訪者在開始咨詢時往往是把心理咨詢人員當作自己的支持者、同盟軍的。在咨詢過程中,常常表現出對其他家庭成員的不滿,或者對學校一些人員表示出「不良印象」,強調自己行為的合理性,或認為受到不正當的對待,有一種在情緒上「取勝」或「打敗他人」的欲求感。心理咨詢人員如果表現出過分的同情,全盤的接受,或幫助他為他出謀劃策等,則很容易捲入到家庭矛盾、糾紛的漩渦中去,必將給心理咨詢人員自身造成不利的局面。因此保持中立性,是家庭情感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和原則。

④ 個別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 具備及表達同理心
教師在接受學生當事人咨詢時應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心理輔導不同於一般的教導,一般的談話。心理輔導是個性化、個人化,是有特殊內涵的過程。如果我們教師把心理輔導的關系與一般教導的關系混為一談,就容易陷入誤區,達不到效果。比如,曾有學生到心理咨詢室說:「我沒有朋友,很苦惱」教師說:「沒有朋友當然苦惱,你應多參加集體活動。」該老師說的也沒錯,但同例一樣,用理性思考代替不了學生的苦惱感受。
所以我們老師的同理心應從「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驗他的感受」開始,從表達學生的感受、行為經驗做起,使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正了解我、理解我、關心我的。這就會自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雙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探討問題。
(二) 關注心理咨詢正向的發展
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對心理輔導工作的信心,這種感受很自然地會傳給當事人,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不在此列向關懷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輔導的思路來說,應重在引導當事人思考:我的優點是什麼,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沒有努力支做。
(三) 咨詢時對當事人的尊重與溫情
心理輔導教師應該知道尊重與溫情,心理輔導教師對當事人的尊重與溫情是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心理輔導教師對當事人的溫情反應是非常重要的,溫情是通過非語言方式所表現的一種情緒性態度。比如:目光、聲調、姿勢、手勢、面部表情及適當身體接觸都是當事人表達溫情與支持的方式。溫情也可以是一種個人生活方式,心理輔導教師應該是最有溫情的人,並善於表達溫情。
(四) 咨詢時要重視事件的具體性
在學校心理輔導中,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前來咨詢的當事人,難以清楚或直接地自我表達,難以把當前困擾的來龍去脈說清楚,當事人往往以含混模糊的方式抱怨,如「我很悲衰」「我很苦惱」。其中有效的心理輔導是把當事人的含混的敘述變成高度討論,幫助當事人條理出他們生活中到底發生哪些事件。
具體要求是:輔導教師緊接著當事人簡短的敘述之後,再問更多的問題,直到雙方對他的事件更清楚為止,比如「我學習壓力很大」輔導老師:「你能不能說出一兩件具體的事。」
由於青少年學生社會閱歷少,思想不成熟,常常把一些無聯系的事情聯系起來,進行因果推證,比如「我成績差,就是因為笨,老師不管我。」並堅信這些結果就是正確的,因而產生更深刻的負面體驗。所以具體性要求就是以特殊詳細的內容來認清事實和情感,這是有效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學生能把自己的問題和情感產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問題目也解決了一半了。
(五) 咨詢要注意即刻性
即刻性指面對現在。最有效的心理咨詢應重在現在式,即即刻性。特別是個別咨詢時老師應較多用現在式語詞引導當事人作更多現在式的反應。
(六) 個別咨詢時應真誠與可靠
在學校中有效的心理輔導教師是真誠、真實、可靠的,老師的語言非語言行為都是統整的。因為心理輔導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誠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建立在建設性的交談基礎上的平等互助的關系。

⑤ 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有哪些;

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有:

1、學習輔導;

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意義上講,廣義學習輔導更具有積極意義,它符合學校心理輔導以發展性目標為主的精神。

2、人格輔導;

這里的人格是指與個人對己、對人、對事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它著重對學生的自我意識、情緒的自我調適、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溝通,以及群體協作技能進行輔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

3、生活輔導;

主要是通過休閑輔導、消費輔導和日常生活技能輔導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這對於學生將來獲得幸福而充實的生活具有潛在的影響,同時對他們發展個性、增長才幹、提高學習效率也具有有力的遷移作用。

4、職業輔導。

升學與擇業是人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職業輔導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准備,為今後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5)不屬於心理輔導原則擴展閱讀:

學校心理輔導目的:

