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推薦生物輔導書
A. 高中輔導書,橙子學院:高考狀元提分筆記好還是Pass學霸筆記好我高一(下半年高二),哪種適合有
我自己認為pass比較好,畢竟這是正規出版社,我也用的是這個,橙子學院我也有考慮,最終還是沒買,pass真是挺好用,
B. 高考狀元用什麼參考書
剛剛看了《我叫金三順》,感覺好好玩,其實我挺喜歡看電視劇的,可惜我發現高三時我每次一看電視就會找不著北了,老把自己沉溺進去,所以我索性不開了。現在回歸了,感覺真好……覺得那個電視劇里的正版熙珍好漂亮,給人感覺很舒服…… 剛剛上騰訊給我的那個空間里寫了些關於學習資料的東西,現在也把它轉發到這吧。希望能給學弟學妹們點建議吧。 浦中開始補課了……晚上去看到許多學弟學妹~~~好溫暖,去年我們也是這樣~~~~ 現在高三的學弟學妹們也要開始選擇輔導書了吧,我這里就我自己做的情況說下吧~~~ 放心好了,我不受任何委託,沒做廣告~~~~ 接著英語,嚴重推薦《狀元之路》,這書不錯。很多筆記值得借鑒~~~~其實我們英語老師講課也是把一些知識點放到多媒體去讓我們抄錄,個人覺得此書非常全了。 文科綜合,我的歷史用的也是《狀元之路》,挺好,尤其是每章節前面部分的小結,非常好。地理用的是《導與練》,那書沒得說,(怎麼覺得像廣告啊?呵呵,我是實話),地理老師也說那書好,不過就是有點深度,要有心理准備哦。政治我基本沒買,用的是練習冊,比如《狀元之路》的配套練習。因為我覺得政治要多做才有感覺,尤其是客觀題部分。 還有《高考研究》,我幾乎每期都買,不過因為我們這比較偏僻,所以有時候沒賣,呵呵。說實話,我買了幾十本這書,都是翻翻過,不過感覺挺好的。還有《試題調研》,這個在高考前有個大串講,那叫酷!!! 還有套題訓練,那是我比較注重的,主要在二輪和三輪復習中,我用天星的45套,又便宜又多東西,而且還送一本小冊子,很實在。 雜志報刊,我覺得《英語周報》和《英語輔導報》不錯,我考前訓練就做它們的模擬題,尤其聽力。還有《作文與考試》,《閱讀與鑒賞》(超喜歡)。
C. 清華北大學霸高考理科小題做什麼輔導書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可一日不學習,否則,就如居無竹食無肉。他們是成績排名中的佼佼者,受無數同學敬仰膜拜,並感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積極踐行者——「學霸」。
在網路釋義中,「學霸」指專注於學習、很少參加課外活動、分數很高的學生。而根據媒體對那些出現在大眾眼中的「學霸」的報道,不難發現他們除了學習勤奮和成績優異,還具備一些其他非同常人的特質。
在本文中,我們整理了關於學霸的5個非典型特徵,這些特徵並不適用於所有學霸,但每一條都與學霸保持「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其中,有些可被他人復制並發揚光大,有些則不宜模仿以免身心受傷。
特徵1:學習:
不要以為「學霸」只代表單純的「學習機器」,或是他們只會心無旁騖地追求高分。事實上,很多時候「學霸」之所以能成為「學霸」,緣於他們能夠樂在其中。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被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7所美國名校錄取的武漢大學畢業生李當娜就是這樣一位熱愛學習的「學霸姐」。高中時成績並不拔尖的李當娜在大學專業課程里找到了興趣所在,只要是老師課上推薦的參考書,她全部找來看;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好奇心會驅使她鑽研到底。也因此,享受學習過程的李當娜從未認為當「學霸」是一件苦差事。
鏈接:動物也瘋狂
2012年底,電子科技大學校園內活躍著的「學霸狗」在網上一炮而紅。據傳言,這隻身高0.3米的小傢伙最喜歡出現在概率論和英語(精品課)課堂上,在校內外贏得了不少粉絲的青睞,曾獲得民間評定的電子科技大學「最佳人氣獎」和「學風建設獎」。不同於「學霸狗」對理工類課程的執著,「北大蹭課貓」則更偏愛哲學、藝術等人文課程。這只黃白條紋的貓咪多年來旁若無人地「蹭聽」北大各門課程,渾身散發出濃濃的「學術氣息」,深受師生喜愛。
特徵2:傷心人
2013年高考(精品課)成績出爐,武漢理科高考狀元黃翌青的人人網狀態——「得到了全市的美譽,卻得不到你的駐足」——引來無數網友圍觀轉發。同時,北京文科高考狀元張韻凝將自己455天單戀無果的故事寫成一篇超長博文發表在人人網上。這些「考場得意,情場失意」的故事不禁讓網友聯想,或許「情傷」是學霸的一劑「強心針」?
