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西安大張煒輔導班

西安大張煒輔導班

發布時間: 2021-01-23 17:58:16

① 張煒的書

《古船》中篇小說,原載《當代》1986年第四期。本書是《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系列之一,本小說講述的是窪狸鎮上李家、趙家、還有隋家數十年的恩怨和變化,是中國農村在歷史轉型中的陣痛典範。本文試圖就《古船》中貫穿始終,時隱時現的女性聲音用敘事學與巴赫金(Bakhtin)的對話理論進行分析,將作者有意或無意表現的女性聲音放到歷史與現實的環境中討論,並結合男性的話語權威進行淺析,從而獲得古船的象徵意義,得出歷史與現實中。女性話語過分依賴男性話語權威所造成的悲哀與無奈,以及女性的真正出路在於兩性對話的結論。 這部具有深百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小說,描寫膠東蘆青河畔窪狸鎮上幾個家庭40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人性的扭典以及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那塊土地的變化。 這是一部民族的滄桑心靈史,小說生動地刻畫出隋家幾個子女在歷史的長河中性格和命運的變遷:大兒子抱朴經歷了父親和二娘的死,目睹了歷次政治運動的殘酷,變得壓抑沉默。二兒子見素要把已承包給趙家的粉絲廠奪回來。美麗而高貴的小女兒含章一直生活在趙家四爺爺的陰影下……恥辱與仇恨、慾望與沖動,一次又一次使他們置身於現實的兩驗證境地。 《古船》是當代中國最有氣勢,最有深度的文學傑作之一,是「民族心史的一塊厚重碑石」。它以一個古老的城鎮映射了整個中國,以一條河流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個家庭的滄桑抒寫靈魂的困境與掙扎。古船,就是中國。

《柏慧》:作家張煒的作品之一,主要通過心理描寫講述了文革期間一對戀人的經歷,通過對往昔的回顧,折射出文革期間人性. 張煒近年來郁積於心中的情感、體驗、憂慮、困惑,張煒近年來充溢於心中的激越的愛和同樣激起的恨,在《柏慧》中,有了一次按捺不住的大噴涌。 《柏慧》是張煒與現實之間的一次短後相接,是張煒面對時代亮出的一柄道德思想主義的長劍。 這部更像長篇心靈自辯詞的作品,為我們展示了作家面對商業代浪潮的沖擊和中國文人道德操守和精神品格的整體下測而做出的勇敢決絕的抗爭歷程。即便在十年以後重溫作品,作家那發自本能的鬥士般的吶喊仍穿越時空,重擊耳鼓。 可以說,作家以一部《柏慧》頑強捍衛著那一時期中國文化階層的精神標高,以至於我們在回顧那段文學史時,不再感到羞愧。

書名: 九月寓言 內容提要:本書既不神秘也不玄虛,那是最實在的生活。為數不少的當代人因為遠離這種生活而不能理解、不能感覺這種生活,我卻在讀這部長篇時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愉悅。不僅因為我童年的生活復現了,更重要的是因此而重新建立起與土地那種與生俱來的親情,重新擁有一些真實的苦難和歡樂並生並存的日子。

書名:外省書 這是一部思想之書。 著名作家張煒六年磨一劍,寫下這部篇,塑造了兩個大時代里的「局外人」形象:一個是身處邊緣的思想者,一個是被社會拋棄的刑滿釋放分子。前者孤獨避世,沉思默想生命的本質;後者則以百折不撓的熱情,對抗生命的寂寥。圍繞兩個「局外人」,作者精心編織了一張復雜的人物關系網,裡面有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從邊緣到中心,他們各自承受著情感的創痛,與喧囂的世界周旋,既愛又恨,又互相隔絕。 全書敘述高密度高容量,充滿寓意,濃墨重彩地抒發了巨變時代的邊緣情感和文化憂思

