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為貧困生做心理輔導
㈠ 大學都有什麼班幹部
大學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它直接與社會進行接軌,學生們一邊在學習專業的知識,而另一方面就要開始踏足於社會,需要學習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大學是非常鍛煉人的,尤其是當上一個班級的班幹部。一個班級裡面肯定會有班長的存在,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班幹部?
大學裡面還有生活委員的職務,相對於其他的班幹部而言,生活委員的工作量還是比較小的,比如說要負責一些校服的采購和班級內設施的購買,如果平常要舉辦一些聚會的話,也要生活委員進行組織,生活委員要統計好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每一項支出的明細等等。
有一些學校還設置了心理委員,如果同學們在生活或者學習當中遇到了什麼心理上的問題,都要心理委員進行幫助溝通,以防做出一些意外的舉動。大學的班幹部是非常鍛煉人的,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爭取,不要過後感到後悔。
㈡ 你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我的理想生活就是做房東太太,靠著房租就能讓我過上小康的生活。老公也不用上班,每天在家陪我一起浪,閑暇時操弄的他最愛的股票就好,而我呢,最好每天睡到自然醒,再慢悠悠的起來做個愛心早餐給一家三口享用。
總覺得生活在別處的我,每年至少無壓力的安排兩次國外旅行,至於國內的,每隔三個月最好就能安排出去一趟,誰叫我是個愛折騰愛旅行的人呢?只要是去一個陌生的城市裡呆著,即使什麼都沒干,我都會感到莫名的興奮。所以理想的生活中,當然就包括我能hold住一場又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㈢ 貴州師范大學怎麼樣
看到大家的回答我也來說幾句,我覺得不能在貴州讀大學,是不是很嚇人,有人說腐敗和經濟發展有關系,那麼教育和經濟發展有沒有關系呢,不知道,至少我遇到的很多大學的教授都把教育的所有問題推到經濟上了,那要這樣推,那麼就不應該在貴州讀大學了,因為貴州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向好,但是總量的確比不上東中部了。
以上調侃了,不過看到這個問題時間還算不是很晚,再加上這哈無聊,就作為一個過來人跟你說說,發現一個問題的確要比解決問題容易,但是有些時候問題也不容易發現。聽說中國有很多好大學,可是跟我們貴州的小朋友只有5%的關系,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實話告訴你,這間學校不怎麼樣,如果你讀的還不錯,可能也就那幾個專業吧,再差的學校不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不是?好了,廢話不說了,以我的感受來說,這間學校給人的印象是管理模式的落後。比如:同樣的住宿費用,財經大學的住宿條件和這間大學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精裝修和趕工裝修、暖氣和什麼都沒有、熱水自動化和一層一個暖水機房等等,男士無所謂了,去機房提桶水洗澡很輕松,女生就慘了。老師的行政樓暖氣充足,冬天都熱得不行,差點熱休克了,學生就慘了,全部都是剛建好的宿舍樓,地板冷得讓人發抖。特別是寒冷的冬天,花溪的冷空氣讓學習和生活都很難受;吃飯的問題,曾經我們多少次看著老師們吃香的喝辣的,我們只能是圍著號稱能同時容納萬人就餐的食堂吃胡嘴的黃油、惡心的蔬菜、四年的菜系;也貴,並不便宜,主要是原料不好浪費較多,但是學校要道德批判,他們要光碟行動。說實話不公平在這里體現得有點充分哦,這就是管理的落後吧。