此外,華中科技大學的於斐斐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大學四年基本把所有時間都用於學習。然而事實上,和不少大學生一樣,於斐斐在剛入校時情感受挫。與其他就此在游戲中荒廢大學生活的同學不同,她選擇了奮發學習。面對「學霸」稱呼,於斐斐淡定地說,自己只是拒絕了迷失,做了學習的主人。
特徵3:計劃癖
對「學霸」來說,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看似無限的學習任務,強大的計劃能力不可或缺。清華大學著名的「學霸姐妹花」之一的馬冬晗便是這樣一個制訂計劃的高手。
當網路上爆出馬冬晗的學習時間表時,那密密麻麻的計劃安排讓眾網友大跌眼鏡,不禁驚嘆「比國家領導人還忙」!這張堪稱「神器」的時間計劃表將馬「學霸」一天的時間安排精確到了分鍾。
從早晨6點起床到凌晨1點睡覺,「自習大物(大學物理實驗)」「微積分」「背單詞」「開班會」等各項任務都在這張時間表裡被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的習慣,她從大一下學期一直堅持到大四畢業,積累的計劃表已有厚厚一摞。用馬「學霸」自己的話說,「我只是不想浪費時間」。這樣看來,計劃表或許是「學霸」彪悍人生的必備法寶。
特徵4:強迫症
馬冬晗曾坦言,自己有很明顯的強迫症症狀。但是,用她的話說,「有些時候,有強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不難發現,許多令人仰望的「學霸」都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強迫症症狀,如嚴格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容不得分分秒秒的時間浪費,完不成的學習任務要加班加點甚至熬夜去完成,等等。
其中,不乏一些「走火入魔」的「學霸」,修煉出「見題就做」的至高境界。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劉志哲用一本全新的《考研(課程)完形填空模擬試題》佔座,豈料一天後再去自習室,這本習題集已被完成了大半。這位不知名的「學霸」用黑筆做了60多頁試題,還用紅筆進行批改,書中多處講解內容也都有勾畫痕跡。
鏈接:全民「學霸」時代
「學霸」,不只是一種稱謂,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少希望成為「學霸」的學生苦於自己有限的自控力,搖搖頭說自己「學習的時候總想玩手機」。於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幾名學生便開發一款名為「我要當學霸」的手機應用。
這款專治「手機依賴症」的應用上線一周即有10萬用戶下載安裝。當用戶開啟「學霸模式」以後,每次一碰手機,軟體便會跳出提醒:「親,你確定要退出學習嗎?」經過幾次勸誘仍然堅持玩手機的用戶,必須選擇「我不是學霸」,然後確定「接受鄙視」才能退出應用。
同時,用戶的人人網狀態會被自動改為:「對不住大家,我又在學習的時候玩手機了,麻煩看見的每人回復一句『玩你妹的手機』或『你個二貨成不了學霸』,跪謝!」
特徵5:恐懼感
根據美國自由大學專業教學主任馬克?德雷珀博士的看法,「學霸」的恐懼感主要源於排名的落後,因為他們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成績不理想意味著他們的勞動付諸東流,而且可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馬克博士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就是一位狂熱的學習分子,但有一陣子他總是低垂著頭,臉上似乎沒有任何喜怒哀樂。他為學業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卻始終進不了班裡排名的前百分之十。
他說恐懼感一直伴隨著他,並覺得同學的聰明程度遠超他想像,然後開始為「不夠聰明」的自己能夠進這所精英大學而感到慶幸。然而在經歷過一段迷茫期之後,馬克博士開始瘋狂地寫筆記,並利用睡眠時間來學習,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最後他的成績終於躋身前列,而那種恐懼感開始被輕松所替代,但他從此一直保有危機意識。
「學霸」到底能在學校起到多大的表率作用呢?也許並不會很明顯。在國內,大學生都曾在高考中擠得頭破血流,而奮力爭取的大學校園生活則意味著多姿多彩的友誼、愛情和體育活動,多數人很難且不願再回到悶頭苦學的日子裡。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該看到「學霸」成績所代表的教學成果,也應該看到「非學霸」普遍存在的學習症狀。理想的情況是,學校在倡導學生向A+成績努力的同時,也保證他們無需放棄豐富的個人社交生活。
而此時的學校需要一些擔當,它們應該教學生一些學習上的「方法論」,讓他們高效率地學習知識,做到既能玩得開心,也不耽誤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