② 西安思源學院文學院與陳忠實的關系

白鹿書院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長篇小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擔任院長,西安思源學院支持創辦,西安思源學院院長周延波為白鹿書院理事長。
白鹿原上辦白鹿書院,名至實歸。陳忠實先生在《白鹿原》里寫到一個白鹿書院。《白鹿原》中其他人物都是虛構的,唯有白鹿書院的山長朱先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是藍田縣清末舉人牛兆濂。白鹿書院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就是牛兆濂當時主持的藍田縣的芸閣學舍。而芸閣學舍則是在為宋代「關學」代表人物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所修「四獻祠」的基礎上拓修而成。由「四獻祠」而「芸閣學舍」,由「芸閣學舍」而小說中的「白鹿書院」,由紙上的「白鹿書院」再達致現實生活中白鹿原上的「白鹿書院」,歷時千餘年,而其神脈不變,這就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薪火傳承,薪盡火傳,靈魂不滅。書院是教育和學術研究機構,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陳忠實先生辦白鹿書院,旨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之風神秀骨。
白鹿書院以文學為其特色,藏書、編書、教書,研討、交流、設獎。白鹿書院現設學術指導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白鹿叢書編輯部(分《白鹿文叢》、《鹿鳴文叢》兩個編輯室,《白鹿文叢》按年分卷出版,此文叢主要收入有影響的知名作家的作品。《鹿鳴文叢》按年分卷出版,此文叢重在扶持和培養文學新人。文叢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及文學理論與批評)、白鹿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中國文學研究資料中心、白鹿文學培訓中心、白鹿影視製作策劃中心、辦公室等機構。開辦白鹿書院網站、白鹿論壇、中國傳統文化精英論壇。
白鹿書院正在規劃建設白鹿文學講堂、白鹿書院藏書樓、中國文學研究資料館、藝術品展覽館、白鹿會議中心等標志性建築,規劃建成有相當規模的中國園林式庭院。
2005年6月6日,陳忠實擔任終身院長的白鹿書院由陝西省民政廳批准成立。
6月28日,白鹿書院和西安思源學院聯合在西安曲江賓館騰龍閣,舉行了隆重、熱烈而別開生面的白鹿書院成立慶典。陝西省副省長張偉,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白阿瑩,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文聯主席趙季平,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鍾明善,著名作家從維熙,寧夏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張賢亮,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熊召政,著名作家莫伸、曉雷、京夫、馮積岐、朱鴻、方英文、黃建國、紅柯等,著名文藝評論家、學者肖雲儒、暢廣元、劉建軍、薛瑞生、費秉勛、李星、劉煒評、李震等,著名書畫藝術家茹桂、苗重安、郭全忠、崔振寬、王天任、高峽等,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260餘人,參加了慶典活動。
6月29日,白鹿書院在曲江賓館多功能二廳舉行了一天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英論壇,本次論壇主題是影響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20餘位作家和學者在論壇發言。當天下午,與會學者和嘉賓上白鹿原參觀了白鹿書院。
白鹿書院成立暨中國傳統文化精英論壇開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國內媒體的高度重視,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解放日報》、《國際先驅導報》、《浙江晚報》、《陝西日報》、《三秦都市報》、《各界導報》、《華商報》、《西安晚報》等國內數十家報紙,香港《文匯報》,陝西電視台新聞頻道,陝西電視台都市快報欄目接連做了兩期節目,對白鹿書院的成立、論壇開壇及論壇發言作了大量報導,新浪網、tom網、新華網、華商網等各大網紛紛轉載、報導白鹿書院成立消息,關於白鹿書院成立和中國傳統文化精英論壇的消息和報導(相當多的報導配有照片)在網上搜索多達1500餘條。
白鹿書院成立後,社會和媒體普遍認為,中國現在有四大書院:東有山東作家張煒辦的萬松浦書院,南有湖南的嶽麓書院,西有陳忠實在關中白鹿原上創辦的白鹿書院,北有北京的中國文化書院。
上海《東方早報》2005年7月17日以《中國四大書院:傳統文化版圖的一次重構》為題報導說,陝西知名作家陳忠實在西安創建了白鹿書院,中國傳統書院在西部首開局面。陳忠實親自擔任書院院長,主持習文研藝、游學講學等活動內容。近年來,曾淡出歷史已久的中國書院又開始以不同面目在中國的文化版圖中「復活」。在白鹿書院創立兩年前,山東知名作家張煒就在龍口港萬松浦左岸創辦了一個「高級形態的科研、教學、藏書機構」——萬松浦書院,它被認為是中國當今書院版圖中的東部重鎮。 在北方,湯一介等一批學人於1984年創立的中國文化書院,至今仍然影響巨大。而在南方,有著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今天也依然十分活躍。有人稱,「萬松浦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書院」、「中國文化書院」這四家書院,某種程度上,已構成了中國現代書院文化版圖中東南西北四大格局。
白鹿書院還被有的媒體稱為中國西部第一書院。
二、賀電賀信傳達出社會對白鹿書院的期望
白鹿書院成立,中國作家協會等全國97家文化單位表示祝賀,包括嶽麓書院、《人民文學》雜志社以及余秋雨等30餘單位和個人發來賀電和賀信。讀這些賀電和賀信,可以見出社會各界特別是文化人對白鹿書院的理解和期望。
嶽麓書院院長朱漢民致信白鹿書院及陳忠實:
欣聞白鹿書院即將成立,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將擔任貴院院長,我謹代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向貴院及陳忠實先生致以熱烈的祝賀!
中國古代書院興起於唐代,全盛於兩宋之時,此後延續千年,為中國文化的傳承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近些年來,全國各地正在掀起重建或新建書院熱潮,貴院的創立,必將為這股熱潮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嶽麓書院歷來是正統儒家文化在時代傳遞、空間傳播的重鎮,湖湘文化的象徵,我們願意與貴院一道,為傳承和復興我國傳統文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管委會主任高峰致信陳忠實:
欣聞陝西白鹿書院在您的發起創立下,於2005年6月28日舉行隆重的成立慶典。這是一件盛事,我謹代表廬山白鹿洞書院以及我個人的名義向您表示熱烈的祝賀。
值此之際,希望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陝西白鹿書院加強往來,加強學術交流。讓我們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而共同努力。
萬松浦書院賀信說:
欣悉六月二十八日白鹿書院正式成立,並舉行盛大的慶祝典禮,謹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為書院的成立付出辛勤勞動,做出突出貢獻的全體人員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這片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的古老土地上創辦白鹿書院,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祖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衷心希望貴院利用書院這個平台,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世紀的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共同的事業中,願貴我兩院,能夠攜手共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結下深厚的友誼,共同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祖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祝書院成立慶典圓滿成功!
《人民文學》雜志社在「賀陳忠實先生創立白鹿書院」中雲:白鹿謦欬相聞,文化一脈傳承。
余秋雨致信陳忠實:祝賀白鹿書院成立並開壇,相信論壇一定能取得圓滿成功。我一定找機會拜訪書院。前不久去天津參觀了驥才兄的北洋書院,又在山東聽張煒兄介紹他的書院,均深為感佩。您的書院立足長安故地,必會有獨特的氣象。
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賀辭為:欣聞白鹿書院成立,我院全體師生凡兩千人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賀!白鹿書院誕生於當代長安這個特定時空,必將對傳承源遠流長的關中文脈,促進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三秦都市報》賀辭中說:書院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治學、研究機構,白鹿書院又是陳忠實先生大作《白鹿原》里一個承繼傳統文化和仁義道德的所在。在世俗喧囂的今天,白鹿書院從小說里走到了現實生活中。以陳忠實先生的修為氣節,我們有理由相信,白鹿書院必將承擔起民族文化薪火相承的重責,將古老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和彰顯!
三、陳忠實關於創辦白鹿書院的思考
書院,是中國文化人一個歷史和文化的惦記。陳忠實與陝西一些文化人創辦白鹿書院,自然有他們的文化理想。他們的文化理想是什麼呢?
陳忠實在《白鹿書院成立慶典上的講話》中講到了他創辦白鹿書院的緣起:「我在長篇小說《白鹿原》里曾寫到一個書院,這個書院就叫白鹿書院。小說是虛構的藝術。《白鹿原》中的人物大都是虛構的,但唯有白鹿書院的山長朱先生是有生活原型的,就是清末舉人著述甚豐的學人影響很大的藍田人牛兆濂,白鹿書院也有真實生活依託,就是牛兆濂先生當時主持的藍田縣的芸閣學舍。如果要追溯芸閣學舍的文化脈絡,淵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芸閣學舍是在為宋代『關學』代表人物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所修『四獻祠』的基礎上,拓修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書院,鼎盛一時,曾有韓國留學生在此學習。2002年,我和幾位學者討論一些問題時,有學者建議,可以在白鹿原上創建一個白鹿書院,承繼中華傳統文化的脈絡,弘揚其優秀品格。創建白鹿書院的構想得到了社會各方人士的熱心贊賞,西安思源學院周延波院長更是大力贊同積極支持,白鹿書院從而由構想變成了現實,白鹿最終回到了白鹿原上。」
為什麼要以白鹿來命名書院,陳忠實說:「在我們傳統文化乃至民族心理意識里,白鹿是吉祥、和諧、純潔、美好和超凡的一種象徵性圖騰。上至王宮下至廟堂乃至民居宅院都有鹿的各種生動壁畫和雕刻。以白鹿來命名書院,就是想創造一種和諧而純凈的學術探討和文化研究氛圍,這種和諧與探究的精神與我們所要創造的和諧社會的精神是一致的。」
陳忠實談到創辦白鹿書院的文化思考時說:「書院是教育和學術研究機構,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我們辦白鹿書院,一是要承繼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和風神秀骨。以白鹿書院為平台,廣泛團結、聯系國內外的學者、評論家和作家,開展游學、講學、討論等交流活動,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生機。白鹿書院誕生在古長安這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上,我們將會開掘源遠流長的關中文脈,承續關學精神,探索促進傳統文化向現代轉型的新途徑。第二,我們現有的這些人差不多都是從事文學和藝術的人,文學和藝術只是大文化范疇里的一系,文學、藝術與社會、歷史和人的生存形態有非常緊密的關聯,但只是一條途徑。因此,書院的研究課題將對現實問題和人類普遍面臨的問題,既從文學和藝術的角度,也從思想理論的角度,以及學術的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爭取對我們的生活發展做出富於建設性的建樹。第三,白鹿書院還會以文學和藝術為其特色,藏書、編書、教書,研討、交流,從而對陝西、對西部乃至全國的文學事業發揮作用,為促進和繁榮文學事業起到促進作用。」