最主要和最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質量的問題,可能這個是全中國大學普遍的問題,但是我們也說一說這里的特殊情況。第一、大班教學,可能你在中學都沒有讀過這樣的班級,大部分課是八、九十人上課,如果是公共課之類的可能三百人一起上,好點的專業可能稍微好點,但是據我了解,大部分是大班的。第二、老師上課第一件事是點名,你說八九十個人點個名就得十分鍾,還上什麼課,最過分的是一些大課的點名。老師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實意上課,你說她不認真吧,人少的可憐她也講,可是講課質量不敢恭維,可能也是知道沒有多少學生認真聽,隨便講講,已經惡性循環了。第三、上課就是演講,學生代表講,學生小組講,以鍛煉學生口才的名義甩甩手了。像馬克思主義之類的課就是念書,沒有她自己的東西,感覺就是學生和老師有很大的隔膜,你在台上念經,學生在下邊默然注視著,學習風氣不好。一節課出來如釋重負形容這學校上課一點都不誇張,心理折磨太嚴重了。
這里值得指出的一個現象是大學的心理輔導,很多時候校園里邊大肆宣揚心理輔導我就奇怪這是為什麼,難道真的是書讀得越多就越容易心理出問題需要看心理醫生?其實心理問題不如說是對校園現實的不滿,傳統價值觀在這里的產生了混亂:校園對錯顛倒、虛假之風盛行、學習形式化,校園生活娛樂化,所以每當提到心理兩個字時大家都是嗤之以鼻。大學的課其實挺多的,學生都不想上課,我的大學就喜歡上了一個老師的課,高等數學。有一種理論是大學靠自學,以此推卸教師的責任,這種觀點你認同嗎?我不認同,大學是和過去不一樣,更多強調自主性思考,那難道就不要課堂和老師了嗎,那我們還上課幹嘛呢。不知怎麼了,大家就是不聽課,我也不聽,講著講著有些教授就跑題了,她好像不願意多講,多講容易出更大的紕漏。你又知道教學是引導性的,可是你說的都是條款啊,你引導什麼了。有的更過分,照書念,你們是都去評職稱了嗎,是不是沒有心思上課了。
人是一方面,課堂也是一個方面,大學有著許多課堂模式:實行有獎問答,不管對與不對,我們主要在乎學生的積極性,當然不能獎金錢,我們獎的都是和學習成績相關的,比如獎平時學分,期末成績加分等。有人說這樣很好啊,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是一種公平,誰叫你不積極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完了,老師拿出一個本子,問回答問題的同學,你叫什麼名字,哦,加兩分。
中場休息,來,我們點下名,你媽,老師和學生捉迷藏,你以為我上課馬上點,我點死你,學期三次沒有平時成績,五次期末不要想過。你們跟這幾個同學說聲,以後我的課不要來了,有些點名有規律,有些是沒得的,有些會提前告訴你。大課沒什麼意思,就不講了,你想一下,你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和老師周旋上,那還有什麼精力去認真學習哦,以我的經驗,在大學就是和老師周旋,和體制周旋。以上都是一些細節描寫,沒有多少理論東西。當然水平有限,沒有說到重點,更多精彩有待知友發言。前段時間的回答被折疊了,修改後不知能不能過。
㈣ 有什麼在線心理咨詢的網站或者軟體嗎嗎,最好是免費的,我是一個高中生,是精準扶貧的貧困生,但是我感到
窮不可怕,不丟復人!可怕的制是自卑心理!丟人的是你不知感恩珍惜。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今後的人生路!你是精準扶貧的對象,社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給你提供機會,幫你與命運抗爭,這有什麼不好的!先在心理上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也就是你需要幫助,再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證明你是值得幫助的。即便是學習不那麼出色,只要盡力,也就問心無愧了。做個身心健康的人,也是對社會的回饋。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高中畢業可做的工作也很多。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迅速調整心態,不要刻意在乎別人的眼光,要認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國家、社會都沒有拋棄你,都在幫你!