1、給予被輔導者情感支持。

2、激勵被輔導者擺脫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氣。

3、讓被輔導者更全面准確地了解自己。

4、讓被輔導者學會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5、糾正被輔導者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水平。

6、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


學校心理輔導內容:

1、耐心傾聽被輔導者的傾訴,給予相應的安慰和鼓勵。

2、進行必要的心理測查。

3、對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進行輔導。

4、對被輔導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督促。

5、進行現場演練以提高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體驗水平。

6、幫助被輔導者及時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⑥ 心理咨詢應遵循什麼原則

【心理咨詢應遵循什麼原則:】
第一條 保密性原則
咨詢人員應保守來訪者的內心秘密,妥善保管個人信息、來往信件、測試資料等材料。
第二條 理解與支持原則
咨詢人員對來訪者的語言、行動和情緒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和個人價值的眼光評判對錯,要幫助來訪者分析原因並尋找出路。
第三條 積極心態培養原則
咨詢人員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分析問題的所在,培養來訪者積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讓來訪者的心理得到成長,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條 時間限定的原則
心理咨詢必須遵守一定的時間限制。咨詢時間一般規定為每次45分鍾左右,原則上不能隨意延長咨詢時間或間隔。
第五條 來訪者自願的原則
第六條 感情限定的原則
咨訪關系的確立和咨詢工作的順利開展的關鍵,是咨詢者和來訪者心理的溝通和接近。
第七條 重大決定延期的原則
心理咨詢期間,由於來訪者情緒過於不穩和動搖,原則上應規勸其不要輕易作出諸如退休、調換工作、退學、轉學、離婚等重大決定。在咨詢結束後,來訪者的情緒得以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後作出的決定,往往不容易後悔或反悔的比率較小。就此應在咨詢開始時予以告知。

⑦ 心理咨詢基本原則有哪些

1、保密性原則:咨詢人員應對來訪者的有關資料給予保密,不得對外公開來訪者的姓名、專個人情況等;尊重來訪屬者的個人隱私權,不能在咨詢室以外的其他地方隨意談論來訪者的問題。如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詢事例時,應對材料進行適當處理,不得公開來訪者的真實姓名、單位或住址。
2、客觀立場原則:咨詢人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應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不以咨詢人員自身的價值觀評判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更不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或指責。
3、專業能力限定原則:咨詢人員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分析問題的所在,培養來訪者積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讓來訪者的心理得到成長,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來訪者面臨的問題超出咨詢人員的專業能力范圍時,心理咨詢人員應主動、及時地把當事人轉介到合適的心理咨詢機構。
4、時間、感情限定的原則:心理咨詢必須遵守一定的時間限制。咨詢時間一般規定為每次50分鍾左右(初次受理時可以適當延長),不能隨意延長咨詢時間或間隔。咨訪關系的確立是咨詢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是咨詢者和來訪者心理的溝通和接近。但這是有限度的。來自來訪者的勸誘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終止咨詢之前應該予以拒絕。

⑧ 心理輔導的一般操作原則包括哪些

1、真誠理解的原則:真誠理解是同感、尊重、真誠的直接體現。同感是指設身處地地以另一個人的思想與情感去感受、體會周圍的人和事物。它是整個輔導關系中最重要的成分,如果沒有同感,輔導過程會一無所成。尊重的直接表示就是接納,不僅接納學生的長處,也要接納其短處。真誠:是輔導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擺架子,不故作姿態,不以勢壓人,不自以為是。
2、 態度積極的原則:要求輔導教師多從正面、積極地角度看待學生的問題與錯誤表現,不因這些學生一時的不良行為,而將他們棄之不顧,而是盡量從他們身上尋找值得肯定與鼓勵的方面,並以此為突破口來改變他們的不良行為,建立自信心。
3、 勤加鼓勵的原則。勤加鼓勵可稱作學生改變自我,重拾自信心的催化劑。
4、耐心致志的原則,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接納。
5、具體行動的原則。學生的行為改變不僅需要輔導教師做耐心致志的思想溝通工作,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加以執行並不斷予以監督指導。這種計劃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也應該以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為核心。如果學生在自我改變中獲得的都是失敗感,那麼他就會做出反叛行為或退縮表現,所以要一步一步的改變學生的問題,使其對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
心理輔導工作是十分微妙細膩的工作。它需要輔導教師有五心:愛心、耐心、誠心、細心、虛心。這五心表達得越充分,越深切,心理輔導的關系越牢固,越有效。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