陳忠實談到白鹿書院的發展時說:「我們將逐步開辦白鹿書院網站,與陝西及西北的文科大學聯手,整合研究資源,確定研究議題,共同進行學術研究,爭取與國內外文學界、學術界進行高層對話,把白鹿書院辦成一個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希望,白鹿書院能辦成一個萃集各界賢達優秀思想的地方,辦成一個能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和傳播時代新聲的地方。」
陳忠實在《中國傳統文化精英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中,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了他創辦白鹿書院的文化理念:「白鹿書院成立之後首次舉辦的學術活動,就是我們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精英論壇,論壇主題是影響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國書院素有開壇講學之風。回望宋代朱熹、張栻嶽麓書院會講,遙想明末東林書院顧憲成、李攀龍『遠近名賢,同聲相應』的盛況,令人欣羨不已。開壇講學賦予了書院獨有的魅力,使之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大雅之音的地方。此次論壇,我們想請各位專家,各位學者,各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觀照古今,重究經典,研討在過去幾千年和現在對中國人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在未來仍將產生影響的傳統觀念,試圖概括出影響中國人的若干種傳統觀念,並對這些傳統觀念進行歷史的分析和評價。」觀照古今,重究經典,對傳統觀念進行歷史的分析和評價,說明在陳忠實的文化理念中,他並不主張要一味地鑽進故紙堆,皓首窮經,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強調聯通古今,或者說更著眼於今,探究傳統文化與時代新聲的結合。
白鹿書院成立後,陳忠實以白鹿書院院長身份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記者問:您創辦白鹿書院的初衷是什麼?陳忠實答:創辦這個書院,一是要探討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今天的意義;二是關注、研究當代人文化心理新的發展趨向;三是想做點實事。比如,現在不是出書難嗎?沒有名氣就出不了書,我們想幫助新人出書。記者問陳忠實,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有什麼意義,陳忠實答: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太豐富了,最重要的是,它們不僅屬於我們一個民族,也屬於各個民族,它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中國文化中的 「天人合一」、 「和諧」、「淳樸」等觀念,對當代社會和現代人都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陳忠實說:我有一個觀點,歷史不只是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它更深的層面是舊的心理秩序不斷被打破、新的心理秩序不斷形成的過程。記者問:一個書院在傳統文化傳承上能起什麼作用? 陳忠實說:一個書院能有多大影響?在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上,起更重要作用的還是教育部門。我曾多次在有關會議上建議:加大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在學生課本中的比例。記者問:如何讓現在的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他們對網路的興趣似乎更大。陳忠實答:我不會上網,對它不了解,但昨天晚上我接待一批保加利亞作家時,連他們都說,網上充斥著大量的垃圾。我想對學生說,多接觸傳統文化,有時還要沉浸其中,吸收其精華。以傳統文化作為學問墊底,內心會有自信。記者問:現在中國有四個書院,您覺得白鹿書院的個性是什麼? 陳忠實答:白鹿書院現在才成立一個禮拜,還在探索它的發展道路,這個問題,過幾年我才有發言權吧。記者問:在創作上,您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理念;在觀念上,又弘揚傳統文化,您是否擔心會被一些年輕作家稱為「復古」?陳忠實答:我不擔心,文學本來就是每人按照自己對世界的理解進行創作的,誰都不可能類同於另一個人,否則兩個人都沒有意義。
四、白鹿書院理事長周延波談創辦白鹿書院的設想
周延波在白鹿書院成立慶典上的講話中談了他支持創辦白鹿書院的設想,他說: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白鹿書院的成立。我代表白鹿書院全體理事和思源學院全體師生,向各位領導及嘉賓表示熱烈地歡迎和衷心地感謝!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經過長期地准備和充分地醞釀,白鹿書院這樣一個象徵人文精神的文學團體,終於誕生了!白鹿書院的成立,對思源學院的發展和建設乃至於對陝西省的文化建設和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白鹿書院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陝西是一個文化大省,是一個盛產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的地方,在全國文學格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古城西安是盛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古城。