㈤ 目前學生中存在哪些不同的就業觀念
學生的就業觀大部分為兩種,一種是父輩的就業觀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另一種就是進入企業里邊,發揮自己的價值,梁總監,不同的選擇,面對不同的人生,選擇第一種的人生比較平淡,但是比較安穩,選擇第二種的人生工資比較高,福利待遇比較好,但是很累,壓力很大。1、就業觀念有待提高
當今畢業的大學生大多是「90後」,他們身上有一股拼勁。他們熱衷於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認為只有在大城市打拚才會有出路,自己的能力、價值才能得到體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適合大城市,他們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對於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一份工作帶來的不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當代大學生在擇業時不應該只是考慮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還應該理智分析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哪些方面的提高。
2、個別學生誠信道德缺失
為獲得好的工作,個別學生會在自己的個人簡歷中造假,偽造榮譽證書、等級證書、學歷證書,虛報成績,在與用人單位簽訂相應的合同後,部分學生在畢業後會毀約。還有一些取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畢業後不能及時還款。
3、不遵守校紀校規
面臨就業,很多學生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主要表現就是以求職面試為由曠課遲到。
4、心情浮躁、焦慮
有些學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前的學習生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降。忙於求職應聘,不能合理安排求職應聘與上課時間,導致畢業前掛科,影響了畢業和就業。目前很多學生都存在高不謀低不就的就業觀念 這在現在的社會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現在的很多學生都想找一份安逸的工作來做 不想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這讓他們疏忽了剛剛步入社會 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對一切都不熟悉 在學校里學的東西很多都不夠在真正的工作環境中應用 還有很多實踐的工作需要不斷的學習才可以 那種享受安逸的觀念反而害了自己。
㈥ 哪十條家規,能幫家長養育出一個哈佛才子
聽過很多父母抱怨過孩子難帶:
管得嚴格,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下決心實行「放養」,又擔心孩子自控力差,走上歪路。
這中間的平衡分寸,的確很難把握。
有位老教師給米藍打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帶孩子,就像放風箏,在合理的范圍內,給予他足夠的自由,但是該有的原則底線,就是父母攥在手裡的細線,確保風箏能沿著正確的方向翱翔。
看過一對從事考古事業的夫妻的事跡,因為工作很忙,一年到頭都在世界各地忙碌,與兩個孩子相處時間極少。
但出乎人意料的是,兩個孩子在這樣「放養」的條件,都成長成了極其優秀的人才:兒子考上了北大,女兒被保送哈佛。
很多人來向他們請教育兒心得:為什麼不花什麼時間,就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媽媽回答:
「我從來沒有管過孩子們的學習,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大事,探索宇宙的神奇,世界的奧妙,才是每一個人應該去追求的。」
「每一個孩子,其實就像一件精美的瓷器,我們作為匠人,在前期打磨他們時,選好完美的模具,適宜的溫度,規劃好大概的形狀,後面就自然水到渠成。」
最後她說,如果要追溯孩子們優秀的源頭,大概和她制定的這10條家規有著莫大的關系。
01
雖然生活貧困,但絕不抱怨自己生活的環境
今年高考放榜,四川考生孫川登上了微博熱搜。
孫川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獲得縣政府5萬元獎勵。
在收到通知書前幾天,孫川還在工地打工,想為家裡減輕負擔,賺點開學的學費和生活費。
孫川的媽媽接受采訪時,一直表示「對孩子虧欠太多」,她說,中考那年,孩子本來考上了名校重點班,但因為家裡條件艱苦,他就主動放棄了名額,在當地中學讀書。
他的房間里擺滿了書籍,桌上還有兩摞厚厚的學習資料,每次放假回家,孫川幫父母幹完農活之後,就坐在這里努力學習。
老師也跟家長說,孩子是個好苗子,栽培下去會有成就。無奈孩子死活不願意再學,覺得「太累」「耽誤學習」,幾番爭執之後,家人只好妥協。
過了兩三年,孩子看到學校里別的孩子會彈琴有特長,心又癢了,又纏著家人說想再把鋼琴撿起來,結果可想而知,丟了這么長時間,再學起來,談何容易,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現在這個孩子已經念大學了,每次看到電視里彈鋼琴的畫面,都會埋怨父母:「為什麼當初不逼我?」「我小時候不懂事,難道你們大人也不懂事嗎?」
這個故事令人唏噓,也折射出無數家長面臨的困境:是鼓勵孩子「自主選擇」,還是強迫他們堅持到底。
記得以前跟一位導師聊天,他說在面試學生的時候,如果學生有提到練習多年樂器,會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因為能堅持練習一樣事物很長時間,代表這個人的自控自律能力、應對困難的意志和決心都很強,特別加分。
孩子們普遍年齡小,他們還無法理解,事情的發展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吃苦耐勞、磨練毅力是人生的必修課,這一課,必須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和不懈引導,才能讓他們明白。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灰心喪氣,家長只會順著他們的意思,讓他們躲到舒適區,就永遠無法磨煉出堅持、勇氣和毅力。
㈦ 對貧困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記錄怎麼寫
對象,范圍,時間,內容,參加人員。
㈧ 至少要什麼樣的家庭條件,才能夠單憑努力就上985、211
我曾聽說一個詞,叫「小鎮做題家」。
初次聽來,有些忍俊不禁,再次品品,覺得「諷刺意味十足」。
985、211固然是好學府,也應該是每一位學子的遠大志向。
許多年後,我們總會明白,我們學習中最重要的,還是「心性修養」的提高、「眼界」的提高、「素養」的提高。
而「知識」的終極作用,則盡於此。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㈨ 高校貧困生認定會議記錄
一、貧困工作的重要性
貧困生工作關乎法學院30%學生的根本利益。為了能讓廣大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幫助他們緩解生活上的壓力,生活部成員及各班生活委員應充分利用學院領導老師給予貧困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及時做好工作總結和工作部屬,培養宏觀戰略型的全方位的工作意識,本著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態度完成貧困生相關工作。
二、如何對貧困生的實際貧困情況進行有效考察?
