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經驗
① 做心理咨詢師是不是需要生活經驗很豐富啊
心理咨詢工作主要是靠心理咨詢師的理論和技術,而較少靠咨詢師的生活經驗。因為心理回咨詢師的工答作不是要給求助者具體的指導,而是通過心理咨詢的技術啟發求助者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具有跟求助者相同的生活經驗不是必要條件。
想成為心理咨詢師的話,最好是要多學習了解基礎的心理學知識,條件許可的話,多參加一些心理學培訓吧,比如我們最近開展的NGH催眠、游戲治療師培訓、沙盤游戲培訓都是不錯的。
② 求助心理咨詢師或者有經驗的人
嗯,考研壓力是很大,在酷熱的天氣里、擁擠的圖書館、厚厚的參考書專,政治英語拿屬60分都難。…………你想想…………如果你有症狀了(心慌、胸悶、易醒)…………是不是就不用學習了?…………這就是症狀獲益。
因此你需要直面挑戰,放手一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你奔跑了,症狀就被摔在身後了。
③ 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進
很高興,又見到了一個心理學的同行。也願意回答你遇到的問題,因為正如你所說,很多咨詢師遇到了和你一樣的問題。
你遇到的問題,在心理學上,稱為「反移情」。它和「移情」是一個互相呼應的概念。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移情」與「反移情」的反應。「移情」指來訪者把咨詢師當成了過去經驗中的某個人,比如,潛意識的將咨詢師認同為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而「反移情」則是咨詢師將來訪者潛意識的當作了生命中的某個人。
「移情」和「反移情」多是潛意識過程,因此,自己往往無法體察,但可以通過過度關心、厭惡、依戀等行為表現出來。
我注意到,你在描述自己的困惑時,用了這樣描述:在工作之外對你的來訪者「掛念」,掛念這個詞顯然表明,你發生了「反移情」反應。
一般認為,「反移情」會阻礙你的咨詢的中立性,會對咨詢造成不良的影響。但這只是一般的認識。其實,和「移情」一樣,「反移情」不可避免,咨詢師也是感情的動物,而且,咨詢師也有很多未能很好成長起來的心理情結。所以,只要你具備對「反移情」的體察(比如,你對這種「掛念」的體察,而且你主動尋求解釋和幫助,就是很好的做法),有時候,「反移情」會幫助咨詢師更好的理解來訪者。它會變成一種十分珍貴的資源。
總之,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來訪者大都有難以排遣的復雜情緒和變幻莫測的情感。因此,心理師必須要投入一定的感情(這是我說「反移情」很難避免的原因之一)。但感情的投入要適當,要有度,既不能無情,也不能多情,更不能痴情(處理好自己的「反移情」),如果技術嫻熟,心智成熟,還可以把反移情當作一種珍貴的咨詢資源,可以幫助你理解你的來訪者(因為,你至少可以根據「我為什麼把來訪者當作了那個TA來掛念?」,當你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來訪者和TA身上的相似處,這是否可以幫助你了解來訪者呢?而且,你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成長)
以上,算做交流。
④ 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應該經歷怎樣的成長之路
本人的成長經歷和所謂的過往,不管是正面的事件還是負面的事件,回都是非常珍貴的財富。如答果你明白並且堅信這一點,這對你以後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保持自省也很重要,提高你的自我察覺能力,不斷的提醒自己處理自身情緒,同時也會提高覺察+處理當事人情緒的能力。
性格不是一朝一夕鑄就的。咨詢師自身的必備素質中不能缺少的就是尊重、熱情、愛心、耐心……等等這些都是成就咨詢師態度的,而我一直覺得態度比任何其他技巧都重要。因為技巧可以通過訓練來彌補,而態度則是決定性的基礎素養。
目前的心理狀態=活在當下,不管你經歷過什麼,只要處理完畢,而且成為一名咨詢師,你就必須活在當下,盡量不讓過去的負面情緒過多的影響到你,或者哪怕影響,你也會及時察覺。如果覺得自己此時此刻無法面對當事人,或狀態不佳,你需要的是一名合格的督導老師,最低限度需要自我調整。
⑤ 想從事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但沒有任何經驗!
想從事心理咨詢師的工作,首先要去的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然後可以在網上、朋友中做一些心理咨詢,取得咨詢經驗。