白鹿書院的成立對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守住中國文化的根,對於挖掘、研究、傳播陝西文化,提升陝西文學界的品質,提升陝西文學的凝聚力,擴大陝西文學的影響,提升陝西的聲譽,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第二,西安思源學院,是十大萬人著名民辦高校,在全國有很大影響,目前在校生達兩萬餘人,走規模和內涵共同發展的辦學道路,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白鹿書院依託思源學院而建立,由全國著名作家、「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長篇小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作為主要發起者、組織者,並親自擔任白鹿書院院長。白鹿書院與思源學院交相輝映,水乳交融,共謀發展。思源學院可以藉助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這個陝西乃至全國最有號召力和沖擊力的品牌效應,提高思源學院的知名度,為我們創建中國名牌民辦大學,增加發展的動力,加強對外交流打造了堅實的平台。第三,白鹿書院,將源源不斷地聚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文學評論家和藝術家,他們將為指導學生文學學習和創作,並對思源學院人文學科建設提出積極的建設性意見。白鹿書院將為思源學子討論、收集、交流、發表文學藝術作品提供陣地和舞台,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展現他們的智慧才華,升華他們的人生境界,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
成立白鹿書院,不是一時的沖動,也不是隨意的選擇,而是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廣泛吸收專家和有識之士的意見,經過深思熟慮而決定的。我們辦院的指導思想、目的,都是非常明確的,規劃是周密的,實施的步驟也是非常具體的。白鹿書院的辦院宗旨是: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先進文化理念。書院將繼承中國傳統書院的講學之風,以文學性論壇為中心,舉辦多種形式的報告會、研討會、講習班、培訓班,使它成為陝西省文化交流的中心。由著名作家、白鹿書院院長陳忠實為主講和主持,並聘請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著名作家叢維熙、王蒙、張賢亮、著名國畫大師范曾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作家、藝術家來院主講。並與媒體聯盟,舉辦電視、廣播、報紙講壇、熱線,最大限度地放大書院文化傳播效果;書院將設立白鹿文學獎,白鹿文學獎定位為陝西省文學的專業性大獎,每年為文學創作的新人新作評獎;設立白鹿文學發展基金,尋求和解決文學發展的資金。白鹿文學院將精心打造文學精品,每年堅持出版發行《白鹿叢書》、《白鹿文叢》、《鹿鳴文叢》等文學刊物。與文化軟體相匹配的是文化硬體的建設,我們擬建設白鹿論壇、白鹿小碑、白鹿廟、關中民俗文化風情館四大景區,每個景區都有與之配套的人文小景區,做到文中有景,景中有文,景文相扣,文景相映的文化意境。
白鹿書院的成立,僅僅是我們整體運作的開端,還有許多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我們將全力以赴,為把白鹿書院打造成為省內外、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學府而努力工作。在白鹿書院的創建過程中,我們已經得到並希望繼續得到陝西省各級領導、各位作家、學者以及廣大教職員工和同學們的關心、支持和參與。
五、白鹿書院創立的社會文化意義
中國書院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院名稱始見於唐,盛於宋。宋代形成了著名的四大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睢陽書院、嵩陽書院。在中國古代教育中,特定的書院教育形式,對教育層面的擴大、思想自由的推進、學術的探討交流,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近些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面對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重新進行反思和審視,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認識。在此背景下,書院這種傳統的教育和學術研究機構逐漸受到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一些文化名人開始創辦書院。我國已故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馮友蘭先生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張岱年、季羨林、湯一介等學者在北京辦起了中國文化書院,作家張煒在山東辦起了萬松浦書院,作家馮驥才在天津辦起了北洋書院。現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陳忠實與西安思源學院聯手又在古長安的白鹿原上辦起了白鹿書院。傳統書院在近代漸趨衰落,歷經近百年的沉默,現代意識觀照下的現代格局的書院又悄然興起。這說明,書院是中國文化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惦記,是中國文化人所嚮往的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文化名人特別是大作家辦書院,是當今創辦書院的一個特點。張煒說,書院體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一種高級形態的教育和學術機構。縱觀歷史,國勢興,則教育興、學術興,書院起源於繁榮的唐代,到了宋代,達到了全盛時期,曾經為中華文化的承續和發展做出過無可比擬的貢獻。書院的繁榮,是中國文化、政治和經濟全面進步的標志。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書院,曾經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