個別同學在完成貸款申請書和填寫貧困情況調查表時不遵守誠信原則,導致申請書和調查表並未真實反映同學的生活情況,所以我們認為單以貸款申請書和貧困情況調查表作為考察貧困生的實際貧困情況的唯一依據,很不科學,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會議建議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若同學生活在城市,其家庭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效證件及下崗證可以作為考察貧困生的貧困情況的補充材料。因為此類證件的發放經過政府相關部門的嚴格審察,同時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出示的相關證明也可以作為輔助材料。
2、若同學生活在農村,由縣政府及縣級以上政府的民政局出示的貧困證明可以作為考察貧困生的貧困情況的重要依據。
3、要充分發揮班長、團支書及生活委員的作用,號召他們依據平時對貧困生的觀察、接觸,向老師及工作人員反映真實情況,以利於更准確的掌握貧困生的實際生活情況。
4、建立貧困生調查檔案,對貧困生的實際生活情況進行跟蹤考察,確立一系列調查標准:如本同學是否使用手機,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是否兼職,是否擔任勤工助學的工作等,並且定期維護、更新、完善、補充檔案內容,以便於更好把握貧困生的生活情況,及時向有需要的貧困生提供資助。
5、需要注意的是貧困生資格的認定不宜採取全班公選或公開討論的方式,應照顧同學的自尊心和感情。
三、國家獎學金、各種助學金和社會資助的授予對象如何產生?學院、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及各種社會性崗位如何合理分配?
首先,應由貧困生自願申請,然後由學校、學院的主管老師根據實際情況擬出推薦名單,最後根據學院中貧困生的相關資料確定候選人名單,並結合進行一些增補工作。
我院准備建立貧困生受獎、受資助的標准登記制度,對相關情況進行規范、整理,盡力保證每位貧困生不重復受獎、受資助,擴大受益面。
四、如何加強貧困生的心理輔導?
由於心理中心的工作具有嚴格的紀律,不能幫助我院同學進行心理評估,所以,我院同學只有以個人的名義進行心理咨詢、輔導,這無疑加大了我們的工作難度。
我們可以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講座,成立心理協會等類似的社團組織,廣泛開展心理輔導活動,班級幹部也應關注貧困生的情緒心理動向,多與貧困生進行交流。
有一點需要我們格外注意:在工作中我們不應先入為主地認為貧困生都有心理問題,不要把貧困生從普通同學獨立出來,貼上標簽,這樣反而會給他們帶來巨大壓力,更不能強制要求貧困生接受輔導。
五、生活委員在進行貧困生工作時應該怎樣做?
1、堅持做人的基本原則
2、注意技術性原則和方法,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保密原則,尊重他人隱私。
3、態度溫和、誠懇,主動關懷、溫暖貧困同學。
4、在工作中要學習貧困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如自強自立的精神,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意志。
六、學院本科生工作辦公室及團委學生會生活部在處理貧困生工作時有哪些他方需要改進?
1、召開會議之前,准備工作應完成得更充分,明確會議內容。召開會議時,注意提高會議效率。
2、豐富信息發布渠道,如充分利用學工網和學院電子屏,還可以通過張貼海報、散發宣傳單等途徑,用以改善信息發布效果。同時還要注意信息的時效性,縮簡訊息發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