陳忠實創辦的白鹿書院的成立,使社會各界特別是學術界對傳統書院的「復活」和現代書院的創立這一重要文化現象再度引起關注和討論。學界人物從不同角度對白鹿書院的觀察和討論,使人們對書院文化及其精神有了多方位的理解和認識。
一種觀點認為,書院的創辦,是中國一批知識分子和文化人士以書院這種形式來實踐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對接」。這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再度大量湧入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發展遭遇到的斷裂處境,使得一批知識分子及文化人士開始思考用書院這種方式,來實踐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一種文化「對接」。萬松浦書院創辦者、作家張煒說,「現代書院不再依賴於一種學術思潮和少數人的思想,而應該是主動與大學教育進行高端對接。」萬松浦書院創辦之時,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山東大學等5所大學,都被納入了共同創辦單位之中。同時,它還實行了自己的「院士制」,從國內外聘請了50名一流學者擔任「院士」,組成「萬松浦書院院士委員會」。與大學合作成為現代書院文化「對接」的一種普遍方式。日前剛剛成立的白鹿書院,也是作家陳忠實聯合西安思源學院等有關現代教育機構共同創建,而且,它直接作為西安思源學院的文學院。此舉用意,用作家陳忠實的話來說,就是要「守住中國文化的根」,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結晶能夠薪火相傳。
白鹿書院是一個非營利性文學藝術及相關文化研究和培訓的組織,書院成立後,陳忠實邀請文人雅士,於白鹿原上習文研藝,游學講學。在南方,有著千年傳統的嶽麓書院近年來也是通過與湖南大學合作,而備受關注。
在現代書院中,實踐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對接」,中國文化書院是一位先行者。1984年,馮友蘭、張岱年、湯一介等學者在北京創立中國文化書院時,就吸納了大批海內外學者加盟,而且與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建立合作機制,集中名家講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並出版了《神州文化集成》(50本)、《國學舉要》、《中國佛教史》、《道教文化研究叢書》、《遠近叢書》、《跨文化對話》等煌煌巨著,澤被深遠。
一種觀點認為,現代書院是以民間方式表達對這個世界和文化的關注。書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起於唐,盛於宋,傳統書院主要以講學研修、藏書出版、接待訪學等為重要功能,歷史上,嶽麓、白鹿洞、睢陽、嵩陽等四大書院曾盛名天下。今天興盛的「書院現象」,雖然與歷史上的四大書院不可同日而語,但它獨立於官方文化教育體制之外,具備鮮明的民間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又與傳統文化書院一脈相承。
位於山東龍口的萬松浦書院,面朝渤海,背靠萬松浦,紅磚青瓦,松樹萬棵。此地不僅常常有鴻儒名家來習文研藝,游學講學,重要的是,還有躬身勞作等生活體驗。一位曾在此習藝的文化學者描述到,在那裡學習的人們每人都有草帽、鋤頭,而且每天都要幹活。他們吃的蔬菜、雞蛋及部分糧食,都來自他們耕種的收獲。據介紹說,「長期呆在這里的作家張煒一人能頂數人使用,腦力體力都是好樣的。」去年夏天,一位新加坡文化學者和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博士造訪這里,驚訝於這里每天的勞動情景時,也被這種文化體驗方式深深地感受著,於是,兩人很快也參加到種蘆筍和玉米的勞動中。
張煒說:「當天下的讀書人都被科舉制度吸引到功名利祿上面去的時候,有一些特立獨行的知識分子聚徒講學,以傳播儒家文化和道統為己任,獨立承擔起文化延續精神傳承的使命,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傳統!」
在日漸世俗化的當前精神處境中,雖然也面臨一些責難,有時候,甚至還遭遇一些市場經濟中生存面臨的巨大困難,兩年來,萬松浦書院還是吸引了大批的支持者。不僅傳統文化議題在這里得到了激烈的討論,而諸如「現代書院與當代文化」研討會、「應試教育」研討會等各類當前社會及文化問題,也常常進入到書院這種民間方式的關注之中。
張煒說,獨立的院產,講學、游學、藏書和研修的功能,穩定和清晰的學術品格,傳播和弘揚文化的恆久決心和抱負,是書院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這一點,在剛剛建立的白鹿書院中也有清晰的體現。陳忠實說,「創辦白鹿書院,一是要探討傳統文化精華對今天的意義;二是關注當代人文化心理新的發展趨向;三就是想做點實事。」據介紹,為體現這一精神旨意,白鹿書院將定期舉行「白鹿論壇」,並考慮申請設立「白鹿文學獎」等,與國內外文學界、學術界進行高層對話,意圖將書院建成思想、文化交流的一方重地。
針對中國傳統書院在今天的再度出現,歷史文化學者、中山大學袁偉時教授對之是肯定的,他說:「其實它是今天的知識分子在現代教育體制之外的一種努力,中國書院無疑是對現有教育機制的補充。」袁偉時教授說:「20世紀最後20年來,特別是中國文化書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中國不能自由辦學等諸多限制下,它在這一時期的思想發展方面,以啟蒙為內容,兼容了傳統文化,針對改革開放初期的情況,做了十分重要的工作,沒有第二個書院能與之相提並論。」據介紹,1980年代中期,人們對文化的熱情空前高漲,這個時期,中國文化書院舉辦了「中國知識分子」、「中國宗教」、「中國的近代化」等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編輯出版了《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西文化比較》等具有影響力的書籍。而1990年代以來,中國文化書院在傳統和啟蒙方面「為往聖繼絕學」,出版了《神州文化集成》50本、《國學舉要》、《20世紀西方哲學輸入中國史》、《中國佛教史》、《道教文化研究叢書》、《遠近叢書》(中法文對照)、《跨文化對話》(中法文對照)等,影響巨大。近20年來,包括中國文化書院在內的許多書院相繼建立,袁偉時認為,「這體現了各個知識階層派別從各自角度或愛好出發,或傳習傳統文化經典,或以西方文化為啟蒙,都無可厚非。」他說:「只要不是將書院變成

③ 張煒的個人經歷

1995年 2月作品被編入萬米長卷《東方書畫長城巨卷》將於年香港回歸祖國時贈予香港。1995年9月作品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活動中被認定為美術類二級作品。1996年10月作品在「炎黃杯」中外書畫藝術交流大展賽中獲金獎,被授予「跨世紀中外書畫藝術名人」稱號。1996年12月作品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社教部中國人才研究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中國文聯大眾文藝出版社、中國喬聯《海內與海外》雜志社組織的跨雜志社組織的跨世紀藝術系列活動中,被組委會評審委員會評定為「『跨世紀'96翰墨藝術人才」。1996年12月作品入選《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並被授予「當代書畫藝術家」資格稱號。1997年 7月作品入選《跨世紀中外書畫藝術經典》系列叢書第一卷,被授予「跨世紀中外書畫藝術名人」榮譽稱號。1999年12月作品《映日》入選「第17屆韓國美術大獎展」並獲得特選獎。2001年10月作品入選「中國近現代書畫展」,並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2002年1月作品二幅參加朝陽區殘聯在首都圖書館舉辦的「世紀之愛」朝陽區殘疾人書畫藝術展,作品牡丹獲得繪畫三等獎。2002年12月「我的學畫經歷」在首都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素質教育工程優秀徵文競賽中獲得三等獎。2004年9月作品二幅參加北京市殘疾人活動中心舉行的「祖國萬歲」殘疾人書畫作品展。
2002年8月作品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華夏名家迎奧運主題書畫展」,並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和人民大會堂舉行書畫展開幕式暨領獎典禮。2002年10月作品在山東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等單位舉辦的「錦綉山河——當代中國書畫名家邀請賽」中獲得成年組——特別金獎。2002年10月作品入選《當代書畫藝術家精英大典》一書,並被授予「當代精英藝術家」榮譽稱號。2004年12月作品《葡萄》榮獲「海淀區第三屆殘疾人文化藝術節繪畫一等獎」。2005年12月作品經「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組委會嚴格評審,榮獲佳作獎。2005年1月作品一幅參加由北京當代藝海書畫院主辦的「首屆北京當代藝海杯全國詩書畫作品大展賽」,在中青年組中榮獲當代藝術家金獎。2005年5月作品經桂林炎黃書畫藝術研究院推薦入選由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亞細亞親善協會、韓國國際文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05亞細亞美術招待展」,並獲得一等獎。作品在中國桂林、韓國漢城巡迴展出。
2005年8月參加區殘聯奧運之星評選大會,並代表區殘聯向奧組委獻畫一幅。2005年11月兩幅國畫作品被入選2005年迎奧運、展風彩——慶祝北京市殘疾人書畫會成立二十周年書畫展。2005年7月作品一幅榮獲「第八回國際書畫審美大展賽」一等獎,作品將在中國桂林、韓國漢城、日本東京、巴西聖保羅等地巡迴展出,三十九國家地區單位聯合組辦,並編入《大韓民國東洋書藝大展》書畫集。2005年12月中殘聯在北京召開「中國殘疾人美術家、書法家聯誼會」成立大會,被聘請為「中國殘疾人美術家聯誼會第一屆全國執委會執行委員」。作品入選《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優秀作品集》。2006年6月作品入編——世界人文·走向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一書。2006年6月作品被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收藏。2006年7月作品《碩果》參加第四屆奧林匹克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中國殘疾人優秀書畫作品展」,並入選《中國殘疾人優秀書畫作品集》,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2006年12月被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入選參加「北京市首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和人才培養成果展」,在世紀壇展廳展示畫技。2007年4月隨中殘聯參觀宜春市第二屆中國殘疾人文化藝術(宜春)筆會,作品捐贈江西省宜春市殘疾人聯合會。
擔任中國文化藝術促進會榜書藝術研究會藝術委員會委員、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書畫院會員、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專業書畫家、中國殘疾人美術家聯誼會第一屆全國執委會執行委員、北京市殘疾人書畫會第四屆理事會秘書長、北京市海淀區殘疾人聯合會第四屆、第五屆主席團委員、世界書畫藝術評介協會評介委員、中國詩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北京中山書畫社社員、北京湖社畫會會員、華夏名家國際聯合會委員、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會員、中原書畫研究院特邀畫師等職。
作品多次在國內、國際大展中獲金、銀、銅獎。分別在香港、澳門、台灣、日本、新加坡、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展出。作品被銀川美術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人民畫報社,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等收藏,並被編入《自強花開——殘疾人藝術作品集》、《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優秀作品集》、《海峽兩岸書畫家作品大觀》、《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書畫集》、《海峽兩岸書畫家作品大觀》、《海峽兩岸著名書畫家精品集》、《中國近現代書畫選集》、《跨世紀著名書畫藝術家精典》、《華夏名家迎奧運書畫精品集》、《中國詩書畫家》創刊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夢想——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優秀作品集》、《中國榜書藝術》2004.1、《中華名流》2005年1-3期、《北京親近自然的畫家叢書——張煒畫集》、《中華藝術傳世寶典》、《亞洲財富》等書。

④ 張煒的科研成果

作品
1、2002年榮獲四川省首屆教師畫展一等獎。
2、2004年榮獲四川省第二屆教師畫展展出作品獲一等獎。
3、2007年榮獲四川省第三屆教師畫展展出作品獲一等獎。
4、2007、2008年連續兩屆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指導工作一等獎。
5、2008年榮獲中國教育學會頒發的國家「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先進個人。
6、在國家核心期刊《中國中小學美術》2008年第六期發表論文《清遠的美麗——來自彝鄉小學美術教育田野報告》。
7、 在國家核心期刊《中國美術教育》2008年第五期發表系列繪畫作品。
8、長達24頁攝影專題《水墨羊圈》發表在《文明》2004年第四期,相繼被《新旅行》、《涼山日報》、《四川日報》及多家網路媒體轉載。
9、 在台灣學術期刊《人籟》2005年11月號和《西部旅行》2004年發表攝影專題《恩陽》。
10、 繪畫作品《天巫系列》、《根》等發表在《蜀報》、《成都市美術家報》、《四川廣播電視報》等刊物。
11. 論文《沒有范畫的繪畫教學》獲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度課程建設論文評選優秀教改論文。
● 出版
1. 繪制教材《新概念小學英語》(全套1-8冊),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2. 繪制教材《啟蒙英語》(全套1-4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3. 繪制兒童讀物《假日英語一刻鍾》,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 繪制插圖《科學家隨筆》(叢書全套5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5. 任教育部指定編寫的中小學攝影教材的編委並承擔大量的編寫工作,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6.合著《英語教學用簡筆畫》,2009年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另外印製個人攝影專集《水墨羊圈》,並在平遙國際攝影節上交流,獲法國攝影大師何奈.布里好評。在法文網站http://ammonteil.free.fr/expo/上有個人繪畫及攝影作品專頁介紹
作品參展及收藏情況:
1. 2004年5月,應法國圖盧茲市政府邀請赴法舉辦關於四川彝族諾蘇人的專題影展,該展覽是圖盧茲市政府在「中法文化年法國年」市政規化中的4個展覽項目之一(2005年9月2日,影展作為「中法文化年中國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官方項目在詩俾家美術館展出)。該展於2005年1-4月在巴黎和波爾多巡迴展出。
2. 2004年在歐洲著名的設計學院法國蒙托邦設計學院舉辦畫展和講座。繪畫作品被該學院收藏。
3. 2005年6月,個展《巴黎,成都,羊圈》在成都法國文化中心展出。
4.2005年7月,個展《諾蘇人的羊圈》在四川省攝影家協會富士大廈展廳展出。
5.2007年12月在上海舉辦專題影展。
6.繪畫作品被喬治亞州州立大學收藏。
其它學術活動及教學成果
1. 四川省教育廳聘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
2. 四川省教育廳聘為2008年度四川省中小學生優秀藝術人才選拔賽評委。
3.四川省教育廳聘為高考藝術類特長生加分考試評委。
4.成都市教育局聘為成都市美術教師資格證認證專家評審組成員
5. 2006年被成都市錦江區教育局聘為「2006年錦江區中學美術新課程優質課評比」評委;
6. 為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民族地區教師培訓計劃」擔任培訓專家,培訓全省民族地區美術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兩次(西昌、川師大);
7. 為全錦江區中小學美術教師進行講座四次。
8. 2004年接受法國圖盧茲市政府邀請到三所法國中小學校上傳統中國藝術課,並應邀在歐洲最大的設計學院蒙托邦藝術學院舉辦講座。
9.2006至2008年多次為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和迪卡特地區學校的來華訪學團校長及師生上中國畫課。
10.2010-2011年分別為丹麥和挪威大學師生訪問團作中國繪畫講座。
11. 2001-2008每年堅持自費深入到涼山的彝族山區羊圈小學教書支教,輔導貧困學生進行繪畫創作,大量優秀作品在中國、法國和美國展出、義賣和出版。
12.負責學院民族教育實驗室設計與裝修建設。
13.負責學院書畫長廊的學生書畫作品部分的設計與建設。
14.設計並製作學院2010年學生素質匯報展美術作品部分展板共計17塊。
15.2010年7月作為四川省教育廳特聘專家為全省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遠程在線培訓作現場直播講座,全省美術老師現場反映良好。
項目
獨立申請法國AEA助學基金會項目《彝族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培訓》(2005—2009),經費50000人民幣,已順利結題,並出版《彝族進城務工人員培訓手冊》

⑤ 德福班張煒前和徐麗華到底哪個更好

兩個老師應該是daf培訓的top2了!水平相當。兩個人的課都聽過,張老師發音更好,授之以魚,又專授之以漁。徐老師屬認真,不像一個快50歲的女人。不差錢就都聽下。如果非要選一個,張煒前老師。因為優優那邊開始德福小班化了,不再做百人大班。萊茵這邊還是150人,確實就看人頭呢。效果差很多。

⑥ 有誰知道大未來教育培訓機構怎麼樣

叫大未來教育的太多,關鍵是看當地的口碑。做教育是良心活兒。任何一家教專育機構只要沒屬有良好的師資和管理體系,存活不了兩三年。在這里給大家建議,選擇口碑,在當地經營多年的機構。這樣的機構雖然沒有那些冠冕堂皇的概念,但良好的師資和多年的教學經驗是絕對的實力。不是那些空打概念的新機構能比的。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